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學記

鎖定
張學記,1964年2月出生於安徽鳳陽,生物醫學專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黨委委員、常委,深圳大學教授、校長。 [1-2]  [19] 
張學記於1989年獲得武漢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1999年先後在斯洛文尼亞國立化學研究所、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化學傳感器中心、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9年起任職於(美國)世界精密儀器公司,歷任研究員、化學部部長、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高級副總裁;2013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13年1月—2015年12月任北京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2017年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2019年1月任深圳大學黨委委員、常委,深圳大學副校長。 [1-2] 
張學記主要從事化學生物傳感器領域的研究 [1] 
中文名
張學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4年2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3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7年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籍    貫
安徽鳳陽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學記人物經歷

張學記近照 張學記近照
1964年2月,張學記出生於安徽鳳陽。
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9年,獲得武漢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
1994年,獲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
1995年—1999年,先後在斯洛文尼亞國立化學研究所、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化學傳感器中心、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9年起,任職於(美國)世界精密儀器公司,歷任研究員、化學部部長、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高級副總裁。
2013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3年1月—2015年12月,任北京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
2017年,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2019年1月,任深圳大學黨委委員、常委,深圳大學副校長。 [1-2] 

張學記主要成就

張學記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學記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 張學記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
張學記提出“智能傳感”概念,在深圳大學組建了智能傳感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生物芯片,建立了中國國內首家芯片化的智能生物傳感平台。截至2021年8月,平台運用精準醫療慢病管理環境監測公共衞生安全檢測領域,已經與中國國內100多所高校的實驗室進行交流與合作。基於疫情使用的智能體温計和人羣體温集中監測系統就是在此平台上開發的應用場景,可以實現無接觸式連續測量人體體温,温度精準度達到了醫療級別。 [19] 
張學記圍繞腫瘤早期診斷方法的研究,從組織層面的多模態腫瘤成像探針構建,到分子層面的複雜生物樣品中腫瘤標誌物檢測,發展了基於功能納米探針與仿生微納界面的腫瘤診斷新方法。 [19] 
張學記組建了北京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與傳感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6月中心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7年,組織籌建了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院 [1]  ;2019年4月,其領銜的人才團隊與南京市六合區人民政府、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單位在南京六合高新區聯合組建的江蘇協合轉化醫學研究院正式成立 [8]  ;還組建了安徽生物醫藥研究院等研究機構。 [12] 
  • 學術論著
張學記在智能製造創新高峯論壇上發表演講 張學記在智能製造創新高峯論壇上發表演講
截至2019年1月,張學記已在《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ACS Nano)》《化學科學(Chem. Sci.)》《分析化學(Anal.Chem)》等國際刊物發表SCI論文500餘篇,被引2萬餘次,編著出版中英文專著8部。 [2] 
  • 發明專利
截至2021年4月,張學記已獲得發明專利150餘項,已有30餘項技術產業化,產品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 [7] 
  • 承擔項目
截至2019年1月,張學記已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國家重大研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儀器研發專項、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及歐美國家科技項目幾十項。 [2]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經費
2018年
安徽省領軍人才團隊項目:微納分子傳感器團隊 [10] 
安徽省教育廳、財政廳
400萬元
  •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1月,張學記已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大會報告或專題學術報告100多次。 [2]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18年12月
第一屆精準醫療與健康會議 [10] 
蚌埠
2021年5月
2021深圳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與前沿技術高峯論壇 [12] 
深圳
2021年
第二屆深圳國際人工智能展開幕式暨智能製造產業創新高峯論壇 [13] 
深圳
2021年11月
2021世界傳感器大會 [17] 
-
2021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 [11] 
線上
2022年9月
022生命前沿技術與人類健康國際學術會議 [22] 
武漢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4年
納米傳感器獲 [6] 
中國大學生應用科技發明大獎賽特等獎
2018年
功能納米探針/界面生物分析 [16]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8年
基於功能納米探針與仿生微納界面的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16]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一等獎

張學記人才培養

  • 團隊建設
張學記在會議中發言 張學記在會議中發言
在張學記的帶動下,北京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與傳感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並重前行。他重視培養年輕教師和學生,先後邀請了數十位外國專家來校講學,選派十餘名學生去美國和歐洲進修。截至2017年9月,已累計培育了數十名碩士和博士生。 [1] 
  • 人才觀念
2021年9月,張學記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真正的人才不是單純看發了多少論文,有多少引用,不是單純用數字衡量,而要看他有多少科技創新成果,能給科技進步帶來什麼樣的發展。要改變科技人才評價的機制和標準。科技人才評價要堅持多元化,分類制定人才評價標準,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要突出創新能力,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 [26] 
  • 學術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08年10月
“ELECTROCHEMICAL FREE RADICAL SENSORS-VIAGRA-SPACE SHUTTLE MISSION”學術報告 [18] 
2018年4月
“From Nanobiosensing to Precision Medicine-Dream and Reality”學術報 [25] 
2018年9月
“Nanobiosensing-Fact or Fiction”學術報告 [24] 
2018年10月
“Nanobiosensing-Fact orFiction”學術報告 [23] 
2019年1月
“From Nanobiosensing to Precision Medicine & Health”學術報告 [21] 

張學記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6年
西蒙獎 [1] 
聯合國機構ICSC世界實驗室
1996年
瑞士傑出留學學者獎 [1] 
中國駐瑞士大使館
1999年
傑出科學家 [1] 
2008年
終身成就獎 [1] 
美國海灣中美協會
2009年
世界傑出華人獎 [1] 
-
2009年
GCAA終身成就獎 [1] 
-
2012年
十大新聞人物 [1] 
2013年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 
2014年
最佳研究生導師 [1] 
北京科技大學
2014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1] 
英國皇家化學會
2015年
年度人物 [1] 
2016年
中國傑出工程師獎 [1] 
-
2016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5] 
2017年
2017年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1] 
2017年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2017年
優秀共產黨員 [3] 
2021年
中國傳感器·雷磁傑出貢獻獎
-
2023年
萊布尼茨獎章 [27] 
-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4] 

張學記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8年—2014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院臨牀生化科特聘教授 [19] 
2009年—2019年
北京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 
2012年
2014年
2015年
中國生物檢測監測技術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 [1] 
2018年12月
第一屆精準醫療與健康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 [10] 
2021年6月
《傳感器與診斷(Sensors & Diagnostics)》主編 [9] 
-
新材料與產業技術北京研究院名譽院長 [1] 
-
中國科學院客座教授 [1] 
-
-
東京大學兼職教 [1] 
-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14] 
-
沙特國王大學兼職教授 [14] 
-
南佛羅里達大學(USF)兼職教授 [2] 
-
《美國生物醫學科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s)》主編 [2] 
-
《生物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Bioscience)》副主編 [2] 
-
《醫學科學檔案(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副主編 [2] 
-
《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編委 [2] 
-
《自由基生物與醫學(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編委 [2] 
-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評委 [2] 
-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委 [2] 
-
國際華人自由基生物及醫學學會主席 [2] 
-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副理事長 [2] 
-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臨牀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理事 [2] 
-
中國自由基生物學與自由基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 
-
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 
-
俄羅斯工程院中國中心副主席 [14] 
-
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 
-

張學記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張學記參加學術會議 張學記參加學術會議
張學記出生在安徽鳳陽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下,他刻苦讀書,20餘年的求學經歷鍛造了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嚴謹求實的治學風範,也堅定了他學成報國的理想信念。 [1] 
  • 忠心報國
張學記出國留學後,在生物化學傳感器件領域取得成就,外方多次希望他加入美國國籍,但他不為所動。“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黨和國家培養了我,出國時就沒想永久留在國外,在我內心深處,從未改變過報效黨和國家的願望!”張學記如是説。 [5] 

張學記人物評價

張學記(右)在曲阜師範大學調研 張學記(右)在曲阜師範大學調研
“張學記始終懷抱着一顆愛黨愛國之心,始終以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不辭勞苦,不計得失,樹立了為人為師的楷模。”千龍網評) [1] 
“張學記是國際生物傳感領域的先行者和權威專家。”(輕工標準與質量網評)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