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鎖定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始建於2001年,其前身為成都理工學院地質調查研究院。2005年獲得“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地質調查和地質巖礦實驗測試”七個甲級地質勘查資質和“液體礦產勘查”一個乙級地質勘查資質。 [1] 
中文名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成立日期
2001年
機構隸屬
成都理工大學
組織性質
地質調查項目的職能機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主要職能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簡稱地調院)是學校管理全校地質調查項目的職能機構。地調院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學校在地質調查工作領域的中長期規劃,組織地質調查項目的立項論證,組織全校地質調查項目的實施,指導督促項目組做好資料匯交工作,按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制度的要求進行管理,申請辦理地質調查項目的資質認證,建立學校的地質調查項目質量體系,並進行項目施工,對地質調查項目進行質量監控。 [2] 
涉及領域及成果
在下列領域我院在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儀器設備等方面都具有甲級資質的能力。長期以來,我校為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精心組織項目,優質地完成各項勘查任務,同時一貫遵紀守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1] 
國土資源部2011年向院校第一批重新開放地勘資質申報,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首批申報中獲得: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勘查三個甲級地質勘查資質(證書編號:01201111100046)。 [1] 
區域地質調查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1989年以來共計承擔各級各類區域地質調查項目29項,其中已經完成 22 項。承擔的區域地質調查項目中,1: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16項,完成1:5萬區域地質圖29幅;1:25萬國土區域地質大調查項目4幅,完成1:25萬區域地質圖4幅;國家大型水電工程外圍1:5萬區域地質填圖3幅;正在實施的1:5萬區域地質調查6項共24個圖幅。石油普查地質填圖5項。23幅1:5萬地質圖被評為優秀,6幅被評為良好。其中4幅參加部優秀圖幅展評均評為部優圖幅。有3項區域地質調查成果獲部省級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中國西部盆-山系統的耦合關係及動力學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四川盆地川西地區須家河組緻密砂岩儲層綜合評價技術”獲四川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攀枝花區域地質與成礦”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唐古拉山中段地質特徵與資源環境——青海1:25萬温泉兵站幅區域地質調查”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松遼盆地北部構造動力學演化及盆地疊合特徵研究” 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自“八五”以來,我校完成固體礦產勘查方面的生產項目及密切相關的科研項目共計207 項。其中,國土資源部大調查項目16項,地礦部或國土資源部項目(定向研究項目、跨世紀人才基金、行業基金)14項;國家973計劃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科技找礦項目、國家計委找礦項目等13項。為西藏岡底斯成礦帶、西南三江成礦帶和揚子地台西南緣等地區的多金屬礦產勘查做出了貢獻。2000年至今,共獲得部省級獎勵7項,其中:一等獎1項,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一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揚子地台西緣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西藏墨竹工卡縣甲瑪探明銅多金屬礦牀”獲中國地質學會2009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蘭坪盆地演化及其成礦條件研究”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達坂城銅、金礦帶成礦條件研究與礦牀定位預測”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西藏馬攸木金礦牀成因研究獲”獲西藏自治區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與鐵鎂-超鐵鎂巖有關的超大型銅鎳(鉑族)硫化物礦牀地球化學研究”獲四川省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滇黔桂三角區微細粒侵染型金礦物源來源研究” 獲四川省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1]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領域
多年來我校“水工環”產學研基地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優勢,依託“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在資源開發、能源交通、水利水電、城市建設、機場建設等領域承擔了大量的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地質災害與邊坡勘察、監測、評價、預警與防治設計、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基處理、岩土工程治理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參與了長江三峽、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雅礱江二灘、官地、錦屏、瀾滄江小灣、大渡河瀑布溝、黃河李家峽、拉西瓦、岷江天龍湖等30餘個大中型水電工程的工程地質評價工作。在四川省成南(成都-南充)高速公路、成雅(成都-雅安)高速公路、西攀(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宜水(宜賓-水富)高速公路、都汶(都江堰-汶川)高速公路、安徽屯黃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鷓鴣山隧道、湖南雪峯山隧道等公路工程建設中承擔了地基處理、邊坡加固設計、地質災害評估、勘察和防治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在西南西北地區的重大崩滑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先後承擔和參與了長江黃臘石滑坡、鏈子崖危巖、馬柳咀滑坡、黃河李家峽滑坡、二郎山隧道西口滑坡、成雅高速公路K76滑坡、四川丹巴滑坡、天台鄉滑坡等150餘個地質災害的調查、評估、勘察、監測、設計及研究工作。在機場建設方面,承擔了九寨黃龍機場、攀枝花機場、福州機場、上海浦東機場、西藏林芝機場等近10個大型機場的地基處理、高填方穩定性、邊坡加固方面的論證和研究,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後,先後承擔了“川西深切河谷斜坡地震動評價技術研究”、“西南山區城鎮建設地質災害風險管制方法及示範”、“西南複雜斜坡滑坡形成條件與失穩機理研究”等一系列重大地質調查研究課題,在抗震救災、災後恢復重建等各階段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地質環境評價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工作中取得一批達到國際先進和領先水平的勘查成果,2000年至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一、二、三等獎20項。“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九寨黃龍機場高填方地基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研究”獲四川省科學進步獎一等獎;“四川九寨黃龍機場榮獲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西南地殼表層動力學過程及其地質災變效應”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複雜環境條件下修建川藏公路(北線)特長隧道關鍵技術研究” 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銅黃高速公路湯口至屯溪段高邊坡穩定性及支護設計優化系統研究”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金沙江溪洛渡水電工程巖體結構模型及其工程應用研究” 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三峽庫區塌岸預測與防治專題研究”獲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巖質工程高邊坡穩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統研究”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崩滑地質災害模擬預測理論及其應用”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壩址區工程邊坡穩定性研究”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三峽庫區常見多髮型滑坡預報模型建立及預報判據研究”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壩基岩體質量及建基面工程地質研究”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四川岷江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重大地質工程關鍵技術系統研究” 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昔格達地層公路修建技術研究”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 
地球物理勘查領域
我校地球物理學專業創建於建校的1956年,1958年開始招生勘探地球物理本科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2年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4年應用地球物理成為原地質礦產部重點學科,2003年獲得固體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固體地球物理學”成為省級重點學科,2010年固體地球物理學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培養地球物理勘查專業高級專門人才的基地之一。多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本學科依託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平台,承擔國家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地質調查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計劃、科技支撐項目等3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10餘項。本團隊具有良好的學科基礎和發展潛力,建立了深部地球物理勘查、複雜油氣藏地球物理勘查、固體礦產地球物理勘查和工程地球物理勘查、古文化遺存無損探測與成像及其它地球物理勘查等四個具有明顯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主要工作經歷和業績是:(1)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多年來對岩石圈三維結構勘查等進行了深入工作,取得居於國際領先地位的成果。進行了“東亞西太平洋邊緣海岩石圈軟流圈細結構及深部過程研究”,“歐亞大陸及西太平洋岩石圈結構地震層析成像研究”等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地球物理核心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0餘篇。(2)複雜油氣藏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多年來進行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 計劃的研究,橫向委託項目的研究,對油氣藏、儲層的地球物理特徵等進行分析研究,取得大量水平較高的、居於國際領先地位的成果。如獲得 “複雜油氣藏地球物理儲層地球物理場特徵”,“含流體裂縫非均勻介質電磁場響應的數值計算方法研究”,“無井約束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各向異性介質多波地震資料處理及解釋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鹽巖油藏勘探儲層地震預測研究”,“油氣資源潛力分析與勘查新技術”,“華南地區岩石圈三維結構及其演化”等科研項目,近五年在中國地球物理年會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被EI收錄30餘篇,科技成果獲省級一等獎二項,二等獎3項,部級三等獎5項;(3) 固體礦產地球物理勘查方面,近五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球物理場尺度匹配與參數解譯”,“電磁場概率成像及其地下水勘察中的應用”,國土資源部項目“金屬礦地震數據處理軟件開發”,地調項目“西藏岡底斯銅多金屬礦帶以電法為主1:5萬物探方法普查示範”,“偶極幅頻綜合電法技術的完善及示範”,“西藏岡底斯銅多金屬礦帶以電法為主1:5萬物探方法普查示範”,“偶極幅頻綜合電法技術的完善及示範”等項目,近五年在Geophysics等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被EI收錄10餘篇;(4)工程地球物理勘查及其它地球物理勘查方面,近五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城市災害救助生命搜索的超寬帶電磁探測方法研究”,國家科技攻關課題“聲波/振動生命搜索與定位技術研究”,“輔助探頭分系統研究”,“數理模型與搜索定位方法研究”;橫向委託課題:“工程物探技術支持與培訓”,“綜合物探在山區高等級公路工程的應用”,“大地電磁測探三維數據體與可視化處理方法研究”,“松潘縣川主寺地區地下熱水開發可行性研究”等等。近五年在物探化探計算技術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被EI收錄3篇。2000-2010年,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先進單位1項。“油氣縫洞儲層岩石物理研究”獲四川省科學進步獎一等獎;“裂縫性油氣藏地球物理預測及應用”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大慶葡南地區黑帝廟油層油氣潛力研究”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電磁場概率成像及其在地下水勘查中的應用” 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電磁場概率成像及其在地下水勘查中的應用” 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縫洞油氣儲層參數正反演研究”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災害救助聲波/振動生命搜索與定位系統研製”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災害救助生命搜索方法技術體系與應用”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高新技術在古文化遺存無損探測與成像中的應用” 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9年被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財政部聯合評為“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先進單位”。 [1] 
地球化學勘查領域
地球化學勘查的特色和優勢是:(1)將地球化學的理論與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依據地處西部的特點,研究非常規、複雜和惡劣地理、地質條件下資源、環境的地球化學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特別是在礦產快速勘查評價、礦產綜合利用和開發、礦山環境、城市生態環境地球化學研究領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術思想和方法技術體系。承擔了國際合作項目“成礦流體定位的地球化學界面及地學核技術追蹤方法研究”、國家科學基金項目“成礦流體定位的地球化學界面及地學核技術追蹤方法研究”、國土資源部部地調項目“成都經濟區城市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和國土資源部部公益類專項“區域地球化學基線與大型礦山和礦集區環境經濟評價示範”等項目;(2)核技術與地質、地球化學交叉基礎上生長的地學核技術是我校地球化學勘查的特色之一。“地學核技術”是應用核輻射與核反應原理,採用核儀器現場或採樣後室內測定地質演化過程中元素的分佈規律及含量變化特徵,以解決地質理論研究及找礦勘探有關問題。2000-2010年,獲省部級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四川省成都經濟區生態地球化學調查” 獲四川省政府科學進步獎一等獎;“礦牀(體)快速追蹤的地球化學新方法、新技術研究”獲四川省政府科學進步獎二等獎;“熒光方法在礦區環境地球化學研究中的應用”獲四川省科學進步獎二等獎;“地殼上升氣流中痕量元素遷移機理研究”獲四川省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四川省萬源市硒的地球化學特徵及開發價值研究”獲四川省政府科學進步獎三等獎。 [1] 
遙感地質調查領域
以遙感為核心的3S(RS,GIS和GPS)技術及其應用依託“國土資源部信息技術與應用”國土資源部部重點實驗室(部級重點,下設地理信息工程、測繪工程與製圖、遙感與圖像處理等分實驗室和研究室)、“遙感與GIS研究所”和“3S技術與測繪工程” 學校專業實驗室,擁有具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計算機和圖像圖形處理工作站、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高精度測量型GPS、高精度全站儀等各種測量儀器,擁有高精度寬譜帶波譜測試儀(FieldSpec Pro FR (350—2500nm))、遙感圖像光學處理、圖像轉繪及圖像加工等有關設備條件;相應配套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如加拿大PCI圖像處理軟件、ArcGIS (Arc/info等)、MAPGIS、GeoStar、IMAGIS,全數字攝影測量軟件VIRTUOZO、ERDAS IMAGINE等。應用3S技術在數字區域地質調查、數字國土、測繪工程和礦產資源勘查、生態環境調查與動態監測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法,並建立了相應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如提出了“成礦環境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礦牀預測理論及其方法”、“數字區調遙感圖像地質解譯三維可視化與影像動態分析”的新概念及方法、研製開發了“正射遙感影像地圖製作系統(RS-OthoMapper)”和“數字區調遙感圖像數字處理系統” 等。2000-2010年,獲省部級成果獎3項。“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預測理論及方法”獲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組織結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組建於2001年。原隸屬於科技處,2010年10月學校把地質調查研究院作為二級機構獨立出來。 [2]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機構設置: [2] 
院長:何政偉教授
副院長:王乾副教授
院辦(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向啓榮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