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永軍

(武漢大學教授)

鎖定
張永軍,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二級教授,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1-2]  長期從事航空航天多源遙感數據多特徵一體化攝影測量處理研究,包括航空航天多源遙感數據多特徵聯合區域網平差、多源國產衞星影像多特徵協同處理、中低空影像準實時智能處理等。研製了我國首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字攝影測量網格(DPGrid)處理系統,成功應用於國家重大工程及各類地理信息產品生產項目,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等突發災害應急響應,並於2015年技術轉讓美國ESRI公司全球推廣應用,是我國測繪遙感領域首個實現技術出口的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成果。 [3-5] 
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7)、測繪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2015)。 [6]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及863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0項;發表ISPRS JPRS、IEEE TGRS、PERS等本領域主流SCI期刊論文8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5項、軟件著作權25項。擔任國際學術會議“PhotoGA 2017”主席。 [7-8] 
中文名
張永軍
外文名
Yongjun Zhang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5年3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主要成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性    別
職    稱
大學教授

張永軍人物經歷

張永軍學習經歷

1993-1997 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測學院 大地測量學士;
1997-2000 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測學院 大地測量碩士;

張永軍工作經歷

2004.01-2004.10 講師 武漢大學;
2004.11-2006.10 副教授 武漢大學;
2006.11至今 教授 武漢大學; [9] 
2014.01-2015.01 高級研究學者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

張永軍學術兼職

2018-2022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質量工作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2018-2022 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 委員;
2008-2012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第三委員會第一工作組 秘書;
2006-2010 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 委員。

張永軍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計算機視覺及多源數據融合。在影像特徵提取與匹配、衞星遙感影像幾何處理、多源數據聯合平差、遙感信息智能提取與領域知識建模、無人機攝影測量、激光點雲數據處理、城市三維建模、高精度視覺檢測等方面取得突出研究成果。

張永軍科研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人工智能驅動的領域知識建模與深度共享服務,主持,2018.05-2022.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結合LiDAR點雲和多視角航空影像的建築物結構化模型重建理論與方法,主持,2019.01-202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單立體模型的多視影像密集匹配理論與方法,主持,2016.01-2019.12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主持,2014.01-201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多源數據聯合平差的機載LiDAR點雲精度優化,主持,2012.01-2015.1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中低空自由飛行遙感影像智能處理系統,主持,2011.01-2013.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多源線陣、面陣光學影像的聯合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主持,2011.01-201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廣義點攝影測量解算方法及其應用基礎研究,主持,2007.01-2009.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視頻攝影測量的城市三維建模關鍵技術研究,主持,2004.01-2006.12
國家863計劃 遙感影像自動匹配,主持,2006.12-2009.11
其它 遙感影像數據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系統建設,主持,2020.05-2020.12
其它 多源遙感影像數據處理軟件開發與關鍵技術應用,主持,2019.05-2019.12
其它 測繪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及模型分析分包,主持,2012.10-2014.10
其它 資源三號衞星地面系統數據處理中心建設項目—數據處理包,主持,2011.06-2012.06

張永軍發表文章

已公開發表國際國內期刊及會議文章150餘篇,其中 ISPRS JPRS、IEEE TGRS、PERS等本領域主流SCI期刊論文80餘篇,測繪學報、遙感學報、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光學學報等國內核心期刊文章30餘篇,詳情請參見個人網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