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感事

(術語)

鎖定
感事(sentient/experiencer)是通過感覺和知覺,經驗內外事物影響及變化的有意志的主體。 [1] 
中文名
感事
外文名
sentient [1] 
experiencer [1] 

目錄

感事基本概念

感事是與施事相近的一種語義角色,一般用於“感覺—心理”動詞或形容詞的主語位置,具有施事性中的“感知性”與“自立性”,例如“小明看見了媽媽/小明感到十分沮喪/很難受”。但不一定有“自主性”與“使動性”:有時一個主體需要做一些事才能發生感知,如“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他”也是感知事件發生的原因,所以也可以看成是施事;有時一個主體是被動發生感知的,如“身上癢”,“他”並不情願癢,也不是造成發癢的原因,“他”僅僅是被動的經歷者與感知者。 [1] 
由於缺乏典型的施事特徵,在一些語言中,感事不是用主格,而是用與格編碼的,如俄語“Petru grustno”(彼特難過)中用了Peter的與格形式;與之不同,非感事的“Petr umnyj”(彼特聰明)中才用Peter的主格形式。 [1] 
感事和經事都用experiencer表示,有時就是同一個題元角色。如果要區分的話,則感事更強調感覺和心理的經驗,如“小明覺得自己摔倒了、小明眼花了”;而經事更強調經歷外在事件和變化,如“小明摔倒了、小明退休了、小明遇見了一個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