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達縣

鎖定
江達縣,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昌都市東部,東與四川省石渠德格白玉三縣隔江相望,北與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毗鄰,南接貢覺縣,西連昌都市卡若區,總面積13150平方千米 [38]  。截至2023年6月,江達縣轄2鎮11鄉,縣人民政府駐江達鎮 [35]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達縣常住人口為92800人 [29] 
江達,藏語譯音,意為“覺普山溝口”。“江”為“覺”的譯音,“達”藏語意為山腳、溝口。1587年,覺普寺始建於江達鎮覺普山腳下溝口處,沿習稱覺普寺所在的地方為“覺普達”,後演變為“江達” [36]  。1950年10月,江達解放後,隸屬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管理。1959年3月,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封建農奴制度。1959年4月,江達宗改建為江達縣,同時成立江達縣人民政府,隸屬昌都行政公署 [37] 
2022年,江達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66億元,同比增長8.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2億元 [38] 
中文名
江達縣
外文名
Jomda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地理位置
昌都市東部 [2] 
面    積
13150 km²
下轄地區
2個鎮、11個鄉
政府駐地
江達鎮
電話區號
0895
郵政編碼
854100
氣候條件
日照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乾季雨季分明
人口數量
92800 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 [29] 
著名景點
波羅吉榮大峽谷 果布白宗山
車牌代碼
藏B
地區生產總值
23.15 億元(2019年)
行政代碼
542122

江達縣歷史沿革

據文物和史料考證,遠古時期江達就有人類居住,繁衍生息。在漫長的社會演變過程中,這裏的人們以部落羣居,原始狩獵,刀耕火種,農耕牧野,屢遭戰亂,歷經滄桑鉅變。7世紀中期,江達成為土蕃王朝屬地。
早在6世紀以前,江達縣境內便已存在藏族先民的傳統宗教苯波教。
相傳8世紀末,蓮花生大師前往“俄洛”(青海果洛地區和四川西北部)佈教時,影響並改革了康區西北部的苯波教,對加速這一地區苯波教與佛教的融合起到了主要作用 [1] 
江達縣 江達縣 [3]
江達也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十八軍渡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革命地,那經歷幾十年風吹雨打仍然較為完整的保留着當年的歷史場面和先人們的功績。
宣統初年(1909年)廢除德格土司後,劃歸川西鄧柯府。
宣統三年(1911年)改設同普縣,民國七年(1918年)設江達西勒康,後改建為江達宗。
1951年3月,建立江達宗解放委員會。
1959年4月,江達、西鄧柯兩宗合併,成立江達縣人民政府 [1]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江達縣屬昌都市轄縣。

江達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江達縣轄2個鎮(江達鎮崗託鎮),11個鄉(卡貢鄉巖比鄉鄧柯鄉生達鄉娘西鄉字嘎鄉青泥洞鄉汪布頂鄉德登鄉同普鄉波羅鄉 [35]  ,縣人民政府駐江達鎮 [1] 

江達縣地理環境

江達縣地理位置

江達縣位於昌都市東部(東經97°53′-98°53′,北緯31°00′-32°36′),東與四川省石渠德格白玉三縣隔江相望,北與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毗鄰,南接貢覺縣,西連昌都市卡若區,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區)的結合部位,也是藏東的門户。全縣幅員面積13150平方千米 [36]  ,平均海拔3650米 [39] 

江達縣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江達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現傾斜,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帶,最低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5436米。平均海拔約3800米,高差有2636米。海拔較低的東南部農業區內,生長着大面積的森林,是農、林、牧多種經營的優勢地帶,在中國雪域高原的東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之中。

江達縣氣候

江達縣年平均温差大,太陽輻射強烈,日照時間長;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5℃。年平均氣温4.5℃。1月份平均氣温約-5℃,7月份平均氣温13.2℃。無霜期平均為60-80天,日均氣温5℃以上持續期150-170天,日均氣温0℃以上持續期200-250天。平均年降水量549毫米。日照時間長,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乾季雨季分明,雨熱同季 [4] 

江達縣水文

江達縣以金沙江流域為主,金沙江分佈於江達縣東北、東南部;字曲河和獨曲河分別流入金沙江; [1] 

江達縣自然資源

江達縣礦產資源

江達的礦產資源在全區佔有很高的地位,截至2014年9月,江達縣已探明的礦產有銅、鹽、沙金、鉛、鐵、鎢、硫等,其中玉龍銅礦系全國最大、亞洲第二的大型礦,該銅礦的儲量為1000萬噸,鉬的儲量為150萬噸,鎢礦儲量為5.98萬噸,硫的儲量為178萬噸。該礦是多種有色金屬伴生礦。另有沙金分佈在金沙江沿岸幾個鄉。非金屬礦產如大理石、鹽等儲量也較為豐富。 [5] 

江達縣生物資源

江達縣現有家養動物綿羊、山羊、犛牛、黃牛、犏牛及牛、驢等6種。野生動物如野牛、盤羊、岩羊、黑禿鶴、胡禿鷲、馬鹿、白唇鹿、猞猁、小靈貓、黑熊、棕熊、豹、水獺、石貂、金貓、猴子、藏狐、雪豬、雪雞、野鴿、斑鳩、金雕、高山禿鷲等23種。另外還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天鵝等珍禽。
植物資源
截至2014年植物品種達42科160種之多,其中草本120餘種、木本30餘種。野生植物品種更為繁多:江達縣是昌都地區較大林區之一,主要林木有杉樹、松樹、柏樹、樺樹等;藥用植物也有上百種,如蟲草、貝母、黃蓮、大黃、秦芄、雪蓮、枸杞、七葉一支花、金銀花等等。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奇花異草。 [5] 
菌類資源
在江達的幾個鄉鎮還盛產松茸、猴頭菌、獐子菌等名貴食用菌。 [5] 

江達縣水資源

江達縣河流分佈廣泛,基本上全縣各自然村的村口都有河流分佈,全縣共有大小河流147條,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河流116條,為江達縣羣眾提供了人畜飲水及土地灌溉水源,也為發電動力等提供了資源。 [1] 

江達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達縣常住人口為92800人 [29] 

江達縣經濟

江達縣綜述

2017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22.98億元,同比增長16.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2億元,同比增長39.4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191元,同比增長16.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6628元,同比增長10.6%。 [6] 
2019年,江達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23.15億元,同比增長8.3%;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同比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191元,同比增長10.5%;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完成13695萬元,同比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67億元,同比增長10.5%。 [30] 

江達縣第一產業

截至2014年,耕地面積9.4萬畝,人均實有耕地面積1.15畝;有草場面積1641.5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400萬畝,森林面積123萬畝。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4244元,較2013年增長14.8%。 [1] 

江達縣第二產業

江達縣民族手工業主要分佈在波羅鄉巖比鄉崗託鎮汪布頂鄉鄧柯鄉金沙江沿線鄉鎮。2007年銷售民族手工業產品36餘萬件,銷售額達4200萬元,產值達到2178萬元,比2006年增長8%。銷售範圍遍及全西藏和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藏區,有的由外地遊客作為紀念品帶往全國各地。 [7] 

江達縣第三產業

2015年上半年,江達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2億元,同比增長19%。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8395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5.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6653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6.4%,鄉村1742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3.1%。旅遊業繼續保持“人氣較旺”的勢頭,預計遊客可望達到31934人次,同比增長40.8%,旅遊總收入達391.8萬元,同比增長6.8%。 [8] 

江達縣政治

縣委書記:白瑪扎西 [33]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原松 [34]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斌、李開紅、其美仁增 [40] 

江達縣社會事業

江達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底,江達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5所,教學點43個,小學在校生739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17%。2010—2011學年全縣共有初中在校生3705人,初中入學率為91.03%。根據該縣教育基本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全縣在校初中生將達到4000人,初中學率達到95%以上;小學生人數達8000人,入學率為98%以上,逐步規範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
全縣小學現有建築面積43137平方米,小學生均校舍面積5.71平方米。全縣中學建築面積共4145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為12.67平方米。全縣小學共有圖書77737冊,中學共有圖書54000冊。全縣各級學校教學儀器配備率達到85%以上。根據自治區學校項目建設規劃,到“十二五”末,江達縣將完成縣一中、二中附屬設施建設,總投資達1000萬元;同時將完成7所小學的改擴建,總投資達5615萬元;還將完成縣幼兒園及8個鄉鎮幼兒園建設,總投資達2988萬元。 [9] 

江達縣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
江達縣2015年度“凡和力扶”項目經層層審查篩選,涉及十三鄉鎮的19個村,項目涉及路橋建設、蔬菜種植、村級基礎設施、安居工程47户分散户建設等方面,涉及資金達792.6萬元。 [10] 
通信基礎
截至2014年,江達縣有郵政局1個,開辦有電報、傳真、匯兑、長途電話等業務。

江達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4年,江達縣建有縣醫院1座,衞生防疫站1個。崗託鄉醫院1座,該醫院系意大利援助項目,醫療條件較好 [1] 
各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鄉衞生院開展免費義診10餘場次,發放醫療知識讀本(藏文版)300餘本,發放計生藥品、用具價值1500元,做皮植避孕16例,開展甲肝、乙肝、麻疹疫苗注射80餘例;各駐村工作隊還積極捐款2000餘元為特困羣眾購買藏藥、西藥;積極引導農牧民羣眾講衞生、注意防疫,不吃病畜、動物咬死牲畜肉,摒除吃腐肉、變質肉的惡習。 [11] 

江達縣民生事業

2009年度全縣262户1548名貧困羣眾的脱貧任務;完成了全縣13個鄉鎮1794户9970人貧困羣眾的建檔立卡年度更新工作;協助配合自治區海關、區黨校、地區農牧局等8家定點扶貧單位落實定點扶貧資金42.41萬元,幫助解決了177户1096名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困難。
移民搬遷
2009年以來,江達縣採取貧困户安居、分散搬遷、地方病搬遷等多種移民方式,對581户貧困人口實施了移民搬遷,完成國家投資933.5萬元,基本達到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科技扶貧
2014年以來,江達縣將“科技扶貧”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牧適用科技培訓,全年培訓農牧民羣眾180餘人次,發放各類科普知識手冊200餘份。同時深入全縣13個鄉鎮開展“農牧技術下基層”活動,幫助農牧民羣眾掌握農牧生產技術,切實提高生產水平,實現農牧業增產增收。
產業化扶貧
2014年以來,以青泥洞鄉牧民運輸協會、波羅鄉農牧民施工隊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為主,組織農牧民羣眾參與各類工程建設,帶動脱貧增收,全年組織勞務輸出達1500餘人次,實現勞務創收190.3萬元。
項目建設
2014年全年共計開(復)工新建、續建扶貧項目8個,順利完成了崗託鎮蔬菜基地、汪布頂鄉整鄉推進拉吾桐水渠等6個扶貧項目的建設工作,完成國家投資375萬元;做好2010年扶貧項目申報工作,共計申報《娘西鄉根託水渠》、《波羅鄉農牧民砂石場》等2010年扶貧項目7個,申請國家投資達284萬元;基本完成了全縣扶貧開發項目“十二五”規劃,共計規劃各類扶貧開發項目196個,申請投資達12156.7萬元。

江達縣交通

截至2014年,江達縣境內有國道1條,182千米,聯接着崗託、同普、江達、卡貢、青泥洞5個鄉鎮所在地;縣道1條,14千米;鄉道7條,共418千米 [1] 
2015年1至7月,江達縣交通運輸局新續建農村公路項目共17個(續建9個,新建8個)。其中,波羅鄉修扎行政村俄培自然村公路工程、波羅鄉古色村色炯寺橋樑工程、卡貢鄉永熱自然村公路工程、巖比鄉華榮村華榮自然村公路工程、卡貢鄉格亞村公路工程、字嘎鄉上格色村橋樑工程等6個項目已完工,完成投資692.75萬元。 [12] 

江達縣歷史文化

江達縣山歌文化

山歌,藏語叫“樂”,是一種節奏自由,可即興發揮的純民歌形式。其分佈範圍極廣,農牧區羣眾在放牧、騎馬、行路時都喜唱山歌。江達山歌,從結構上看,是前後各段回答對應體,以三段最為常見。每段至少兩句,多至數十句,而三、四、五句的比較流行。每首歌的段與段之間的句數一般是相等的,段與段之間相對應的句子、在立意用詞、節奏停頓等方面都有相應的關係。山歌的旋律為二至三樂句的分節歌形式,雖然旋律比較簡單,但音域寬廣。音程起伏大,唱法獨特高亢。樂句中間音符密而多變,可隨興添加裝飾音,在演唱技巧上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2003年西藏自治區民間歌手大獎賽上,江達縣選派的桑丁卓瑪榮獲自治區優秀民間歌手稱號,為江達縣贏得了榮譽。 [13] 

江達縣戲曲文化

戲曲(説唱、江達藏戲),江達藏戲,解放前江達縣隸屬於德格土司的管理範圍,而德格土司家廟“更慶寺”中演藏戲的大多數人員是金沙江以西的江達縣崗託人。因此,德格藏戲追溯其來源實際上是江達人在四川省德格更慶寺演的藏戲,江達藏戲是17世紀中葉由第七任德格土司向巴彭措利用更慶寺的佛事活動,組織其僧眾排練演出後形成的。江達藏戲的唱腔較為獨特,整個唱腔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唱腔中既有“多”調式,也有“拉”調式。如《諾桑王子》中諾桑王子的唱腔屬於“多”調式,王后的唱腔屬於“拉”調式,江達藏戲的樂器不限於一鼓一撥,還有嗩吶、大號、小號和串鈴等。藏戲中穿插的清兵舞獅子舞以及咒師的滑稽表演,是江達藏戲主要組成部分,江達藏戲的主要劇有《諾桑王子》和《獅子的故事》等。 [14] 

江達縣酒歌文化

酒歌是人們飲酒、敬酒、即興作樂時唱一種民歌。演唱酒歌時,手捧酒碗,腳下可伴以簡單的弦子或踢踏舞步,情緒灑脱。次類民歌,從結構上看一般是四句,有六句、八句或更多的句子,但都是偶句。每句6個單節,分3頓,兩個單節一頓,多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等修辭手法。 [15] 

江達縣所獲榮譽

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 [16]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7]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18]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19] 
2022年2月,入選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擬命名公示名單。 [31]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32] 

江達縣旅遊資源

波羅吉榮大峽谷 波羅吉榮大峽谷
波羅吉榮大峽谷位於江達縣同普鄉波羅鄉交界處,離縣城約25千米。多曲河東流入金沙江,沿江約5千米的峽谷兩岸,雄峯夾峙,懸崖千丈,最寬處約100米,最窄處才2.30米。
在峽谷的多曲河中間,有傳説為格薩爾下棋用的四方形巨石骰子、珠牡的“天橋”、石刻佛像等景觀。在峽谷半山腰處有一個一般很難攀上去的山洞,當地羣眾稱此洞是格薩爾降妖之洞。
波羅吉榮大峽谷 波羅吉榮大峽谷
江達縣的果布白宗山傳説曾為蓮花大師修行過的神山。繞此山徒步轉一圈約三小時左右,沿途有老虎洞、嘎鎢洞、猿人廁所、右旋海螺、蓮花生修行洞、護身佛龕等自然景觀。
白宗山風景秀麗,植被保存良好,東北面是茂密的森林和灌木叢林。山腰建有一座小廟,西南面則是懸崖峭壁,層疊的岩石猶如雕塑的經書,故稱之為壘經巖。
生欽朗扎神山 生欽朗扎神山
康區25座神山之首——生欽朗扎山,康區佛教25座神山之一,位於江達縣崗託鄉境內,距縣城約100千米,其中90裏通汽車,該山的規模較大,騎馬轉一圈需一天的時間。
約有景點數十處,其中教有特色的景點有:猴子摘帽、山頂結跏跌坐的佛像、蓮花生大師石刻像、巨龍騰飛石以及蓮花生降妖之洞、蓮花生修行洞、葛瑪巴修行洞、仁增水晶洞、生欽朗扎寺等。諸多修行洞中以蓮花生修行洞最為著名。該洞很長,內有奇形怪狀的石柱、石芽,似自然形成的佛像等。
金沙江十八軍渡口
金沙江十八軍渡口 金沙江十八軍渡口
江達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十八軍渡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革命地,那經歷幾十年風吹雨打仍然較為完整的保留着當年那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和先人們的豐功偉績。十八軍渡口位於川藏交界處的金沙江沿岸317國道旁,是川藏線進入西藏所能看到的具有標誌性的第一景點。 [20] 
郎繞神山
沿金沙江崗託大橋南行15公里郎繞神山,是康區25座佛教神山之一,該山建有寧瑪派寺廟郎繞寺,距今378年的歷史,該神山規模較大,騎馬轉一圈需要一天的時間,此山有幾十個參觀點,旅遊區道路崎嶇,讓遊人真正體驗茶馬古道的艱辛,旅遊景點均是昌都地區有名的地理風貌,並均處於金沙江沿岸地區,是人文與生態觀光的最佳去處。 [21] 
“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位於江達縣同普鄉,國道317線附近山壁上,距離江達縣城14公里。據《同普縣誌》中記載“縣治所前有小河一道,原為無名之水,自設治定名普水,蜿蜒東下,流入金沙江”,據此“普水”石刻可能是清末民初同普首任知事張以誠所為。 [22] 
瓦拉寺是江達縣最大的寺廟,創建於1253年,系薩迦派五祖之一的元朝帝師前往元朝大都時,途經同普所建的。瓦拉寺屬於藏傳佛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在 當地羣眾中有很大的影響。瓦拉寺在昌都及西藏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保留着很多珍貴文物、壁畫等,尤其是有着700多年曆史的格薩爾王古壁畫,是研究和欣賞藏傳佛教藝術的最佳去處。 [23] 
位於昌都鎮昂曲和扎曲兩水交匯處的強巴林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繞桑佈於公元1444年創建的,因寺內主供強巴佛而得名。它是藏東康區最早、最大的格魯派寺廟。整個建築以藏式風格為主,院落重疊,殿堂林立,金碧輝煌,規模宏偉,堪稱藏東寺廟的經典之作。 [24] 
這裏青山綠水,森林面積大,林木品種多,尤其是有於刻經板的樺木,更是這裏特有的樹種。據調查,波羅一帶能獨立刻經板的熟練藝人多達152人。現藏於德格印經院的經板,主要是波羅古澤一帶刻工的傑作。波羅古澤的刻工不僅能刻大部頭丹珠爾和甘珠爾經,而且也能刻難度很大風馬旗和佛像圖案。該地刻經歷史之長,刻工人員之多,刻工技藝之高,是西藏其它地方少有的,是名副其實的“木刻之鄉”。 [25] 
雪巴溝
雪巴溝風景區位於江達縣崗託鎮境內,距鎮政府10公里,那裏風景優美,有着奇形怪狀的山崖、綠悠悠的草地、小橋流水等自然景觀,被人們譽為“小亞丁”。雪巴溝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很多國家級珍稀物種,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虎、雲豹、白唇鹿、普氏原羚、金雕、眉雕、斑尾棒雞、胡禿鷲、綠尾虹雉等。 [26] 
崗託民俗文化旅遊村
著名的十八軍渡江口就在江達縣崗託鎮崗託村內,1950年解放西藏時解放軍十八軍搶渡金沙江的渡口,打響了解放西藏的第一槍,也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現有藏軍遺留下的炮樓依然矗立、代表着藏漢人民友誼的金沙江大橋也在村口,被人們美譽為“友誼之橋”,附近還有生欽郎繞神山、生欽郎繞寺、雪巴溝、世界七大佛教康復道場以及崗託民俗村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給這裏增添了強烈的神秘色彩。充分體現着西藏民族特色和風俗習慣氛圍。 [27] 
從江達縣城驅車65公里,歷時1個半小時就可抵達美麗、富饒、神奇的字嘎大草原。字嘎大草原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無邊無際,草場總面積達205萬畝。每逢盛夏,草原上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星星點點的牛毛帳篷上升起裊裊炊煙,曲折蜿蜒的溪流猶如一條條銀帶飄舞在草原上。微風吹來,青草擺動,處處“風吹草低見牛羊”,藍天白雲之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盡收眼底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