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徒單四喜

鎖定
徒單四喜(?-1233),金哀宗皇后之弟。天興二年(1233年)迎接太后出城未成,後崔立兵變,協妻子與術甲塔失不帶領忠孝騎兵出城。至歸德面聖,因未救得太后被哀宗處以斬首之刑。
本    名
徒單四喜
所處時代
金代
民族族羣
女真
逝世日期
天興二年(1233)
主要成就
忠孝軍
關    係
哀宗皇后之弟

徒單四喜人物生平

徒單四喜假傳捷報

徒單四喜,是金哀宗皇后的弟弟。天興元年(1232年)正月,三峯山之戰,金軍大敗於蒙古軍。三月,蒙古軍圍南京(今河南開封),十二月,哀宗逃往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天興二年(1233年)正月十八日的夜晚,徒單四喜和內侍馬福惠從歸德來到京城。那時,河朔已經失利,而京城裏還不知道。兩人奉聖旨迎接兩宮皇太后,就假傳捷報,手執小黃旗進城,到了宮中向二位皇太后奏明奉旨迎接之意。當天,太后召見兩位丞相入宮商議,兩位丞相和烏古孫奴申都勸諫太后不可出行。徒單四喜面做怒色道:“我是奉皇上的旨意迎接兩宮太后,如果有誰膽敢説不走的話,該當按另一詔書處置。”兩丞相不敢再説什麼,行程這才決定下來。除了聖旨上命令接取的兩宮皇太后、柔妃裴滿氏以及令人張秀蕊、都轄、承御、湯藥、皇乳母鞏國夫人等十多個人以外,其他人都被遣放。又取了宮中的一些寶物,有馬蹄金四百枚、大如慄黃的珍珠七千枚、生金山一座、龍腦板兩塊以及信瑞御璽。聖旨上還准許把皇太后隨行所帶物品的半數賜給忠孝軍 [1] 
天興二年(1233年)正月廿七,太后駕臨仁安殿,拿出金錠和七寶金洗分賞忠孝軍。當夜,兩宮太后騎馬出城,到達陳留,看見城外有兩三處火起,懷疑有敵兵,於是遲疑不決。烏古孫奴申原本就不願走,這時便奉了太后的命令馳馬返回。二月廿八,太后進京停住在徒單四喜家中,過了些時間才返回宮裏。徒單四喜又商議當晚再走,但太后鞍馬勞累,疲憊得不能行動,於是只好仍然留下。 [2] 

徒單四喜遇變出城

天興二年(1233年)二月廿九,京城西面元帥崔立發動兵變。徒單四喜、術甲塔失不,連同術甲塔失不的父親咬住、徒單四喜的妻子完顏氏,帶着九十七個忠孝騎兵從曹門奪路而出,打算到歸德去,但沒衝出去,又轉而到陳州門,也被守門兵士擋住。守門將帥裕州防禦使阿不罕斜合已經逃走,經歷官完顏合住暫且擔當門帥之職。他指揮守門兵士把塔失不等人放出城去,並且説:“罪責在我,不是你們的過錯。”次日,崔立派騎兵數十名來召見完顏合住,完顏合住料想自己必死無疑,便換了衣帽前往。崔立的侍從舉刀就要殺他,崔立遠遠地看見了就問“:你是那個把忠孝軍放出城門的人嗎?”完顏合住説“:是的。天子的使者有令,我確實把人放走了,罪過在我。”崔立忽然間彷彿有所省悟,看着眾兵士説:“這位官人我認識,從前修築內城的時候他曾和我共過事。我部下十幾個兵士偷盜官府的木材,應當治死罪,而這位官人卻並不追究,只是責罰了幾十軍棍而已。他能殺人,也能救人。”於是崔立和顏悦色地對完顏合住説道“:既然人已經放走,我就不治你的罪了。” [3] 

徒單四喜身首異處

徒單四喜等人來到歸德,金哀宗吃驚地問兩宮太后怎樣了,二人奏明由於京城發生兵變,來不及進宮去。金哀宗怒道:“唯獨你父親和你妻子倒逃出來了。”隨後把他們打下監獄,全部押在街中斬首。 [4] 

徒單四喜人物評價

《金史》:四喜奉迎兩宮,而值崔立之變,智者居此,與兩宮周旋兵間,以俟事變之定而徐圖之。萬一不然,以一死徇之耳,他無策也。四喜奉其私親以歸,而望人主貸其死,豈非愚乎! [5] 

徒單四喜親屬成員

父親:徒單頑僧 [6] 
姐姐:金哀宗皇后徒單氏 [1] 
妻子:完顏氏 [3] 

徒單四喜史書記載

脱脱·《金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五十八·世戚》 [7] 
參考資料
  • 1.    《金史》:徒單四喜,哀宗皇后之弟也。天興二年正月辛酉夜,四喜、內侍馬福惠至自歸德,時河朔已失利,京城猶未知,二人被旨迎兩宮,遂託以報捷,執小黃旗以入,至則奏兩宮以奉迎之意。是日,召二相入議,二相及烏古孫奴申諫不可行。四喜作色曰:「我奉制旨迎兩宮,有敢言不行者,當以別敕從事矣。」二相不復敢言,行議遂決。制旨所取兩宮、柔妃裴滿氏及令人張秀蕊、都轄、承御、湯藥、皇乳母鞏國夫人等十餘人外,皆放遣之。又取宮中寶物,馬蹄金四百杖、大珠如慄黃者七千杖、生金山一、龍腦板二及信瑞御璽,仍許賜忠孝軍以兩宮隨行物之半。
  • 2.    《金史》:壬寅,太后御仁安殿,出錠金及七寶金洗分賜忠孝軍。是夜,兩宮騎而出,至陳留,見城外二三處火起,疑有兵,遲迴間,奴申初不欲行,即承太后旨馳還。癸卯,入京頓四喜家,少頃,還宮。複議以是夜再往,太后憊於鞍馬不能動,遂止。
  • 3.    《金史》:明日,崔立變。四喜、術甲塔失不及塔失不之父咬住、四喜妻完顏氏,以忠孝卒九十七騎奪曹門而出,將往歸德,不得出,轉陳州門,亦為門卒所止。門帥裕州防禦使阿不罕斜合已遁去,經歷官完顏合住權帥職,麾門卒放塔失不等去,且曰:「罪在我,非汝等之過。」明日,立以數十騎召合住,合住自分必死,易衣冠而往。立左右扼腕欲加刃。立遙見,問:「汝是放忠孝軍出門者耶?」合住曰:「然。天子使命,某實放之,罪在某。」立忽若有所省,顧羣卒言:「此官人我識之,前築裏城時與我同事。我所部十餘卒盜官木罪當死,此官人不之問,但笞數十而已。此家能殺人,能救人。」因好謂合住曰:「業已放出,吾不汝罪也。」
  • 4.    《金史》:四喜等至歸德,上驚問兩宮何如,二人奏京城軍變不及入宮。上曰:「汝父汝妻獨得出耶。」下之獄,皆斬於市。
  • 5.    《金史》:贊曰:四喜奉迎兩宮,而值崔立之變,智者居此,與兩宮周旋兵間,以俟事變之定而徐圖之。萬一不然,以一死徇之耳,他無策也。四喜奉其私親以歸,而望人主貸其死,豈非愚乎!
  • 6.    《金史》:哀宗皇后,徒單氏。宣宗及後有疾,後嘗刲膚以進,宣宗聞而嘉之。興定四年,後父鎮南軍節度使頑僧有罪,宣宗以後純孝,因曲赦之,聽其致仕。正大元年,詔立為皇后。哀宗遷歸德,遣後弟四喜等詣汴奉迎,夜至陳留,不敢進,復歸於汴。未幾,城破北遷,不知所終。
  • 7.    金史卷一百二十  .二十四史[引用日期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