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永成

(青海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鎖定
男,中共黨員生於,197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海省農科院研究員,第六屆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全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馬鈴薯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青海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馬鈴薯育種、栽培及新品種成果轉化推廣等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張永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3年9月
畢業院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陝西楊陵

張永成個人簡介

男,中共黨員生於,197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海省農科院研究員,第六屆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全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馬鈴薯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青海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馬鈴薯育種、栽培及新品種成果轉化推廣等研究工作。

張永成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十多項,先後育成了菜用型青薯168,高澱粉青薯2號、青薯3號、青薯4號,抗旱早熟的青薯5號,食品加工(炸片)品種青薯6號青薯8號,早熟品種青薯7號等10個馬鈴薯新品種,通過了省級審定,其中青薯168、青薯3號和高原4號通過國家級品種審定。
青薯2號、青薯3號、青薯4號分別獲國家“後補助”二等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廳級二等獎1項,地區一等獎1項,獲國家第一屆“振華科技扶貧獎”,獲青海省第二屆青年科技獎,獲重大科技成果1 項,獲國家科技成果1項,獲青海省科技成果15項,主持和參加完成科技項目20多項,發表科技論文60餘篇,其中優秀論文12篇,撰寫的《馬鈴薯綜合栽培技術》一書,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撰寫的《馬鈴薯試驗研究方法》一書,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同時致力於新品種的推廣和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為青海農業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張永成主要貢獻

“八五”期間,主持全國和西北地區馬鈴薯區域試驗項目,主持“青薯168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青薯168新品種推廣”和“馬鈴薯新品種選育”等項。培育出抗病、高產、品質優良、商品薯率高、耐貯藏的“青薯168馬鈴薯新品種”,該品種獲省級和國家級審定,並在寧夏通過了重新審定,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良產品獎,獲青海省科技展覽一等獎,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推廣項目獲甘肅平涼地區二等獎、獲青海省農林科技進步二等獎。獲農業部豐收三等獎。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3等獎。累計推廣面積達260萬畝,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達7.6億元。?
“九五”期間主持馬鈴薯新品種選育項目,經過多年的努力培育出馬鈴薯新品種青薯2號,該品種獲國家後補助項目資助,並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項目,獲第六屆中國楊陵農博會“后稷金像”獎;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西北地區累計推廣332.35萬畝,經濟效益高達80777萬元。?
“十五”期間,主持青海省重大科技招標項目—“專用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育成了早熟的青薯7號,抗旱早熟的青薯5號,高澱粉青薯3號,食品加工型(炸片)品種青薯6號和青薯8號,主持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高澱粉馬鈴薯新品種青薯2號推廣,主持國家農轉資金項目-高澱粉馬鈴薯青薯3號試驗與示範。累計推廣22.5萬畝,平均畝產2551.4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35.04%,新增總產14895.0萬公斤,新增產值8937.0萬元。

張永成主要成就

農業部豐收三等獎
主持“菜用型馬鈴薯品種推廣及綜合增產技術”項目,2004-2005在西北地區的青海、甘肅、寧夏、陝西、新疆、西藏六省區共同實施,累計推廣優質菜用型馬鈴薯面積355.9萬畝,新增產值9.48億元。該項目獲農業部豐收三等獎。
科技進步特等獎
參加國家“八五”攻關馬鈴薯育種項目,獲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參加中國林科院ABT生根粉系列研究與推廣工作,分別獲國家和林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級證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