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判断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核心就在于,公民本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晓,以及该信息是否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相关。如个人日记,身体缺陷,个人私密照片等。
2025年3月15日,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信息黑洞疯狂窃取个人隐私行业乱象。 [6]
- 中文名
- 个人隐私
- 外文名
- privacy of individual
- 意 思
- 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且与他人无关的秘密
- 隐私示例
- 私生活、日记、照相薄等
- 适用人群
- 公民
基本概念
播报编辑
隐私
不愿让他人知道少危试自己的个人生活的秘密,中国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一定范围之外的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纸墓个人秘密的权利。
隐私权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且这个秘境承密与其他人的合法利益无关,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如个人的私生艰趋浆活、日记、照相薄、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让整旬采他人知灶恋懂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阀纸拒辩翻局。
隐私行为
播报编辑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保护个人隐私权
1、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2、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保护隐私
播报编辑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要依法保护好个人隐私,除惩戒公示、强制性信息披露外,对于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公开时要去标识化处理,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范围。 [1]
孩子隐私
播报编辑
首先要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无孔不入地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如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等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的言行,及时掌握这些属于孩子“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便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逐步形成,孩子的“保密性”需求越来越强,如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与谈话的内容等,孩子往往都不愿主动向父母披露。但家长却不能采取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间谍”手段来了解孩子,而应转换一下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融洽相处,在充分信任孩子人格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地进行对话情感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地把隐私告知自己。
其三要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却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控的能力都有比较差,孩子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风险隐患
播报编辑
2024年,网络上出现许多号称是“婚恋报告”“风险报告”“个人大数据报告”的个人信息查询产品。媒体调查发现,只需要提交任意一个人的真实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并支付几十块的费用,就可以查询对方户籍所在地、年龄、婚姻状况,甚至多头借贷申请数据(申请次数、申请机构数)等情况,且无须被查主体同意。 [2]
案例通报
播报编辑
2025年1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发布《2024年第5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通报显示,包括江阴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在内的5家银行共6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主要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强制索取权限等问题。 [3]
政策指导
播报编辑
2025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5]。《条例》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共34条。 [4]
社会事件
播报编辑
2025年3月15日,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信息黑洞疯狂窃取个人隐私行业乱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