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愛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鎖定
徐愛國,生於1965年11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西方法律思想史專委會會長、中國法學會財税法研究會監事長 [7]  、北京市法理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比較法學會副會長。
中文名
徐愛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5年11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法學的聖殿》等
性    別
職    稱
教授

徐愛國人物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權法,財税法學,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史學會西方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會長 [8] 中國法學會財税法研究會監事長 [7] 

徐愛國教育背景

1990- 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 法學教授 [1] 
1994-1998 北京大學法學院 博士
徐愛國 徐愛國
1983-1987 武漢大學法學院 學士 [1] 

徐愛國人物作品

《醫療的法律問診》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9] 
《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再版 [10] 
《法學的聖殿:西方法律思想與法學流派》,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2] 
《西方法律思想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雅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年第三版; [11] 
徐愛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徐愛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西法肄言——漫話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思想史視野下的法治現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肯尼迪:批判法學的教皇》(西方著名法哲學家叢書)(合著),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英美侵權行為法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破解法學之謎-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學流派》,學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分析法學》(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法律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世界著名十大法學家評傳》(法官書架必備圖書中外司法文叢)(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徐愛國譯著

《約翰·馬歇爾·哈倫——沃倫法院偉大的異議者》(第一譯者),法律出版社
《哈佛法律評論·侵權法學精粹》(組織編譯),法律出版社
私法的理念》(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徐愛國論文

《論法律史學的身份認同焦慮》載於《澳門法學》2021年第3期 [12] 
《西方政黨法律規制的歷史溯源》,載於《民主與科學》2021年第5期 [14] 
《愛國者與叛國罪:法律史敍事》,載於《民主與科學》2020年第6期 [15] 
《法學知識譜系中的論題修辭學——<法學的知識譜系>前傳》,載於《中國法律評論》2021年第2期 [13] 
《孟德斯鳩論中華帝國法律之白描》,載於《中國法律評論》2017年第5期 [4] 
《論中國法理學的“死亡”》,載於《中國法律評論》2016年第1期 [5] 
《尋找“新文化運動”在百年法治中的印記》,載於《清華法學》2016年第2期 [6] 
《大陸法系與中國傳統法的轉型》,載於《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1期
《關於現代法治與中華文化的幾個命題》,載於《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孟德斯鳩論中國法——<論法的精神>與<法意>“復案”之比較研讀》載於《比較法研究》2009年第3期
《關於比較法律史的幾點思考》,載於《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第1期
《解讀侵權法的政治理論》,載於《中外法學》2009年第3期。
《和諧社會與法治取向》,載於《北方法學》2009年第3期
《探索人權的基督教神學基礎》,載於《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探尋中國法律傳統語境下法治的意義》,載於《求是學刊》2008年第3期。
《侵權法的經濟學理論:一個思想史的札記》,載於《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年第6期
《評析波斯納的<刑法經濟學理論>》,載於《政法論壇》2007年第5期
《探求緊急避險的法理理由——道德可譴責性、成本效益與矯正正義》,載於《華中科大法律評論》第一輯第一卷2007年
《侵權法的歷史散論》,載於《法學》2006年第1期
《論19世紀刑事實證學派方法論上的轉型》,載於《法學家》2006年第3期
《政體與法治:一個思想史的檢討》,載於《法學研究》2006年第2期
《解讀<龍勃羅梭的犯罪人論>》,載於《法治論叢》2006年第2期
《論功利主義的刑法理論》,載於《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論近代刑法與刑法觀念的形成》,載於《環球法律評論》2005年第4期
《解析<聖經>裏的法律思想》,載於《法律科學》2004年第4期
《亞里士多德法律正義論的思想史探索》,載於《中外法學》2004年第4期
《再審作為法學家的邊沁》,載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解讀柏拉圖關於法律的三個比喻》,載於《環球法律評論》2003年第3期
《重新解釋侵權行為法的公平責任原則》,載於《政治與法律》2003年第3期
《人類要吃飯,小鳥要唱歌》,載於《中外法學》2002年第2期
《過失在侵權行為法中的三重角色》,載於《私法》第三輯 2002年
《英美法中“濫用法律訴訟”的侵權責任》,載於《法學家》2000年第2期
《英美法中“侵擾”的侵權行為責任》,載於《環球法律評論》2000年第4期
《英美法中名譽損害案件的幾個問題》,載於《現代法學》1999年第5期
《鄧小平法律思想的實證分析》,載於《法學評論》1999年第6期
《歐洲結構主義符號學法學的幾個側面》,載於《中外法學》1998年第4期
《霍姆斯<法律的道路>詮釋》,載於《中外法學》1997年第4期
《馬裏旦人權理論述評》,載於《法治現代化研究》1997年00期
《西方法律思想史首屆年會綜述》,載於《中外法學》1992年第2期
《西方人權理論發展之歷程》,載於《中外法學》1991年第4期
《西方符號學法律理論述評》,載於《江蘇社會科學》1991年第5期
《老莊學派與斯多葛學派法律思想之比較》,載於《法學評論》1989年第3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