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語英雄

(河南衞視的季播類成語競猜互動節目)

鎖定
《成語英雄》是河南衞視於2013年推出的一檔親情搭檔參與的季播類成語競猜互動節目,是《漢字英雄》的姊妹篇。節目形式為演播室成語競猜,以畫畫猜成語為核心,其中融入成語故事及選手間的情感故事。節目參賽者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以親情組合形式出現,兩人一組。可以是親人,朋友,同學,戀人等。經過初賽,複賽,復活賽,決賽,最終選出一組獲勝者。
親情組合的選手體現心有靈犀珠聯璧合的默契。多屏互動的高科技手段,緊張刺激的比賽裝置。節目核心為畫畫猜成語,其中會融入成語典故。運用先進的舞台裝置加娛樂的包裝手段,讓成語的文化內核更加容易被觀眾接受。
中文名
成語英雄
外文名
Idioms hero
製作單位
河南衞視愛奇藝
播出時間
每週四、週五21:25(季播)
嘉    賓
崔永元錢文忠蔡志忠
主持人
陳琨
節目時長
95分鐘(含廣告)
播出平台
河南衞視、愛奇藝、PPS

成語英雄節目內容

部分選手
部分選手(4張)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集成,其中包含了豐富深厚的文化密碼,更傳遞了中國觀念和中國人千百年錘鍊留下的處世哲學及世界觀。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的處理,能從成語中找到答案。同時它也是漢語言一個鮮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用漢語進行良好的表達和溝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河南衞視希望通過這檔節目,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對漢語辭章之美的欣賞,和對良好溝通能力的關注。 [1] 
《成語英雄》推出大型舞台裝置成語橋是節目的一大亮點,集趣味性、功能性於一身。娛樂的包裝手段,讓成語的文化內核更加容易被觀眾接受。節目的選手都是以組合形式參賽的,以這種形式參賽對他們的默契和溝通能力是大的考驗,在答題的同時向觀眾展現豐富的情感故事。 [1] 

成語英雄節目主持

成語英雄主持人

《成語英雄》設置三位重量級成語先生。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主持《實話實話》《小崔説事》等節目,樸實親切,幽默智慧,以及憂慮與思考,是他獨樹一幟的主持風格。

成語英雄嘉賓

嘉賓
嘉賓(3張)
國學大師錢文忠是季羨林先生關門弟子,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梵文、巴利文專家。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曆史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蔡志忠
漫畫大師蔡志忠。金漫獎終身成就獎,他的作品《莊子説》 、《禪説》 、《史記》等開創了中國古籍漫畫的先河。1999年12月8日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三位重量級成語先生將在節目中與選手互動,講解成語典故,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成語英雄》節目主持人為河南衞視知性美女主持陳琨,陳琨是河南衞視老牌文化類節目《華豫之門》的當家主持,曾被評為中國收藏界十大風雲人物。節目第二現場主持人是河南衞視親和力強、善溝通的主持人朱冰,曾在《漢字英雄》中擔任第二現場主持人。

成語英雄節目繼播

《成語英雄》第二季將於2014年3月28日在河南衞視首播,節目還未錄製,嘉賓人選已經引起了網友極大興趣。據瞭解,第一季中“一元二忠”的“成語先生”三人陣容,其中兩位都換了人,崔永元確定不再當“成語先生”,而節目組將邀請一位“80後名作家”接替他的位置。 [2] 
河南衞視品牌管理部主任張毅表示,崔永元確實將不再參與《成語英雄》第二季,是因為崔永元私人的原因,不存在“因轉基因事件被封殺”一事,“崔永元老師表示,因時間衝突無法參加節目,希望未來還能合作。” [2] 
張毅透露,他將赴上海與路金波接洽。路金波是知名出版人,旗下籤約作者有韓寒、易中天、馮唐安妮寶貝等人,而此前盛傳節目組將邀請一位“80後名作家”接替崔永元,據此推斷,很有可能是韓寒。 [2] 
2014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本期《成語英雄》將迎來複旦藏書學霸,作為河南衞視大型文化節目的最後一場初賽,來自洛陽博物館的王遊美選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北大法學院才女爆料竇文濤曾經因為緊張尿褲子。本週起,《成語英雄》每週五晚由10:00點提檔至21:08的節目。 [3] 

成語英雄社會評價

選手
選手(2張)
在整個跨越2013年歲末及2014年年初的節目播出期中,河南衞視《成語英雄》正由一檔原創類文化節目演化成一場備受關注的文化事件,無論是節目自身的寓教於樂,亦或是對於國學文化的傳承堅守,都極大地吸引了受眾的眼球。
有微博用户稱《成語英雄》是一檔非常具有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有深度的節目。包括河南衞視之前做的《漢字英雄》,都是在電子時代讓小朋友大朋友不忘正確書寫和理解的好節目。老話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話有學好漢語言,情商定天下。
還有網友表示河南衞視《成語英雄》豐富的國學文化儲備加上極接地氣的“人文範兒”一經播出迅速征服觀眾,在網絡上形成一股學習國學傳承經典的熱潮。網友們在收看節目的同時,紛紛通過微博,微信等形式參與其中,觀眾們不僅會會跟着選手一起猜,有的還會拿起筆來畫出自己心中的成語。更有忠實觀眾因收看成語英雄自己出書,讓人不禁不感慨文化的力量之大。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