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池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原軍委炮兵政治委員)

鎖定
張池明(1917年8月24日—1997年11月8日),曾用名張家相、張赤民、張家駒。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9年由團轉為中國共產黨。曾任軍委炮兵政治委員。 [1]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中文名
張池明
性    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南省新縣泗店傅山村傅家窪
出生日期
1917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
1997年11月8日
畢業院校
延安抗大 [2]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從東北到海南》《張池明回憶錄》
軍    銜
中將

張池明人物經歷

張池明,1917年8月24日生於河南省新縣泗店傅山村傅家窪。入私塾讀書兩年半,因天資聰敏,刻苦用功,深受老師器重。 [1] 
1928年起隨叔父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改名為張赤民 [2]  。擔任光山縣東區兒童團(又稱赤色童子團)大隊長。1929年調任少共光山縣縣委兒童團總隊長。1930年帶領縣慰問團到前線支援紅軍打新集(今新縣城),進城後縣委派列到新集做青年團工作。1931年調到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任兒童常委兼秘書長。
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鄂豫皖獨立第13團、紅27軍第2團、紅28軍第82師246團少共團委書記,紅25軍軍部秘書,紅15軍團司令部作戰科代理科長、科長。參加了鄂豫皖、鄂豫陝蘇區反“圍剿”鬥爭和紅25軍的長征。 [1] 
1935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徐海東在向毛澤東彙報戰況時,毛澤東要查看地圖,張池明立即送去一張軍用地圖,受到主席的表揚。其後,他任紅15軍團作戰科科長。不久,入抗大學習。 [2]  參加了勞山戰役榆林橋戰役直羅鎮戰役、紅軍東征戰役山城堡戰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從延安抗大回到前方工作。同年任八路軍第115師344旅司令部作戰科科長。
1938年任第688團政治委員,第344旅挺進縱隊、特務團、晉魯豫支隊第二大隊政治部(處)主任。
1940年,調687團任政治委員。
1942年調任新四軍第3師第8旅22團政治委員 [1]  ,第8旅兼鹽阜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1943年調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在黨校二部任支部書記。1945年在華中選為七大正式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晉察冀、皖東北、蘇北反“掃蕩”、反蠶食鬥爭及晉東南、冀魯豫、蘇北等地區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 [1] 
1945年中共“七大”之後,從延安調赴東北工作。
1945年任松江軍政委員會委員,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政治部主任兼哈爾濱衞戍區副政治委員。 [1] 
1946年調任中共松江第一地委(即哈東地委)第一書記兼哈東軍分區政治委員和獨立第2師政治委員。 [1] 
1947年起任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第16師政治委員。 [1] 
1948年調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六縱隊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43軍127師政治委員。 [1]  1949年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政治委員。
參加了東北“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夏季、秋季、冬季攻勢作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廣西戰役,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繼任第43軍政治委員,1950年海南島解放後,第四十三軍除作戰任務外,兼負“工作隊”的任務。先後兼任中共華南分局海南島區委第二書記、海南島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共華南分局粵西區委第一書記、粵西軍區政治委員。
1952年調任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後勤部部長、部長兼政治委員, [1]  軍區黨委常委、軍區紀委檢查委員會委員。
1955年調任中央軍委總後勤部參謀長、軍委後勤學院副院長、院長,院黨委第一書記。
1962年任總後勤部副部長、政治委員, [1]  總後黨委第二書記。
1975年調任軍委炮兵政治委員、炮兵黨委第二書記。
解放後,先後參加了海南島、粵西的地方工作,協助地方接管城市,土地改革,建黨建政,發展生產等。部隊進行了粵桂邊剿匪,粵西沿海的海邊防,轉業復員,“三反”“五反”運動,貫徹執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到總後勤部以後進行了軍隊院校建設,軍隊正規建設,反對教條主義,幹部下連當兵,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
1985年3月離職休養。 [1] 
1997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 [1] 

張池明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屆、第十屆中共委員會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