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志華

(同濟大學教授)

鎖定
張志華,女,1977年08月生,博士,同濟大學副教授,碩導。從事溶膠-凝膠法製備納米非晶多孔固態材料和薄膜材料,主要進行納米材料中有關光學、熱學、電學問題的探索。 [1-2] 
中文名
張志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7年08月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2010.12: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代表作品
氣凝膠材料的微結構控制機理與特性
性    別
學位/學歷
博士
教學職稱
副教授 [2] 

張志華人物經歷

2003.3:同濟大學物理系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6.3:同濟大學物理系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6.3:同濟大學物理系工作,講師;2010.12:副教授。
2008.12:同濟大學近代物理實驗室主任。
2007.11-2008.10 掛職任上海市楊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助理。
2010.12: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2] 
學術兼職中國硅酸鹽學會溶膠凝膠分會理事。

張志華主講課程

大學本科“大學物理”。
大學本科“近代物理實驗”。
大學本科:《普通物理B》上、下、《物理(預科)》、《材料物理》、《近代物理實驗》。
碩士研究生:《教育學原理》、《教學技術研究方法》、《教育信息系統設計》。 [2] 

張志華研究方向

1.納米多孔材料無機氣凝膠的製備與結構控制;
2.納米複合高效保温材料的製備與熱學機理;
3.納米多孔氣凝膠材料吸附性能及機理研究;
4.結構可控的納米多孔薄膜的製備與應用;
5.折射率可調納米顆粒膜用於光學寬帶增透膜研究。
主要從事物理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教學技術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擅長教育數據挖掘、學習分析技術、智能教學平台軟件開發等。
所在學院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能夠在新技術支撐下的科研和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下列研究方向:(1) 多媒體技術;(2) 互聯網技術及應用;(3) 學習分析技術。
科研方面從事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非晶多孔固態材料和薄膜材料,主要進行納米材料中有關光學、熱學、電學問題的探索。 [2] 

張志華主要貢獻

張志華科研領域

從事溶膠-凝膠法製備納米非晶多孔固態材料和薄膜材料,主要進行納米材料中有關光學、熱學、電學問題的探索。

張志華科研項目

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的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50802064):疏水型纖維增強氣凝膠複合材料及吸附特性。
2.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AM基金(09520714300):用於太陽能電池防護的納米減反射玻璃製品及應用。
3.上海市晨光計劃項目(人才計劃2007CG26):纖維增強氣凝膠複合材料及吸附特性。
4.同濟大學青年優秀人才培養行動計劃(2006KJ052):表面活性可控的納米多孔氣凝膠氣體吸附和過濾材料。

張志華獲獎情況

  • 2010.12: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氣凝膠材料的微結構控制機理與特性,教育部。
  • 2008.12: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碳及摻碳氣凝膠的結構形成機理與特性,上海市政府。
個人榮譽:
  • 2004年11月榮獲2004年光華博士生獎學金;
  • 2005年3月榮獲得通用電氣基金會“愛迪生杯”技術創新競賽三等獎;
  • 2005年11月榮獲2005年度同濟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
  • 2006年3月榮獲上海市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研究生;
  • 2006年獲得同濟大學青年優秀人才培養行動計劃資助,
  • 2007年獲上海市晨光計劃資助。
獲獎:
2021.12: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立足一流課程資源,建設高水平大學物理混合教學課程;
2021.12: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三等獎——“虛實結合、以賽促教”混合式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
2021.10:同濟大學2021年育才教育獎勵金二等獎;
2018.5: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結合移動學習和開放教學模式建設本科生實驗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平台;
2018.5:第四屆“高等教育杯”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上海賽區二等獎;
2014.7:榮獲首屆“高等教學杯”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上海賽區二等獎。
榮譽:
2023年: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教學賽)綜合類一等獎指導教師;
2023年:第六屆華東地區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三等獎指導教師;
2022年:《大學物理》期刊創刊40週年優秀論文-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以疫情期間教學現狀為例;
2022年:2021-2022學年新生院優秀班主任;
2022年:第五屆華東地區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三等獎指導教師;
2021年: iteach全國大學生數字化教育應用創新作品展示活動三等獎指導教師;
2021年:同濟大學“名課優師”(第八期)-《普通物理B》;
2021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教學賽)-綜合性實驗二等獎指導教師;
2021年:上海市高校系統退管工作貼心塊組長;
2021年:同濟大學物理學院“師德師風標兵;
2019年: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綜合性比賽二等獎指導教師;
2019年:同濟大學安全生產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19年:同濟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19年:2018-2019年度優秀班主任;
2019年:2014-2018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統優秀工會積極分子;
2018年:同濟大學2018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2017年:同濟大學“三八紅旗手”稱號;
2017年:物理“傳承-感恩”科創青年獎教金;
2017年:第三屆協鑫杯國際大學生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指導教師;
2017年:“哈希”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一等獎指導教師;
2017年 :華晨汽車首屆大學生創客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銅獎,最佳成果轉換獎-指導教師;
2017年:同濟大學第二屆“卓越杯”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特等獎-指導教師;
2017年:第15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指導教師;
2016年:第九屆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研討會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指導教師。 [2] 

張志華主要論著

發表和參與發表的論文有1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9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編寫著作4部。
1. 近代物理實驗,張志華,方愷,赫麗,於婷婷 編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21.12,ISBN:9787576500783;
2. 基於SPOC的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設計,王祖源,張睿,張志華 編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8,ISBN:9787302533191;
3. 納米材料的理化特性與應用,倪星元、沈軍、張志華 編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1,ISBN:9787502576745;
4. 傳感器感敏功能材料及應用,倪星元、張志華 編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4,ISBN9787502567446。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