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彩虹社

(珠海校區成立的同性戀維權學生社團)

鎖定
彩虹社(英文名Happy Together)是中山大學批准在珠海校區成立的同性戀維權學生社團。該社團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合法註冊登記的有關於同性戀的學生社團。
中文名
彩虹社
外文名
Happy Together
社團類型
同性戀維權學生社團
地    址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社名引自
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彩虹旗
廖明珠
大二學生,也是“彩虹社”負責人

彩虹社社團簡介

“彩虹社”的社名引自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彩虹旗”,在其標誌中採用了彩虹圖案的房屋,以此象徵一個平等和諧的大家庭。彩虹社首次校園招新就吸收了幹事和社員近百名。
該社團是一個普通的學術性、公益性學生社團,並期望改變社會上對同性戀的某些偏見甚至歧視。社團下設外聯、宣傳、秘書、資源及LGBT五個部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LGBT部,負責組織成員交流、聚會以及開辦諮詢站。 [1] 

彩虹社社團活動

2006年10月13日,彩虹社組織了社團成立後的第一個活動——播放電影《男孩不哭》,學校許多同學都參加了這次影展。
廖明珠告訴記者,他們今後每週都會組織一次影展,還將穿插一些沙龍、講座活動,主題將多與同性戀有關,但不是組織同性戀者聚會。據介紹,彩虹社的活動將集中在校內,面向學校師生宣揚“性向平等”的社會觀念,引導公眾理解、接受有不同性取向的人羣存在。 [2] 

彩虹社各方態度

彩虹社專家態度

性學者李銀河在其個人博客裏發文,稱彩虹社的成立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他們是在創造歷史,此舉意義重大。
對於這個問題,某社會學家表示,同性戀現象是在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模式。長期以來我國的同性戀都應該算是一個被有意識忽視和被邊緣化的羣體,在國內應該還算是一個相對“禁區”,在傳統的家庭觀和倫理道德觀中受到不少歧視,被認為是對人類正統家庭觀念和世俗價值取向的顛覆。但是隨着社會的開放性逐步擴大,人們的接受能力不斷增強,對待同性戀我們應該更多些寬容,抱一個科學的態度來關注這個被認為是特殊的羣體。

彩虹社網友態度

根據網上一組對此事件的調查中發現,六成多的網友都持理解並支持的態度。有許多網友表示對同性戀者要多些包容,“性取向不是可以提倡或者反對的,同性戀不是變態也不是刻意的譁眾取寵,不是隻有佔主流的才是'正常'的。同性戀者除了性取向外和我們異性戀者沒有任何不同,人應該學會包容和自己不同的人。”“社會畢竟在前進,風氣畢竟在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寬容,何況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寬容的地方,對此我表示尊重。”“中國的同性戀者一直只能在見不到陽光的地方默默承受着一般人的雙倍的痛苦,過着雙面的生活,他們應受到我們的關注,同情和理解。”
更有網友向同性戀者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為什麼要剝奪別人的權力。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可以。若我身邊的朋友是同志,我會祝福他們。同性社團我支持和尊重你們,但要保護好自己和你的愛人。一路好走。”“我只是想祝福你們,因為這一路你們會走得很艱辛,畢竟在這裏,你的選擇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雖然這也是一種取向,但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一路走好。”
但也有網友反對中大的這一做法,“這個社團成立起來,有種難道中大很贊同這種事情的感覺。並不是歧視那些人們,可是我們學校裏面畢竟大多都還是正常人,我不希望這種譁眾取寵的東西在我們學校繼續存在下去。”

彩虹社校方迴應

中大校方迴應,彩虹社是一個關注同性戀現象的學術性學生社團。彩虹社負責人廖明珠也向社會澄清,他們不是同性戀組織,現今近百成員多是關心同性戀現象的學生志願者。
社團前身是個讀書小組
廖明珠是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大二學生,也是“彩虹社”負責人。據其介紹,“彩虹社”的前身是中山大學酷兒研究小組,屬於“性別教育論壇”下設的一個讀書小組。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酷兒研究小組通過在校內舉辦電影展等活動,為“彩虹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彩虹社指導老師稱,新社團成員多是以前的研究小組裏的,以前的研究小組是其社會性別課題研究的一部分,組織的活動參與者曾多達數百人。
自“彩虹社”成立消息傳出後,廖明珠就陸續接到多個電話,網上也在流傳各種説法,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同性戀學生的組織。有媒體稱,中大珠海校區之前已有學生社團通過校外組織、協助同性戀學生相互聯繫,廖明珠對此予以否認。她説她從未聽説過這種事情,也沒有參與過相關活動。
據瞭解,就在彩虹社成立第三天,他們便在校園內招新,有近百人報名成為幹事、社員。據介紹,這些成員多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志願者,他們多熱衷公益活動,有較強工作能力。對於成員是否同性戀的問題,廖明珠稱這並不重要,這是個人隱私,他們在招人時也沒有這條標準。她説,“我們是不是同性戀並不重要,我們只是在關注、研究同性戀現象。”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