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慧光大師

鎖定
慧光大師(487年-536年),長盧(今河北定州)人。是中國佛教律宗的奠基人。曾任少林寺住持,在佛學、教理和禪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造《四分律疏》,弘《四分律》分通大乘之説。
中文名
慧光大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487年
逝世日期
536年
主要成就
中國佛教律宗創始人
出生地
河北定縣
信    仰
佛教

慧光大師人物生平

慧光俗姓楊,定州長廬(今河北定縣)人。13歲時隨父入洛陽,因靈巧聰明,受到來自天竺的著名禪師佛陀扇多的賞識,勸令出家。於是慧光便從佛陀禪師受三歸,不久又從之剃度,學習誦經。在學習中,慧光表現了驚人的天才,從未讀過的經文,執卷一覽,便如夙習,對經中的義理,且能旁通博引,窮究入微;口才又好,劇談譎詭,常常出人意表。所以很快就能為人講經,被人稱讚為聖沙彌。胸懷寬廣,器度灰宏,因講經獲得大量財物,毫不經意,都交給老師執掌,不久又都盡行散施給人。他的過人才智和磊落氣節,受到佛陀禪師的肯定,認為他的作風誠為大士之行,又説“此沙彌非常人也”。
佛陀禪師根據慧光的氣質,對他的學習進程作了精心的安排。禪師讓慧光從律學入門,認為律是慧的基礎,非智不奉。像慧光這樣聰明異常而又豁達大度、不拘小節的人,如果不先學律,直接學習經論,那就必定會輕視戒綱,從而誤入歧途,做出有損佛教發展的事來。因此,慧光年青時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律學的鑽研上。

慧光大師個人成就

在佛教的經、律、論三藏中,律部傳入中國的時間最晚。直到南北朝時,對律學的研究還處在起步不久的階段。就中《四分律》的弘傳又較《僧祗律》和《十誦律》為遲。在北方,北魏時行用的是《僧祗律》和《十誦律》。北魏孝文帝時代,始有法聰和尚在北台平城(今山西大同)開始傳授《四分律》,不過僅限於口授,未有文字著述。魏末又有道復律師宣傳《四分律》,撰寫了6卷疏文,但也只是科判條文,並非理論研究和分析之作。所以慧光研習律學,只能根據口傳,條件是比較困難的。但他知難而進,首先廣泛地聽習律部,經過4年的刻苦努力,精通了《僧祗律》,升座開講,聽眾雲集;進而鑽研《四分律》,寫成律疏一百二十紙,成為我國《四分律學》的奠基之作。後世的《四分律》學者都把它奉為經典,常常引據其中的解釋。
研究律學有了成果之後,慧光開始廣泛學習經論。曾從著名學者辯公受業,進步之快,成就之大,在河北一帶很受稱譽。後來到洛陽搜求新學説,並研習南北各地的語言,都達到很深的造詣,為以後學術上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道路。
律宗 律宗
其時洛陽是北方佛教的中心,中外名僧薈萃,譯經事業興旺,佛學思想活躍。來自天竺的三藏大師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也先後來到洛陽,受到皇家的供養和禮重。永平元年(508年),宣武帝把這兩位三藏大師及佛陀扇多禪師組織起來,配上精通義學的僧俗學者多人,着手翻譯《十地經論》。起初由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主譯,佛陀扇多傳語,即把兩位三藏説的梵文口譯成漢語,其他學者作為助手。過了一段時間後,兩位三藏之間發生了意見分歧,分開各譯。助譯者來自四面八方,方言各異,以致兩種譯本在文字表達上出現許多分歧,彼此爭執更大。
慧光參加了這次盛大的譯事。由於他熟悉各地方言,常常居中溝通雙方的分歧,促進了譯業的順利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慧光與勒那摩提建立了師生之誼,承傳了勒那三藏的地論學説。後來把學習心得撰成《十地經論疏》,發揮經論的奧旨,使得勒那一派的地論學説得以流傳廣佈。

慧光大師學術傳承

慧光在律學和地論學上的巨大成就,使他成為一代佛學大師。他的弟子很多,其中比較傑出為眾所推仰者有10人。10人中有一位馮袞本是儒生,熟諳經史,兼通莊老,十分自負。一次偶然旁聽慧光的講座,遂被慧光的威容和精闢的講解所懾服,慨嘆相逢之晚,頓足稽首,虔誠皈依,成為慧光的入室弟子。當時又有慧光門下有十哲的説法。十哲是什麼人,如今除道憑、僧範二人外,已不能確指。但知有法上、惠順、靈詢、僧達、道慎、安廩、曇衍、曇遵、馮袞、曇隱等人,都是慧光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們或在律學、或在地論,或在教團的行政管理方面,分別卓有建樹,因而都能垂名僧史。
就地論學來説,慧光的弟子大都分佈在從鄴都通向洛陽的南道,後世稱為南道派。而菩提流支傳授的地論學,經過其大弟子道寵的傳播,也一度很興盛。道寵的弟子大都分佈在從鄴都通向洛陽的北道,被稱為北道派。北道派後來漸與攝論學相融合,南道派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了純粹的傳統,名德輩出,獨盛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