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生物區系

鎖定
微生物所處的微小環境稱為微環境,每個微環境只適合某種或某類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不適合其它微生物的生長從而形成的羣落結構,稱為微生物區系。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可分為土壤微生物區系、腸道微生物區系等。
中文名
微生物區系
外文名
microflora
微環境
微生物所處的微小環境稱為微環境
定    義
每個微環境上形成的羣落結構
類    別
土壤微生物區系、腸道微生物區系
歸    屬
生態學

微生物區系土壤中區系

微生物區系設施土壤

設施土壤是一個人為干擾作用強、相對密閉的獨特環境。土壤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環境狀況對土壤微生物生長髮育有較大影響,,許多學者研究了不同種植年限設施土壤微生物區系的變化,有微生物數量隨種植年限增加而持續增加和先增加後降低兩種結論。出現不同結論的原因可能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採樣時間、採樣深度、採樣點肥力水平差異等,因為不同採樣時間和不同採樣點,土壤的理化性狀、土壤温濕度、土壤pH值、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肥力水平等特性的差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土壤微生物產生較大影響,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與所採樣品的最高種植年限有關,最高種植年限不同,土壤理化性狀的變化也不同,土壤的結構、通氣性、水分狀況、養分狀況等對土壤微生物均有重要影響。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真菌數量增加而B/F比值減小,將不利於作物的生長;是大棚土壤土傳病害增加的可能原因之一。 [1] 

微生物區系區系變化

土壤中微生物區系的變化是土壤質量變化的主要參數之一。不少學者研究認為,隨種植年限增加會使土壤從細菌型向真菌型轉化,導致地力衰竭,真菌數量越多土壤肥力越差。實驗發現,B/F值隨大棚使用年限升高,微生物區系並未從“細菌型”向“真菌型”轉化,使用20a的大棚土壤微生物區系仍然保持良好的狀態,土壤環境質量仍然較高,由此可見,大棚種植年限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比較複雜;種植年限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及其與土壤質量間的關係尚需進一步研究。 [1] 

微生物區系土壤連作

經濟作物連作后土壤微生物生態平衡被打破,土壤微生物區系病態化,通過施用微生物有機肥可以調控土壤微生物區系,使病態土壤逐步恢復往日的“容貌”,從而達到防治連作土傳病害的目的。這是一項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2] 

微生物區系腸道中區系

微生物區系正常菌羣

正常菌羣(normalflora)是指在正常人體皮膚、黏膜以及人體與外界相通的各種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寄居,對人體無害的微生物菌羣,包括細菌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正常菌羣與人的健康和疾病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它們發揮着很多重要功能,例如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協助機體的消化、吸收等功能。 [3] 

微生物區系益生菌影響

益生菌作為一種活的有機體能夠耐胃酸及腸消化液而進入人體腸道,通過其生長增殖及各種代謝作用促進腸內細菌叢的正常化,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的產生,抑制有害菌生長。同時益生菌可以佔據宿主動物消化道的定植位點,從而降低其他微生物(病原)的侵染機會。大腸桿菌作為腸道條件致病菌在菌羣失衡的情況下使機體免疫力降低,引起腸道疾病。腸桿菌和腸球菌是腸道內的條件致病菌,其中大多數是腸道的正常菌羣,但當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細菌移位至腸外部位時可成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數為病原菌。 [3] 
瑞士乳桿菌能夠調節腸道正常菌羣和有害菌羣之間的比例,維持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平衡。通過對灌喂瑞士乳桿菌和大腸桿菌小鼠腸道微生物菌羣的比較,瑞士乳桿菌對腸道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具有顯著的增殖作用,對腸桿菌和腸球菌等條件致病菌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夠有效地降低腸道內大腸桿菌的數量。有力地證明了益生菌對小鼠腸道微生物區系的調節作用,對腸道內有益微生物菌羣增加、致病微生物減少。而大腸桿菌對小鼠腸道黏膜免疫起到反作用,和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 [3] 

微生物區系評估技術

利用454測序技術進行土壤微生物區系的評估,彌補了傳統培養中微生物多樣性信息丟失的弊端。並且,454測序通量高,靈敏度好,可以檢測到土壤中痕量的微生物,能夠更真實可靠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原始組成情況。
隨着454測序讀長的延長,在生物信息學的幫助下,對土壤中微生物分類地位的確定可以更加精確。因此,454測序技術對於更深入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將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2] 
454測序技術為我們構建健康或高產土壤的微生物區系提供了技術保障而多功能微生物有機肥的不斷問世則使調控土壤微生物區系成為真正的可能。在防治土傳病害方面,只要掌握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將微生物有機肥作為健康土壤的“保健品”和病態土壤的“良藥”來使用,必將對我國土壤生物肥力和性狀的保持起到良好的作用。 [2] 
參考資料
  • 1.    董豔, 董坤, 鄭毅,等. 種植年限和種植模式對設施土壤微生物區系和酶活性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9, 28(3):527-532.
  • 2.    薛超, 黃啓為, 凌寧,等. 連作土壤微生物區系分析、調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J]. 土壤學報, 2011, 48(3):612-618.
  • 3.    王友湘, 陳慶森. 瑞士乳桿菌對小鼠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08, 29(9):54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