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柳鎮

鎖定
後柳鎮地處石泉縣南部。東與池河鎮喜河鎮交界,南與喜河鎮相鄰,西與漢中市西鄉縣高川鎮接壤,北與城關鎮毗鄰 [1]  。總面積146.63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後柳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末,後柳鎮户籍人口14581人 [2]  。2011年,後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0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7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00萬元。 [1] 
中文名
後柳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
地理位置
石泉縣南部
面    積
146.63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後柳鎮街
電話區號
0915
郵政編碼
72528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中壩大峽谷
後柳水鄉
漢江三峽
人    口
14581人(2018年)

後柳鎮歷史沿革

舊時此地沿漢江綠柳成蔭,分稱前柳溪、後柳溪,後在後柳溪建集鎮,故稱後柳鎮。
清代屬懷柔裏、安順裏。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南區(第三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後柳鎮。
1949年,歸熨斗區管轄。
1961年,成立後柳公社。
1984年,復設鎮。
2011年6月,撤銷中壩鄉併入後柳鎮。 [1] 

後柳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轄後柳鎮1個集鎮社區,羣英、牛石川、瓦屋、磨石、一心、永紅、新元、鯉魚、黑溝河、前鋒、柏橋、中壩、漢陰溝、金齊、長安、長興、黃村壩17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110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後柳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後柳鎮街。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922105001
121
後柳集鎮社區
610922105201
122
永紅村
610922105203
122
羣英村
610922105206
122
黑溝河村
610922105209
220
一心村
610922105211
220
牛石川村
610922105212
220
前峯村
610922105213
220
磨石村
610922105214
121
中壩村
610922105215
220
漢陰溝村
610922105216
220
長安村
610922105217
220
金齊村
610922105218
220
柏橋村
610922105219
220
長興村
610922105220
220
黃村壩村

後柳鎮地理環境

後柳鎮位置境域

後柳鎮地處石泉縣南部。東與池河鎮喜河鎮交界,南與喜河鎮相鄰,西與漢中市西鄉縣高川鎮接壤,北與城關鎮毗鄰 [1]  。總面積146.63平方千米。 [2] 

後柳鎮地形地貌

後柳鎮地處漢江沿岸。境內峯巒疊嶂,嶺坡縱橫,溝河交錯。地形主要以中山、低山和丘陵為主,沿漢江流域間有小塊河谷平地。最高點位於木竹山,海拔1503米。 [1] 

後柳鎮氣候特徵

後柳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豐沛,氣候温和濕潤。多年平均氣温14.8℃,生長期年平均298天。無霜期年平均242天。年平均降水量877.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0天,最多達80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1] 

後柳鎮水系水文

後柳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最大河流漢江,境內流長5千米,流域面積23平方千米;另有支流中壩河、黑溝河等。 [1] 

後柳鎮自然資源

後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石炭、雲母等。農業耕地面積1.8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23萬畝。 [1] 

後柳鎮自然災害

後柳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等。乾旱、洪澇平均各為每四年一遇;大暴雨(日降雨量≥100毫米)年發生概率15%;連陰雨5天以上的年平均8次,10天以上的平均2年一遇;冰雹10年一遇。 [1] 

後柳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轄區總人口1461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52人,城鎮化率5.8%。另有流動人口843人。總人口中,男性7505人,佔51.4%;女性7106人,佔48.6%。2011年,後柳鎮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6人。 [1] 
截至2018年末,後柳鎮户籍人口14581人 [2] 

後柳鎮經濟

後柳鎮綜述

2011年,後柳鎮財政總收入33.1萬元,比上年增加16.2%。
2011年,後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066元。 [1] 
2018年,後柳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
2018年,後柳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5個。 [2] 

後柳鎮第一產業

2011年,後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2%。
後柳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後柳鎮糧食生產6134噸,其中小麥179噸,玉米1417噸,水稻2247噸。
後柳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有力作物、蔬菜等。2011年,後柳鎮桑園面積2856畝,產繭75噸;油菜作物種植面積3205畝,油菜籽產量1141噸;蔬菜種植面積0.588萬畝,產量3959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豇豆、四季豆、茄子、西紅柿、蓮藕等,其中白菜467噸,豇豆180噸,蓮藕412噸。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累計造林0.15萬畝,其中經濟林1500.2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23萬株,林木覆蓋率66.3%,活立木蓄積量16.7萬立方米。2011年,後柳鎮水果種植面積525畝,產量3.2萬噸,主要品種是柑橘。
後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後柳鎮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羊飼養量12436只,年末存欄6064只;牛飼養量5126頭,年末存欄3625頭;家禽飼養量19.52萬羽,上市家禽10.52萬羽。2011年,後柳鎮生產肉類1575噸,其中豬肉1025噸,牛肉236噸,羊肉113噸;禽蛋250噸;畜牧業總產值5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6%。
後柳鎮漁業以網箱養魚為主。2011年,後柳鎮網箱養魚425箱,產量987噸;漁業總產值1579.2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
2011年,後柳鎮有大型農業機械61台(輛)。 [1] 

後柳鎮第二產業

2011年,後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7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8%。 [1] 

後柳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商業網點103個,職工166人。2011年,後柳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長度18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業務收入50.2萬元。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80%,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0.4萬個,移動電話普及率為30%,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全年電信業務總量89.3萬元。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5%;人均儲蓄1710元;各項貸款餘額0.3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 [1] 

後柳鎮交通運輸

後柳鎮境內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62千米。2011年,後柳鎮有貨運汽車32輛,客運汽車18輛,年貨運量158萬噸,客運量30萬人次。 [1] 

後柳鎮社會事業

後柳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公共圖書室19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藏書3萬餘冊。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電視入户率98%,其中有線電視入户率佔13%。 [1] 

後柳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57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2所,在校生826人,專職教師3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92入,專職教師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2011年,後柳鎮教育經費達8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 [1] 

後柳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衞生院1個,病牀35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0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後柳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5萬人次,住院手術154台次,出院病人345人次。 [1] 

後柳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有體育場地5個。每年定期舉辦籃球賽、乒乓球賽、拔河賽、田徑運動賽。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60%。 [1] 

後柳鎮社會保障

2011年,後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4户,人數108人;城鎮醫療救助1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43户,人數1769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9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4人;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 [1] 

後柳鎮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後柳鎮鎮區有自來水廠2個,鋪設幹線水管6.2千米,生產能力210噸/日,年工業用水1.9萬噸、生活用水5.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3.5千米,工業廢水處理率80.2%。 [1] 

後柳鎮風景名勝

在後柳鎮境內,有國家級4A景區中壩大峽谷和3A景區後柳水鄉,景區內自然景觀眾多,有後柳四景:石佛古寺、香柏石巖、仙魚泉洞、鯉魚上坡。
中壩大峽谷景區
中壩大峽谷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6]  ,位於安康市石泉縣中壩鄉,秦嶺南部巴山山脈南端的山脊上。景區面積達22平方千米。為5.35千米廂式峽谷,具有窄、長、秀、奇、清、靈、野、神、險、幽的特點。溪流、峽谷、原生態的自然山村構成了該景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峽谷方圓10多千米,峽谷內山奇峯險,河溝縱橫,山泉潺潺,竹木蓊鬱。山景、水景、石景相映交輝。 [4] 
後柳水鄉
後柳水鄉即後柳古鎮,三面環水,水鄉風情濃郁。小鎮的臨江處,是小鎮古建築的集中區。最東角處,有幾間土牆青瓦民居,有百年之久。其間有一棵大樹從房屋中間昂然而起,直出屋頂,傘蓋全房,被人稱為“屋包樹”。屋包樹的旁邊便是一條曲折石階小徑,彎彎折折向上,形成一條小街。小街旁邊,有一火神廟,至今保存。
石佛古寺
坐落在後柳鎮西。現存佛像石雕一尊和“古石佛寺”綠色大理石匾額一塊。
香柏石巖
在後柳鎮東南沿漢江而下的六千米處。岩石系花岡巖,呈灰白色。石巖從漢江河邊拔地而起,斷面陡峭垂直似斧劈。在光滑的岩石上,頑強地生長着四季長青的香柏樹。離地面約五、六丈高的岩石上,橫向每相距一尺遠,就有一個小石窩,是歷年縴夫拉船攀行過的足跡。
仙魚泉洞
在後柳鎮境內的漢江以東與池河鎮交界處,從漢江到洞口約4千米,其洞可容納數百人。洞內有一眼甘泉井,泉水清流透底且涼爽可口。相傳,很早以前,此泉中先有兩條紅鯉魚,爾後“每年降雨,洞中有魚,簇擁而出,鄉人爭取之”。故名仙魚洞。
鯉魚上坡
從後柳鎮沿漢江而上,約四千米江東岸岩石上,顯現出幾條“鯉魚上坡”,再沿江邊陡峭的山坡而上,又有一條形似蜈蚣的黑石頭,一頭栽進漢江,這便是後柳境內漢江沿岸有名的“鯉魚上坡,蜈蚣下河”勝景。

後柳鎮著名人物

陝西石泉縣後柳鎮人,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國民黨30軍少將副師長,參加過盧溝橋防禦戰、娘子關殲滅戰、武漢保衞戰、中原運動戰等著名戰役。在台兒莊戰役的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擔任敢死隊長,率領57名敢死隊員,拼死相搏,消滅了駐守在台兒莊西北陣地上的日軍,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後柳鎮榮譽稱號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7-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