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磊

(四川西充籍烈士)

鎖定
張磊,男,生前系四川路橋集團路航公司職工。2013年4月20日晚,張磊同志在駕駛裝載機搶通前往“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區寶興縣的救災通道時,不幸被落石擊中,英勇犧牲。2013年5月,四川省總工會決定,追授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張磊同志“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13年5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評定張磊同志為烈士 [1-2] 
中文名
張磊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8年02月06日
逝世日期
2013年04月20日
職    業
四川西充籍烈士
出生地
四川省西充縣多扶鎮

張磊主要事蹟

張磊,男,2013年“4·20”蘆山 [1] 
強烈地震發生後,四川路橋集團路航公司早上接到搶險通知,立即命令關州水電站C1標項目部組織60餘人,3台裝載機,兩台挖掘機,兩台運輸車和1台吊車,趕赴蘆山地震災區進行搶險救援和道路保通。搶險隊伍於當日上午11時出發,從小金縣向蘆山地震災區沿途搶險保通。其間,多次遭遇塌方,道路堵塞,晚9時許,當搶險隊伍搶通至夾金山海拔3500米的公路彎道時,突遇山體坍塌和飛石,其中1台裝載機被飛石擊中,墜下300多米深的山崖,裝載機駕駛員張磊犧牲,年僅25歲。 [1]  [4-5] 

張磊個人履歷

1988年2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西充縣多扶鎮
1995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讀於多扶鎮小學。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讀於多扶鎮中學。
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讀於成都市崇州市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7月開始,先後在四川路橋路航公司康定巴郎溝水電站和丹巴縣關州電站工作。2013年4月20日,在蘆山地震救災中犧牲。 [3] 

張磊個人榮譽

1.2013年5月,四川省總工會決定,追授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張磊同志“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1] 
2.2013年5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成都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評定張磊同志為烈士的批覆》(川府函〔2013〕138號)。《批覆》決定,根據《烈士褒揚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四川省人民政府評定張磊同志為烈士。 [2] 

張磊領導批示

2013年4月30日,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4·20”蘆山強烈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王東明,作出批示,要求廣泛宣傳張磊以及抗震救災鬥爭中湧現出的其他英雄事蹟,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王東明批示指出,張磊同志是在救災搶險一線光榮犧牲的,應廣泛宣傳他的英雄事蹟。對在這次抗震救災鬥爭中湧現出的各方面先進模範人物都要進行表彰和宣傳,以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凝聚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建設美麗四川的偉大力量。 [1] 

張磊社會評價

2013年5月2日,《四川日報》第1版發表評論員文章《青春的抉擇奮進的力量》。全文如下:張磊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風華正茂的25歲。在他不長的人生履歷中,我們讀出了一種精神——一種義無反顧、勇於擔當的精神,一種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從張磊的抉擇裏,我們讀出了無畏。面對災難,他主動請纓奔赴救災一線;面對艱險任務,他義無反顧衝鋒在前面。張磊的抉擇不是孤立的。近年來,四川連續遭遇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災害襲擊。從快速應對到科學決策,從集結救援到守望相助,抗震救災一線湧現出了眾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正是責無旁貸的意志、無懼無畏的膽識,將千千萬萬的四川兒女凝聚成攻堅克難、戰勝災難的強大力量。這力量感召、激勵着張磊,他將閃光的青春投入新的戰鬥、迎向新的勝利。從張磊的抉擇裏,我們讀出了擔當。梁啓超先生説,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從汶川到蘆山,像張磊一樣勇挑重責的“80後”不勝枚舉:捨身護佑學生的教師袁文婷;失去10位親人仍堅持在抗震一線的民警蔣敏;用自己的奶水滋養地震孤兒的紅衣母親……災難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洗禮,洗去喧譁的表象,磨礪精神的光芒。這種精神,閃耀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誓言中,融匯在“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行動中,給飽經磨難的土地注入了涅槃重生的力量。張磊的抉擇,激勵我們在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引領下,整裝再出發。震後千瘡百孔的家園,亟待我們去重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重任,亟待我們去擔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亟待我們去實現。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這是一段砥礪奮進的征程。英雄的張磊,與你我同行。 [6] 
2013年5月2日,《華西都市報》第2版發表評論員文章《學習英雄張磊弘揚救災精神》。全文如下:張磊是個“平民英雄”。也許在日常生活裏,他是“鄰家兄弟”,平凡之至;可他的樸素,沒有掩埋其人性的光輝——在災難來襲之際,他第一個舉手,參與到救災隊伍中去,哪怕會有生命危險。在從容抉擇的瞬間,他顯露了偉大的一面,將“人”字寫得墨跡飽滿,令人肅然起敬。張磊的英雄品格,是平民之善的昇華與積蓄:事實上,在日常生活裏,他就孝順懂事、勤苦能幹。而這,也為他在救災時的大無畏作了鋪墊。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來不及“揮別”的臨別姿態中,張磊寫就了一段不平凡的過往,也延伸了生命內藴。他用捨己抗災之舉,闡釋了責任與擔當,也樹起了一座道德豐碑。也正是這種擔當,為救災貢獻了“愛心熱量”,成了人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道義支撐。上善若水,潤物無聲,可以想見的是,張磊的崇高人格,勢必會激發出更廣泛的道德熱量,引導公眾崇德向善。對建設美麗四川、實現災區的“家園重建”而言,它也能凝聚正能量。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