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恨無常

鎖定
《恨無常》是清代小説家曹雪芹所創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紅樓夢》第五回。這首曲子以賈元春鬼魂口吻,寫賈元春死後,託夢給賈政夫婦,勸告他們從仕途官場抽身退步,以挽救賈府的敗落。全曲套用白居易《長恨歌》的形式,採用渲染手法,烘托出一幅悲慘的畫面。
作品名稱
恨無常
作    者
曹雪芹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
文學體裁
散曲

恨無常作品原文

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1,恨無常又到2。眼睜睜,把萬事全拋3;盪悠悠,芳魂消耗4。望家鄉,路遠山高5
故向爹孃夢裏相尋告6:兒命已入黃泉7,天倫8呵,須要退步抽身早9 [1] 

恨無常作品註釋

恨無常詞句註釋

  1. 喜榮華正好:指賈元春入宮為妃,顯赫一時,賈府因此成為皇親國戚。
  2. 恨無常又到:指賈元春忽然夭亡。恨:遺憾,嘆恨。無常:是佛家語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滅、變化無常,後俗傳為勾命鬼。
  3. 把萬事全拋:拋下世間俗務,指死去。
  4. 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憂傷憔悴。庚辰本、北師大本為“盪悠悠,把芳魂消耗”。
  5. 望家鄉,路遠山高:甲戌本為“望家鄉,路遠山遙”。
  6. 故:特意地。尋告:勸告,囑咐。
  7. 黃泉:迷信説的陰曹地府。
  8. 天倫: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親屬的代稱,這裏是父母的意思。賈元春用來稱呼她的父親賈政。
  9. 退步抽身:從名利場中退出來。 [1]  [2] 

恨無常白話譯文

正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好時光,沒承想死亡已經來到。眼看着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拋棄,盪盪悠悠中就把年輕的生命消耗掉。回頭望,家鄉的路太遙遠,因此特意在夢中把爹孃來相告,兒已去,爹孃啊,望及時醒悟越早作準備越好。 [3] 

恨無常創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將《紅樓夢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寫在了“賈寶玉神遊大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這一回,這兩組結構完整的組詩是“金陵十二釵”形象塑造的提綱。小説這一回,主要藉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其中恨無常這支曲子是揭露賈元春命運的。 [4] 

恨無常作品鑑賞

恨無常整體賞析

《紅樓夢十二支曲》前面的兩首曲子寫賈寶玉的愛情悲劇和婚姻悲劇,從這支曲子開始,擴大到寶玉日後“親歷親聞”的一些女子,寫女性共同的悲慘命運,使作品的主題由婚戀進人到了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層面。
賈元春在小説中露面的次數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她對賈府和大觀園而言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有了她,才有了賈家的“鮮花着錦”、 “烈火烹油”之盛,才有了大觀園的存在和園中女兒們那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元春被置於除釵、黛之外其他女性的首位。這支曲子與判詞的着眼點有所不同,判詞側重於向讀者勾勒出元春個體命運的歷程,而曲子則截取了“元春之死”的畫面,向我們揭示了元春之死與賈府盛極而衰、走向覆沒的命運之間的密切聯繫,着眼點在元春對於賈府命運的影響。
此曲是以賈元春鬼魂的口吻寫的。“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這句話,語帶雙關,既概括了元春的命運,同時也暗示了賈府榮華富貴的不可依恃。後面三句,以整齊的句式,反覆強調了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對家人的掛念。隨着生命的結束,塵世間的一切都應該結束了。然而元春的鬼魂卻無法拋開對家人的牽掛,因為她對家族未來的命運充滿了不祥的預感。因為悲慟與牽掛,元春的鬼魂也變得憔悴了。“望家鄉,路遠山高”一句,曾經引起前人的不少猜測。因為賈府就在京城,和元春所居的皇宮相隔不遠,顯然不能説是 “路遠山高”。只要把這句話理解為人鬼殊途就可以了。曲子的後半部分,寫的是元春向家人託夢,勸家人及早抽身,從政治鬥爭的是非漩渦中解脱出來。小説第十三回有秦可卿託夢給鳳姐的情節,留下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樂極生悲”等讖語。元春與秦可卿,一個是賈府表面風光的象徵,一個是賈府內部潰爛的象徵。她們共同暗示了賈家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的結局。
元春的一生,達到了榮華富貴的頂峯,雖然位居深宮,不能經常與家人相聚,但她深得皇帝的寵愛,與那些被打人冷官的怨女不同。除了早逝以外,元春的一生還算是美滿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歷程,這支曲子用陰風慘慘的畫面,極力渲染“元春之死”的悲劇色彩,不僅因為死亡自身即是一個悲劇,而且因為元春之死與賈府這個大家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庚辰本脂批説元春之死“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脂硯齋在此曲後加了一條批語,稱“悲險之至”,也正是着眼於賈府的家族命運而言。 [5] 

恨無常名家點評

鄭州大學教授劉建龍《中華詩詞賞析》:直抒胸臆,辭情懇切,如聞亡靈哀嚎,堪使愚頑警醒汗出。 [6] 

恨無常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説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牀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説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説《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説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7] 
參考資料
  • 1.    (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譯.紅樓夢詩詞全鑑[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103.
  • 2.    劉耕路.紅樓夢詩詞解析[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9-60.
  • 3.    孫延新主編,紅樓夢詩詞詳解,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05,第57頁
  • 4.    山東省臨沂師專中文系.紅樓夢註釋 修訂本[M].山東省臨沂師專中文系.1977:60.
  • 5.    陳文新,郭皓政編著.紅樓夢詩詞曲賞析[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59-60.
  • 6.    劉建龍編著.中華詩詞賞析[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92.
  • 7.    李明新,樊志賓.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M].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