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鎖定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俄語:Петр III Федорович,1728年2月21日-1762年7月17日),原名卡爾·彼得·烏爾裏希·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戈托夫(Karl Peter Ulrich von Schleswig-Holstein-Gottorf),史稱彼得三世(英語:Peter III),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一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七位皇帝(1762年1月5日-7月9日在位)。 [3] 
彼得三世出生於荷爾斯泰因公國,幾乎不會説俄語,是荷爾斯泰因-戈托夫公爵卡爾·弗里德里希和彼得一世的女兒安娜·彼得羅芙娜之子,外孫。因為伊麗莎白一世女皇未婚而且無嗣被挑選為繼承人。1762年成為俄羅斯沙皇。他是俄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德意志人沙皇。其統治時期,普魯士勢力在俄羅斯宮廷的影響達到頂峯。 [1] 
彼得三世即位後,結束了“七年戰爭”,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和談,強迫軍隊普魯士化,還解除了貴族的服役義務,停止對東正教舊禮儀派信徒的迫害。他出身於德國的荷爾斯泰因家族,將其利益置於俄羅斯國家利益之上,引起了俄羅斯神職人員、貴族和軍人的反感。僅做了六個月的沙皇,他就在妻子葉卡捷琳娜(後為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的宮廷政變中被推翻,一個月後離奇死亡 [3]  ,年僅34歲。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期間,有大約40人冒充彼得三世,最著名的是普加喬夫 [2] 
中文名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外文名
Петр III Федорович
別    名
彼得三世
卡爾·彼得·烏爾裏希
國    籍
俄羅斯
民    族
日耳曼人
出生日期
1728年2月21日
逝世日期
1762年7月17日
主要成就
加快結束七年戰爭
宣告解除貴族的服役義務
停止對非國教徒的迫害
出生地
荷爾斯泰因公國
信    仰
基督教路德宗
王    朝
羅曼諾夫王朝
在位時間
1762年1月5日—1762年7月9日
前    任
伊麗莎白一世
繼任者
葉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人物生平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童年生活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
1728年2月10日,他出生於德國北部荷爾斯泰因公國的港口城市基爾。除了擁有俄國皇位繼承權,他還是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姐妹的孫子,擁有瑞典王位繼承權。起初他是被父親和父系親屬當作瑞典王位繼承人來培養的,信奉路德派基督新教,學習瑞典語拉丁語 [4] 
彼得出生後不久,他母親就因感染風寒而去世。他的父親卡爾·弗里德里希試圖奪回石勒蘇益格領地,後者在大北方戰爭期間被瑞典佔領,並且根據1720年的《腓特烈堡條約》被瑞典轉交給丹麥。荷爾斯泰因公國既沒有軍事實力,也沒有財力,要奪回石勒蘇益格,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瑞典或俄羅斯身上。1732年,在丹麥的同意下,俄羅斯和奧地利政府簽署了一份政令,要求卡爾·弗里德里希公爵放棄其在石勒蘇益格的財產權,並支付鉅額贖金。卡爾·弗里德里希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卡爾·弗里德里希把恢復公國領土完整的希望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從小就向他灌輸了復仇的想法,開始以正統的普魯士軍事方式撫養兒子。卡爾·彼得10歲時被授予少尉軍銜,此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成為一個軍事愛好者。 [5] 
11時,卡爾·弗里德里希去世了,彼得成了孤兒。他從小就體弱多病,膽小怕事,精神脆弱,熱愛音樂和繪畫。他害怕炮火,卻崇拜一切軍事事物。他所有雄心勃勃的夢想都與軍事有關。就性格而言,彼得並不邪惡,但常常表現得頭腦簡單,喜歡撒謊和胡思亂想,還從俄國學會了酗酒。 [6]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來到俄國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2張)
1741年,彼得大帝的次女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成為女沙皇。由於膝下無子,她決定收養自己的外甥彼得為繼承人。1742年2月5日,彼得安全抵達首都聖彼得堡冬宮,伊麗莎白女皇欣喜若狂。有一大羣人好奇地想看看彼得大帝的孫子,卻感到失望,王子顯得臉色蒼白,身材孱弱。4月25日,伊麗莎白與她的外甥在莫斯科進行加冕典禮。 [7] 
伊麗莎白對她的外甥的無知感到震驚,安排家庭教師加緊為他補課。他的老師是院士雅各布·什特林(Jacob Shtelin),後者認為他的學生很聰明,但懶得學習。伊麗莎白女皇熱愛跳舞,但她的外甥對此興趣缺缺,更喜歡與士兵做遊戲,安排並指揮他們進行戰鬥。 [8] 
1742年11月,沙俄宮廷為彼得舉行儀式,宣佈他公開皈依東正教。一個月後,瑞典代表團抵達俄羅斯,提議他做國王弗雷德裏克一世的繼承人,在未來接受瑞典王位。但是,現在接受未來的瑞典王冠為時已晚。他的叔叔、荷爾斯泰因的阿道夫·弗雷德裏克成為瑞典王位的繼承人,而不是他。 [9] 
1751年,當彼得得知他的叔叔正式成為瑞典國王時,抱怨道:“他們把我拖進了這個該死的俄羅斯,在這裏,我過得像個囚犯一樣,而如果他們還我自由,現在我將坐在文明人民的王座上。” [10]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叛逆的王儲

1745年,彼得與他的遠房表妹索菲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爾特-採爾布斯特-多恩堡(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結婚,新娘改名葉卡捷琳娜,也皈依了東正教。她就是未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女皇。 [11]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
夫妻二人的關係,從一開始就並不順利。直到1750年代初期,他們都沒有夫妻之實。但後來彼得接受了某種手術(據葉卡捷琳娜本人在回憶錄中暗示,大概是包皮環切術)。此後,葉卡捷琳娜於1754年生下了兒子保羅,未來成為沙皇保羅一世 [12] 
保羅一出生就從父母身邊被帶走,由女皇伊麗莎白親自撫養他長大。然而,彼得對他的兒子從來不關心,也越來越遠離他的妻子。相反,情婦伊麗莎白·沃龍佐娃(Elizaveta Vorontsova)成為他的最愛。為維護自己在宮廷裏的地位,葉卡捷琳娜極力收買人心,用金錢和權力編織人際網絡,為日後奪權做了鋪墊。 [13] 
在俄羅斯度過的這些年裏,彼得沒有興趣瞭解這個國家、它的人民和歷史;他甚至從未學過俄語,説的很少而且很差。他不情願地改信了東正教,在教堂禮拜期間表現得不恰當,不遵守齋戒和其他儀式,引起神職人員的不滿。與此同時,他公開批評俄羅斯政府的決策,並在“七年戰爭”期間公開表達了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同情。有傳言説他任由普魯士公使發號施令,為腓特烈二世“通風報信”。 [14] 
彼得的挑釁行為,不僅在宮廷中廣為人知,而且流傳到宮外去,令皇室顏面大損。然而,女皇儘管對外甥的敵意與日俱增,但還是選擇容忍,因為他是自己的血親和親自挑選的繼承人。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登上皇位

1762年1月5日[俄歷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彼得登上了皇位。 [28]  他沒有正式加冕,而是一心籌劃對丹麥的戰役,奪回石勒蘇益格後加冕。
短短几個月的執政,暴露了彼得三世的矛盾本質。幾乎所有同時代的人都注意到,這位沙皇性格活躍、不知疲倦、仁慈,卻容易上當受騙。他沒有明確的政治行動綱領,但有自己的政治願景,並效仿其祖父彼得一世,計劃進行多項改革。在彼得三世短短186天的統治時間裏,通過了192份法令。他取消了貴族的服役,宣佈開始教會土地世俗化進程的開始,建立國家銀行和發行紙幣,鼓勵商業和工業活動,通過對外貿易自由的法令;下令如果地主謀殺農奴就終身流放。他還停止了對東正教舊禮儀派的迫害。彼得三世還有意按照新教模式對俄羅斯東正教進行改革,引起了東正教會的不滿。 [15]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2張)
彼得·費奧多羅維奇統治期間最重要的文件是《貴族自由宣言》(Манифест о вольности дворянства)(1762年2月18日[俄歷3月1日]宣言),貴族由此成為俄羅斯帝國獨有的特權階級。貴族們在彼得一世的強迫下實行全民義務兵役,終身為國家服務,先前貴族們在服役25年後才能退休,現在則獲得了完全不服役的權利。 [25]  [27]  除了免服兵役外,貴族還享有幾乎不受阻礙地出國的權利。彼得三世統治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農奴制的加強。雖然他下令禁止殺死農奴,但是主人可以任意地將屬於他們的農民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農奴向商人階層的轉變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在農奴中出現了謠言,稱彼得三世將會“給予農奴自由”,並因此產生騷亂,彼得三世下令鎮壓。
不過,比起來內政,彼得三世更關心自己的德國老家——荷爾施泰因的利益。為了與丹麥開戰,奪回石勒蘇益格。他決定與普魯士結盟,他本人也打算返回老家,親征丹麥,揚言俘虜並流放丹麥國王。 [16] 
彼得三世決定讓俄國退出“七年戰爭”,停止了對普魯士的軍事行動,並於4月24日與普魯士國王締結了《聖彼得堡條約》(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歸還了東普魯士,並放棄了戰爭期間的一切佔領成果。俄羅斯退出戰爭,使普魯士免遭失敗,被稱為“勃蘭登堡王朝的奇蹟”。彼得三世反對者稱之為民族恥辱,因為這場漫長而代價高昂的戰爭,俄國實際上毫無收穫。 [26] 
彼得的舉措引起了貴族、軍人和東正教神職人員的一致不滿。最後,當彼得三世決定將近衞軍調出聖彼得堡,並派他們參加對丹麥的戰役時,這成為政變的“最後一根稻草”。近衞軍與葉卡捷琳娜密謀,決定推翻彼得三世,支持葉卡捷琳娜上位。 [17]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政變與死亡

彼得三世曾多次表示,他要與妻子離婚,以便迎娶他最喜歡的情婦伊麗莎白·沃龍佐娃。面臨被廢和被逮捕的危險,葉卡捷琳娜決定夥同近衞軍發動政變。
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5月,首都聖彼得堡的氛圍變得十分緊張,彼得三世只得離開聖彼得堡,暫避風頭。6月9日,彼得三世返回聖彼得堡,與普魯士締結和平條約。在晚宴上,彼得三世因瑣事眾辱罵葉卡捷琳娜,後者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6月28日早上,彼得三世和他的隨從們從他的鄉間住所出發前往彼得霍夫夏宮,以慶祝自己的命名日。前一天,聖彼得堡傳出葉卡捷琳娜被捕的謠言。近衞軍中開始出現騷亂,有陰謀參與者被捕;籌劃政變陰謀的奧爾洛夫兄弟擔心事情泄露,決定加快速度。在彼得霍夫夏宮,彼得三世沒有見到自己的妻子。她本應以皇后的身份組織慶祝活動,卻在一大早就和阿列克謝·奧爾洛夫一起乘坐馬車逃走。她與奧爾洛夫來到聖彼得堡城內,鼓動近衞軍、議會以及民眾宣誓效忠“全俄羅斯的女皇和獨裁者”。政變的叛軍開始朝彼得霍夫行宮進發。彼得驚慌失措,在一支荷爾斯泰因小部隊的幫助下,試圖在一座為演習而建的玩具堡壘中保衞自己。然而,在得知葉卡捷琳娜率領的近衞軍逼近後,彼得放棄了這個想法,乘船逃往喀琅施塔得海軍要塞。但此時喀琅施塔得已經宣誓效忠葉卡捷琳娜。此後,彼得徹底灰心喪氣,退居鄉下並在那裏簽署了退位書。 [29] 
彼得三世的死亡情況,至今撲朔迷離。政變發生後,1762年6月29日,被廢黜的皇帝被阿列克謝·奧爾洛夫率領的衞兵押送到距聖彼得堡30英里的羅普沙(Ропша),一週後的7月6日去世。根據官方説法,死因是痔絞痛,長期飲酒和腹瀉會加重病情。在葉卡捷琳娜下令進行的屍檢中,發現彼得三世有嚴重的心臟功能障礙、腸道炎症和中風的跡象。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彼得三世被暴力殺害,阿列克謝·奧爾洛夫被指責為兇手。這個版本是根據奧爾洛夫從羅普沙寫給葉卡捷琳娜的信改編的,如今這封信只有葉卡捷琳娜的宮廷侍從羅斯托普欽(Ф.В.Ростопчин)留下的抄本。據説原件在保羅一世皇帝統治的最初幾天就被毀掉了。一些歷史和語言學家研究認為,這封信是羅斯托普欽偽造的。 [18] 
最初,彼得三世被埋葬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1796年,葉卡捷琳娜女皇駕崩後,他的兒子保羅一世在12月18日親自主持葬禮,將父親的骨灰加冕為沙皇,把它與葉卡捷琳娜二世一同下葬彼得和保羅大教堂。 [19]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主要影響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崇拜普魯士

彼得三世最出名的事蹟,是對普魯士的崇拜。他熱愛普魯士,崇拜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一當上沙皇便決定退出“七年戰爭”,與普魯士講和,並放棄全部戰果。俄羅斯歷史學家阿尼西莫夫(Анисимов)認為,彼得三世在七年戰爭期間的外交政策被證明是一場災難,其在歐洲影響力的崩潰堪比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解體 [20]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身後影響

在所有被人冒充的過世君主裏,彼得三世是絕對的記錄保持者,有大約四十人冒充他。因為他的離奇死因,加之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大肆開疆拓土,使得大量對她心懷不滿的逃兵和破產者打着彼得三世的旗號反對葉卡捷琳娜。
1764年,一個破產的亞美尼亞商人扮演了假彼得的角色。他在庫爾斯克持假護照被拘留後,宣佈自己為皇帝,並試圖煽動人民支持他。他受到鞭打的懲罰,並被永久流放到遠東。此後不久,一個逃亡的新兵盜用了他的名字,試圖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切爾尼戈夫地區的農民中發動起義。1765年,沃羅涅日省又有一位開小差的逃兵冒充他,並拉起了一支約五千人的隊伍,然而很快被打散。此人被俘並被流放到遠東。不久後,又有一個逃兵在在烏克蘭試圖冒充他。在國外,彼得三世至少四次被人冒充。其中斯捷潘·馬利(Stepan Maly)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1766年,他在黑山自稱彼得三世,開始統治黑山人,直至1773年死於刺客之手。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時期,冒名頂替者層出不窮,最後一個冒充者於1797年被捕,而葉卡捷琳娜在前一年去世。 [21] 
在所有的冒名頂替者中,影響力最大的是葉梅利安·普加喬夫(Емельян Пугачёв)。他在1773年至1775年間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普加喬夫起義”,這是俄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3]  [25]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歷史評價

彼得三世的老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雅各布·斯塔林(Jacob Staehlin)這樣評價他:“”他非常機智,尤其是在爭論中。……他本性和判斷力很好,但對感官享樂過於執着,令人不安,因此他不喜歡深入思考。他記憶力非常好,連最細節的部分都能記得很清楚。他樂於閲讀遊記和軍事書籍。……他關於信仰的思想,更多的是新教,而不是俄羅斯的;因此,我很早就警告他,不要表現出這樣的想法,要對崇拜和信仰儀式表現出更多的關注和尊重,……他總是隨身帶着一本德文聖經和一本基爾的祈禱書,其中他熟記了一些最好的靈歌。他害怕電閃雷鳴。他嘴上説着,一點也不害怕死亡,但事實上他卻對任何危險都感到害怕。他經常吹噓自己不會在任何戰鬥中落伍,如果一顆子彈擊中他,他確信那是命中註定的。” [22] 
普魯士駐俄國特使馮·馬德菲爾德男爵(von Mardefeld)在1746年向俄羅斯宮廷提交的一份報告中説:“”大公已經十九歲了,他還是個孩子,性格尚未確定。有時他會説一些明智甚至尖鋭的話。過了一會兒,你又會很容易把他誤認為一個正在惡作劇的十歲孩子……他屈服於自己所有的不良傾向。他固執、不屈、冷酷無情、酗酒好色,一段時間以來,他的行為已經開始像個粗魯的惡棍了。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俄羅斯民族的厭惡……如果女皇命令他,而他不喜歡,那麼他就會反抗,然後她會不高興地重複命令,有時還會威脅,這就是為什麼他不耐煩,想擺脱這個枷鎖,但他又不肯,也沒有足夠的實力付諸實施。從表面來看,他聲稱熱愛戰爭,並以國王(腓特烈二世)為榜樣,欽佩他偉大而光榮的事蹟,他不止一次告訴我:‘Sie haben einen grossen König,ich werde es machen wie er , nicht zu Hause still satzen bleiben.(你有一位偉大的國王,我會像他那樣做,而不是安靜地坐在家裏。)’然而,就目前而言,這種軍事熱情僅限於兒童娛樂。……他自己組建了一個走狗連,其中男僕充當士官,而內侍和侍從則充當擔任軍官的角色。學員在他的指揮下進行各種演習。” [24]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外祖父
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被尊為“大帝”。
母親
彼得一世長女。
父親
卡爾·腓特烈
荷爾斯泰因-戈托夫公爵。
姑姑
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
妻子
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
原名索菲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爾特-採爾布斯特-多恩堡。後成為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情婦
伊麗莎白·沃龍佐娃
沙俄大臣之女,留裏克王朝之後,彼得死後,被葉卡捷琳娜驅逐到莫斯科,遣嫁他人。
兒子
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三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九位皇帝。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25]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後世紀念

彼得三世死後,先被葬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後改葬於彼得和保羅大教堂。 [19] 
參考資料
  • 1.    Анна Петровна (дочь Петра III) // Русс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 в 25 томах. СПб-М., 1896—1918.
  • 2.    孫成木,劉祖熙,李建 主編.俄國通史簡編 上:人民出版社,1986-11:277-278
  • 3.    [法]伊莎貝爾·布利卡(Isabelle Bricard) 編著;陳良明等 譯.名人死亡詞典:灕江出版社,2001-01:453
  • 4.    [俄]克柳切夫斯基 著;張詠白 等 譯;郝建恆 等 校.俄國史教程 第4卷:商務印書館,2009:334-335
  • 5.    Мыльников А. Пётр III: Повествование в документах и версиях. — 2-е изд. — М.: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2009.
  • 6.    [俄]克柳切夫斯基 著;張詠白 等 譯;郝建恆 等 校.俄國史教程 第4卷:商務印書館,2009:335-336
  • 7.    Мыльников А. Пётр III: Повествование в документах и версиях. — 2-е изд. — М.: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2009.
  • 8.    Штелин Я. Я. Записки о Петре Третьем, Императоре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м. — 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ая типография, 1866.
  • 9.    Екатерина II. Записки императрицы Екатерины II. — М.: Орбита, 1989.
  • 10.    彼得是瑞典國王查理十一世的曾外孫(他的長女海德維嘉·索菲亞(Hedvig Sofia)的孫子)。查理十一世的其他孩子沒有留下子嗣。1741年,彼得及其叔叔成了查理十一世僅存的後裔。
  • 11.    孫成木,劉祖熙,李建 主編.俄國通史簡編 上:人民出版社,1986:323
  • 12.    Екатерина II. Записки императрицы Екатерины II. — М.: Орбита, 1989.
  • 13.    [俄]克柳切夫斯基 著;張詠白 等 譯;郝建恆 等 校.俄國史教程 第5卷:商務印書館,2009:16
  • 14.    [俄]克柳切夫斯基 著;張詠白 等 譯;郝建恆 等 校.俄國史教程 第4卷:商務印書館,2009:338-339
  • 15.    Мыльников А. С. Пётр III. — М.: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2002. — (ЖЗЛ). — ISBN 5-235-02490-7.
  • 16.    Возгрин В. Е. Судьба шлезвиг-гольштейнского наследия российски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 Труды кафедры новой и новейшей истории СПбГУ, 2008, № 2. — С. 68.
  • 17.    [俄]克柳切夫斯基 著;張詠白 等 譯;郝建恆 等 校.俄國史教程 第4卷:商務印書館,2009:340-341
  • 18.    Иванов О. А. Загадка писем Алексея Орлова из Ропши // Московский журнал. — 1995—1996. — № 9, 11, 12, 1-3. Песков А. М. Павел I. Автор ссылается на: Каменский А. Б. Жизнь и судьба императрицы Екатерины Великой. — М., 1997. Наумов В. П. Удивительный самодержец: загадки его жизни и царствования. — М., 1993. Иванов О. А. Загадка писем Алексея Орлова из Ропши // Московский журнал. № 9.1995.
  • 19.    Екатерина II. Записки императрицы Екатерины II. — М.: Орбита, 1989.
  • 20.    Анисимов М. Ю. Семилетняя война и россий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в 1756—1763 гг. — М.: КМК, 2014. — С. 498.
  • 21.    Алексей Головнин. Слово несогрешимое  .Журнал «Самиздат» (2007)[引用日期2023-12-27]
  • 22.    Штелин Я. Я. Записки о Петре Третьем, Императоре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м. — 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ая типография, 1866. — (Чтения в Обществе Истории и Древностей Российских).
  • 23.    普加喬夫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2-28]
  • 24.    Karl Wilhelm von Finckenstein ,Memoire pour justifier la conduite du Roy contre les fausses imputations de la Cour de Saxe. Berlin (https://coollib.net/b/539830-olga-igorevna-eliseeva-pyotr-iii/read#google_vignette)
  • 25.    [俄]瓦蓮京娜·列圖諾夫 著;[俄]維多利亞·波波娃 繪;張鴻彥,田然 譯.一個王朝的興衰 探秘俄羅斯沙皇時代:長江文藝出版社,2021-10:32
  • 26.    [蘇]О.Н.米哈伊洛夫著;楊少雲等 譯.蘇沃洛夫:解放軍出版社,1998-02:60
  • 27.    [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米羅諾夫 著;陳啓能 主編;王學典,孔令棟,姜芃 副主編.俄國社會史:個性、民族家庭、公民社會及法制國家的形成:帝俄時期:18世紀至20世紀初 上: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01:395
  • 28.    Elizabeth | Empress of Russia, Biography, &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12-28]
  • 29.    瑪麗·普拉特·帕米利.俄國簡史:南海出版公司,2018:131-1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