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君陶

鎖定
徐君陶,西湖書畫院院長。擅長中國畫。 1967年畢業於 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 曾在杭州市西湖區文化館工作,任副研究館員,西湖書畫院院長。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終身畫家、杭州西湖書畫院院長、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浙江省麗水地區羣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人物畫研究會理事。2004年獲杭州市文藝突出貢獻獎。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中文名
徐君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浙江富陽
出生日期
1943年5月
畢業院校
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
職    業
西湖書畫院院長
主要成就
2004年獲杭州市文藝突出貢獻獎

徐君陶主要作品

作品有《團代會上》、《山梅》、《江雪詩意》、《金夢》、《墨牡丹》和《剝青豆》等 。出版有《徐君陶畫集》、《陳洪綬與任伯年》、《虛谷畫花鳥》和《花鳥畫筆墨技法詳解》。曾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地舉辦個人展。他擅長人物畫和花鳥畫,取法虛谷、任伯年,融中西繪畫之長,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團代會上》《山區建設者》《白梅》《枇杷》《江雪詩意》等作品由天津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遼寧博物館、中國畫研究院、柳州博物館等收藏機構收藏。

徐君陶中國文化年

聯合國主辦的世界和諧年“中國文化日”,於11月12日在聯合國總部舉行。中國畫家徐君陶作為此次唯一入選的中國畫家,向世界展示中國繪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徐君陶社會評價

韓省華(書畫家、評論家):新浙派人物畫家徐君陶的繪畫作品,在構圖、運筆和思想性多方位地拓開了中國畫的新思路,代表着當代中國國畫發展的新思想,在傳統模式中尋求現代視覺感受。徐君陶的人物、花鳥、山水俱精,作品重傳統,富創意,在章法、構圖上遵循前人的優秀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科學地吸收西方藝術的長處,融中西繪畫之長,不求風格而風格自樹,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他的作品之構圖,敢於吸收現代平面設計技法,一反中國畫白紙白底的傳統,大膽採用黑、藍、金等重底,將裝飾畫的構圖帶入中國畫,給人以現代視覺感受的衝擊力。《金夢》、《畲家女》、《塔吉克少女》、《唐人詩意》等人物畫的作品都採用了這種構圖。 雖然宋代的工筆花鳥畫中有重底的處理,但都是一色着底,絕無變化。徐君陶在此有了很大突破,他的花鳥畫作品《古柏》對於底色的處理,就有着古樸的裝飾美。將裝飾效果用於人物畫,塑造人物形象需要,他又將其運用於花鳥畫,別於古人,這樣就給中國畫增添了生機。
徐君陶作品的題款,半為窮款,應當説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洋畫的影響,但沒有—個人認為他的畫與西洋畫有任何聯繫,因為他的題款位置、印章都與畫面緊密結合,相互映襯,珠聯璧合。徐君陶作品在構圖上形成了明淨靈秀的風味,具有獨特的雅緻。
在技法上創新為作品造勢。徐君陶擅長人物畫和花鳥畫,重視傳統,繼承了文人畫的筆墨;發揮了浙派筆線傳情的特點,並且兼收幷蓄了不少現代美術創作的特點;傳達出自然向上的氛圍,用筆取法虛谷,所顯 現的韻味、氣息、滋潤、飽滿,從陽剛中透露出現代。他的繪畫作品技法變化多端,灑脱流暢,風格生動,金石味很重,確立了他在浙派畫家中的地位。
徐君陶對於偏鋒的運用則更加大膽和潑辣,造就了花鳥畫的張揚之勢。他以大側鋒處理枇杷葉、老梅杆、鹿、羊,通過一筆到位,筆墨韻味盡在其中。他運用獨到的眼力和自己的技法,所表達的方式不同,賦予作 品的美感也不同。這就像一百個畫家畫荷花,都不—樣,都有自己的韻味,這就是中國畫的魅力,也是與西洋畫根本不同的地方。徐君陶觀察和表達的毛驢、山羊、鹿所運用的短線、側鋒和濃墨的處理,讓人們見到了可與黃胄畫的毛驢媲美的“新毛驢”。他以宿墨處理毛驢的頭部,以特有的厚重給我們創造了毛驢忍辱負重的新形象。就這樣徐君陶根據不同作品對象靈活運用不同技法,達到了理想的筆墨效果,為中國畫拓展出新的技法。
人物造型準確洗練。徐君陶是以畫人物為主的畫家,是當代浙派人物畫家的重要代表,他繼承了浙派人物畫的傳統,從中國的歷史文脈和藝術傳統中尋找筆墨技法,剛柔相濟、手法新穎、現代奔放,創作出了許多生動、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上世紀70年代的《團代會上》人物畫奠定了他浙派人物畫的傳承者的地位,表現出了他具有學院派堅實的造型能力和純熟的筆墨技巧。長期的繪畫實踐,使他兼工帶寫,又能將花鳥畫用筆用墨的技法糅入到人物畫的創作之中。在技法上,他不斷對傳統繪畫進行吸收和借鑑,用筆輕而不浮,散而不漫。在色彩上,他又偏好海派任伯年的鮮麗,作品於淡逸、疏朗之中盡顯神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物繪畫風格。
徐君陶作品的運筆,拓展了中國畫家運用筆墨的新領域。中國畫是畫家運用筆墨這種傳統工具創作的,在掌握筆與紙的接觸中,前人用他們掌握的方法,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同時也為我們設置了許多障礙,從握筆到運筆,對中鋒的過於要求等等程式化的經驗,使歷史上有許多畫家難以逾越。徐君陶在實踐中突破了其 中的攔坎,他在人物畫中的線條多采用短線,初看是虛谷的,細看又不是,是他自己的。他的線條比較剛,如《魯迅先生像》、《李時珍嘗藥》、《湯顯祖》等畫中所用之線條,表現出了對象特有的剛毅、堅韌、刻苦的精神面貌,為作品造就了陽剛之氣。他的人物畫造型準確,用筆靈動,衣紋耐看。
徐君陶的人物畫清雅靈動,引人入勝,他創作的《夢》、《三護士》、《剝青豆》、《紫丁香》、《歸途》、《少女》等作品以近似白描的手法表現,花木環境細膩繁複的刻畫渲染,或潔淨簡單的背景處理,使少女更加恬靜高雅。而作品《母女》、《牧馬人》、《家鄉牧場》濃郁的鄉土色彩和民族風情,大膽的深色背景烘托,使畫面洋溢着現代形式的美感。與他早期作品相比,人物畫更加洗練,一反清淡素雅的用筆,以濃墨處理毛驢、山羊,以準確的線條表現人物,使作品有了厚重感。《帕米爾牧歌》、《春風送綠》、《冬雪秋林放牧》,澄明中温潤,給人以空靈的遐想。
沉靜在生活中,激情表達在作品裏。徐君陶生長在風景如畫的富春江畔,他的家鄉富陽王洲是孫權的故里,山水靈秀,得先賢精氣, 自幼就與書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1962年,徐君陶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師從顧生嶽李震堅方增先周昌谷先生,專攻人物畫,潘天壽沙孟海、陸儼少、陸抑非等畫壇大師們也時常親臨指導。在大學裏,他系統地研習了從五代到明清諸家的國畫傳統,深深領略了“陶冶性靈、遊心自然、暢神達意”的美學思想,為他的繪畫着色、運筆奠定了基礎。1967年,他從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後,長期在麗水工作。山區邊遠,條件艱苦,然而那裏的秀麗山水,四季蒼翠獨特的風光:春季山花爛漫,夏季葉肥樹茂,秋季碩果累累,冬季蒼松翠柏。陶醉在這靈山秀水間的徐君陶,不在乎生活的艱苦,白天揹着畫夾走遍羣山去寫生,晚上回來在燈下,揣摩前輩技法,潛心作畫。他遠離鬧市,堅持以更高的熱情投身於生活之中,挖掘着藝術創作的素材。他面對麗山秀水,耕耘於硯邊,在20多年的實踐中自然形成了“破前人之藩蘺”的藝術風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徐君陶赴 新疆、青海、寧夏賀蘭山、甘肅敦煌、雲南西雙版納寫生,90年代又參加了為時3個月的絲綢之路考察寫生。於是青海的藏族同胞,新疆喀什的姐妹,布爾津的斑斕秋色,帕米爾的牧羊姑娘,西雙版納勞作的少女,西部大漠裏的趕車人……都成為他人物畫創作的豐富題材。徐君陶用激情滿懷的筆墨揮灑出大西北少數民族生活的和諧畫卷。他放歌天山,唱出了兄弟民族的天籟之音。他精細的人物表情刻畫,準確灑脱的人體寫意,中國畫獨特的筆墨筆意的背景處理都顯得畫面多彩多姿。《小丫治沙》,大半畫面是一匹潑墨駱駝,主人公天真少女則站在靠邊的位置,輕鬆的筆墨卻顯示了人們治理沙漠的艱辛和樂觀頑強;《紫丁香》以嚴謹又疏朗相間的風格,畫出了四位身着白衣白裙的雲南白族姑娘的俏麗可愛;《塔吉克少女》系列描繪了那些生活在大漠深處快樂無憂的青春年華;參加全國美展的工筆人物《剝青豆》對環境和氣氛進行了寫意的描繪,對姿態綽約的彝族少女則用墨活潑、色彩清麗。他那空靈詩意的現代風情人物畫,是對生活在高原上少數民族美的禮讚,更表達了畫家對祖國大西北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著名企業家黃巧靈評介徐君陶作品時説:“在市場大變化的今天,畫家的功底重要,包裝也重要。畫家要與市場結合。”著名藝術品鑑定評估專家歐陽希君評介曰:“徐君陶作品的運筆,拓展了中國畫家運用筆墨的新領域,人物造型準確洗練,筆墨筆意的背景處理都顯得畫面多彩多姿,用筆輕而不浮,散而不 漫。作品於淡逸、疏朗之中盡顯神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物繪畫風格。必定成為我國舉足輕重的畫家,市場前景看好。” 徐君陶早在80年代初就有進入市場的契機,到杭州市又有許多願意包裝他的人。而徐君陶不為心動,他沉靜在美術創作中,沉靜在現代生活中,他把激情通過作品傳遞出來,讓繪畫作品説話,表現了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優良人品。可以預見,徐君陶在未來10年間將成為我國舉足輕重的人物畫家;他的作品是中國的,也將是國際的,正如他在杭州皓翰國際美術館舉辦畫展期間,兩位瑞士朋友熱情告訴作者:這個畫展的作品在歐洲一定也會受歡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