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問安研究

鎖定
《張問安研究》是2016年現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傳淮。
中文名
張問安研究
作    者
胡傳淮
出版時間
2016年6月
出版社
現代出版社
頁    數
260 頁
ISBN
978-7-5143-4613-8
類    別
文學
定    價
35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目錄

張問安研究簡介

張問安詩選 張問安詩選
《張問安研究》,胡傳淮主編,20萬字,現代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張問安(1757—1815),號亥白,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乾隆舉人,祖籍四川省蓬溪縣任隆鎮黑柏溝(清屬遂寧縣),清初賢相張鵬翮玄孫、大詩人張問陶(號船山)兄。以詩名世,與船山並稱“二雄”,撰有《亥白詩草》。船山贊亥白“前身原是杜陵翁,怪底詩名一世雄”;清代學者李星根《張亥白先生傳》雲:“兄弟競爽,旗鼓相當,雖天才雄放,文采風流,照應四國,若稍稍遜乃弟一籌。至於撫山範水,刻畫杜陵,唐突康樂,真力彌滿,萬象在旁,殆有過之,無不及焉。”其妻陳慧殊(1755—1783),清代女詩人,撰有《香遠齋稿》。
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張問安詩選,按照去粗取精的原則,從張問安現存詩歌中精選出200餘首進行簡注。所選詩作,有抒情、敍事、寫景、詠物、詠史等作,尤以描寫蜀道、三峽、嶺南等地的山水詩為主。在體裁上,古體、近體兼備,風格多樣。對詩中本事、地理、歷史、典故、生僻詞語,均加以註解,便於閲讀。第二部分為張問安年譜,介紹了張問安的世系、生平,按年編譜。第三部分為張問安資料,從有關正史、方誌、族譜、別集、詩話等書籍中,輯錄出不少鮮為人知的資料,是較為全面、完善的張問安資料彙編。第四部分為陳慧殊詩選,從陳慧殊現存詩歌中精選出60餘首,作了註釋。
本書出版,填補了張問安、陳慧殊研究之空白。 [2] 
本書收錄有張問安詩選、年譜、研究資料和陳慧殊詩選,填補了張問安、陳慧殊研究之空白。 [1] 

張問安研究前言

張問安《亥白詩草》 張問安《亥白詩草》
有清一代,巴蜀最著名的文化世家為遂寧黑柏溝(今屬蓬溪)張氏家族。張問安、張問陶與從弟張問彤,合稱“遂寧三張”,乃一時之傑。正如唐人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所云:“蜀之人無聞則已,聞則傑出。”張問陶為清代詩壇射鵰手、蜀中詩人之冠,名入清代“蜀中三才子”和“性靈派三大家”之列,有“青蓮再世”“少陵復出”之譽。其兄問安,亦槃槃大才子,與弟問陶,旗鼓相當,有“二難”之目,並稱“雙雄”,系乾嘉時期著名詩人、書法家。
張問安(1757—1815),字悦祖,一字季門,號亥白,祖籍四川省遂寧縣黑柏溝(今遂寧市蓬溪縣金橋鎮翰林村)。高祖張鵬翮(1649—1725),康熙朝名臣,清代第一清官,仕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曾祖張懋誠(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張勤望(1694—1757),官至山東登州府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父張顧鑑(1721—1797),官至雲南開化府知府;妻陳慧殊(1755—1783),浙江海寧人,清代女詩人,人稱“女翰林”,撰有《香遠齋稿》。
張問安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考中舉人,例授教職不就,遂遍遊名山勝水。後家居奉母,以圖史自娛。曾主講四川華陽、温江書院,誘掖後進,多所成就。著有《亥白詩草》8卷,存詩800餘首。詩才超逸,著述甚富。清代畫家王學浩評亥白詩云:“讀之但覺其語淡而味腴,節短而韻長,蓋將韋孟之外,另闢一徑,以與唐人爭席也。”清代學者李星根雲:“兄弟競爽,旗鼓相當。雖天才雄放,文采風流,照應四國,若稍稍遜乃弟一籌;至於撫山範水,刻畫杜陵,唐突康樂,真力彌滿,萬象在旁,殆有過之,無不及焉。”在《清史稿》、《四川通志》、《益州書畫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等著作中,均對張問安其人其詩給予了介紹和肯定。
張問安《五經標題》 張問安《五經標題》
黑柏溝張氏家族,號稱“清代蜀中第一家”,張鵬翮、張問陶等張氏名人,研究者甚多,出版了不少專著。與張問陶並稱的張問安,亦給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珍惜。然而,由於他一生式微,長期沉沒下層,行蹤若明若暗,致使學術界對他視而不見,漠不關心。其詩集,長期塵封於圖書館,難以為普通人所閲讀知曉。數典不應忘祖,讓鄉賢長埋於荒榛蔓草中,可悲可嘆!正如一位清詩研究專家所言:張問安是一塊“沉埋的豐碑”,有待於今人去挖掘、去解謎,使之重新矗立於世間。
有鑑於此,我們編輯了《張問安研究》一書。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張問安詩選,按照去粗取精的原則,從張問安現存詩歌中精選出200餘首進行簡注。所選詩作,有抒情、敍事、寫景、詠物、詠史等作,尤以描寫蜀道、三峽、嶺南等地的山水詩為主。在體裁上,古體、近體兼備,風格多樣。對詩中本事、地理、歷史、典故、生僻詞語,均加以註解,便於閲讀。第二部分為張問安年譜,介紹了張問安的世系、生平,按年編譜。第三部分為張問安資料,從有關正史、方誌、族譜、別集、詩話等書籍中,輯錄出不少鮮為人知的資料,是較為全面、完善的張問安資料彙編。第四部分為陳慧殊詩選,從陳慧殊現存詩歌中精選出60餘首,作了註釋。
蒐集整理張問安資料,猶如在大海里撈針。清人編纂《全唐詩》《全唐文》,今人編纂《全宋詩》《全宋文》,已屬規模宏大的文化工程,均系動員大量學者編就。然而,這樣集眾人之力的求“全”之作,迄今為止,仍然不斷有學者在做補輯工作。可見網眼再小,亦會有漏網之魚。編輯本書,時間倉促,書籍匱乏,人員有限,學識不高,掛一漏萬,在所難免,不足之處,尚待來哲補正。
2016年5月於蜀中赤城

張問安研究目錄

蓬溪文獻叢書》總序…………………………………………………温勉雙
前言………………………………………………………………………胡傳淮
上篇 張問安詩選
《張問安研究》封面 《張問安研究》封面
冬日雪後偶成……………………………………………………………………
得園曉霽…………………………………………………………………………
春草二章和十二叔韻……………………………………………………………
月夜………………………………………………………………………………
留別馬章之吉初昆仲……………………………………………………………
江上………………………………………………………………………………
謝潘蘭垞舍人寫梅………………………………………………………………
京華早發…………………………………………………………………………
定州道中…………………………………………………………………………
黃鶴樓……………………………………………………………………………
秋曉………………………………………………………………………………
中秋後一日江樓望月……………………………………………………………
蔡中郎故里………………………………………………………………………
上閣學紀曉嵐先生………………………………………………………………
送柳門之沔陽……………………………………………………………………
悼亡詩二十首(選七)…………………………………………………………
送岵齋先生歸毗陵………………………………………………………………
送柳門仲弟人都…………………………………………………………………
《張問安研究》封面 《張問安研究》封面
旅泊………………………………………………………………………………
黃州三首…………………………………………………………………………
守風樊口…………………………………………………………………………
琵琶亭二首………………………………………………………………………
江上望廬山………………………………………………………………………
湖口縣……………………………………………………………………………
將至南昌作………………………………………………………………………
登甘露寺塔………………………………………………………………………
九月三日同陳眉谷登吹台………………………………………………………
花朝後三日登舟初辭漢上二首…………………………………………………
清明南郡道中……………………………………………………………………
江步見月…………………………………………………………………………
早發安居道中……………………………………………………………………
遊大佛寺尋石磴琴聲諸勝會雨阻不果…………………………………………
初抵里門作………………………………………………………………………
劉蜕文冢…………………………………………………………………………
廣德寺……………………………………………………………………………
靈泉山資聖寺……………………………………………………………………
折枝桃花…………………………………………………………………………
送柴儉堂歸平陸…………………………………………………………………
函谷關……………………………………………………………………………
大安驛雨送呂湘帆之龍安(二首)……………………………………………
五丁峽……………………………………………………………………………
劍門關……………………………………………………………………………
劍閣道中回望大劍山……………………………………………………………
武連驛阻雨兩日頗極悶損搜剔古遺蹟得題凡四同船山賦之(選二)………
武侯坡………………………………………………………………………
覺苑寺………………………………………………………………………
魏城驛……………………………………………………………………………
劍州官道古柏行…………………………………………………………………
寬川驛……………………………………………………………………………
武關………………………………………………………………………………
雪中度鳳嶺………………………………………………………………………
道中望終南山……………………………………………………………………
洛陽道上同船山作………………………………………………………………
烏石門至德安縣寄懷船山………………………………………………………
峽江縣……………………………………………………………………………
渡大庾嶺…………………………………………………………………………
七星巖……………………………………………………………………………
野泊………………………………………………………………………………
惠州道中贈宋芷灣(二首)……………………………………………………
悲哉行……………………………………………………………………………
相思樹……………………………………………………………………………
遊頂湖山…………………………………………………………………………
江上雜興…………………………………………………………………………
感興八首和船山韻(選二)……………………………………………………
牽船伕……………………………………………………………………………
擔夫肩……………………………………………………………………………
舟行望羅浮歌……………………………………………………………………
夏日在廣州戲作洋泊雜詩六首…………………………………………………
曉發夷陵…………………………………………………………………………
涪江道上…………………………………………………………………………
《張問安研究》封面 《張問安研究》封面
晚次漁溪口………………………………………………………………………
發成都……………………………………………………………………………
曉泊瀘州…………………………………………………………………………
泊江津……………………………………………………………………………
泊重慶……………………………………………………………………………
橈歌行……………………………………………………………………………
峽夜與船山二首…………………………………………………………………
巫峽………………………………………………………………………………
巴東二首…………………………………………………………………………
萬流驛……………………………………………………………………………
出黃牛峽…………………………………………………………………………
枝江縣……………………………………………………………………………
晚次襄陽三首……………………………………………………………………
食膳鋪即目………………………………………………………………………
高碑店柳二首……………………………………………………………………
武連驛聽雨圖……………………………………………………………………
倉史造字圖為孫淵如賦…………………………………………………………
棧中雜詩二首……………………………………………………………………
寧羌道中…………………………………………………………………………
九月廿九日宿武連驛懷船山……………………………………………………
兩河口上亡婦墓作(二首)……………………………………………………
樂至道中…………………………………………………………………………
劍州………………………………………………………………………………
寄袁簡齋先生……………………………………………………………………
送椒畦還崑山……………………………………………………………………
閒居雜詠二首……………………………………………………………………
小嫏嬛………………………………………………………………………
紅蕉花館……………………………………………………………………
梧門圖……………………………………………………………………………
送受之歸里門……………………………………………………………………
四月廿三日得家書作二首………………………………………………………
三君詠……………………………………………………………………………
邵學士二雲…………………………………………………………………
吳侍讀穀人…………………………………………………………………
馮刑部魚山…………………………………………………………………
九月十五日作……………………………………………………………………
十月將還蜀羅兩峯以梅花捲子贈行賦謝即以志別……………………………
小雪日雪趙州道上………………………………………………………………
英豪村……………………………………………………………………………
西安酒樓…………………………………………………………………………
自二里關至煎茶坪………………………………………………………………
潼川府……………………………………………………………………………
十二月十四日生日宿青堤渡……………………………………………………
九月三十日自遂寧赴成都道中作(三首)……………………………………
十一月廿四日奉母攜女赴成都作(二首)……………………………………
嘉定道中…………………………………………………………………………
漢上感舊四首……………………………………………………………………
早發燕子磯暮抵瓜洲作…………………………………………………………
五月十九日號舍對月有作(二首)……………………………………………
悼亡詩八首(選五)……………………………………………………………
入門………………………………………………………………………………
湖樓秋思圖為王海村題…………………………………………………………
舟中奉寄查小山比部二首………………………………………………………
塘棲鎮……………………………………………………………………………
冬日湖上作(二首)……………………………………………………………
黃州道上…………………………………………………………………………
大風………………………………………………………………………………
夢中得中二聯醒足成之…………………………………………………………
小嫏嬛七種書成偶書絕句………………………………………………………
喜船山出守萊州…………………………………………………………………
菊…………………………………………………………………………………
宴坐………………………………………………………………………………
筒車………………………………………………………………………………
看春寄幼侄知訓…………………………………………………………………
寄船山……………………………………………………………………………
重經桂王橋………………………………………………………………………
雨夜書懷…………………………………………………………………………
夜雨………………………………………………………………………………
烏(二首)………………………………………………………………………
寄友人……………………………………………………………………………
懷人詩十四首(選五)
劉文清公……………………………………………………………………
紀文達公……………………………………………………………………
梁山舟先生…………………………………………………………………
林西厓先生…………………………………………………………………
孫淵如廉訪…………………………………………………………………
讀《桯史》………………………………………………………………………
黃玻璃瓶(二首)………………………………………………………………
哭船山仲弟(選四)……………………………………………………………
七月廿八日得旗山季弟書知船山仲弟確耗(二首)…………………………
九日(二首)……………………………………………………………………
悼亡詩五首………………………………………………………………………
旗山弟至自浙江(二首)………………………………………………………
除夕與耆山話舊…………………………………………………………………
中篇 張問安年譜
張問安詩選 張問安詩選
《張問安年譜》序………………………………………………………李朝正
張問安世系………………………………………………………………胡傳淮
張問安年譜………………………………………………………………胡傳淮
下篇 張問安資料
張亥白先生傳………………………………………………………清·李星根
張問安世傳…………………………………………民國本《遂寧張氏族譜》
陳緗箬小傳…………………………………………………………清·秦朝釪
陳孺人墓誌銘………………………………………………………清·張問安
亥白詩草》敍……………………………………………………清·王學浩
《亥白詩草》題識…………………………………………………清·張問萊
正史、方誌、詩話、詩集等著作中有關張問安的資料…………胡傳淮
附錄 陳慧殊詩選
陳慧殊詩選……………………………………………胡傳淮 選 粱勁松 注
後記………………………………………………………………………胡傳淮

張問安研究後記

胡傳淮《張問安詩選》 胡傳淮《張問安詩選》
“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張問安是清代著名學者、詩人,著述甚豐,與弟張問陶並稱乾嘉詩壇“二雄”。我在研究張問陶的同時,亦較早開始關注和研究張問安了。20年餘來,我發表的有關介紹張問安的文章有《清代詩人張問安行年簡譜》(《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問安痛哭失船山》(《遂寧文化報》1995年12月、《川中文學》1997年第1期轉載)、《清代女詩人陳慧殊》(《遂寧日報》1997年9月23日)、《張問安題詠澳門》(《蓬溪報》1999年11月8日)、《清代詩人張問安年譜》(《蓬溪文史資料》2001年總第29輯、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出版《張問陶研究文集》轉載)、《淺談清代詩人張問安的詩歌》(《遂州詩詞》2003年4月)等。2002年11月,選注出版了《張問安詩選》;2003年2月21日《四川日報》發表了《<張問安詩選>問世》的消息。這些文章和書籍,為人們瞭解張問安、宣傳張問安和研究張問安提供了資料。
目前學術界對張問安研究甚少,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不到10篇。為了改變這一研究薄弱的局面,我們決定編輯出版《張問安研究》一書,以期拋磚引玉矣。
編輯本書,得到了四川大學李朝正教授、黑龍江大學許雋超教授、中國氣象局朱川海先生等提供資料,關注支持;得到了成都卓爾文化公司蘇靜燕編輯精心校對,在此深致謝忱!
2016年5月15日

張問安研究主編

主編胡傳淮 主編胡傳淮
胡傳淮,四川蓬溪人,生於1964年。大學本科畢業,文學學士。系四川省蓬溪縣政協文史委主任,主要致力於清詩、巴蜀文化、方誌族譜和鄉邦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出版專著《張問陶年譜》《張鵬翮研究》《張問安研究》《張問陶研究文集》《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涪上脞譚》《王灼集校輯》《張問陶資料彙編》《張文端公全集註》《船山詩草全注》《詩書畫大家呂潛》(後五部系合編)等70餘部,發表論文、詩詞、文史隨筆300餘篇,共計800餘萬言。專著發行至歐美、日本、韓國和台港澳等地。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四川省社科規劃項目3項,十餘次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等級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