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孝準

鎖定
張孝準(1881/1882-1925), [1-2]  長沙縣沙坪賴家屋場人。1904年,張孝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與蔣百里蔡鍔同列為前三名,人稱“士官三傑。張孝準在東京結識黃興,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又曾赴德繼續學陸軍,歷四年,學成回國。 [1] 
辛亥革命後,先後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軍務局長、留守府軍務廳長、湖南軍事廳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張孝準避居日本,仍繼續與蔡鍔、黃興聯繫,參與策劃討袁活動。時蔡鍔被袁軟禁,為掙脱袁的控制,韜光養晦,使袁不疑。後借赴日“就醫”為名,設計逃出北京,張孝準亦參與其事。並在日本三五日即以蔡鍔之名寄一明信片給袁之親信,告以“就醫”經過,袁遂不再存戒心。蔡鍔得以從容在滇組織護國軍討袁。張孝準還代表黃興向日商借款,作為討袁經費。1917年,張孝準回湘,任湘岸榷運局長,積極支援湘軍經費。後以腦溢血病逝。 [1] 
中文名
張孝準
別    名
張韻農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
1882年(一説1881) [2] 
逝世日期
1925年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柏林大學

張孝準人物生平

張孝準,字韻農,長沙縣沙坪(今屬長沙市開福區)人,清光緒七年(1881)生。幼聰穎,7歲入塾讀書,17歲被王先謙聘為家塾師,為王所賞識。1901年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工兵班,1904年畢業,與蔣百里、蔡鍔同列前三名,不久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2] 
他回國後為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幕僚,又被趙保送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四年。他精通日語及德語、英語。辛亥革命前夕回國,在北京工作。 [2] 
1912年4月,南京臨時政府撤銷後,設南京留守府,黃興任留守,張孝準任軍務廳廳長。當時駐在南京的軍隊10多萬人,袁世凱政府不撥軍餉,留守政府處境困難。他協助黃興等,將南京軍隊中的江蘇部分劃歸江蘇都督管轄,浙江、廣東和湖南的部分均分別調回原省;為了保存革命實力,又將遣散部隊的優秀軍官及精良武器組成一師,定名八師。裁軍工作完畢,張孝準回湘任軍事廳長,擬建立一支新軍。由於督軍譚延闓不支持,計劃無法實施。值原裁撤的湘軍大多數退役軍官,因得不到安置而埋怨情緒很大。1913年3月,以退役軍官易堂齡為首,聯絡少數巡防部隊,以反對張孝準為名圍攻都督府,事後張孝準辭職。 [2] 
1913年7月,張孝準去南京參加討袁運動。戰事失利,被通緝,攜眷去日本。在日本他參加了李根源彭允彝程潛等設立的歐事研究會,繼續反袁活動。 [2] 
1915年10月,他在東京接黃興密信,遵囑至天津與蔡鍔秘密會見,商定蔡鍔出走計劃。後又回日本與石陶鈞、楊源濬等設法避開新聞記者與袁探耳目,迎接蔡鍔的到來。蔡鍔一到神户,即將隨身帶來的重要證件、勳章,及預先寫好幾封寄給袁派高級軍官的信交給張孝準保存,囑他旅行日本幾個地方,每到一地就投信一封,以示他仍在日本遊歷。張孝準按計劃先後到別府、箱根、熱海等地旅行,並分別寄出信件,使蔡鍔得以輾轉潛赴雲南。張孝準並代表黃興向日商借款200萬元,作為討袁費用。 [2] 
1916年5月,滇、黔、桂、粵四省護國軍軍務院在廣東肇慶成立,張孝準任軍務院駐日委員。1917年,他回湘任湘岸榷運局長,在任秉公辦事,並積極支援湘軍總司令程潛的軍費。 [2] 
1924年,湖南大水災,張孝準任聘擔任水災籌賑會坐辦。是年底,他奉命去北京運蘆鹽,次年3月赴章士釗宴會,張孝準酒後腦溢血去世。 [2] 

張孝準人物舊居

橘洲開發為旅遊景點後,張孝準舊居被改為橘洲客棧,位於橘子洲竹園內,建築面積636.48平方米,青瓦白牆,為曲尺形磚木結構兩層樓房,一、二層均有走廊,二層設有護欄。在橘子洲公園整修前曾被作為居民住宅,2005年,位於橘子洲頭125號的張孝準舊居被列入長沙市重點保護歷史舊宅名錄。 [3] 
恢復和修繕後的張孝準舊居作為客棧,原有建築風貌基本得到保留,成為景區重要的接待中心。橘洲客棧內部的房間功能被註明:主樓一層是會客廳、會議室、餐廳等,二樓是總統套房以及秘書、警衞休息室。與主樓一廊相連的附樓為多功能會議室和廚房。站在二樓,可西望嶽麓山,東享竹林清風,南瞻毛澤東雕像,北望紅磚白線的長沙天倫造紙廠。橘洲客棧後閒置。2016年,市政府決定將其利用,作為長沙非遺展示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