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雲寺

(山東省膠州市佛教寺廟)

鎖定
慈雲寺,古稱北寺,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大沽河省級生態旅遊度假區,地處國家濕地公園少海南湖之中,原址在寺門首街,始建於唐天順元年(890年),是膠州四大佛寺之一、唐代佛寺中最雄偉莊嚴的廟宇之一 [1]  [5] 
慈雲寺總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177.9平方米,整體坐北朝南,呈中軸對稱,採用合院式佈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閣、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普賢殿、文殊殿等建築構成,是集修行、休閒、慈善、文化為一體的中國佛教宗教場所,對青島佛教健康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2] 
2016年12月,慈雲寺獲“第三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慈雲寺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大沽河省級生態旅遊度假區
佔地面積
18000 m²
投用時間
2012年5月
開放時間
08:00—18:00
建築面積
6177.9 m²

慈雲寺歷史沿革

天順元年(890年),當地僧眾始建有慈雲寺。
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高麗王子義天與弟子共乘商船渡海來宋求佛法,在密州板橋鎮登陸(即今膠州),居留在慈雲寺講學,增修慈雲寺 [1]  [5] 
清代晚期,慈雲寺基本發展為大型建築羣。
民國時期,因戰亂慈雲寺寺院規模減小,廟宇殿堂開始荒棄,在周圍信眾中仍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1949年,慈雲寺重修後恢復開放。
文革時期,慈雲寺舊址全部建築被拆除。
1978年,膠州市人民政府在慈雲寺舊址一帶規劃建設少海新城。
2009年3月,膠州市人民政府在慈雲寺舊址開始恢復重建工作。
2010年12月,重建工作移交青島市佛教協會管理。
2011年11月,山東省宗教事務局批覆同意開放膠州慈雲寺。
2012年5月,慈雲寺重建竣工並對外開放。
2013年8月,佛教了善法師帶領僧團入住慈雲寺。
2016年9月,膠州慈雲寺民主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1] 
慈雲寺

慈雲寺建築格局

慈雲寺總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177.9平方米,整體坐北朝南,呈中軸對稱,採用合院式佈局,為三進兩廂,以大雄寶殿為中心;中軸有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廂有文殊殿、觀音殿;西廂有地藏殿、普賢殿、方丈院、寮房、齋堂、居士樓等配套建 [1-3] 
慈雲寺碑記 慈雲寺碑記

慈雲寺建築特色

慈雲寺整體建設因地制宜,建築格局講究對稱,豎向上錯落有致,注重細節刻畫,深度挖掘佛教文化,體現出千年寺院傳統的文化底藴 [6] 

慈雲寺歷史文化

慈雲寺相關人物

義天法師 義天法師
義天(1055年—1101年),俗姓王,名煦,字義天,因避宋哲宗皇帝諱,以字行,其父為高麗文宗王徽,母仁睿順德王后李氏。義天是朝鮮高麗王朝天台宗的代表人物,與智訥並稱為高麗佛教“雙璧”;15歲封號佑世僧統,曾於北宋年間入華求法,在兩國文化交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長期擔任高麗國僧統,管理高麗國佛教事務數十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較大影響。 [7] 

慈雲寺相關詩文

明·王振宗《慈雲曉鍾》
朱幡寶蓋火煜煜,金碧樓台耀晴旭。大風吹出五更鐘,散吏高眠猶未足。
玉露華飛霜氣清,蒲牢吼海蛟龍驚,老僧入定俏無語,桫欏影轉殘月明 [4] 

慈雲寺慈雲曉鍾

明永樂七年(1409年),浙江慈溪舉人王振宗來膠任學正,選定“八景”,並詠“八景”詩,“慈雲曉鍾”是明代永樂年間膠州八景之一,其中所提“慈雲”即慈雲寺。” [4] 
慈雲寺全景圖 慈雲寺全景圖

慈雲寺重要活動

2014年11月29日,膠州慈雲寺在慈雲寺大雄寶殿前廣場舉行落成啓用暨全堂佛像開光儀式。 [1] 

慈雲寺所獲榮譽

2016年12月,慈雲寺獲“第三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 

慈雲寺價值意義

慈雲寺是集修行、休閒、慈善、文化為一體的全國和諧宗教場所,不僅滿足了當地佛教信眾的集體宗教生活需求,還對青島佛教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大沽河省級生態旅遊度假區的旅遊景點之一 [2] 

慈雲寺參觀信息

慈雲寺地理位置

慈雲寺交通線路

乘坐膠州公交18路、205路、7路等在板橋鎮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