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調孚

鎖定
徐調孚(1900/1901-1982) [2-3]  ,原名名驥,字調孚。筆名蒲梢,浙江乍浦人。1921年,嘉興第二中學畢業後,到上海考入商務印書館附設的英文函授學校部工作,然後在編譯所當編輯。自1922年起,協助鄭振鐸編輯《小説月報》,成為得力助手。館外參加文學研究會活動,參與編輯《文學週報》。鄭振鐸流亡國外,協助葉聖陶編輯《小説月報》。常從成堆的來稿中發現新人的好作品。1932年商務印書館停業後,進開明書店,任出版部主任,兼推广部主任。同趙景深、顧均正編譯一套《世界少年文學叢刊》,作為對開明書店的支持。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仍留在上海。貧病交加,還幫助開明書店編輯《文學集刊》等書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任編輯、編輯部主任。為中國新文學出版事業,古籍出版事業作出了貢獻。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退休後因身邊無子女照顧,只好到四川江油兒子處定居。1971年,毛澤東批准出版章士釧的《柳文指要》,章士釗指名請他任編輯,被調去北京,出色地完成此項工作。排校完稿後,章士釗向周恩來稱讚他是“難得的編輯”,建議留他在北京工作。但他還是去四川兒子處居住。1982年5月9日在四川江油逝世。著作有《中國文學名著講話》、《現存元人雜劇書錄》,校注有《人間詞話》。譯作有《木偶奇遇記》等。 [1-2] 
中文名
徐調孚
別    名
徐名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平湖乍浦鎮
出生日期
1900年(一説1901) [2] 
逝世日期
1982年5月9日
代表作品
現存元人雜劇書錄
《中國文學名著講話》

目錄

徐調孚人物生平

徐調孚,學名名驥,字調孚,筆名蒲梢,浙江平湖乍浦鎮人。1919年,徐調孚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二中學。1921年開始發表作品,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自1922年起,曾協助葉聖陶編輯《文學旬刊》,還協助沈雁冰(茅盾)、鄭振鐸、葉聖陶編輯《小説月報》。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商務印書館停業,後轉入開明書店,任出版部主任兼推广部主任。無論在商務印書館,還是在開明書店和中華書局工作,除了繁重的編輯出版工作外,徐調孚常常交遊於作家、學者之間,選題組稿,依靠在作者中的良好人際關係,做了大量的約稿工作,被作者稱為知音。他精通出版業務,無論版式設計、裝幀設計、插圖製版都十分熟悉。編輯出版了茅盾的《虹》《蝕》《子夜》《茅盾短篇小説集》,巴金的《家》《春》《秋》《巴金短篇小説集》。不僅這樣,他還注意發現、扶植文學新生力量,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記》,即由他經手編髮。開明書店兼出古籍後,調孚先生即着手刊行《六十種曲》,精心考證版本,補訂殘缺,並在書末敍錄介紹各曲作者和內容特色。鄭振鐸稱譽開明書店出版的《辭通》《二十五史》和《六十種曲》是“扛鼎之作”。還斷句刊行《藝概》《白雨齋詞話》《西河詩詞話》《人間詞話》等。尤其是對《人間詞話》的刊行更為精細,在王國維手定本和趙萬里補輯本的基礎上,又搜錄王氏的論詞評語,成為當時最完備的印本。 [3] 
抗戰時期,開明書店受到嚴重破壞,徐調孚設法再版現代文學名著、少年兒童讀物、英語讀物,力圖恢復出版業務。抗戰勝利後,編輯出版《夏衍戲劇集》《吳祖光戲劇集》《朱自清文集》等,還編寫《中國文學名著講話》,分期在《中學生》雜誌上發表。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明書店遷北京,後併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曾任中國青年出版社部主任,後調入古籍出版社,旋又轉中華書局任文學編輯、文學組組長(主任)。在中華書局致力於文學古籍出版,如《全唐詩》《全宋詞》的排印,《全上古三代秦漢魏晉六朝文》《文苑英華》的影印,都傾注了心血。 [3] 
“文化大革命”中,徐調孚被迫離職,並以戰備疏散為由勒令他全家遷往四川江油。1971年,毛澤東促成中華書局出版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章士釗先生晚年撰寫的學術鉅著《柳文指要》,章先生提出建議,要徐調孚先生任該書的責任編輯。徐先生返回北京,兢兢業業,出色地完成了此項工作。排校完稿後,章士釗寫信給周恩來,稱讚徐調孚是“難得的編輯”,建議把他留在北京,但徐先生謝絕了挽留,又回了江油。 [3] 
在江油,他把《中國文學名著講話》整理結集成書,交中華書局出版。在他去世前的最後幾年,記憶力已日益退衰,在給一位同志的信中,他説:“近幾年的事都記不清楚了,印象最深的只有兩件事:一是老伴久病而亡,一件是把我作退休處理。”可見他對於離開一輩子為之嘔心瀝血的工作,是多麼的傷心。 [3] 
1982年5月9日,徐調孚先生在江油病逝。先生一生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編輯出版工作上,而無暇顧及從事個人的著述。對此,他毫不介意。以他的名字署名的出版物,只有著作《現存元人雜劇書錄》《中國文學名著講話》,校注《人間詞話》和譯作《木偶奇遇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