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格土司

鎖定
見於《德格世德頌》(又稱《歷代德格土司傳》,簡稱《德格世譜》)的德格家族最早祖先名囊擦嘉(又譯作"囊擦珠"),公元6世紀人,曾伐東女圖為光明天子。囊撩嘉四傳至噶爾東贊域宋,《世譜》將其記為"嘎當巴",《舊唐書》記作"薜祿東贊"為土蕃第一代贊普棄宗弄贊(松贊干布)大相。 [1] 
中文名
德格土司
文    獻
《德格世德頌》
職    位
土蕃第一代贊普棄宗弄贊大相
發生時間
公元6世紀

德格土司德格家族世系

德格土司家族世糸

祿東贊長子贊悉若,世譜記為"噶爾雲登吉絨",為苯教僧,死於公元685年。贊悉若次子名"阿尼扎哇擺",《世譜》記為"拉吉尼根布",在唐聖歷二年(699)贊普器弩悉弄誅東贊家族時以苯教徒身份免受誅殺。遂攜子赤松頓波避難至康區"旦麻"(今德格一帶)傳演黑教,繁衍下"德格"一支。
《德格世德頌》不以囊擦嘉為第一代祖先,將噶爾東贊域宋記作第一代,至1950年的烏金尼麥嘎翁德欽止,德格家族共傳衍了53代。

德格土司土司世系

德格家族侉至三十代時,烏金巴的弟弟索郎住青獲帝師八思巴寵幸,得到"四德十格之大夫"個人稱號,並被元朝廷封為"多麥東本",即《元史》載奔不兒亦思剛萬户府,治地在吐蕃時期所劃分的下多康六崗的"勃波崗"(今白玉、理塘一帶),其家族遂以薩瑪村為政權中心定居白玉。15世紀初,第二十五代德欽司郎絨布聽從其在白玉寧瑪派嘎拖寺為僧的哥哥本青更登降本的勸告,按其指引方向舉家北遷至今德格縣龔埡,投奔土酋"林班波"("林國王"之意),在龔埡定居並正式將"四德十格"的"德格"二字作為其家族族號。
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博塔·扎西生根為林班波屬下勇謀兼具的勇將。扎西生根有女名折登,聰惠美麗,為林班波相中,欲娶為妻,扎西生根乘機提出以駕犏牛犁一天地的面積作聘禮的要求。得林班波允准後,富於心計的扎西生根率僕人駕犏牛晨自色曲河上游的柯洛洞起,沿河而下,暮至鄰近龔埡的年達止,犁尖劃完約30公里的山道。林班波難於食言,又娶親心切,迫不得已將色曲中游約35公里的狹長河谷地區劃為扎西生根的領地。公元1448年扎西生根與唐東傑波共建了更慶湯甲經堂後,遂以更慶為其家族政權中心,舉家遷居更慶並自稱德格甲波("德格圖王"意),《世德頌》記為第一代德格土司i此後,德格家族次子則為俗,承襲土司職;若系單傳,則襲土司職併兼更慶寺寺主。歷代均以長子出家為僧,任更慶寺寺主,至1942年的止,德格土司共承襲21代。1942年以後,由降央伯姆任攝政土司至1950年。

德格土司"法王"世系

明末清初,德格家族政教勢力迅速擴張。第七代德格土司向巴彭錯與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結為軍事同盟,於公元1639年消滅了甘孜境內的白利土司武裝力量,據《世德頌》記載,向巴彭錯得固始漢封賜"德格僧王"稱號,成為德格地區集政教大權於一身的地方政教領袖。此後,歷代土司自稱"法王"稱號,至1942年的澤汪鄧登止,法王稱號共承襲了14世。

德格土司家族興衷

德格土司初興時期

元初,德格家族第三十代索郎住青被元世祖封置為"奔不兒亦思剛百姓",標誌着德格家族在康區登上歷史政治舞台。第三十代索郎仁青至三十五代德欽司郎絨布之間的約150年時間裏,德格家族政治勢力僅限於今白玉縣理塘縣一帶。15世紀中葉,第三十六代博塔·扎西生根計獲德格家族最初的窄領地後,以更慶為家族政治中心,自稱為第一代"德格甲波"(“德格國王”之意),使其家族政治勢力開始在德格境內獨立發展。至明代末,德格家族領地仍為色曲中游約35公里的狹長河谷地區。在第六代土司嘎馬松執政期間,德格家族已在轄區內建立起一支武裝力量,在更慶開始興建規模宏大的薩迦派更慶寺,為此後德格家族政治上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德格土司興盛時期

從公元1638~1775年,德格家族歷經5代人、9代土司的發展,其轄區由最初長不過35公里,寬不足5公里的狹長河谷地帶發展至擁有德格、鄧柯、石渠、白玉、同普5縣和西藏貢覺、青海達日等縣部分地區,號稱有地近10萬平方公里,有人民7萬户,一躍而為康北地區政教勢力最強大的土司家族。
公元1639年,固始汗率青海和碩特部出兵康區;第七代德格土司與其結為軍事聯盟,出兵攻打自利並擒殺白利土司鄧悦多吉。戰後,固始汗將原白利土司勢力範圍的今德格縣玉隆、中扎柯、甘孜縣絨壩岔部分地區劃歸德格土司管轄,使土司轄區得到數倍的擴Ⅲ張。此後,得授"法王"稱號的向巴彭錯乘勢擴疆拓土,在金沙江西岸組織武裝擊敗康珠土酋,收降其部屬,將今江達縣大部分地區納入控制範圍,在金沙江東岸,首先收降了林葱土司屬大頭人格拖貢嘎鄧珠及其弟阿烏馬,相繼攻打併征服了今德格境內的索本阿扎、嶺仲各瑪等7個林葱屬大頭人和白玉境內的3個林葱屬大頭人,1個理塘土司屬大頭人,將今白玉縣的蓋玉、章都、河坡、熱加,今德格的菱宿、白埡、龔埡、江布頂、柯洛洞、俄南、竹慶等地區納人德格土司控制區域。
第八代土司兼第二世法王根嘎彭錯執政期,進一步鞏固家族轄區的政教統治,完善了其叔父向巴彭錯執政期形成的"坡章"基本形成了大小頭人的升貶與封疆、軍事政權、宗教、司法等制度;擊敗了青海蒙古族達勒巴託、工嘎德欽、麥格覺弄等土酋的聯合武裝進攻,收降了青海達日、稱多、瑪多境內不願降清的蒙古族部落。
第九代土司清曲、第十代土司桑結登巴執政期在家族勢力擴張方面無大建樹,主持修建了德格境內的"龔埡桑"(龔埡)、“也那扎西”(汪布頂)、“江頂松波”(江布頂)、"白埡扎登"(白埡)4座土司官寨(行宮)。
第十一代土司四郎彭錯執政期,加強了與清廷和西藏地方政府政治上的聯繫。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四郎彭錯獲悉拉藏汗遣蒙族藏官普格覺弄率兵赴理塘謀殺七世達賴格桑降措的消息後,遣大頭人康多區兄洛珠率兵急馳理塘,將格桑降措先後迎至白玉薩瑪寺和德格仲薩寺避難,隨後又將其武裝護送出境,由青海和碩特部迎至塔爾寺供養。清康熙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1717~1720),清政府出兵進藏平息準噶爾部之亂,康熙五十八年,四郎彭錯受四川總督年羹堯詔撫歸順清政府,為清軍派差派馬,運輸糧草,受到此後雍正帝"得爾格特人眾,從前出兵藏內,曾經效力,事達賴喇嘛,甚屬恭敬"的嘉勉。
康熙末年,登巴澤仁襲第十二代土司並六世法主職後,主持修建了規模宏犬的德格印經院,先後收降了今石渠境內的37個部落,征服了西藏江達和貢覺境內的5個牧區部落,清除了德格和白玉境內殘存的土酋勢力,挫敗了西藏貢黨土酋與青海蒙古族土酋勢力夾擊德格(土司)的陰謀,使德格家族政教勢力達到鼎盛時期c公元1739年,登巴澤仁逝世,其長子司郎貢布襲任第十三代土司僅一年,由登巴澤仁次子彭錯丹巴襲第十四代土司並第七世法王。彭錯丹巴襲職期間,於1745年會同十六部土司武裝剿瞻對(新龍)後,清廷將"瓦述長坦部落"(今白玉縣昌台區)和"阿斯羊雀"(新龍)地區劃歸德格土司管轄。此後,彭錯丹巴接受了後藏藏軍代本江洛金的投誠,加緊蠶食霍爾咱安婚撫司(扎柯)領地並在鄧柯、扎柯建立起新"坡章"。1752年,登巴澤仁第三子洛珠降錯襲第十五代土司並第八世法王職。洛珠降錯執政期間,曾奉旨率兵參加大、小金川戰役,多次受到清廷褒獎;率兵北上玫伐青海蒙古族土酋,攻破林葱土司官寨(俄支"濯昌王宮"),征服了霍爾咱安撫司,吞併了今縣境內的中扎柯等地區;又參與甘孜孔撤與麻書土司的械鬥,擊敗麻書土司、金川土司和綽斯甲土司的聯合進攻。至此,德格家族(除擁有康北5縣實際轄區外)還將其政教勢力逐步擴展至西藏貢覺縣,青海稱多、達日、瑪多縣、四川甘孜縣新龍縣境內。
公元1638~1775年間,在康北地區直接被德格土司兼併的土司有"瓦述長坦長官司"(白玉縣),"上革費土百户"(石渠縣)4員,"雜竹嗎竹卡土百户"(石渠)3員,“霍爾咱安撫司”(德格扎柯),"下革費土百户"(石渠)2員,“蒙噶結長官司”(石渠),“春科安撫司”(四川石渠與西藏江達縣),“籠壩土百户”(德格)1員,“護理春科副土司”(西藏江達),“春科高日長官司”(石渠)4員;部分地區被德格土司吞併的有“霍爾白利長官司”(甘孜),“霍爾東科長官司”(甘孜),“諾爾木土千户”(青海稱多縣)等;在德格土司轄區內不斷被蠶食但在清末仍存在的為林葱安撫司。

德格土司衷亂時期

公元1775年以後,德格家族政治勢力日漸衰微,其轄區除在今青海稱多縣、達日縣瑪多縣境內有部分擴張外,東、南、西疆域基本維持原狀。
1790年,第十六代土司德嘎絨波早逝(23歲)而無所作為。第十七代土司澤汪多吉仁真幼時由其母惹青布攝政。惹吉布因生活不斂寵信竹慶寺僧激起眾頭人不滿,引發了德格家族內部的初次內訌。1799年,眾頭人勸惹吉布歸政於子不遂,便集結武裝擊敗惹吉布,擁立13歲的澤汪多吉仁真執政,澤汪多吉仁真成年後厭政而好文,酷愛佛學,撰寫出《德格世德頌》,晚年(1832)前往西藏朝佛客死他鄉。第十人代土司當澤多吉郎加一業績平平、專守祖業。1852年,年僅11歲的切麥打比多吉襲第十九代土司職。一年後,新龍貢布朗加軍隊攻陷德格,拘押土司母子到新龍囚禁。1865年,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出兵會剿貢布朗加,切麥打比多吉重回德格執政。此後,清政府暫將新龍劃歸西藏管理,德格土司轄區人民又多了一重為西藏地方政府官員支服烏拉差役的枷鎖,德格土司也逐步為西藏地方政府控制。清同治年間,切麥打比多吉與眾頭人不睦,又因立嗣與其妻反目,引發了土司內部延續了近40年的兩次內亂,歷經1897年川督鹿傳霖初擬改流(未遂)、第二十代土司多青僧格襲職後與其弟昂翁降白仁青的連年械鬥,直至1908年,護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奉旨進軍德格,剿滅昂翁降白仁青武裝力量,改劃土司轄區並首設流官才告結束。
民國七年(1918),西藏地方政府控制德格,第二十代土司多吉僧格被押至拉薩軟禁,德格境內全面復辟土司統治。1926年,多吉僧格去世,經第十三世達賴允准,承襲二十一代土司並第十四世法王職,但軍政大權仍被"德西"掌握。1932年,川軍收復德格,國民黨建立德格縣政府後,仍委土司、頭人各類職務,允許土司、頭人繼續享受特權?利用土司力量為其政治服務。1942年,澤汪鄧登去世,其妻降央伯姆任攝政土司,土司內部逐漸形成以降央伯姆為代表的德格土司派和以軍事涅巴為首的夏克刀登派,兩大派相互攻評,矛盾日益尖鋭,引發了土司內部的第三次大動亂。1950年6月,人民解放軍進抵德格,及時調解和緩和了兩大派矛盾,避免了大規模武裝械鬥的發生。1956年,黨和政府領導人民羣眾開展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土司、頭人、寺廟封建剝削壓迫特權,結束了德格土司家族延續了數百年時間的土司統治。

德格土司世襲土職

公元1253年,八思巴遂將索郎住青選任為"色班"(膳食堪布),讚賞其具有較好的德操品行,賜以"四德十格之大夫"個人名譽稱號。L284年,八思巴總領總制院後,索郎住青朝見"色清汗"(元世祖),被元世祖封為"多麥東本"(萬户),頒賜印信和虎頭三寶,置地在今白玉、理塘一帶,《元史》記為"奔不兒亦思剛百姓",設達魯花赤二員!
索郎仁青得封多菱東本後,在白玉薩瑪村興建起薩迦派的薩瑪寺並將其奉為家族祖寺,建立起德格家族最初的土司政權(薩瑪政權)。索郎住青去世後,。第三十一代大瓦絨波又赴京朝見,獲旨承襲萬户府土職。此後,元代期間的德格家族第三十二代、三十三代均世襲萬户府土職。
第一代土司扎西生根至第十一代土司四郎彭錯,史籍無朝廷封賜德格家族土職記載。清雍正七年(1729),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兼第六世法王登巴澤仁被清廷授以"得爾格忒安撫司職"。雍正十年(1732),升登巴澤仁為"德爾格忒宣慰司",領屬轄區內上革贅土百户4員,雜竹嗎竹卡土百户3員,籠壩土百户1員共8員土百户。整個清代,德格家族共世襲宣慰司職9代。1910年,清政府準趙爾豐所奏將德格土司轄區改劃為下府(鄧柯府),二州(德化州、白玉州),二縣(石渠縣、同普縣),以二十代土司多吉僧格自請改流有功,賞多青借格世襲都司職,年享俸銀三千兩,原有二品頂戴花翎照舊戴用,將土司夫婦遷移巴塘。1911年,清政府以多吉僧格夫婦在巴塘捐銀助學,賜"急公好義"稱號嘉勉,賞以一品頂戴。
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德格恢復土司統治。1926年,被西藏地方政府軟禁拉薩的二十代德格土司多青僧格去世,十三世達賴允准澤汪鄧登襲任第二十一代德格土司。1932年,川康邊防軍恢復德格後,在設政權機構的同時,委以二十一代土司澤汪鄧登土兵營長、團務督察長、保安副總隊長等職,使國民黨政權與土司統治並存的政治格局一直維持至建國初。
總計,從13世紀中葉德格家族第三十代索郎仁青被封為萬户府起,至民國時期第五十二代澤汪鄧登止,德格家族土司統治歷經23代,維持700年的時間。按《世德頌》計法,以明代中期的博塔·扎西生根為第下代土司,至解放初,德格家族土司職位共世襲了21代(其中有3代土司為同輩),統治時間約500年。其家族的法王稱號則以明末清初的第七代土司向巴彭錯為第一世,至民國時期的澤汪鄧登共世襲了14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