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強化理論

鎖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 B. F. Skinner) 經過對人和動物的學習進行的長期實驗研究,提出了強化理論,又叫操作條件反射理論。他所倡導的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關於理解和修正人的行為的一種學説。 [1] 
中文名
強化理論 [2] 
外文名
Reinforcement theory [2] 
提出者
斯金納 [2] 
也    叫
操作條件反射理論 [2] 
見載刊物
《心理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公佈時間
1999年 [7] 

強化理論產生

“強化”這一觀點在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桑代克的試誤理論中都曾提到,但真正對“強化”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則是斯金納 [3]  。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中,強化指伴隨於條件刺激物之後的無條件刺激的呈現,是一個行為前的、自然的、被動的、特定的過程 [2]  。在桑代克的試誤理論中,強化的思想充分體現在效果律——凡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該情景發生聯繫,如果在遇到此情景,這一動作會比以前更容易出現 [4]  。在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中,強化是指伴隨於行為之後且有助於該行為重複出現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2] 
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提出的一種理論。斯金納是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 一, 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 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 不利時, 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後果, 從而修正其行為, 這就是強化理論, 也叫做行為修正理論。 [5] 

強化理論強化在行為中的作用

在他的理論體系中,強化貫穿其中,他認為行為之所以發生變化就是因為強化的作用,對強化的控制就是對行為的控制。 [2] 

強化理論操作性行為的建立

斯金納利用斯金納箱對白鼠的操作性行為進行研究,從中得出操作性行為建立的規律,即“如果一個操作行為發生後,接着給予一個強化刺激,那麼其強度就增加”。行為的關鍵在於操作及其強化依隨。 [4] 
比如:孩子偶爾叫一聲“媽”,媽媽便報以微笑和愛撫,於是孩子學會了叫“媽媽”。 [4] 

強化理論操作性行為的維持

維持就是行為的保持。操作性條件作用形成後,為了永久保持所獲得的行為,應當逐漸減少強化的頻次,或者使強化變得不可預測。 [6] 
比如:一個學生每次解答完數學題,老師都給予表揚。根據維持原則,如果逐漸增加解答題數才給予表揚,並且以隨機的時間間隔給予表揚,那麼他就可能在老師沒有給予強化或給以很小的強化的情況下,仍能夠長時間解答數學題。 [6] 

強化理論操作性行為的消退

如果一個已經通過條件化而增強的操作性行為發生之後,沒有強化刺激物出現,它的力量就會減弱。行為消退的關鍵也在於強化。 [4] 
比如:學生某一良好的反應未能受到老師充分關注和表揚,學生最終便會放棄做出良好反應的努力。 [4] 

強化理論操作性行為的分化

分化是指通過安排強化動物條件反應的某個特徵,如速度、持續時間等,動物可逐漸形成有選擇性的反應。分化的關鍵因素也是強化。 [4] 
比如:斯金納在訓練白鼠的壓桿力量實驗中,先是強化動物任何理量的壓桿行為,然後制定一個較低的力量標準,只有超過這一標準的反應才予以強化,低於這一標準便遵從消退原理而消退。此後逐步提高壓桿力量標準,分別予以強化和不強化,如此可以訓練動物以較強的理量做出壓桿反應。 [4] 

強化理論分類

強化與懲罰的區分 強化與懲罰的區分
按照強化物的性質來分
據強化物的性質,可以分為積極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消極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也可以叫做陽性強化和陰性強化或正強化和負強化。 [2] 
積極強化是指由於一刺激物在個體作出某種反應(行為)後出現從而增強了該行為(反應)發生的概率,該刺激物稱為積極強化物。 [2] 
消極強化是指由於一刺激物在個體作出某種反應(行為)後而予以排除從而增強了該行為發生的概率,該刺激物稱為消極強化物。 [2] 
不論積極強化還是消極強化,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即都可以增強該行為(反應)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使該行為得到增強。 [2] 
人類行為受強化影響的程度
根據人類行為受強化影響的程度,把強化分為一級強化二級強化 [2] 
一級強化是指滿足人和動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強化。一級強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2] 
二級強化是指任何一箇中性刺激如果與一級強化物反覆聯合,它就能獲得自身的強化性質。二級強化物如金錢、學歷、關注、贊同等。 [2] 
值得注意的是二級強化物起初並不具有強化的作用,而是由於它們同諸如食物、性慾之類的一級強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強化的作用。 [2] 
根據行為和強化間間隔時間來分
根據行為發生與強化物出現間隔的時間,把強化分為連續式強化(也稱即時強化)和間隔式強化(也稱延緩強化)。 [2] 
連續式強化是指對每一次或每一階段的正確反應予以強化,就是説當個體作出一次或一段時間的正確反應後,強化物即時到來或撤去。 [2] 
間隔式強化是指行為發生與強化物的出現或撤去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或按比率出現或撤去。間隔式強化分為時間式和比率式。時間式又分為定時距式強化和變時距式強化。比率式又分為定比率式強化和變比率式強化。定時距式強化就是每次過一定時間間隔之後給予強化;變時距式強化就是指每次強化的時間間隔不等;定比率強化是指強化與反應次數之間呈一固定比例;變比率式強化是指強化與反應次數之間的比例是變化的。 [2] 

強化理論應用

強化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塑造新行為
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塑造行為”,所謂塑造, 就是通過小步反饋幫助學生達到目標。即通過對趨向於所要塑造的行為的方向的行為不斷地給予強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為。但要注意的是: 學生必須在他們能力所及的行為範圍內得到強化,同時這些行為又必須向新的行為延伸。 [2] 
2.行為矯正
斯金納把他的強化理論成功地運用於對兒童 不良行為的矯正工作。認為只要成人注意不論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都不去強化兒童的不良行為,那麼,這種不良行為就能得到矯正。 [2] 
比如:一個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要家長追着喂或總是飯前飯後要零食吃。如果家長在他不吃飯時不管他,飯前飯後也不給零食吃,每天總是按時進餐,那麼,孩子由於受飢餓的驅使,就不得不按時好好地就餐了。 [2] 
3.程序教學
斯金納提出了程序教學, 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將知識學習細分為一系列過程, 每下一個過程的複雜程度都比上一個過程深,每一次學習的知識量都是比較合適的。依照這種安排, 學生每次學習的量不大,學習由易到難,學習內容環環相扣,這樣循序漸進使得學生學習起來不會出現過多的困惑,對於和學習材料對應的各種問題 (按照複雜程度的順序編排) ,學生作出正確反應的比率也會比較高,這樣下去就可以逐步強化複雜的反應。 [2] 
4.普雷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即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或者説用學生喜愛的活動去強化學生參與不喜愛的活動。如“你吃完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個兒童喜愛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歡閲讀,可以讓學生完成一定的閲讀之後去做模型等等。 [6] 
5.合理運用強化程式
連續程式的強化在教新反應時最為有效。間隔式強化比起連續程式具有較高的反應率和較低的消退率。定時距式由於有一個時間差,隨之以較低的反應率,但在時間間隔的未了反應率上升,出現一種扇貝效應(見圖)。學生在期終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就證明了這一點。定比率式對穩定的反應率比較有益;變比率式則對維持穩定和高反應率最為有效。 [6] 
扇貝效應 扇貝效應
運用強化程式原則:
(1)教新任務時,進行即時強化,不要進行延緩強化。 [6] 
(2)在任務的早期階段,強化每一個正確的反應,隨着學習的發生,對比較正確的反應優先強化,逐漸地轉到間隔式強化。 [6] 
(3)強化要保證做到朝正確方向促進或引導。不要堅持一開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強化不希望的行為。 [6] 

強化理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強化效果圖 強化效果圖
在企業安全管理中,應用強化理論來指導安全工作,對保障安全生產的正常進行可起到積極作用。在實際應用中,關鍵在於如何使強化機制協調運轉併產生整體效應,為此,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5] 
1、應以正強化方式為主。在企業中設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產目標,是一種正強化方法,但要注意將企業的整體目標和職工個人目標、最終目標和階段目標等相結合,並對在完成個人目標或階段目標中做出明顯績效或貢獻者,給予及時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強化物),以求充分發揮強化作用。 [5] 
2.、採用負強化(尤其是懲罰)手段要慎重。負強化應用得當會促進安全生產,應用不當則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可能使人由於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現悲觀、恐懼等心理反應,甚至發生對抗性消極行為。因此,在運用負強化時,應尊重事實,講究方式方法,處罰依據準確公正,這樣可儘量消除其副作用。將負強化與正強化結合應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 
3、注意強化的時效性。採用強化的時間對於強化的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論,強化應及時,及時強化可提高安全行為的強化反應程度,但須注意及時強化並不意味着隨時都要進行強化。不定期的非預料的間斷性強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5] 
4、因人制宜,採用不同的強化方式。由於人的個性特徵及其需要層次不盡相同,不同的強化機制和強化物所產生的效應會因人而異。因此,在運用強化手段時,應採用有效的。強化方式,並隨對象和環境的變化而相應調整。 [5] 
5、利用信息反饋增強強化的效果。信息反饋是強化人的行為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應用安全目標進行強化時,定期反饋可使職工瞭解自己參加安全生產活動的績效及其結果,既可使職工得到鼓勵,增強信心,又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修正所為。 [5] 

強化理論評價

強化理論貢獻

  1. 強化現象是人類行為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斯金納在對此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強化理論,這是對人類學習理論研究的創造性貢獻。 [2] 
  2.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中所揭示出的有關強化的規律,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啓示作用。 [2] 
  3.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還豐富了現代管理科 學,行為科學等的內容,並被廣泛地運用於社會的各項管理中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強化理論不足

  1. 強化是不是學習的必要條件,學習是不是一定要有外顯行為(反應) ,強化是不是要直接作用於學習者等,斯金納沒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2] 
  2.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帶有明顯的機械論色彩,人成了環境和形形色色的強化作用的消極的承受者。 [2] 
  3. 斯金納把從動物實驗中得到的有關強化的結論直接應用於人,而沒有考慮到人的特殊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