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形而下

鎖定
形而下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儒家哲學中指有形質的或已成形的東西,與表示無形的或未成形體的東西的“形而上” 對稱。來説明“道” (形而上)與 “器”(形而下) 的關係,即是法則、規律、道理和器物的關係。
中文名
形而下
概    述
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
解    釋
儒家中指有形質或已成形的東西
也可以叫
科學

形而下來源

《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指出了二者的區別,未解釋具體含義。(孔穎達疏:)“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旨在從“道”、“器”的相對特點説二者的差別,指出其差別在 “形而上” 與 “形而下” (並非是給“道”、“器”下定義)。謂“道”是無形的,是先於 “器”的規律、法則;而 “器”是有形的,是後於 “道”的具體事物,即“道是無體之名,器是有質之稱”。 [1] 

形而下基本信息

形而上的東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學方法,又是指思維活動。形而下則是指具體的,可以捉摸到的東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體。
人的認識和認識的積累與提萃,有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分。形而上是對具體的客體的抽象和超越,也可以叫哲學;形而下是以具體的客體為基礎的研究,也可以叫科學。

形而下詳細釋義

愛因斯坦説:“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學中),和(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近代科學的形下性與實證性是近代科學的根本特徵,這一點在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培根(1561-1626)的看法裏,體現得就最為明顯或系統。因為在培根看來,只有出於感覺與經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感覺與經驗這可實證的東西才是一切知識的泉源。恩格斯説:“按照他的學説……科學都是以經驗為基礎的,是用理性的研究方法去整理感官所提供的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説,近代的科學都是以經驗、實驗、實證為基礎,觀察與實驗的實證法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乃至近代以來的所謂“哲學”其實也是靠可推理或可實證的自然哲學來發展的,恩格斯評價培根時謂之:“在他看來,自然哲學才是真正的哲學;以感性經驗為基礎的物理學是自然哲學的最主要的部分。”“哲學”尚且如此(科學化),近代所謂“科學”的形而下性,也就可想而知了,亞·沃爾夫謂之“在近代之初,科學還沒有與哲學分離……近代科學先驅者們的數學和實驗傾向,不可避免地導致分化成精密科學即實驗驗證的科學和純思辨的哲學”。然而,恰恰是中華學術、學問,15、16世紀並沒有實現大規模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分離(近代以來的西方哲學是嚴重的“科學化”,近代之前的中國科學則是嚴重的“哲學化”,如天文學和醫藥學等),16世紀以來直至19世紀乃至20世紀初,都還一直徘徊在古典文明的時代,乃至明末以來經史方面樸學的實證精神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與傳承。
參考資料
  • 1.    馮克正,傅慶升 主編.諸子百家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第502-5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