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富國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鎖定
吉林省德惠人,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3月入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習,1979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馬列教研部自然辯證法專業讀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長春師範學院工作,1994年調入東北師範大學馬列教研部任教,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晉升為教授。先後發表論文30 餘篇,出版專著、教材多部。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國家軟科學課題一項、國家科技部委託項目一項。現任東北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科技哲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張富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富國人物經歷

張富國學習經歷

1970年9月-1974年6月 吉林省德惠市五台中學讀書。
1974年6月-1977年2月 高中畢業後在德惠市五台鄉勞動。
1977年3月-1979年8月 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讀書。
1979年9月-1982年8月 東北師範大學馬列教研部自然辯證法專業讀研究生。

張富國工作經歷

1982年8月-1986年2月 長春師範學院馬列教研部工作。
1986年3月-1994年5月 長春師範學院政治系工作。
1994年6月-現  在 東北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工作。
社會學術兼職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
吉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張富國主講課程

本科: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研究生:自然辯證法 科學史 自然發展史 科學方法論 可持續發展論 自然辯證法史。
人才與創造 馬克思主義科技觀 當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

張富國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自然辯證法史,日本科技哲學,科學方法論,可持續發展哲學,科技與社會。

張富國主要貢獻

1、 主持2008年國家軟科學項目:“創新型人才流動問題及對策研究”(2008GXS5D112)8萬元 [1] 
2、 主持2004年國家軟科學項目:“加強我國科技人員科學思想方法素養研究” (2004DGQ1D084)8萬元
3、 主持2004年國家科技部項目:“鄧小平與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思想研究”1萬元
4、 主持200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日科技哲學比較研究”
(01BZX018)5.2萬元
5、 參加2000年教育部規劃項目:“當代社會與教育研究”(2000、6—2002、6)
6、 參加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現代科學思想方法與科學認識模式研究”(1996、7—1998、7)
7、 參加教育部“九.五” 規劃項目:“鄧小平科教興國戰略思想研究”(1996、9—1999、1)
8、 參加吉林省教育規劃項目:“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1994、7—1996、7)
9、 參加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鄧小平科學技術觀研究”(9313EX002)
10、 參加國家教委社科規劃項目:“數學美學理論研究”(1993、1—1995、12)
指導研究生情況(博士、碩士):博士生5名 ;科技哲學專業碩士生26名;"兩課"、“高校教師”碩士研究生15名
論文目錄:
1、 《高校創新型人才流動問題及對策研究》,社會科學戰線,CSSCI(A),2011年第2期。
2、 《竺可楨治學方法論思想探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A),2010年第3期。
3、 《彼得.德魯克的知識工作者自我重塑思想述評》,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A)2010年第1期。
4、 《信仰:內在形而上學的實踐能力》,學術交流,CSSCI(B),2009年第12期。
5、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特點及其規律》,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 10期
6、 《鄧小平科學技術思想對我國科技決策與發展的重大影響》,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第6 期。
7、 《人文視野下的生態危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8、 《從我國面臨的生態困境看樹立生態意識的重要性》,東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特刊。
9、 《中日科技哲學比較研究》,山東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10、《巖崎與宮原“科學問題論”述評》,山東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科學技術哲學B2,2002年第12 期全文轉載
11、《中日數學哲學比較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第2期。
12、《略論日本學術界關於自然觀的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三期。
13、《日本研討自然辯證法的思想方法》,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14、《日本科學家研究科技哲學經典著作述評》,東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第4期。
15、《巖崎與宮原“科學認識發展動力”思想評述》,學術交流,2001年第6期。
16、《自然辯證法在日本的早期傳播和發展》,山東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科學技術哲學B2,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17、《中日科技哲學比較研究綱要》,長春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3期。
18、《運用創新思維,重新認識生產力理論》,長春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9、《試論科學技術的先進文化效應》,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專刊。
20、《試論科技進步的雙重社會效應》,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6月專刊。
21、《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12月專刊。
22、《關於制定科學研究基本法的理性思考》,東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專刊。
23、《探索科學發現機制的開拓之作》,自然辯證法研究,1996年第6期。
24、《理性的閃電:潛科學探索》,生命與未來,1996年第4期。
25、《全息生物學的衝擊波》,生命與未來,1996年第5、6期。
26、《從人類面臨的困境看樹立生態意識的必要性》,工業技術經濟,1995年第2期
27、《論數學由潛向顯轉化的美學機制》,長春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第2期
學術著作或教材目錄:
1、《日本科技哲學思想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2、《科學問題集》,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3、《科學發現集》,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4、《哲學與時代》,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潛地學思想方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大學生學習馬列著作導讀》,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7、《人才與創造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8、《系統科學概論》,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9、《簡明自然科學史手冊》,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