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怡,漢語一級字 [1] 形聲字 [2]  ,讀音為yí。屬於左右結構漢字,從心,台( yí)聲。本義:和悦的樣子。怡作為形容詞有喜樂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等意思。
(信息欄使用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nckg
倉    頡
pir [2] 
鄭    碼
uzj [2] 
筆    順
44254251
字    級
一級字 [1] 
筆    畫
8
結    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台 𠙉
四    角
93060 [2] 
統一碼
基本區 U+6021
注    音
ㄧˊ [6]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怡,形聲字。從心,台聲。本義為和悦。《説文》:“怡,和也。”《玉篇·心部》:“怡,悦也。”《禮記·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低聲下氣、和顏悦色),柔聲以諫。”由和悦引申為喜悦、快樂,《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哀傷),有慶未嘗不怡。”晉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與“怡”音近義通的字,有“恞”(yí)“懌”(yì)等。(郭小武葉青) [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
-
怡峯
形容詞
和悦的樣子
joyful
怡,和也。——《 説文 》
公乃為詩以怡王。——《 書·金傳 》。鄭注:“ 悦也。”
下氣怡色。——《 禮記·內則 》。注:“悦也。”
有慶未嘗不怡。——《 國語·周語 》
[ 親稚 ]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國語 》
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心曠神怡。——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怡怡
令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pleasant
怡,樂也。——《爾雅
眄庭柯以怡顏。——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怡蕩
參考資料: [3] 

方言音韻

◎贛方言:yii5
◎客家話 [客英字典] ji2 [海陸腔] ri2 [梅縣腔] j2 [陸豐腔] ji3 [客語拼音字彙] yi2 [寶安腔] ji2 [台灣四縣腔] ji2
粵語 ji4
潮州話 衣5(移)
◎韓語 I 이 [5]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飴。《爾雅·釋言》悦也。《説文》和也。《玉篇》樂也。《禮·內則》下氣怡色。《論語》兄弟怡怡。
姓。周怡峯,本姓默合,避難改焉。
通作台。《史記·序傳》諸呂不台,言不為人所怡悦也。 [6] 

説文解字

【 卷十 】【 心部 】怡
和也。從心台聲。與之切

説文解字注

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調也。玉篇曰。怡者,悦也。樂也。古多叚台字。禹貢。祗台德先。鄭注云。敬和。從心。台聲。與之切。一部。 [7]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法演示

書法展示

隸書
篆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音韻彙集

韻書成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釋義
廣韻
-
次濁
與之切
0i
説文和也亦姓
集韻
-
次濁
盈之切
0ie
-
韻略
-
-
-
-
-
-
盈之切
-
-
增韻
-
-
-
-
-
-
盈之切
-
-
中原
陽平
齊微
-
-
-
-
全清
-
i
-
中州
平聲
齊微
-
-
-
-
-
-
盈雞切
-
-
洪武
-
-
-
次濁
延知切
oie
-
參考資料: [8]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
d
i̯əɡ
-
先秦
王力系統
d
ǐə
先秦
董同穌系統
ʎ
jə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r
iə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r
əg
-
-
jəї
-
-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
jəї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
jəї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0
j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
jji
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
0
ǐə
隋唐
擬音/董同穌系統
-
0
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
ji
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
0
ï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
-
ǐə
參考資料: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