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建忠

(江西省龍南縣籍革命烈士)

鎖定
張建忠(1969年9月16日-1989年5月22日),曾用名張建雄,男, [2]  江西省龍南縣桃江鄉窯頭村人,共青團員,戰士 [2] 
1987年,參加基幹民兵;1989年5月22日,因搶救被洪水沖走的財產而光榮犧牲。 [2]  張建忠同志被省政府修追認“革命烈士”, [3]  犧牲地點窯頭橋 [2]  也因此改名為“建忠橋”。 [3] 
中文名
張建忠
別    名
張建雄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西龍南
出生日期
1969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989年5月22日 [2] 
性    別
[2] 
政治面貌
共青團員 [2] 
犧牲原因
為搶救鐵索橋板而英勇獻身 [3] 
犧牲地點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窯頭橋 [2] 
安葬地點
龍南縣革命烈士紀念塔 [2] 

張建忠人物生平

1969年9月,出生於龍南桃江鄉窯頭村一個厚道誠實的農民家庭裏;
小學畢業前夕,他在一篇作文中寫道:“將來長大後,如果我能上戰場,我一定像董存瑞黃繼光那樣英勇頑強,不怕牲犧;如果我遇到歹徒破壞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我一定要像劉文學那樣誓死保衞國家財產。決心一輩子像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張建忠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
1985年7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86年,張建忠雖未參軍,但加入了民兵組織;
1988年初,張建忠成為龍南民兵應急分隊的一名戰士。他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履行民兵的義務,曾兩次冒着生命危險勇擒歹徒,多次奮不顧身參加撲火搶險,保護了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 [4] 
1989年5月22日,因搶救被洪水沖走的財產而光榮犧牲。 [2] 

張建忠主要事蹟

1989年5月,江西省龍南縣暴雨成災,江河水位陡漲,洪峯疊起。橫跨130米寬桃江河面的窯頭鐵索板橋,面臨着多年未遇的嚴重威脅,這座溝通縣城與桃江、渡江的兩鄉四村的橋樑萬一被沖毀,隔江數千名羣眾進城就無路可走,每天數萬斤蔬菜、農副產品也無法及時運進縣城。在洪災嚴重威脅時刻,縣有關部門發出了組織民兵抗洪搶險的號召,張建忠和應急分隊的戰友們擔負起了看護橋樑的重任。 [1] 
5月22日凌晨,大雨瓢潑,洪水以每10分鐘提高水位3釐米的速度上漲,窯頭鐵索橋的橋板離河高只有咫尺距離,眼看就有被洪水沖垮的危險。窯頭村黨支部、民兵營果斷決定,把鋪在鐵索橋上的價值數萬元的橋板搶救回來。護橋一夜未眠的張建忠,剛躺下不久又聞警而起。這時,張建忠的母親想到自家一個投資1200多元的魚塘,遂憂慮地説:“建忠,家裏的魚塘殺只小狗,把魚穩住一下。”張建忠明白,魚愛吃腥味,在魚塘裏灑些狗血,魚就不會順水跑掉,但是,時間緊迫,如果去魚塘殺小狗,搶救橋板就來不及了。他邊穿雨衣邊回答:“現在搶救橋板要緊,家裏的魚塘,還是叫姐夫先去照看一下吧。”母親又擔心地説:“可你不會水呀……”張建忠答道:“媽,你放心吧,我會注意的!”説完,他拿起一把手電筒就三步並作兩步向橋頭奔去。
途中,張建忠遇到同屋魚場的張起發正要去加固魚塘堤。張起發不禁問道:“建忠,魚塘就要被大水淹沒了,我都請人幫忙,你還到哪去?家裏的魚塘不要啦?”張建忠沒有停留,他踏着泥濘一邊走一邊回答:“我收完橋板就回來看魚塘”!便又消失在茫茫夜雨之中。 [1] 
此刻,狂風捲着暴雨傾盆而下,洶湧的桃江河水快漲到橋面上了。一馬當先趕到橋頭的張建忠與16名村幹部、民兵正緊張有序地搶運着橋板。兩輛大板車在夜雨中來回穿梭奔跑。當搶運到第五趟時,洪水已兇猛地衝拍着橋面。張建忠推着一車橋板剛走到橋中間,不料一股巨浪卷着一棵大樹向他腳下的鋼柱橋墩猛烈衝撞過來。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鋼纜斷裂,橋墩倒塌,橋面猛地向一側顛傾,眨眼間,張建忠等10人被重重地拋進了滾滾洪流之中。其他九位同志經過奮力搏鬥游上岸,可張建忠卻失蹤了……。 [1] 
5月23日早晨,人們離窯頭鐵索橋下游2公里處的沙灘上,找到了張建忠的遺體。此時,他年僅19歲。 [4]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告別了他眷戀的父老鄉親,實現了“把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的人生價值。 [1] 
5月24日下午,在桃江河畔的村裏小學操場上,縣、鄉、村為張建忠舉行了當地有史以來第一個最隆重的追悼會。連綿不斷的風雨擋不住悼念的人羣,縣、鄉領導來了,村裏的黨員、幹部、民兵來了,桃江河畔600多名村民自發地走來了。聖潔的花環擺滿了追悼會場,人們虔誠地向一顆平凡而高尚的靈魂折腰誌哀,淚水順着一張張肅然的臉頰無聲地流淌。泣聲、雨聲、江濤聲,匯成一曲哀慟悲壯的輓歌:張建忠——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你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你那無私奉獻的品德和精神將世代銘刻在家鄉的山川大地! [1] 

張建忠人物軼事

張建忠熱心助人

張建忠不為名不為利,哪裏需要幫助,他就出現在哪裏。鄉親們都説:“建忠把好事做遍了桃江兩岸。”
有一次,蔬菜專業户張秋生的手扭傷並患了風濕性關節炎,妻子又分娩,母親年邁幹不得重活,一家人正為菜地摘下的菜沒人挑進城去賣而發愁。張建忠得知這個情況後,主動找上門對張秋生説:“你家送菜進城的活我包了。”整整一個月,張建忠每天一大早便把張家的蔬菜送進縣城,無論天晴下雨從未間斷,一直到張秋生病好能挑擔為止。 [4] 

張建忠無私借車

張建忠會木匠手藝,自己做了一輛大板車,被鄰里鄉親稱為“公用車”。只要有空,哪家都可以借用。張建忠常説:“我們是八十年代的青年,活着不能光為着自己。”他就是這麼一個處處想着別人的人。 [4] 

張建忠勇撲山火

1988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窯頭山“飛播林區”突然失火。火光就是命令!外出做木工剛回到家的張建忠,丟下手上的工具,顧不得擦一把臉,拿起柴刀飛快地向火場跑去。一到火場,他和趕來的羣眾開火界,斷火路,揮舞樹枝站在重要火線上撲打,從傍晚6點多一直戰鬥到深夜12點鐘,忍着飢餓疲勞,與數百名鄉、村幹部和羣眾終於把山火撲滅。 [4] 

張建忠嫉惡如仇

張建忠正義勇敢,只要見到壞人幹壞事,他是看一件管一件。有一天,張建忠和堂弟二人來到縣車站,準備去探望在外地工作的姑姑。排隊買票時,他見一隻手伸向一位年過五旬老人的上衣口袋。張建忠猛喝一聲:“你幹嘛!”大手像鐵鉗一樣卡住這隻手。歹徒想反抗,但一見身材高大強壯的張建忠,一下子就被震懾住了,便灰溜溜地走了。 [4] 

張建忠家庭成員

父親張發良是縣公路段養路工人,母親廖梅鳳是勤勞賢惠的農村勞動婦女。 [1] 

張建忠個人榮譽

1989年12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省軍區作出決定,追授在抗洪搶險中為搶救集體財產而英勇獻身的張建忠烈士“雷鋒式民兵”榮譽稱號,在南昌市和龍南縣城先後隆重舉行追授張建忠“雷鋒式民兵”光榮稱號大會,組織張建忠事蹟報告團,在南昌、贛州、龍南縣境的各鄉鎮、各中小學舉行巡迴報告大會。省軍區司令員張傳詩少將、政委魏長安少將、省軍區副司令員沈善文少將等省、地、縣黨政軍領導先後看望慰問張建忠烈士家屬。 [1] 

張建忠人物評價

他是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優秀代表,成為全省人民的榜樣;他處處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被鄉親們稱讚為“確是個誠心幫人的好青年”;他為搶救國家、集體和人民的生命財產,英勇獻出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贛南日報》) [4] 

張建忠後世紀念

1990年5月,龍南縣撥款與集資整修加固了張建忠獻身的地方——桃江窯頭鐵索橋,縣政府作了決定將窯頭鐵索橋更名為“建忠橋”,並立碑豎立在橋頭上。 [1] 
建忠橋 建忠橋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