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惜花

(唐代韓偓詩作)

鎖定
《惜花》是唐末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後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充分展現了詩人面對春花消逝的流連哀痛心情。全詩緊緊扣住一個“惜”字,逐層展開,逐層推進,反覆渲染,反覆加深,用筆精細入微,情意深沉悠長。
作品名稱
惜花
作品別名
惜花詩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韓偓

惜花作品原文

惜花
皺白離情高處切,膩香愁態靜中深
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
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
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 [1] 

惜花註釋譯文

惜花詞句註釋

⑴皺白:枯萎皺縮的白花。皺,一作“毿”。
⑵膩香:細膩鮮麗的花。香,一作“紅”。
⑶隨:這裏有追蹤的意思。
⑷淋:一作“侵”。
⑸總得:這裏是如果能夠的意思。
⑹軒:一作“階”。 [1]  [2]  [3] 

惜花白話譯文

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經枯萎皺縮,自知飄零在即,離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紅花尚餘粉光膩容,卻也預感到未來的命運,在沉寂中愁態轉深。
眼睛追隨着那一片片墜落水中的花瓣順流而去,再抬頭望見殘留枝上的花朵還在受無情的風雨摧殘,這滿目狼藉的景象,教人滿懷悵恨。
美麗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假如能得到青苔的遮護,還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損,那就更令人黯然傷神。
既然不能留住春光,也只有臨軒憑弔春天的離去而對酒澆愁,遙想明日殘紅去盡,映入池塘的,只有那綠沉沉的樹蔭。

惜花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朝滅亡後多年。吳在慶《韓偓集系年校注》卷二系此詩於後梁乾化五年(915),此詩韓偓身在閩地南安,見春去花落而傷時悼世,因作此詩。 [3] 

惜花作品鑑賞

惜花整體賞析

人們都知道韓偓是寫作“香奩詩”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題詠景物的能手。他的寫景詩句,不僅刻畫精微,構思新巧,且能透過物象形貌,把握其內在神韻,藉以寄託自己的身世感慨,將詠物、抒情、感時三者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此篇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詩題“惜花”,是對於春去花落的一曲輓歌。詩人的筆觸首先伸向枝頭搖搖欲墜的殘花。用“皺白”“膩紅”指代花朵,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形體感,並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構圖。“離情”“愁態”寫殘花的心理,前者用“高處切”形容那種緊迫的危殆感,後者用“靜中深”傳達那種脈脈無語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點,狀物而得其神。未寫落花先寫殘花,寫殘花又有將落未落之分,整個春去花落的過程就顯得細膩而有層次,自然地烘托出詩人的流連痛惜的心情。
接着,詩篇展示了雨打風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這裏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寫的實景,但添上了“眼隨”“恨滿”,就起到化景語為情語的作用。不説“眼看”,而説“眼隨”,更深一層,把詩人那種寄情於落花的難分難捨的心意表現出來了。至於“恨滿”的“滿”,既可理解為詩人惆悵滿懷,也可理解為詩人的傷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濕的花枝上,於是客觀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觀心境的投影。
再進一步,詩人設想花落後的遭遇:“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這兩句詩一放一收,波瀾頓挫,而詩人對落花命運的深切關懷與悼惜,也從中得到了體現。
末了,詩人因無計留住春光,悲不自勝,只有臨軒憑弔,對酒澆愁,遙想明日殘紅去盡,只有綠沉沉的樹蔭映入池塘,即所謂“綠肥紅瘦”。“明日池塘是綠陰”一句不言花盡,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筆法,正顯示詩人那種不願説、不忍説而又不得不説的內心矛盾。
全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後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逐層展開,逐層推進,用筆精細入微。整個過程中,又緊緊扣住一個“惜”字,反覆渲染,反覆加深,充分展現了詩人面對春花消逝的流連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這當然不限於對於大自然季節變化的悲感。劉學鍇認為它“稱得上是一首唐王朝的輓歌”(《唐詩選注評鑑》),雖不能指實,但看它寫得那麼幽咽迷離、悽婉入神,交織着詩人自己的身世懷抱,殆無可疑。 [2] 

惜花名家點評

宋代範晞文:韓偓《落花》詩:“總得苔遮猶慰意,便教泥污更傷心。”弱甚。老杜有“縱教醉裏風吹盡,可待醒時雨打稀”,去偓輩遠矣。王建亦有“且願風留着,唯愁日炙銷”,正堪與偓詩上下。(《對牀夜語》)
明代周珽:致堯詩清奧孤迥,此詩意調足玩。珽按:韓偓在唐末,志存王室,朱温惡之,貶濮州司馬。天祐中,復召,不敢入,因挈家依王審知,憫時傷亂,往往寄之吟詠;此借惜花以寓意也。(《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清代朱三錫:此篇句句是寫惜花,句句是寫自借意,讀之可為淚下。(《東巖草堂評訂唐詩鼓吹》)
清代吳喬:明人以集中無體不備,汗牛充棟者為大家。愚則不然,觀於其志,不惟子美為大家,韓偓《惜花》詩,即大家也。餘讀韓致堯《惜花》詩結聯,知其為朱温將篡而作,乃以時事考之,無一不合。起語云“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是題面。又曰“眼隨片片沿流去”,言君民之東遷也。“恨滿枝枝被雨淋”,言諸王見殺也。“總得苔遮猶慰意”,言李克用、王師範之勤王也。“若教泥污更傷心”,言韓建之為賊臣弱帝室也。“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意裏然矣。此詩使子美見之,亦當心服。詩可以初盛中晚為定界乎?此詩(按指杜甫《秋興八首》)及義山之《無題》、飛卿之《過陳琳墓》、韓惺之《惜花》諸篇,皆是一生身心苦事在其中,作者不好明説,讀者不能即解。(《圍爐詩話》)
清代吳汝綸:亡國之恨也(末句下)。(《唐宋詩舉要》引)
清代吳闓生:此傷唐亡之旨,韓公詩多有此意。(《韓翰林集》) [3]  [4] 

惜花作者簡介

韓偓,唐末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遷左諫議大夫。天覆元年(901),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黃巢起義軍入長安,從昭宗至鳳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得昭宗信任,欲拜相,固辭不受。為人正直,因忤朱温,兩遭貶謫。又詔復為翰林學士,懼不赴任,入閩依王審知。韓偓十歲能詩,其詩工於七言近體,詞彩綺麗,悱惻柔婉。部分詩作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所著《香奩集》多寫閨中豔情,有“香奩體”之稱。後人輯有《韓內翰別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14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29-1330
  • 3.    莫礪鋒.莫礪鋒講唐詩課.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306-311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880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