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棵小桃樹

鎖定
《一棵小樹》為賈平凹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一開頭就飽含着作者對小桃樹的一往情深:當初始懷着它能給“我”帶來幸福的希望,讓它“孕育着我的夢”而種下它,所以,“我”偏愛它。見到它長得纖弱,沒人管它,為自己漂泊他鄉忘卻了它而難過。當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見到小桃樹在風雨中掙扎,頑強同命運作鬥爭時,“我”不由得對它產生讚美之情。總之,小桃樹象徵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樹的坎坷經歷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關注它、愛護它。 [1-3] 
2016年,本文被選為人教社新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9課 [4] 
作品名稱
一棵小桃樹
外文名
A small peach tree
作    者
賈平凹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出處
平凹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文學體裁
散文
入選教材
人教2016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4] 
篇    數
第19課 [4] 

一棵小桃樹原文內容

我常常想要給我的小桃樹寫點文章,但卻終沒有寫就一個字來。是我太愛憐它嗎?是我愛憐得無所謂了嗎?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怪緣故兒,只是常常自個兒懺悔,自個兒安慰,説:“我是該給它寫點什麼了呢。”
今天的黃昏,雨下得這般大,使我也有些吃驚了。早晨起來,就淅淅瀝瀝的,我還高興地説:“春雨貴如油,今年來得這麼早!”一邊讓雨濕着我的頭髮,一邊吟些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那雨卻下得大了,全不是春的温柔,一直下了一個整天。我深深閉了柴門,佇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樹兒在風雨裏哆嗦。纖纖的生靈兒,枝條已經慌亂,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裏,三點兩點地在黃水裏打着旋兒。啊,它已經老了許多呢,瘦了許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顏全然褪盡了。可憐它年紀兒太小了,可憐它才開了第一次花兒!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兒萬般兒地無奈何。唉,往日多麼傲慢的我,多麼矜持的我,原來也是個孱頭。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們還是孩子。奶奶從集市上回來,帶給了我們一人一顆桃子,她説:“都吃下去吧,這是一顆‘仙桃’;含着桃核兒做一個夢,誰夢見桃花開了,就會幸福一生呢。”我們都認真起來,全含了桃核爬上牀去。我卻無論如何不能安睡,想這甜甜的夢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來,將桃核兒埋在院子角落的土裏,想讓它在那蓄着我的夢。
秋天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將它忘卻了。一個春天的早晨,奶奶掃掃院子,突然發現角落的地方,拱出一個嫩綠兒,便叫道:“這是什麼呀?”我才恍然記起了是它:它竟從土裏長出來了!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開身來,瘦瘦兒的,黃黃兒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了去。大家都笑話它,奶奶也説:這種桃樹兒是沒出息的,多好的種子,長出來,卻都是野的,結些毛果子,須得嫁接才成。我卻不大相信,執着地偏要它將來開花結果哩。
因為它長的太不是地方,誰也不再理會,惹人費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兒。爺爺是喜歡服侍花的,在我們的屋裏、院裏、門道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遠近的人都來讚賞,爺爺便每天一早喊我們從屋裏一盆一盆端出來,一晚又一盆一盆端進去;卻從來不想到我的小桃樹。它卻默默地長上來了。
它長得很慢,一個春天,才長上二尺來高,樣子也極猥瑣。但我卻十分地高興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夢種兒長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們那含着桃核做下的夢,或許已經早忘卻了,但我的桃樹卻使我每天能看見它。我説,我的夢是綠色的,將來開了花,我會幸福呢。
也就在這年裏,我到城裏上學去了。走出了山,來到城裏,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這般兒大,城裏的好景這般兒多。我從此也有了血氣方剛的魂魄,學習呀,奮鬥呀,一畢業就走上了社會,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我的事業了;那家鄉的土院,那土院裏的小桃樹兒便再沒有去想了。
但是,我慢慢發現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我漸漸地大了,脾性兒也一天一天地壞了,常常一個人坐着發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這時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禍不單行。我連夜從城裏回到老家去,家裏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經下葬了。看着滿屋的混亂,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顏,不覺眼淚流了下來,對着靈堂哭了一場。天黑的時候,在窗下坐着,一抬頭,卻看見我的小桃樹了;它竟然還在長着,彎彎的身子,努力撐着的枝條,已經有院牆高了。這些年來,它是怎麼長上來的呢?爺爺的花事早不弄了,一壘一壘的花盆堆在牆根,它卻長着!弟弟説:“那桃樹被豬拱折過一次,要不早就開花了。”他們曾嫌它長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卻不同意,常常護着給它澆水。啊,小桃樹兒,我怎麼將你遺在這裏,而身漂異鄉,又漠漠忘卻了呢?看着桃樹,想起沒能再見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喪對不起我的奶奶,對不起我的小桃樹了。
如今,它開了花,雖然長得弱小,骨朵兒不見繁,一夜之間,花竟全開了呢。我曾去看過終南山下的夾竹桃花,也去領略過馬嵬坡前的水蜜桃花,那花兒開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樹兒,一顆“仙桃”的種子,卻開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兒單薄得似紙做的,沒有肉的感覺,沒有粉的感覺,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蒼白白的臉,又偏苦澀澀地笑着。我忍不住幾分憂傷,淚珠兒又要下來了。
花幸好並沒有立即謝去,就那麼一樹,孤孤地開在牆角。我每每看着它,卻發現從未有一隻蜜蜂去戀過它,一隻蝴蝶去飛過它。可憐的小桃樹!
我不禁有些顫抖了:這花兒莫不就是我當年要做的夢的精靈嗎?
雨卻這麼大地下着,花瓣兒紛紛零落去。我只説有了這場春雨,花兒會開得更豔,香味會蓄得更濃,誰知它卻這麼命薄,受不得這麼大的福分,受不得這麼多的洗禮,片片付給風了,雨了!我心裏喊着我的奶奶。
雨還在下着,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隻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脱,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剎那,我突然看見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着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中搖着,抖着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裏航道上的指示燈,閃着時隱時現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我心裏稍稍有些了安慰。啊,小桃樹啊!我該怎麼感激你,你到底還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會開嗎?你開的是灼灼的嗎?香香的嗎?我親愛的,你那花是會開得美的,而且會孕出一個桃兒來的;我還叫你是我的夢的精靈兒,對嗎? [2] 

一棵小桃樹關於作者

賈平凹 賈平凹
賈平凹(jiǎ píng wā),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藉《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2017年3月22日,澳門大學向賈平凹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

一棵小桃樹入選教材

本文入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016版第五單元第19課。 [3] 

一棵小桃樹課文解讀

本文寫小樹時,反覆出現“我的小桃樹”這樣的表述。這種帶有強烈主觀情感的表述,表明作者筆下這株“野”的、“沒出息 ”的、不美的小桃樹,與自己有着特殊的情感聯繫。小桃樹是奶奶給的桃核種出來的,蓄着童年的夢,作者對小桃樹發芽、長大、 開花以及橫遭風雨的敍述,都包含着感慨和寄託。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經歷風雨仍然頑強生存的小桃樹的故事,讚頌了小桃樹同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明寫的是一棵小桃樹及其生存環境,卻很自然地讓讀者聯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臨的那個年代,讓讀者從中品味到小桃樹的成長經歷與賈平凹成長經歷的相似之處。同時揭示了一個生活哲理:不屈不撓地奮鬥,定會戰勝磨難,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3] 

一棵小桃樹寫作特色

雙線並行的結構
本文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小桃樹的經歷:桃核埋在角落裏——萌芽(嫩綠)——長到二尺來高(樣子猥瑣,被人忘卻)——有牆院高了(被豬拱折,討人嫌,被遺忘,奶奶照顧)——開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掙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個欲綻的花苞。暗線:“我”出生在偏僻落後的山村小院,生活貧苦,天地狹小,孤陋寡聞——離家出山,進城讀書,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幹一番事業——長大後,方知人世複雜,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種種不幸——像小桃樹一樣,“我”心裏“到底還有一朵花呢”,對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堅定了。
託物言志的寫法
本文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借一棵小桃樹的頑強生長,書寫自己的理想和情志。作者筆下的小桃樹瘦弱而頑強,寄予着深刻的含意。作者明寫小桃樹,暗寫自己。作者對小桃樹頑強生命力的讚美,反映了自己對美好未來、對人生理想的執着追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