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格課

鎖定
微格課,顧名思義,就是在時間、內容上都給予了高度壓縮的新形式的課堂教學。近年來,教育行業流行一種課堂教學技能交流展示的新形式——微格課。沒有人去查閲有關資料,給“微格課”賦予一個科學而準確的定義語,只是想當然的作了上述解釋。其理由如次:一是在所參與的微格課教學交流中,時間總限制在15~20分鐘,比普通講課時間節省了一大半;二是聽課沒有學生參與,完全由老師自編、自導、自演,在台上唱獨角戲。
中文名
微格課
使用範圍
選聘教師或者進行教學競賽初賽

微格課評判標準

標準可以作如下表述:
具體操作
一看教學基本功;
二看教學理念及對學段目標的把握;
三看對教材的理解與駕馭;
四看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操作(包括課時任務切分是否恰當,對典型課堂教學細節的預設與處理是否可行);
五看可預見的教學效果。

微格課上課技巧

一般來説,微格課教學都不會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卻要用20-25分鐘的時間打動聽眾,征服評委,為此上微格課就得有所講究,得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1、儘可能通過課堂教學凸顯自己亮點
1、儘可能通過課堂教學的某個或某些設計凸顯自己在教學語言教態、板書、普通話、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的優勢,讓其成為自身課堂教學的一兩個亮點。
2、通過典型課堂教學細節的預設與生成
2、通過典型課堂教學細節的預設與生成,來具體體現自身對教材的把握,對學段目標的落實,對語文教學基本理念的踐行,讓聽眾觸摸到可預見的教學效果。
(1)基本理念的踐行與學段目標的落實,不可能臨時抱佛腳的,得靠平時的教學慣性。
(2)教材把握,要點:①根據單元導語、文中小泡泡、課後練習題和文本特色語言快速確定課時訓練點及其相對應的語言材料。②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確定執教課時,並恰當切分教學任務,注意課時之間的銜接。③體現用教材教、用課文學。用教材教”的重要標誌不是看教學內容是否重構,教學設計是否創新,而是看是否根據選文的類型和功能,使重構的教學內容、新穎的教學策略真正發揮了選文“本源”(編寫意圖和教材規定)的教學功能,看是否真正提升了學生“學”的行為和方式。“用課文學”具體説來:一學讀,保證讀的時間、質量,注意讀的指導;二學説,既要注意交流的結果,更要注意交流的表述是否合乎語言規範;三學思,引導學生學習質疑的途徑和方法——針對題目、語言材料、小泡泡等;四學法,即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五學知,包括語修邏文的知識和對世界的認識;六學評,評價自己,也評價他人,還評價文章人物、表達策略等;七學賞,通過對課文人物、感人故事、開頭結尾、甚至課文中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的欣賞,提高審美水平,培養審美情趣;八學氣,包括志氣、意氣、骨氣、才氣、氣度等等。④對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根據文本及學生實際,合理開發和利用相關教學資源
(3)自我預測一下教學效果,主要看看預設亮點、教學操作、教學設計與三維目標的契合程度。
3、簡單語文備課的基本策略
①讀出一個課文主題,既要注意文本的核心價值取向,又要注意學生自己的深刻理解;②找準一個結構總綱,作深入研究的起點,也作重要教學環節的起承與轉合;③營造一個教學高潮;④安排一次課堂練筆(書寫或是片段寫作);⑤進行一些拓展延伸。
4、從課堂教學看教師身心的投入程度
4、從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和師生的角色感,看教師身心的投入程度。
所謂微格教學,最初本應是師範生學習教學或者檢查師範生教學的一種方式。由於指導老師不可能用一個上午檢查4位同學各一節45分鐘的課,於是就借迷你的方式,搞所謂微格,即用20-25分鐘上一節微格課,檢查師範生的教學基本功。一般20-25分鐘也應該算是結構基本完善的一節小課——正常的課,按自然流程實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完整的教學程序以及恰當的教學手段、方法等,包括充分的學生活動。微格課教學常在教學研究中使用。老師們就某一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塊兒進行討論,分析問題,提出解決的操作方案,研究備課,然後由一位教師具體進行一定時間長度的教學,教學後再討論小結,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既解決方案,再進行教學,直到問題的解決。而今,選聘教師或者進行教學競賽初賽也常常使用這種微格課教學,省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