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提琴

(次中音或低音絃樂器)

鎖定
大提琴,為西洋樂器,是管絃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絃樂器,屬提琴族樂器裏的下中音樂器。大提琴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有"音樂貴婦"之稱。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 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 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大提琴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作曲家賦予其表現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個大提琴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其他樂器都相形見絀。
中文名
大提琴
外文名
cello
別    名
次中音提琴
分    類
絃樂器
起源時期
16世紀末
適用領域
管絃樂隊、獨奏、交響樂
實用學科
音樂表演
四根弦定音
C,G,D,A
演奏姿勢
坐姿演奏
所屬類別
西洋樂器

目錄

大提琴發展歷史

大提琴
大提琴(2張)
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最早出現於約1660年。是一種叫作“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紀的樂器演變而來。維奧爾琴的體積不像大提琴那麼大,弧形也不那麼明顯,但演奏時可以夾在兩膝之間,像大提琴那樣用弓拉奏。 [5] 
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爾韋(AdrienFrançoisServais 1807年-1866年)為大提琴添加了可調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穩定。在這之前,大提琴是沒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夾在兩腿之間來演奏。
大提琴的發展
大提琴的發展(8張)
自17世紀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裏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創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獨奏曲以來,已有不少作曲家專門為大提琴創作樂曲,如18世紀的維瓦爾第塔爾蒂尼和萊奧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協奏曲而為大提琴寫了不少協奏曲。後來在英國、奧地利與法國等地也相繼出現了意大利風格的大提琴協奏曲及其他樂曲。
至於18、19世紀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作曲大師們,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寫作了大提琴獨奏曲、協奏曲和有大提琴聲部的室內樂,使這一樂器的性能與技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博凱里尼協奏曲、六首奏鳴曲
海頓的D大調C大調協奏曲、勃拉姆斯為小提琴與大提琴譜寫的a小調協奏曲、舒曼的協奏曲、德沃夏克的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羅可可主題變奏曲》、聖·桑的協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爾加柯達伊、興德米特等近、現代作曲家亦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大提琴樂曲,深受人們的喜愛。

大提琴結構

大提琴琴長約為小提琴的兩倍,全長約120公分,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質:
琴身:木製結構,以槭木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
琴絃:金屬絲
琴弓:馬尾。

大提琴演奏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絃樂器家族成員一樣,都有四根弦,音域約為四個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樂譜通常用低音譜表,在較高音區有時用中音譜表,有時也用高音譜表
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發音華麗有力,富於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較朦朧,第三、四弦(G、C)低沉響亮,能夠承受樂隊的非常沉重的音響。它的發音原理雖然與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區與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區時能用拇指把位演奏。
至於演奏技巧,由於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絃排列與琴絃長短等方面與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與中、小提琴不同,是夾在兩腿之間演奏。演奏時,演奏者將琴身輕輕夾於兩膝間,底部以一根可調整高度的金屬棒支撐。演奏方式則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撥絃和用弓杆敲弦。

大提琴分類

大提琴是管絃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絃樂器。在管絃樂曲中大提琴聲部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它也是非常為人們所喜愛的獨奏樂器。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 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 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大提琴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作曲家賦予其表現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個大提琴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其他樂器都相形見絀。

大提琴選購

在買琴時要注意到這把琴是否有潛質,也就是隨着時間,演奏它的聲音能不能還有進步的空間。面板太薄的新琴,發音會比稍厚面板的琴好發聲,但振動不夠傳得遠。所以在選購時,應該請專業人士試奏,你站在稍遠的地方聽。注意四根琴絃的音色是否統一,和諧(多數琴在G弦或叫三絃上會出現琅音)。供比較的琴必須調率一致。否則,某把琴可能由於調率偏低,顯得特別柔和。類似的原因,所評價的琴應當安裝相同或相似的琴絃,不然,你就是在比較弦而不是琴。事實上,音質很難比較,主要取決個人喜好。大提琴的性能越好,音色就越豐富。能表達的內容就更變幻無窮。
*大師琴:大師製作或大師在使用的琴。一般多為古董或名家收藏,就算拍賣也是天價。也有當代大師的作品,價格通常在5萬美元以上。正規的情況下,大師琴都有名制琴師親自完成,而且你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付款後排期大概一年後才能拿到琴。
*去哪裏購買:可以在普通琴行購買,不過那裏常以最便宜的普及琴為主;如果你想購專業的提琴,可以請教您的專業老師,或向專業提琴商,制琴師那裏購買。(不要輕信商標,品牌,要相信耳朵) [1] 
挑選琴弓
1:帶着您慣用的琴弓及琴,作為選擇新弓的比較基準。 [2] 
2:當多支琴弓整齊的陳列在你面前時,首先比較弓的長度,將較長的弓挑選出來。
3:審視弓身的材質,木材的纖維務必像竹纖維一般筆直從弓尾走向弓頭。 [3] 
4:選擇年輪密度較緊密者。
5:將弓毛繃緊(旋轉弓尾的轉子),使所有琴弓的弓毛與弓身的距離一致。
6:將弓的中央部份與弦接觸,施予壓力,好的弓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同時也能發出較宏亮的聲音,這代表弓的張力足夠。
7:檢查弓的感覺重量,弓的感覺重量並非是它的實際重量,將弓放在精準的秤上,所得數值是弓的實際重量,這和“感覺重量”不同,選擇感覺取感覺較輕者。
8:試奏簡單的曲目,運弓時不要使用複雜的技巧,簡單的運弓下弓的本性較容易顯現出來。 [3] 
9:如果您是一位資深的演奏者,運用您的技巧,讓弓在弦上跳躍,在運弓中加上更復雜的要素,感覺手上的弓是否順手。
10:接下來您要做得不是馬上購入新弓,是將頭腦裏的東西冷卻下來,回想剛才的聲音,彈性,重量,手感,離開現場找一家可以安靜下來的咖啡館,冷靜下來決定是否要購入,不要當場決定,讓一杯咖啡來使情緒安定,這絕對是值得的。
11:最後當您要付款時,心中的那把弓必定浮現出來,這把心中的弓一定要非常的清晰,而且堅定,不要參雜其它的因素,切記每一位演奏者的手都是不同的,適合您的並非適合他。最後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補充,那就是不要被弓的外觀所迷惑,有些高價的弓是採用黃金或者銀金屬,這些貴重的材料對聲音沒有絕對的影響,並非使用了黃金聲音就會比較響亮,操作變得容易,當然貴金屬增加弓的附加價值 [4] 

大提琴琴曲集萃

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九號(鮑凱里尼)
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海頓)
第三、五號大提琴奏鳴曲(貝多芬
琶音奏鳴曲(舒伯特)
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舒曼)
第一、二號大提琴奏鳴曲(布拉姆斯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 德弗札克)
a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作品33(聖桑)
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拉羅)
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85(艾爾加) [3] 

大提琴保養

一把製作精良的好提琴的壽命可以很長。令人歎為觀止的是,16世紀早期意大利克雷莫納的提琴製作大師們的一些傑作雖然構造相對脆弱,但至今仍然被專業的音樂家用來演奏。一把樂器的使用壽命和性能狀態當然與樂器主人對樂器的保養密切相關,空氣的變化和其它各種危險(如震動和衝擊)等關鍵因素也不斷威脅着樂器的性能。
小提琴、中提琴或大提琴的主人可以通過適當的清潔、裂紋觀測和對一般調整的目測檢查來保護樂器。正確安裝絃軸可以減少對絃軸原木的磨損,細心的主人會定時檢查琴馬、拉弦板、尾枕和指板。不過,也許最重要的就是請教技藝精湛的制琴師。 [2] 

大提琴空氣

大提琴 大提琴
潮濕和乾燥對絃樂器的影響巨大。在埃及,考古探索發掘出3000多年前的古木製品仍然還有吸濕反應,能從周圍空氣中吸收和排出水分。木材喜歡潮氣,木製細胞核的水份量會趨於不斷變化,以適應周圍空氣。當空氣乾燥時,木材萎縮進而可能受到內部張力的損害。當空氣長時間潮濕時,卻有可能導致發黴和木質纖維腐爛。普遍認為,適合保存木製品的理想相對濕度水平是55%。在30%的相對濕度下,經過一定時段後很可能引起提琴開裂。當然,小提琴的理想空氣環境就是製作該提琴的環境,但實際上,不可能使它完全適應新環境。樂器不要擺放在太靠近散熱器的地方,或放進受日曬的汽車裏,這樣可以避免對樂器造成大的傷害。
為避免濕度和温度的驟變,應將樂器存放在相對濕度在45-55%之間的室內。在冬天,當中央暖氣系統使建築物內的空氣完全乾燥且偶爾的嚴寒使空氣濕氣凝固時,木材就開始收縮。如果提琴樂器的琴腹和背板膠合得太緊,在其與側板接合處無法分開,就會產生裂紋。要知道,修理一條裂開的接縫比給一條裂紋重新上膠要簡單得多。在夏天,當濕氣過重時,木材由於吸收水分開始膨脹,從而削弱了材料的結構,降低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中心部分──相對較薄的琴腹對繃緊的琴絃產生的巨大的力的抵抗力。這些作用於琴腹的應力的組合以及木材不斷變化的抵抗力,在夏天會導致琴馬增高和指板降低,在冬天則剛好相反。
夏天濕氣的另一個危害是使琴頸扭曲變形。在潮濕環境下,不同密度的烏木指板和楓木琴頸也會產生不同的膨脹,從而開始出現扭曲。另外,在冬天樂器增添水分要比在夏天排除水分來得容易。琴馬的作用是支撐琴絃和傳遞振動。依靠琴馬的切割、成型以及其材質,可以調節出各種撓性/硬度,這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聲音的音色,和對琴弓的抵抗力。所以,經驗豐富的制琴師的專長就是對琴馬進行精確的調整。 [3] 

大提琴製作

製作琴馬形狀時,要使其面對拉弦板的一面絕對平直,而面對指板的一面則應是拱形的。事實上,琴馬的平坦面應該和琴腹相互垂直,這就是為什麼看上去琴馬向拉弦板一側傾斜的原因。這一點具有結構和功能意義,因為在不斷調節琴絃的過程中,琴馬撓曲逐漸趨向於朝向指板的方向。而且,琴絃不得嵌入琴馬頂端太深,這樣會壓抑琴絃的發聲,所以,在e-弦下墊上一塊羊皮紙是很好的做法,也不會減弱琴絃的發音。

大提琴清潔

保護絃樂器表面不受松香、污垢和灰塵的侵蝕是很重要的。松香是微酸性的,長期殘留在表面會影響和腐蝕面漆。在極端情況下,當松香和污垢堆積到一定程度時,會抑制琴腹的振動自由,附着在琴絃上也會影響琴絃的振動。演奏家只要做到每日擦拭掉樂器上的松香和汗水就可以了,而難度大的清潔應交給經驗豐富的制琴師來完成。請不要使用商業用的"去污劑"來清潔樂器,它們往往含有溶劑和研磨劑,可能損壞樂器。在很大程度上,古典面漆最好的例子就是沒有經常打磨,這真正是出於保存考慮的。

大提琴開裂

大提琴演奏 大提琴演奏
木材的開裂主要有兩種方式:平行於木紋的裂縫或裂紋,和垂直於木紋的開裂。這些裂口或裂縫可能是由於震動和衝擊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於空氣缺少水分導致木材收縮而引起的。二者中,垂直開裂出現的情況較少,往往發生在樂器製作之前的風乾過程中,這是因為板材在開始收縮的時候其變化是沿着木紋環狀方向的。裂紋則更是普遍的一個難題了。當裂紋形成或開裂時,切記不得去觸碰它,因為即使乾淨的手指上都有油脂和汗液,它們很容易進入裂紋,上膠時就不能形成強大的粘合力,而且,在修理後這些裂紋會更加顯眼。
一旦裂紋嚴重影響樂器的結構時(如,裂紋靠近音柱、低音梁或ff孔),應立刻將琴絃放鬆。新的裂紋(如靠近ff孔的小裂紋)可以在外側修復,當大部分情況下都必須拆開樂器,從內側對裂紋進行修補。裂紋修補可以採用:1.釘子或菱形小木塊沿裂紋膠合在內表面上;2. 補片鑲入原板材內部;3. 各種布料和羊皮紙補片。使用羊皮紙和其它皮質補片時要十分小心,避免引起板材的變形,因為皮在乾燥時會劇烈收縮。根據幾個世紀的經驗,做這樣的修補並不會對樂器的音質產生不利的影響。

大提琴指板

傳統上,指板採用的是烏木,在巴洛克時期也曾經採用更軟的木材膠上烏木。由於生態的變化,過些年後如果重新採用這種做法也不為怪。烏木的抗磨損性能極好,並且沒有磨光情況下也有很光澤的表面。雖然它的首要作用是提供一個可以按住琴絃的表面,但由於其重量和形狀,它對於整把樂器的的振動也有很大影響。指板伸入琴身的一端因其自身的共振性也能強烈振動,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樂器主體的共鳴。當安裝一個新的指板時,如果您特別希望保持聲音不變,那麼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留心觀察指板振動時的音調。指板橫向的曲線或多或少遵循了琴馬的曲率(琴馬曲線經常都有經過輕微修改),而縱向挖成凹形則可以避免琴絃發出嗡嗡聲,因為一根振動的琴絃,尤其是比較厚重的琴絃。如果指板出現鬆動,即使沒有脱落,也要立即放鬆琴絃的張力,以避免琴頸的扭曲和變形,因為沒有指板的琴頸是十分脆弱的。

大提琴絃軸

絃軸用於拉緊琴絃以達到正確的音高,同時可以通過它們的圓錐外形進行調節。絃軸安裝孔可以用一把專門的鉸刀進行精確鑽孔,而用一把絃軸刮刀修整絃軸。絃軸沒有安裝好是件很麻煩的事,而且必須由專業的人員來調整。持續使用會使絃軸和/或絃軸孔磨損,這樣不斷的磨損也會使絃軸孔漸漸變大。
重新調整有三種方法:①輕輕地為絃軸孔重新鑽孔,然後安上一大一些的絃軸;②當絃軸孔磨損並不太嚴重時,對絃軸柄進行輕微整形就可以了;③為絃軸孔安上新的木襯套。 如果在絃軸頭和絃軸箱之間沒有足夠的絃軸柄(小提琴為10-12毫米),安裝新的絃軸和/或木襯套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注意避免使用複合材料和其它材料,如研磨性質的白堊,它們由於過早磨損會縮短絃軸和絃軸孔的使用壽命。而在絃軸上纏繞太多琴絃也很危險,有時,過多的琴絃會在絃軸下楔入絃軸箱基底,造成絃軸箱背部裂紋。

大提琴尾枕

尾枕可以防止弦尾繩扎入琴腹柔軟的木材橫切面,但它高出琴腹的高度能改變琴絃對於琴馬的角度。有時尾枕只伸入琴腹板材厚度的一半,有時則與端部木塊齊平,有時卻要嵌入下部側板。這只是不同製作風格的特質,並非真正出於實際考慮的結果。尾枕在其凹口內不能太緊。琴腹會隨着時間慢慢收縮,而尾枕就很容易變緊,因為尾枕並不收縮,因而會引起琴腹垂直於尾枕端部的令人討厭的裂紋。一旦尾枕過緊,制琴師必須將其取下,並削短。

大提琴弦枕

弦枕的形狀應能夠使琴絃之間的距離適當,而且使琴絃高出指板一個合適的高度。弦枕要製作得圓潤且無惱人的突出處,這樣演奏樂器時就十分舒適,感覺上要良好許多。另外,同樣重要的是,其凹槽的製作要能使琴絃容易在弦枕上滑動,才不會使琴絃發出嗡嗡聲。石墨是弦枕凹槽的首選潤滑劑,因為它是黑色的,似乎能很很適合於烏木。 [4] 

大提琴調整

要想使一件樂器能夠最有效地展現它的音質,樂器的調整是十分關鍵的。"調整"一詞意味着有多種變化,包括:高度,或面板表面至指板假設延長後的平面的距離,這個高度決定了琴絃與琴馬之間的角度,進而影響琴絃施加在樂器面板上的力。還有琴絃至指板的距離,它影響着琴絃的演奏性能和抵抗力。其它調整方面包括:尾枕和絃枕的形狀和高度、琴絃之間的距離和琴絃的選擇等。對樂器的聲音和演奏性能具有直接和重大影響的調整方面是:琴馬的切割、音柱的位置緊固和安裝、琴絃高出指板的高度以及琴絃的選擇和/或狀態。

大提琴拉弦板

拉弦板的唯一作用就是在至琴馬一定距離的位置繫住琴絃,但它還具有自然固有的振動性(敲擊拉弦板並按住琴絃時便可以聽得很清楚)。拉弦板至琴馬的距離、拉弦板的質量以及弦尾繩的長度都會影響和調節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拉弦板從提琴琴身某種振動模式中吸收能量的程度。弦尾繩曾經採用羊腸製作,由於羊腸的濕度經常變化導致不方便,所以採用合成材料來代替,這樣一般可以使樂器音調一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