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恰空

鎖定
恰空(chaconne,法;ciaccona,意)一譯夏空。盛行於17世紀的風格莊重的三拍子舞曲,也是一種復調音樂形式,即在固定的主題或一連串固定的和聲進行之上作多次變奏。
中文名
恰空
外文名
Chaconne
法    語
chaconne
意    語
ciaccona
盛行於
17世紀

恰空舞曲介紹

恰空是巴赫第二無伴奏小提琴帕蒂塔(古組曲)的第五樂章,是小提琴藝術發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寶。巴赫無伴奏絃樂作品包括三首小提琴奏鳴曲和三首小提琴組曲(也稱“帕提塔”)和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都是他任職克滕時所作,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許多器樂曲,這跟那時環境有關,因為當時並沒有合唱團供他使用,他也不必創作宗教性質的音樂。這些作品的創作順序並沒有歷史文獻可以考證,如果單純以推論方式來説,似乎六首為無伴奏小提琴所作的這些曲子在先,這是因為無伴奏小提琴寫作在這之前已有許多先例,而整套無伴奏大提琴作品則以巴赫首開先河。就樂曲組成來看,為獨奏小提琴而作的這些組曲型式非常不統一,而大提琴組曲型式十分一致,似乎是他先在小提琴上熟悉無伴奏絃樂曲寫作後,再應用於大提琴的。

恰空出版順序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的出版順序是:奏鳴曲第一號,組曲第一號,奏鳴曲第二號組曲第二號,奏鳴曲第三號,組曲第二號…...如是交錯出版。為何如此呢?三首組曲的形成為不規則,但三首奏鳴曲卻很明顯的為一個統一架構,是自成一套系統的作品。是因為調性安排的關係嗎?這六首確實可以找到調性的關聯,但卻是組曲,奏鳴曲自成系統。因此這樣的出版順序可以推論為:巴赫意欲將這六首統一為一組作品,避免明顯的分為組曲和奏鳴曲兩組,而且如是交錯出版,也使這六首的安排不致太單調。

恰空奏鳴曲

三首小提琴奏鳴曲組成十分統一:第—樂章:慢板前奏曲風格),第二樂章:快板(賦格),第三樂章:慢板(類似間奏),第四樂章:快板(單音演奏,類似輕快的結尾)。如此的組合很明顯看出重心是在第二樂章,和教會奏鳴曲特色相符。各樂章雖有明顯的速度上的差別,但同樣是快板和慢板亦有不同性格。第一樂章慢板通常是流利的歌唱(第三號奏鳴曲除外,這個例外顯示了另一項特色),在歌唱線條中偶或加入一些和聲顯示出自由幻想特色,性格上類似前奏曲。由此,第二號與第三號結尾都非完全終止,導引到下—樂章賦格。賦格在內容長度上都可視為奏鳴曲的重心,在賦格中偶會插入不屬賦格的稍帶即興式段落。第三樂章帶有舞曲風格,有固定節奏支撐,性格上不同於自由的第一樂章慢板,而且通常在此轉調(第—號降 b大調,第二號C大調,第三號  F大調),是全曲的轉折點,在長度上通常最短。第四樂章雖是快板但性格上異於使用復弦演奏沉重的第二樂章賦格,演奏幾乎全使用單音(雖然它仍在製造複音效果),並非求取沉重的結束而是一種輕的結尾。
再進一步討論,這三首奏鳴曲間有某種關聯性,可説是越來越嚴謹,第一、二號奏鳴曲第一樂章都是自由歌唱性,但第三號卻是由一個附點動機發展的嚴謹結構。再看第二樂章賦格,第一號賦格主題是一個小節,第二號是兩個小節,第三號是四個小節,長度也明顯越來越長,插入段也越來越少,第三號插入段並非完全自由的而是主題的變形,由此可以看出越來越嚴謹與複雜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