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貢覺縣

鎖定
貢覺縣,隸屬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地處昌都市東部,金沙江西岸,東與四川省白玉縣隔江相望,南與芒康縣接壤,西與察雅縣毗鄰,北與卡若區、江達縣山水相連。 [14]  貢覺縣屬大陸高原季風氣候,氣候差異大。 [15]  總面積6244平方千米。 [14]  截至2018年末,貢覺縣常住人口為45588人。 [16]  截至2020年6月,貢覺縣轄1個鎮、11個鄉, [13]  縣人民政府駐莫洛鎮。 [4] 
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次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貢覺、三巖兩宗,曾先後分設了軍事代表處、臨時或正式宗黨委、宗政府、宗人民解放委員會。1959年8月,西藏工委將貢覺、三巖兩個宗合併為貢覺縣。同年10月1日,貢覺縣人民政府成立。 [12]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貢覺縣為昌都市轄縣。 [3]  貢覺縣主要景點有三巖民俗風景、塘夏寺、達莫寺、拉妥“六字真言”、相皮鄉石棺墓、拉妥草原濕地、阿旺草原自然風光。 [14] 
2019年,貢覺縣地方生產總值(GDP)達到8.9億元。 [17]  2019年12月9日,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批准貢覺縣退出貧困縣(區)。 [1] 
中文名
貢覺縣
行政區劃代碼
5421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地理位置
昌都市東部
面    積
6244 km²
下轄地區
1個鎮、11個鄉
政府駐地
莫洛鎮
電話區號
0895
郵政編碼
854200
氣候條件
大陸高原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塘夏寺
三巖民俗風景
拉妥草原濕地
車牌代碼
藏B
地區生產總值
8.9 億元(2019年)
人    口
45588人(2018年末常住人口)

貢覺縣歷史沿革

貢覺藏語意為“貢”活佛在“覺”地方定居。貢覺縣在西藏噶廈政府統治時期,以宗為建制。貢覺縣原為貢覺、三巖兩個宗,分屬昌都地區28個宗之一。貢覺宗駐地曲卡村,以“宗本”定治,轄9個本。
三巖宗(原名為“熱克宗”,1919年西藏政府更名為“三巖”,沿用至今)駐地雄松村,以“帕措”(指父親血緣關係為羣體)頭人行使管轄權。
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次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貢覺、三巖兩宗,曾先後分設了軍事代表處、臨時或正式宗黨委、宗政府、宗人民解放委員會。
1959年8月,西藏工委將貢覺、三巖兩個宗合併為貢覺縣。同年10月1日,貢覺縣人民政府成立。 [12] 
1966年底,縣駐地由莫洛村遷至喀沙。 [2]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貢覺縣為昌都市轄縣。 [3] 
貢覺新貌

貢覺縣行政區劃

貢覺縣區劃沿革

1959年貢覺縣人民政府成立後,全縣分為8個區20個鄉。
1988年3月,調整為12個鄉。
1996年調整為1區12個鄉。
1999年10月調整為1個辦事處1鎮11鄉,分別是三巖辦事處(副處級)、莫洛鎮、相皮鄉、哈加鄉、阿旺鄉、拉妥鄉、則巴鄉、敏都鄉、雄松鄉、木協鄉、沙東鄉、羅麥鄉、剋日鄉,其中三巖辦事處轄敏都鄉、雄松鄉、木協鄉、沙東鄉、羅麥鄉、剋日鄉6鄉。
2012年10月,將原三巖辦事處調整為三巖片區管理委員會,副縣級建制,駐地雄松鄉,所轄鄉與原三巖辦事處一致。 [11] 

貢覺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貢覺縣轄1個鎮、11個鄉:莫洛鎮敏都鄉則巴鄉羅麥鄉沙東鄉剋日鄉木協鄉阿旺鄉拉妥鄉雄松鄉哈加鄉相皮鄉 [13]  縣人民政府駐莫洛鎮。 [4] 

貢覺縣自然地理

貢覺縣位置境域

貢覺縣地處昌都市東部,金沙江西岸,東與四川省白玉縣隔江相望,南與芒康縣接壤,西與察雅縣毗鄰,北與卡若區、江達縣山水相連, [14]  北接江達縣和川藏公路(國道317線)79千米,西至昌都254千米,至拉薩1374千米,東越金沙江、康定到成都1196千米。 [5]  全境位於東經97°51'43″至98°58'53″,北緯30°11'58″至30°15'55″之間,總面積6244平方千米。 [14] 

貢覺縣地形地貌

貢覺縣境內山高谷深,整個地勢由東向西北傾斜,最高海拔5443米,最低海拔2570米,縣城海拔3640米。地形大體分為三類區:一是東南高山峽谷區,包括則巴、羅麥等八個鄉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區,約佔全縣總面積的34.4%;二是西部河谷區,是貢覺縣的腹心地帶,包括莫洛、相皮、哈加三鄉全部地區和則巴鄉的部分地區,佔全縣總面積的37.7%;三是西南草原區,包括拉妥、阿旺的大部分地區,佔全縣總面積的28.9%。 [15] 

貢覺縣氣候

貢覺縣屬大陸高原季風氣候,氣候差異大。年平均氣温6.3℃。年降雨量48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時,年無霜期約為80天。 [15] 

貢覺縣水文

貢覺縣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系發達。有馬曲、納曲、熱曲三條主要河流流經境內。 [15] 

貢覺縣自然資源

貢覺縣土地資源

貢覺縣有耕地5.76萬畝,有草場580.54萬畝。 [5] 

貢覺縣礦產資源

貢覺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佈有:金、銀、銅、鐵、鋁、煤、石棉、鹽、石灰岩等,已探明的有相皮色嘎瓦達塘金礦,儲量為45公斤。哈加油扎鹽礦,儲量為3.39億噸,可開採2.6億噸。其他已知的還有阿旺金礦和覺龍煤礦。 [5] 

貢覺縣生物資源

貢覺縣動物資源:境內動物種類繁多,獸類有5目12科35種;鳥類有8目14科37種;爬行類有2目3科4種;兩棲類有1科1種;還有魚類2目5科10屬,類羣複雜,其中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豹、鹿、白鶴、金雕、黑頸鶴、貝母雞。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有林麝、黑熊、馬熊、水狸、馬鹿、盤羊、岩羊、藏酉猴、棕熊、草狐狸、豺、猞猁、錦雞、藏馬雞、雪雞、鸚鵡、高山禿鷲。
貢覺縣植物資源:貢覺縣地形地貌複雜,氣候條件差異大,土壤類型複雜多樣,植物種類繁多豐富,羣落組成複雜。據1987年農業土地資源調查,共有30科101屬213個種,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佔總數的17.3%;其次是禾本科佔15.5%,莎草科佔6.2%。單科單屬單種植物僅有3種。 [6] 

貢覺縣森林資源

貢覺縣境內林地總面積為3320800畝,其中森林面積911865畝,佔總林地面積的27.5%,疏林面積85110畝,佔總林地面積的2.6%,灌木林面積2267055畝,佔總林地面積的68.3%,火燒林面積15075畝,佔總林地面積的0.5%,木材蓄積量為1130萬立方米。 [5] 
2018年,貢覺縣林地面積26.83萬公頃,天然林面積24.0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8.1%,活立木總蓄積1272.33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1270.40萬立方米。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設7230畝,人工造林9021.38畝,防護林建設5931.43畝。 [16] 

貢覺縣人口

2003年底,貢覺縣總人口428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64人,佔3.89%;其中農業人口4971户,33970人,分別佔農牧户總户數6024户的82.54%和總人口的82.56%;牧業人口1053户7175人,分別佔農牧總數的17.48%和總人口的17.44%;在農牧業總人口中共有勞動力15917人,佔農牧業總人口的38.69%,其中男勞8325人,佔總勞力的52.3%;總人口中藏族佔比例較大,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僅有少數比例。 [7] 
截至2018年末,貢覺縣常住人口為45588人,其中:農牧區人口為41656人,非農業人口為3932人。 [16] 

貢覺縣經濟

貢覺縣綜述

2018年,貢覺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85187萬元,可比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2841萬元,可比增長4.0%,第二產業完成25217萬元,可比增長19.8%,第三產業完成47129萬元,可比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767元,同比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20元,同比增長10.1%。在全縣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所佔比重分別為15.07%、29.61%、55.32%,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降低1.3百分點,第二產業與上年降低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降低4個百分點。
2018年,貢覺縣人均GDP達到18686元,同比增長19.26%。
2018年,貢覺縣開復工建設項目157項(援藏項目18項,總投資2.15億元),項目總投資267722.55萬元,完成投資12.678億元。
2018年,貢覺縣公共財政收入完成5524萬元,同比增長10.2%,税收收入完成7519萬元。 [16] 
2019年,貢覺縣地方生產總值(GDP)達到8.9億元。 [17] 

貢覺縣第一產業

2018年,貢覺縣耕地面積6.12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7.08萬畝(含複種0.98萬畝)糧食種植面積5.79萬畝,經濟作物0.97萬畝、飼草料0.32萬畝。其中青稞為4.29萬畝(“藏青2000”為2.5萬畝、“藏青2000”二級良種0.28萬畝、“喜拉22”為0.59萬畝)、冬小麥0.17萬畝、蔬菜0.38萬畝、油料0.48萬畝。糧食產量完成2842萬斤,其中青稞產量2704萬斤,小麥產量83萬斤,油菜產量123萬斤,全縣蔬菜生產完成1734萬斤。
2018年,貢覺縣牲畜出欄73241萬頭(只、匹),綜合出欄率達40.32%,存欄159266萬頭。全縣草場總面積595.72萬畝,可利用面積580.54萬畝。 [16] 

貢覺縣第二產業

2018年,貢覺縣完成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現價)2460萬元,可比增長10.5%,主要產品完成發電量918.663萬千瓦時,售電量1778.65萬千瓦時。 [16] 

貢覺縣第三產業

2018年,貢覺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30元,比上年增長20.4%。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562萬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625.3萬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額完成13039萬元,住宿餐飲零售額7991萬元。
2018年,貢覺縣個體工商户達到1161户,從業人數1356人,註冊資金1.48億元,企業數量達149個,註冊資本8.9億元。
2018年,貢覺縣郵電業務總量1972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008件,電信業務總量1950萬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户21286户,電話普及率達到41.3部/百人。寬帶用户數達到3905户。4G覆蓋96個村,寬帶覆蓋75個村。
2018年,貢覺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88億元,比年初增加0.3億元,增長1.09%;各項貸款餘額10.42億元,比年初增加1.52億元,增長12.7%。 [16] 

貢覺縣交通運輸

2018年末,貢覺縣通車裏程為1501.621千米,其中油路202千米,通公路行政村149個。完成客運量43.2萬人次,貨運量10.6萬噸。 [16] 

貢覺縣社會事業

貢覺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貢覺縣有普通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教學點10個,幼兒園12所,初中教師83名,小學教師334名,幼教14名。小學在校生總人數4577人,入學率達到98.29%,其中:縣小學學生達到1402人;中學學生人數1196人,入學率達到49.94%;學前教育在園人數606人,教師32人,其中:縣幼兒園學生達到331人,教師18人。 [16] 

貢覺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貢覺縣有新華書店1家,電視台1家,建成“農家書屋”158家,“寺廟書屋”64家,配送書籍13500冊。 [16] 

貢覺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8年末,貢覺縣共有衞生機構20所,其中:醫院、衞生院15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個體診所4所。實有病牀牀位89張,衞生技術人員93人,醫師51人,每千人病牀數達到2.3張,每千人衞生技術人員數達到2.4人。 [16] 

貢覺縣社會保障

2018年,貢覺縣發放城鎮低保對象415人低保金237.3168萬元,農村低保對象6378人低保金1266.9168萬元;發放特困户455人供養金284.7608萬元。農牧民大病住院報銷補償3345人次,補償金額1745.0103萬元;醫療救助969人,金額351.5921萬元,其中:農村醫救助人數為889人,315.5314萬元,城鎮醫療救助80人,15.9457萬元,代繳弱勢羣體醫療保險6705人,20.1150萬元。全縣基本社會保險共參保3.55萬人次,徵繳各類社會保險費12416.74萬元;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共計1485.88萬元。其中:兑現職工居民住院及生育保險報銷共計296.66萬元;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56002人次、969.15萬元;1-10月,兑現企業職工養老金35人,140.49萬元;兑現工程領域職工工傷保險1人、2.5萬元;兑現定點機構醫保刷卡費和保證金77.08萬元。 [16] 

貢覺縣歷史文化

貢覺縣綜述

三巖,清代漢文史籍有“薩安”、“三暗”、“三崖”、“三艾”、“三芟”之稱,歷史上分為:上三巖、中三巖、下三巖,總其名曰“三巖”。今屬貢覺縣。貢覺縣從地理位置、民俗民風、房屋建築以及文化習俗上都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貢覺片,含莫洛鎮、相皮鄉、哈加鄉、阿旺鄉、拉妥鄉和則巴鄉,1959年前為貢覺縣宗轄區;二是三巖片,含敏都鄉、木協鄉、雄松鄉、沙東鄉、羅麥鄉、剋日鄉,1959年前為三巖宗轄區。民主改革時將其合併為貢覺縣,雖然行政區劃上將其合併,但文化生活、民風民俗等許多方面仍然存在着相當大的區別。
清末四川總督趙爾豐進軍西藏,分兵從四川省德格、巴塘兩地同時進軍,從南北兩面向三巖進發,佔據三巖,並建立“武城縣”,實行縣制,設縣官和駐軍。而藏政府始終未在三巖駐軍。趙爾豐撤軍後,藏政府藉機佔據三巖,設立三巖宗,設宗本(但宗本終究未能到任)。 [18] 

貢覺縣帕措社會

帕措(父系氏族)系藏語,“帕”意為父親,“措”意為集團或羣體。“帕措”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以父系血緣關係為紐帶延續而自然形成的一種父系制宗族羣體,是三巖父系社會組織的基礎,他們以父系血緣為基礎,組成一個個父系血統家族羣體。
“帕措”父系制的來源很早。據史料記載和調查,三巖地方的“帕措”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18] 

貢覺縣三巖民居

三巖的民居是較有特色的,房屋堅固而實用。房屋外牆均為土質圍牆,先把地基挖好,在地基上砌石頭,再在地基上打土牆。底層厚達1.5—2米,土牆一般高約10—15米,根據家庭大小,內分三至四層,外牆均為當地土牆。其分部:底層高約3米,多為牛羊卷,一根獨木梯子通向二層;二層又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分一般存放飼草、木柴,後部分是三巖人家的主居室,層高一般5—8米間。火灶、水缸、傢俱全在這間屋裏,這間屋沒有對外的窗户。因此,房間內光線很差,只有一個通向三樓的梯間作為白天取光的通道,也是排煙的通道。這間屋靠南面牆(火堂的左邊)一應是男主人或尊貴客人的坐位、火堂、堆放炊具的架子、水缸。這間主居室地面鋪有木板。通向三樓的獨木梯子是分兩層,一個是從二層通向二層半的一個5平方米左右的平台上(位於一層通向二層的梯子上方),再從這個平台通向三樓,這也就有了兩個獨木梯子。三樓是糧庫、雜物和廁所,現在也用圓木做成一、兩個木籠屋,一般是經堂或家中男主人的卧室,門外是二樓前半部分的屋面。從這個屋面又是一個獨木梯子通向四樓,四層是一個只有三面牆和屋頂的房屋,是用來堆放未打糧食或飼料的,也是整個建築物的最高層。所以,三巖人房屋內的獨木梯子一般有4個之多。三巖由於地形陡峭,坡度一般在15—25度,所有房屋都是順坡建造,面向坡下。
三巖社會以帕措組織來維繫的,所以這些房屋也是遵循這一原則而修建的,一個帕措或一個父系的親戚房屋是建在一起的,如果分家後子女並不走遠,就在自己父輩的房旁藉着一牆開始修建自己的房子,有的房屋甚至借用了親戚的兩面到三面牆修建自己的房屋。房連房,屋接屋,有三四家的,也有五六家的,從這家房頂可走好幾家,就像一個城堡羣。所有房屋的外牆面上每層都有不少的小洞,這都是為向外窺視的射擊用的。 [18] 
三巖民居

貢覺縣風景名勝

  • 塘夏寺
塘夏寺距縣城35千米,貢青公路沿線,相皮鄉境內,屬藏傳佛教薩迦派,又稱花教,始建於公元653年,於1988年改革開放後重建,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2007年被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塘夏寺歷史悠久,是昌都地區薩迦派的早期寺廟,早期培養的高僧,先後成為達壠噶舉派的創建人,高僧有達壠墉巴·扎西貝,桑吉雅君,桑吉温二位高僧,據史料記載,塘夏寺是由後弘期高僧噶頓·普布瓦於1096年擴建的。噶頓·普布瓦,貢覺縣人。先後到衞藏和印度學經,拜阿底峽為師,後到阿里,衞藏傳法,53歲時返回貢覺,擴建了塘夏寺。唐夏寺造型獨特分三層殿堂,稱為瑪堆殿,第一層為藏式,第二層為印度式,第三層為漢式建築,尾頂為單檐歇山式,上蓋琉璃瓦。據説,此殿為文成公主為鎮壓女魔四肢關節而修建的鎮女魔掌心寺。塘夏寺最初奉噶當派為主派,未過多久改宗薩迦派,元朝國師八思巴回元朝大都時曾路經塘夏寺,並且出資維修了文成公主時所建的四大鎮翼寺之中的馬堆殿。寺內有許多珍貴文物,有元朝國師八思巴饋贈的神像,大明永樂年間的宗教法器,用羊毛絲編織的唐卡,還有格薩爾王使用過的寶劍、馬鞍等文物。 [19] 
塘夏寺
  • 拉妥濕地
貢覺拉妥濕地是瀾滄江支流、馬曲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總面積約3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300米,是昌都市最好的濕地之一。有黑頸鶴、黑天鵝、赤麻鴨、胡禿鷲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水禽;還有盤羊、白唇鹿、藏原羚、猞猁、狐狸、獐等國家級保護動物。 [8-9]  [20] 
拉妥濕地

貢覺縣榮譽稱號

貢覺縣是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