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鵬翮

鎖定
張鵬翮(1649年12月20日-1725年4月1日),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黑柏溝(今屬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人。 [1]  清代名臣、治河專家。 [2-3] 
張鵬翮於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及第,身仕康熙雍正二朝。歷任刑部主事、蘇州知府、兗州知府、河東鹽運使、通政司參議、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撫、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江南江西總督河道總督户部尚書,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華殿大學士,時人稱其為“遂寧相國”。雍正三年(1725年)於任上病逝,諡文端,葬於遂寧縣慶元山(今重慶市潼南區小渡鎮慶元山),享年七十七歲。 [4] 
張鵬翮曾隨索額圖勘定中俄東段邊界,為簽訂《尼布楚條約》作準備。他還曾主持治理黃河十年,治清口,塞六壩,築歸人堤,採用逢彎取直、助黃刷沙的辦法整治黃河。張鵬翮工詩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陽子卓錄》《奉使俄羅斯行程紀略》《治河全書》等書。後人為之輯有《遂寧張文端公全集》。 [5] 
(概述圖來源) [6] 
本    名
張鵬翮
別    名
遂寧相國
運青
寬宇、信陽子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潼川州遂寧縣
出生日期
順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
逝世日期
雍正三年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
主要作品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等
主要成就
治理黃河、淮河,疏浚運河
諡    號
文端

張鵬翮人物生平

張鵬翮早年經歷

順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張鵬翮(hé) [58]  出生於四川潼川州遂寧縣 [1]  因其父張烺希望他大鵬展翅,翱翔天宇,故取名鵬翮,字運青,號寬宇。 [7] 
張鵬翮出生時,恰逢清朝入關之初,各地戰亂未熄。根據張烺的自述《燼餘錄》載:順治二年(1644年),張氏家族飽受起義戰亂之苦,流離轉徙於蓬溪南充等地。張鵬翮幼年時就深知世道的艱辛,發奮讀書。三歲時,張鵬翮隨父遷居到西充縣槐樹場(今西充縣槐樹鎮大堰溝。他還能當場出誦讀張烺教他的《大學》。 [2] 
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歲時的張鵬翮已經初露才華,跟隨川中名儒彭覺山學習。 [8] 

張鵬翮科舉順暢

張鵬翮少年立志,雞鳴即起,孜孜不倦,讀書論學,以古代聖賢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康熙三年(1664年),張鵬翮以縣州道試第一的成績入學成庠生 [7] 
康熙八年(1669年),張鵬翮參加四川鄉試,中舉人,並得到房考官、蓬溪知縣潘之彪(詩人)的賞識。
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張鵬翮參加會試殿試,中三甲第122名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7]  在翰林院時,同僚都爭相互贈文章,期此今後仕途上能夠相互照顧,只有張鵬翮在館裏讀書,獨來獨往,不沾輕浮習氣,同僚們都很敬佩他。 [7]  三年的翰林院庶吉士生活,不僅使來自四川中部的張鵬翮大開眼界,也為其涉獵官場進行了大量的知識儲備。 [9] 

張鵬翮偶得聖眷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十五歲的張鵬翮出任刑部福建司主事,隨後出任律例館會典館纂修官。京察時,張鵬翮考核為一等,於是他很快改任刑部山西司員外郎。 [7]  他積極審理案件,肅清冤案疑獄,不避權貴,秉公持正,眾人敬畏。 [9] 
康熙十四年(1675年),張鵬翮出任順天府(今北京地區)鄉試同考官(副考官)。回朝後,康熙帝在懋勤殿親自破格召見張鵬翮,享受非常高的待遇。 [9]  同年,張鵬翮奉旨學習滿文。滿文的學習,為其官場生涯的發展,拓寬了渠道和領域。之後張鵬翮隨領侍衞內大臣索額圖與俄羅斯談判,其重要原因就是精通滿文。 [9] 
康熙十八年(1679年),張鵬翮擔任會試提調官、殿試執事官廷試貢士閲卷官。次年,康熙帝再度召見他。 [7] 

張鵬翮治邑有方

康熙十九年(1680年),張鵬翮出任蘇州知府,開啓了其主政一方的官場生涯。張鵬翮剛履職地方即委以重任,可見康熙帝對他的信任。 [9]  他了解到蘇州賦税繁重,且連年荒旱,於是上《治蘇事宜疏》,向朝廷提出延緩民眾交歷年所欠錢税、放寬考核辦法的申請,官民對他感恩戴德。 [9]  不過六天,張鵬翮母親景太夫人逝世,他在家中丁母憂 [7]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張鵬翮擔任兗州知府。期間,他作風清正廉潔,審理昔日積壓疑難案件,昭雪許多冤案,釋放冤民30人;重視農桑,興辦教育,百姓安居樂業,民風大變,離任時官吏百姓攔路哭留。 [9]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由於“天下第一廉吏”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病逝,康熙便命令六部保舉清廉守節的官員。五月,作為兗州知府的張鵬翮被保舉為天下“廉吏”,成為康熙帝樹立的“廉能”典範。 [7]  經過這一次保舉,張鵬翮正式進入了康熙的視線。 [9]  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帝鑾駕到達山東曲阜,朝官進孔廟詩禮堂聽講,其餘地方官員在門外等候。康熙帝就坐後,稱兗州知府張鵬翮作官清正,也可以進殿聽講,便將他傳入,列在山東巡撫之後。 [10]  康熙離開山東曲阜孔府後,即駐蹕兗州,足以説明對張鵬翮廉能業績的充分肯定和個人人品的認可。 [9]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張鵬翮因為素有善名而被提拔為浙江巡撫,抵任後即退還室內華麗陳設,生活儉樸,勤理政務,革除陋規惡習,嚴懲貪官污吏。重視教化以正民風,禁止攤派減免賦税,賑濟災民保其生活穩定。社會穩定,百姓豐足。 [6]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張鵬翮升兵部右侍郎。離開浙江時,對張鵬翮感恩戴德的百姓在路上阻攔他所乘的轎子,對他百般挽留。當地百姓之後把他的畫像畫在城內的亭廟裏,要子孫後代不要忘記他的仁政。 [11]  同年,張鵬翮升任江南學政,當時科舉考試營私舞弊甚重。他鐵面無私,公正嚴明,使一些考生雖持有京城權貴的親筆推薦信卻不敢呈交。他秉公主持科考,所選的人才中不少為貧寒有識之士。江南士子同樣深深懷念他的高風亮節,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會感激涕零。 [6] 

張鵬翮平步青雲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月,張鵬翮被召回京師,康熙帝褒獎他“天下第一等人”,提拔他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七月二十五日,張鵬翮奉命祭告西嶽華山。九月,張鵬翮到成都,順路探望父母,陪同父親張烺從成都歷金堂回遂寧故里祭祖。同年冬,張鵬翮乘舟由三峽荊州登陸至北京覆命。 [7]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四月,陝西巡撫布喀彈劾川陝總督吳赫等侵蝕挪用百姓的“籽粒銀”,張鵬翮和刑部尚書傅臘塔奉差往陝西審案。 [2]  張鵬翮秉公執法,嚴懲貪污,督撫以下有違法都皆按法律治罪。 [12]  七月,張鵬翮升為刑部尚書,由於他公直廉明,不避權貴,貪官污吏都畏懼他,凡是有有重大的案件,康熙帝總是派他去處理。他就任刑部尚書不久,江蘇總督噶禮誣告蘇州知府陳鵬年,説陳鵬年所作《重遊虎丘詩》是反詩,康熙帝派張鵬翮查處此事。當時張鵬翮的兒子是噶禮的部下,專橫暴戾的噶禮揚言:“張鵬翮若整到我的頭上,我就殺了他的兒子!”但剛正不阿的張鵬翮並沒有被他的威脅所嚇倒,照樣作出“直鵬年而曲噶禮”的實事求是的結論。 [13]  十一月,張鵬翮改任江南江西總督 [7]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康熙南巡,視察沿河工事,張鵬翮到揚州迎駕,隨後便一同入京。六月,康熙帝命張鵬翮前往陝西結案,他直言陳書布喀和吳赫都與這件貪污案有關,並如是頒罪。 [14]  同年,張鵬翮刻印《御製耕織圖》,由康熙題詩,共計46幅圖,是中國農業生產最早的成套圖像資料。 [7]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鵬翮由陝西回京。康熙帝對此很賞識,對大學士説:“張鵬翮前往陝西,朕留心察訪,果然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 [4]  [7] 

張鵬翮治黃十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鵬翮出任河道總督,正值黃河氾濫,水患連年。上任前康熙帝指示張鵬翮“必須摧毀攔黃壩,清除芒稻河淤塞,開通黃河水道,依次興修水利工程。” [15]  張鵬翮上任後首先撤銷了協理徐廷璽的職務和他以“監工”之名隨身攜帶的僕從, [16]  並且上書康熙帝:“部臣不應以查驗為由,從中阻撓我主持河道工事的實施。” [17]  經過進行的一系列職務調整,治理黃河形成了強有力的領導集體。 [18]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想利用治理永定河的經驗,準備把徐州到清口建築堤壩的原料用石料代替泥土。張鵬翮上書反對:“用石頭建壩必修要求有堅實的地基,但是河水無常,變化沒有規律可循,況且沙土鬆浮,建造石堤的話工序繁瑣,而且一旦告成是否穩固也難以預料”。 [4]  於是康熙帝放棄了這一想法。張鵬翮根據“改石為土”的建議在堤壩上種草,來抵禦牽制洪水的到來,得到聖祖的肯定。 [18]  張鵬翮鑽研治河理論,總結前人經驗,博考輿圖,仔細勘察,提出“開海口,塞六壩”的治河主張和“借黃以濟運,借淮以刷黃”的治河設想,採取“築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 [6]  並按治河方案指揮數十萬民工治河。在張鵬翮的任內康熙帝曾三次南巡指導治河(康熙帝先後南巡六次)。 [18]  康熙帝十分倚重張鵬翮治河,稱他得到了治理黃河的秘笈,對大學士説:“張鵬翮自從出任河道總督監督河工以來,每天都乘馬巡視堤岸,不辭勞苦。如果天底下做官的都像張鵬翮一樣兢兢業業,那百姓們還有什麼非議呢?” [19]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月,山東泰安、沂州等地出現災荒,康熙帝命令張鵬翮截留途經山東境內的漕糧兩萬石賑災,而張鵬翮命令河員開常平倉二十八萬石糧食分散賑災,並上疏請奏補發山東治河官員的工資,此舉受到康熙帝的訓斥,指責他是置賑災大局和國家財政困難於不顧收買人心、邀功請賞,並讓他和王國昌二人將動用的糧谷“均攤賠補”。 [20]  張鵬翮上書認錯,聖祖不但原諒了他。而且還稱讚他認真辦事、廉潔奉公並且加太子太保銜。 [18]  但張鵬翮此時也攤上了一大筆債務。 [21] 
張鵬翮塑像 張鵬翮塑像
康熙四十四年(1705)初,淮安道王謙彈劾山安同知佟世祿冒領治河工程款耽誤了治理黃河的進度。張鵬翮下令將佟世祿撤職並且追討貪污款項,佟世祿進京告御狀。經查明佟世祿貪污一事,子虛烏有。當時聖祖命令徐潮詳細調查此事。發現此事是王謙誣陷佟世祿,而張鵬翮聽信一面之詞處理了佟世祿。這件事使張鵬翮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大臣紛紛要求懲辦張鵬翮,但是康熙帝卻寬恕了他。 [22]  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視察高家堰堤工時,來到清口發現黃水倒灌,便質問張鵬翮,張鵬翮無言以對,並稱不曾倒灌。 [23]  康熙認為張鵬翮有巧飾用詞、推卸責任、怠忽玩工之嫌,於是訓斥道“此就是你們這些人毫不認錯的問題。”並告誡他“眼前的治河工事並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一兩年後才方見成效,你們還是盡力完善為好。”他希望張鵬翮“雖然河工即將大功告成,但他不能居功自傲,盲目樂觀,還應當更到位地預防護理。” [21] 
五月,工部侍郎趙世芳疏議張鵬翮奏銷錢糧浮冒13萬餘兩,應交刑部治罪。康熙因對張鵬翮的清廉較為了解,十分寬宥,遂作出諭示: [21]  “供應治河人員的錢糧原本是不限數的,洪水兇猛的時候需要的就多,水位穩定的時候所需就少。你説的張鵬翮私吞的事必定不存在,是治河人員仗張鵬翮的勢才有這樣的説法,張鵬翮用人的能力不比他處理事情的強,他所用的人都擔不了大事,所以才導致這樣。” [24]  康熙雖然相信張鵬翮的清廉,但對王謙、張弼等人的舉薦和任用,十分不滿,便訓斥他:“你之所以被王謙那種小人所欺騙,是因為你用人聽事過於刻薄,也流於表面,往往他人一有做錯事的口實你就加以追責,因此會像冤枉佟世祿那樣冤枉好人。古代的大儒要求自己如同光風霽月一般胸襟開闊,況且你身為大臣是為了國家大局,如果你就單單的追求表面上的廉潔而矯枉過正,對於事情的的處理怎麼會有益呢?” [25]  康熙帝繼續巡視,渡河視察九里岡一帶的工事時,發現張鵬翮指揮的工事十分嚴整,心裏原本的不快也稍加舒緩,便賞賜張鵬翮御製的詩書扇。 [21]  張鵬翮原本心存僥倖,但萬沒有料到同年七月,河水出現險情,黃、淮並漲,水勢洶湧,古溝等多處堤岸漫缺。於是,張鵬翮再次遭遇了麻煩。康熙帝回京後,得到洪澤湖潰決的消息後,令九卿裁決。九卿經過決議得出“今年伏汛水漲都是由河道總督張鵬翮平日包庇手下翫忽職守、固執己見所導致”的結論,接着吏部擬製“河道總督張鵬翮對河工事務並不盡心籌劃,導致堤岸沖決,實屬失職,應當將其革職。”於是張鵬翮被免去了河道總督職務,然而,康熙帝畢竟深知張鵬翮的才幹,並考慮其過去的廉能業績,稍作思索,還是保留了張鵬翮的爵位,並讓他繼續留任,戴罪立功。 [21]  [26] 
康熙四十四年(1706年)十月,黃、淮河水大漲,治河工程遭到嚴重的破壞。康熙帝命令張鵬翮嚴加修治,堵塞決口,於是張鵬翮和漕運總督阿山決定疏浚河道,開鮑家營引河閘出張福口,這樣可以減輕洪澤湖水突然猛漲對於高家堰的壓力,使下游河道流速平穩,也就是“溜淮套”工事。工程修好後,張鵬翮和阿山、桑額奏請聖祖南巡視察。 [27]  聖祖以“今即去仍然不能親蒞其地,則亦何事復往。” [28]  批覆他們。康熙帝對此時的秋汛和沒有親自視察過的下游工程十分擔憂,便指示張鵬翮“加早預防秋汛,之後如果有河工急務上奏。” [28]  這樣更加激發了張鵬翮等人的幹勁。鮑家營河閘工程客觀上減輕了黃河水患,但這個工程帶有一定的爭寵獻媚的味道,由於行事倉促,給工程地區的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18]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張鵬翮等人的懇請之下,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視察。 [18]  這次南巡康熙帝對張鵬翮(1705—1707年)治河成績十分不滿,”在視察張鵬翮提出的“溜淮套工程”時,康熙帝詢問張鵬翮對開鑿“溜淮套”的看法,而此時的張鵬翮,卻已被免職,更何況“溜淮套”是兩江總督阿山提議興建,而他與阿山之間的矛盾又形同水火。因而,張鵬翮言不由衷地回答道:“聖上愛民如子,臣下應當不惜用百萬帑金來拯救眾生。” [21]  康熙帝當即指責他説道:“你説的都是沒有用的閒話,我所問的乃是關於河道事務的進程,與平時的官樣文章不同。如果光是寫點文字引用典故,當然可以敷衍成篇。要是説政事這樣做可以,但是像治河這樣的實務不是空話能夠掩飾的。你應當將這河道應不應該開通一一明奏,為什麼要用大話空話來糊弄我呢?”張鵬翮辯解道:“原是要我來奉皇上旨意閲視的,但覺得事關重大,所以由我和阿山、桑額一起陳奏,恭請皇上您親自視察來定奪。” [21]  康熙帝便指責張鵬翮:“你身為河道總督,對於河工事務漫不經心,現在又用溜淮套可以建造的理由河請我親自視察,實際上是為了推卸責任,屬實欺下瞞上。” [28]  康熙帝還發現為了疏浚下河,張鵬翮等人不惜讓百姓大規模遷移,導致多處地區和田產、墳冢被毀。康熙帝大怒,於是他把治理黃河的官員都叫到行宮外責罵,並訓斥張鵬翮:“今天我一路上檢查工事,看見地上標竿錯雜,問你卻什麼都不知道,治理河道都是你獨佔尊位,怎麼可以不留心這些地方呢?還有,張鵬翮你身為總河,已經到了要掘人骸骨的地步,你作為一個讀書人卻幹下如此殘忍之事,讀聖賢書又是為了什麼?”於是已經被削官的張鵬翮再度被削爵太子太保 [29]  但是康熙帝出於治河大局的需要和張鵬翮治河確實有功考慮,此事沒有深究,張鵬翮還是得以留任,繼續治河。從此張鵬翮更加行事謹慎,不敢半分懈怠。 [18]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黃、淮終於出現大治局面,漕運通達,黃河下游連年大熟,人民安居樂業。 [2]  張鵬翮得以官復原職,並免去他之前應該償還的十萬石糧食,不久他調任户部。 [30] 

張鵬翮吏治清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張鵬翮任吏部尚書近10年。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均歸吏部負責。為了對付有人來説情、請託,張鵬翮在府邸的廳堂上,樹了一尊關聖帝君塑像,周倉持刀威嚴旁立。每逢親朋好友有私事請託時,他便指着塑像説:“關帝君在上,我怎麼敢營私舞弊呢?”有些交誼甚篤的人,硬要求得一好的差使,張鵬翮微微一笑,詼諧地説:“周將軍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很鋒利,你不懼怕嗎﹖” 打消登門請託者的邪念妄想。 [6] 

張鵬翮位極人臣

雍正三年(1725年),七十七歲的張鵬翮任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張鵬翮病逝於京邸,享年七十七歲,加少保,賜全葬,諡文端。 [7] 

張鵬翮主要影響

張鵬翮政治

  • 治理鹽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張鵬翮出任河東鹽運使。上任之初,他立即着手修復鹽池和疏浚姚暹渠。“每遇山洪暴發,鹽湖積滿雨水,池中的鹽類物質經過長期的蒸發,結成了鹽板,定期生長出食鹽。” [31]  鹽池既需要有一定量的泉源溪流注入以免乾涸,又要對注入的水量有所限制以免影響鹽花的生成。所以鹽池周圍有護池牆,傍牆有護池堰。張鵬翮則力主修復塌陷的護池牆和護池堰。而姚暹渠可以在山洪爆發時將分流泄水。因此,疏浚姚渠,天旱可以注水入池,水多可以通泄無礙。經過張鵬翮修復鹽池並疏浚姚暹渠,河東鹽池的生產大為便利。 [32] 
在修復鹽池和疏浚姚暹渠的同時,張鵬翮針對河東池鹽的銷售情況,採取了“核實鹽引通鹽”、“力請豁免加課”等措施。“在清代,鹽都由官督商運,鹽商領有官家的鹽引,進行專賣” [33]  ,因為河東有鹽池,所以河東鹽運司承擔着生產和銷售鹽的任務。而鹽商往往成為貪官盤剝的重點對象,如有的鹽商領了鹽引, [32]  官府卻以種種名義“加課”。而鹽商也有辦法,要麼不向官府交錢領取鹽引,而是私自販賣。要麼通過賄賂取得好處。於是張鵬翮對上奏請豁免加課,他對巡鹽御史李時謙郝惟謙説道:“河東與江浙的鹽户交納同樣的税是不合理的,江浙鹽的產量要多於河東,交通運輸條件要優於河東,因此,應免去河東增加的課税。” [34]  [34]  後經兩位御史先後分別上疏奏請“免新加五分”“並免加增七分”,最終取消了“加課”,減輕了鹽商的負擔。 [35]  對下凡是聽聞手下受賄便厲聲叱責, [34]  整肅鹽政。經過努力,取得了“鹽務大舉”的實際效果 [36] 
  • 督撫浙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張鵬翮升任浙江巡撫。當時浙江吏治腐敗,官府從上而下層層盤剝,税收拖欠,敲詐勒索,貪污風行,潛運與鹽政弊端叢生,加上連年災荒,導致民生貧瘠。 [8] 
第一,整頓吏治。清代官員,除去正常的俸祿外,還有許多“合法”的收入。張鵬翮在任巡撫期間,對如此名目繁多的、加重剝削人民的弊病,主張“杜絕各官贈禮,革除一切陋習”。張鵬翮多次提倡清廉、遏制貪污,提出官要以愛民為己任,為官者做事要處以公心。他還希望於此來培養官吏的素質,以使日趨衰敗的吏治有所起色。而當時浙省各級官吏“大興土木,公費私用,勒索富紳,廣收門生”。下屬則剝削小民以滿足上級的要求,上下相蒙,惟利是求。張鵬翮大力整飾吏治,“精密謹嚴,事無鉅細,親為裁決”,從倡清廉,下諭讓各級官員自我反省。張鵬翮還儘量減少刑罰、體恤囚犯,“執法時他大公無私,審案時他態度寬厚,斷案時兼顧情理,始終都保持公平如一”。 [8] 
第二,治理漕運,核准鹽課。浙江漕運的問題在幾個沿海省份裏最為嚴重:上至院道府廳下至監兑官、押運官及衙役、內丁無不克扣各項經費,導致運費不支,甚至還出現押運途中盜賣漕糧的情況。米官大多陽奉陰違,大肆勒索平民,使得他們生活日益艱難。州縣官在徵收漕糧時未能親自臨倉,存在委派給縣承、主簿的不良現象,致使舞弊頻繁發生。這些陋弊造成官吏貪污腐敗成風,人浮於事,辦事效率低下,致使農民負擔加重。張鵬翮看到如此亂象,決心秉公執法。他認真調查研究,聽取廣大軍民的建議,深入瞭解漕政所存在的弊端,對症下藥,頒佈了嚴格的漕政管理條約,約束各級官吏痛改前非,盡職遵行。 [8]  自從唐宋經濟中心南移以來,東南地區就成為歷代統治者財賦之地,每年運往京師的漕粟裏,來自浙江的就佔據十分之三,因此浙江的漕運事關重大,功令較嚴,運糧船自從杭州出發後,抵通各程都有定例,逾期就要受罰,然而漕政又關係民生,因此,施惠又要周到,如果不加體恤,就會導致運丁窮困,而使得漕政不能按時竣工,如果不能整治貪官污吏,興利除弊,就會導致農民窮困,以致錢糧不能及時上繳。張鵬翮正是意識到漕運能否通達與吏治敗壞和民眾窮困密切相關,從這層利害關係出發,張鵬翮陳奏潛運積弊二十四款,鹽政陋規四款,請求一概革除。 [8] 
第三,賑濟災民,興修水利。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浙江遭遇旱災。他疏言“夏季下雨時,雖然補種了稻子,但收穫的米顆粒並不飽滿,難以供應漕糧。懇請朝廷免徵今年的糧食。”隨後,紹興和台州二府所屬州縣大旱過後,又遭遇颱風,突發水災,導致“存糧盡廢,即使經過十年也難以恢復”。面對災情,他一方面奏請朝廷撥款賑濟,另一方面,“自己帶頭集資,動員屬下募捐,倡導士紳富民資助,不一會兒就籌集到了幾萬石米。於是他下令再重新開墾溝壑播種。”他認為,“民田遭遇旱災和洪澇,都與水有關,只要旱災時能夠疏導水道,洪澇時能夠蓄泄積水,今後對於旱澇就沒有擔憂的顧慮了”。他親自勘察海塘,因其年久破舊,便特地修築堤岸用來抵禦江潮,並疏通西湖水道,引導支流溝通農田,從而方便灌溉。他又大興農田水利,責令各地的水利官將境內的山川、湖港、堤岸、堰閘等實際情況一一查明,只要有隱患的,逐一整治。 [8] 

張鵬翮水利

張鵬翮上任河道總督之前就上書聖祖提出治理黃河建議多達19項之多,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挑浚深通各關鍵地段的河道和引河,以防淤塞;加高加厚各險要處的石堤月堤,改土堤為石堤,以求堅固及時補砌岸堤夠漏,以防塌陷;減並滾水壩,開挑引河,以殺水勢;尋求適當時機宣泄湖水,以防水漲;調撥銀兩,整頓河官。 [8]  同時,他還針對之前幾位河督未能清除的治河工程積弊,又陳奏九款:堅築加幫堤工,應將原堤夯實,再加上新土。築堤時須先將平地夯深,務必使其堅固;運河中河因頂衝處水勢湍急,恐傷土堤,應用木柴排樁鑲壓;依法修砌湖河堤岸,方能永久;估計詳審呈報險工,如有捏造,即以謊報為由參奏;將挑河挖出之土夯作成堤,以資捍禦;從彎道處引河水,減小水勢;工成之日,發給民工印票,免除徭役。這些條款制定了河工規式、檢驗標準、河員獎懲辦法、節省錢糧工科及杜絕冒銷等措施,並創立了給民夫印票作為酬勞的印票制度。 [37]  康熙帝對此稱讚不已,稱這些措施“詳悉切要,極其周備”,還褒獎他“每事奏請詳明,實能宣力”,“從此久任河務,必能有益”。張鵬翮在全面勘察河工情形及條陳河工積弊之後,他的治河計劃與施工方案,經允准後,便次第舉行: [8] 
(一)疏通黃河下游,大辟海口,使水有去路。 [8]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鵬翮上任伊始就堵塞了決口多年的時家碼頭,當時雲梯關攔黃壩雖然阻擋上游黃河水在汛期向下遊的肆虐。但是下游在汛期過後,由於得不到上游給水,導致河道水流乾涸出現淤塞。 [38]  於是張鵬翮上書“黃河水面寬八十三丈,那麼攔黃壩也應照丈尺拆挑,這樣才能滿足宣泄洪水的需要。現在還急需堵住馬家港,使水勢不至於往一旁漫延,等到黃河大漲的時候,就開放新挖的河道,方可流通順暢。這樣就能清刷淤積的泥沙,到時候黃河入海,自然就能暢達。” [39]  張鵬翮在雲梯關上下,拆除攔黃壩,使中下游黃河順利入海, [38]  對中下游的農業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18]  張鵬翮將雲梯關黃河下游地區的攔黃壩拆除後移至他處,從而使上游黃河水流一瀉千里奔騰入海。聖祖非常高興,將雲梯關外的黃河河口,賜名“大通口”。 [38] 
(二)治理清口,保證漕運暢通。 [8]  張鵬翮指出:入海口至清河口相隔太遠,當務之急就是疏浚清河與淮河相會的地方。 [40]  “清口是運河接入黃河的要處。而前代都沒有黃河,只有泅水(黃河的前身)從西北來經過角城與淮河一起會入大海,都是清澈的水。而泅水比淮河更清澈,沒有泥沙堆積污濁河水,所以唐宋以前從未聽聞過清口的隱患,而問題是從有黃河開始的。之所以成為隱患,是從黃河奪淮入海而淮河難以抵擋黃河開始的。”清口是黃河與淮河的交匯口,漕運船隻北上和南下,由於清口泥土大量淤積,已經達到和地面平行。使經過黃河進入運河的船隻無法通行。張鵬翮根據地形地貌,從黃河北岸裴家場引黃河水,使黃河水淹沒清口河身,使淤泥沉澱,由於引水地區的泥沙量不大,不會造成泥土的再次淤積,河水的加深必然會使河道通暢、漕船暢行。張鵬翮深謀遠慮,在把清口淤泥導致漕船不通的問題解決後,通過開鑿引河的辦法,將清口堵塞漕運運輸的問題徹底解決。 [18] 
(三)修治運河。對運河的治理,首先需要把高家堰治理好。高家堰是洪澤湖的東堤,清口是洪澤湖的出口,也就是淮河會黃的出口。它們是潛運暢通的關鍵,因此它們是當時治理的重點。“治理黃、淮二河的關鍵在於高堰,如果高堰牢固的話,那麼淮河到清口的水勢就自然會強於原本黃河奪淮入海的水勢,黃淮二河都流向正常,那麼運河也會通暢,而百姓也沒有掉入河中而被淹死的顧慮了。”高家堰的堤工工程包括堵復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來的決口,修築大堤石工。先築小黃莊周家橋段,然後延長至古溝,接着再由古溝延長至六壩(靳輔出任河督時築造的六座石滾水壩),並在大堤的臨湖面一律用柴草鑲補,以上工程依次按順序興建,以防大湖波浪衝刷破壞。第二年,又加築武家墩至運口一帶堤工,與高家堰其餘堤工一律相平。創築攔湖壩一道,自新大墩至裴家場,束水御浪,敵黃濟運。通過堵閉高家堰,使黃河水無法流入淮河,全部都流入清口,也是為保持洪澤湖的必要水量和水位,使其達到蓄清刷黃的目的,從而避免了高堰六壩東潰,通過白馬湖、高郵湖等諸湖流入運河。另外再開三座滾水壩以泄溢槽之水,並在壩下就原有草家河、唐曹河開為引河,引河岸築順水堤,往堤內溢水,從而保護堤外民間田地和房屋。為三滾壩施工方便和需要,在原有天然滾壩之處,夯實土堅,溢水出唐曹河入白馬湖。為潛船從淮陽裏運河北上進入中運河疏通了水路。 [8] 
張鵬翮治理黃淮和之前的官吏不一樣,其中很大的區別就是他常親自深入河道湖口去考察,詢問當地百姓,積累豐富的第一手河道資料。同時,他還積極向前人學習治河經驗。比如,他採取“逢彎取直”的治河思路就來自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彎截角,逢正抽心”的經驗。諸事親力親為,使得張鵬翮成為了河道治理的“行家”,這也是“張鵬翮得治河之秘要”的原因所在。 [41] 
張鵬翮治河,恢復、鞏固和擴大了靳輔治河已經取得的成果,並將治河經驗寫成《治河書》10卷,穩定了東南半壁江山社會相對安定的局面;保證了河運暢通,南北交流,為 “康乾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張鵬翮是靳輔之後最傑出的治河專家,對清代水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水利事業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中國水利史》列專章介紹,高度評價“這不僅於國計民生貢獻巨大,而且就其科學水平,也居當時世界水利工程最先進行列”。 [6]  故人們將其比作上古治水英雄大禹 [7] 

張鵬翮文學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卷一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卷一
張鵬翮工詩善文。清詩研究專家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對張鵬翮之詩作了中肯評價。張鵬翮現存詩600餘首,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七言律絕,佳句絡繹。 [13]  張鵬翮的詩歌內容極其多樣化,諸如民間疾苦、旅思羈愁、離懷別緒、英雄肝膽、兒女柔情、山川景色、鄉土民俗、歷史人文、異域風光等在其詩中均有呈現。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張鵬翮出使俄羅斯,往返百餘日,寫下不少紀行詩,表現出張鵬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頑強的意志,詞精句美,詩意濃郁,氣格高亢;俄羅斯異國風光,歷歷在目,這在整個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 [5] 
胡傳淮編選《張鵬翮詩選》 胡傳淮編選《張鵬翮詩選》
張鵬翮詩歌的風格特徵是“清新”、“質樸”。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簡約易懂的風格特徵才能使讀者感受他的內心世界。對於詩歌語言,張鵬翩推重自然、質樸,這就使得詩歌語言風格洗練準確、潔淨清純,有種精純自然之美。像《秋後百日紅花盛開》詩中“紅花獨自嬌秋色,翻笑西風拂柳條。”全用最習見之詞語,最常見之景象,卻精煉而準確地繪出了紅花在秋後的姿態,其中“嬌”和“笑”兩字形象而生動,使得全詩富有活力,給人以清新、爽約的美感,難以忘懷。還有像《田家》“禾黍兒兒願不違,銜泥燕子繞樑飛。閨中少婦條桑去,攜得盈筐趁早歸。”這首詩描寫了禾苗的旺盛,燕子的忙碌,少婦的喜悦,刻畫了一幅祥和的家居田園生活,質樸中顯深厚,於平淡中透出一段活潑潑的清興,直率款曲之情溢於言外,真可用清切自然來形容。 [8] 
張鵬翮論詩主性情,開清代性靈派先聲。張鵬翮比清代性靈詩派主將袁枚早60餘年,其詩論主張直接影響到其玄孫性靈派大詩人張問陶。學者吳庚舜説:“張問陶的詩歌理論一般文學史只着眼於袁枚對他的影響,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張鵬翮對他的直接影響”。由此可見,張鵬翮對後世詩歌的影響是不小的。 [5] 

張鵬翮軼事典故

張鵬翮捍衞主權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5月,張鵬翮奉命為副使,隨索額圖所率使團到俄商定中俄邊界。一行人進入荒漠時,常遇風暴,滴水皆無,有人渴死途中,張鵬翮兩腿被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艱難前行。他在家書中寫道:“願效張騫,以身許國,予之志也。”經過克魯倫河時,恰遇兩個少數民族部落發生戰事,張鵬翮主張派使者前去説明路過原因,以免誤會,但未被採納。結果遭襲擊被俘去先鋒。使團眾人驚惶欲退,張鵬翮厲聲阻止説:“事出危險,正臣子捐軀效命之時,公等皆怯,某獨當之!”後按張鵬翮意見派人前往解釋原委,方消除誤會,額諾德認錯謝罪,放了先鋒,讓出通道。同行者無不歎服張鵬翮的義勇和膽識。這次深入漠北,顯示了清王朝捍衞邊疆的決心,為次年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作出了積極貢獻。張鵬翮更是“揚名中外,以清節著”。 [6] 

張鵬翮相不拜將

在《新編雲陽縣志》記載和民間普遍流傳着一個“相不拜將”的傳説。康熙年間,張鵬翮回老家四川蓬溪掃墓祭祖,乘船途經雲陽張飛廟時,隨從提議進廟祭拜名將張飛。以清廉著稱的張鵬翮覺得沒什麼可祈求的,便以“相不拜將”為由拒拜,繼續航程30裏後夜宿三壩溪。次日晨,船工醒來發現,昨晚泊好的船鬼使神差地倒退30裏,停在了下游張飛廟腳下的渡口。張鵬翮認為是夜泊時沒繫牢船繩而順流倒退了,啓程上行30裏後,又夜宿三壩溪,次日早晨,再次停在張飛廟腳下的渡口。張鵬翮還是不信邪,又上行30裏停泊,次日天亮時,第三次停在廟腳的渡口,頓時大驚,他連忙登岸向張飛“謝罪”。張鵬翮返船啓航時,突然江上清風鼓帆,將船順風直送30裏外的三壩溪。當然此説缺乏依據,張鵬翮在其詩《桓侯廟》中寫道:“君侯正氣足千秋,江上祠堂劍珮留。武定荊梁推虎將,文成刁斗羨名流。雲安故壘烽煙靜,天目孤城甲馬遊。扶漢精靈猶未了,英風凜凜在神州。”對桓侯張飛可謂讚譽有加。不過,他的另一首《桓侯廟》詩,卻和民間傳説多少有點沾邊,詩中寫道:“銅羅古渡蜀江東,多謝君侯賜順風。愧我輕舟無一物,揚帆載石鎮空舟。” [42] 

張鵬翮題三蘇聯

張鵬翮曾為眉州三蘇祠撰聯: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清代楹聯家梁章鉅楹聯叢話》雲:“眉州三蘇祠中,楹聯林立,殊少佳構。惟大門有張鵬翮一聯,最為大雅。”可見,張鵬翮一聯,是清代三蘇祠楹聯中寫得最好的一聯,實為三蘇祠楹聯之冠軍。 [6] 

張鵬翮歷史評價

張鵬翮史籍評價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張鵬翮)平生居官,清儉方整,有器局,於河工最著聲績。 [17] 

張鵬翮名人評價

康熙帝:①天下廉吏,無出其右。 [4]  ②從前作清官者,宋文清一人,今日張鵬翮堪與之匹。 [7]  張鵬翮自任總河以來,克遵朕指示,修築工程,殫心盡力,動用錢糧,絕無糜費,比年兩河安晏,堤岸無虞,深為可嘉。④張鵬翮在河道任總督數年,殫心盡力,不辭艱瘁。又清潔自持,朕甚為嘉悦。⑤不但為今之名臣,亦足重於後世矣! [7]  ⑥張鵬翩做官極好,朕所素知,今到浙江朕親自訪問,不獨百姓人人稱好,即滿洲營官兵每人人稱好,是張某之做官已到至極之處,真可異也。若天下巡撫俱如此做好官,天下之民俱安。朕何憂哉!⑥東南大勢在淮黃,績奏平成出尚方。河定不煩勞再計,民安猶自視如傷。舳艫銜尾連千里,江漢朝宗盡八荒。國計蒼生均永賴,乾坤萬古壯金湯。(《恭和聖制淮黃告成韻》) [21] 
雍正帝:①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樹範巖廊,允矣千秋之茂典。②張鵬翮矢志端方,持身廉潔。早登清秩,洊陟崇班。籌疏濬於河防,克佐澄清之績;掌銓衡於流品,久彰公正之操。五十餘載,精白一心。③張鵬翮志行修潔,風度端凝。通籍詞垣,旋效旬宣之績;分司郎署,益徵屏翰之才。十年殫力於河渠,疏鑿之功丕懋。③張鵬翮素性恪恭,持躬清介。早登詞館,洊歷曹郎。外而績茂旬宣;內而望高卿尹。(《遂寧張氏族譜》卷三《御書》) [7] 
張百齡:自靳文襄之後,繼以張文端,措置之方,雖不外蓄清敵黃束水攻沙二語,而術精意美,於中秘妙,實有不可思議者。嗣起諸賢,如齊蘇勒白鐘山,謹守其成規;於襄勤稽文敏,善宗其遺意。故百數十年來,安瀾順軌,底績平成,然考之成業。 [43] 
趙慎畛:遂寧張文端公鵬翮官巡撫,有清望,聖祖褒之為天下第一清官,至今流往家堂猶懸此額。累葉外任,皆守清白家風。官開化太守者名顧鑑,船山先生翁(張問陶)也。(《榆巢雜識》卷下) [5] 
彭端淑:上方勵精圖治,毅然更新。公亦以身任天下事,因能授職,持大綱,去煩細,時議稱賢相焉。公自弱冠入仕及為相,凡五十餘年,名滿天下。主上不疑,同官不忌,考諸史冊,往往難之。(《張文端公傳》) [7] 
李調元:①文端論詩,以性情為主。②恬退實從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詩人張九齡)風度。(《蜀雅》) [8] 
孫桐生:文端平生居官以清節重,揚歷中外,早著循聲。詩亦純實簡質,自是正聲。(《國朝全蜀詩鈔》) [8] 
徐世:文端為治河名臣,行役之作,意境獨超。(《晚晴簃詩匯·詩話》) [8] 
胡傳淮:張鵬翮歷官五十餘年,立志遠大,以身許國,品行高尚,作風嚴謹,一生精覃,清操自矢,才幹非凡,政績卓著,名滿天下,時稱“賢相”、“清官”。 [5] 

張鵬翮主要作品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清刻本,天津圖書館藏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清刻本,天津圖書館藏
張鵬翮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治河全書》(10卷)《奉使俄羅斯行程紀略》《兗州府志》《遂寧縣誌》《忠武書》《家規輯要》《信陽子卓錄》等10餘部著作,不少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中。光緒八年(1882年)刊刻的《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凡七卷,內有詩二卷,收錄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一七六冊,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主持編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影印出版。 [8] 

張鵬翮人際關係

  • 家族成員
據《清史稿》、民國本《遂寧縣誌》、民國本《遂寧張氏族譜》、胡傳淮張鵬翮研究》《張鵬翮簡譜》等史料記載,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張氏在其入川始祖張萬帶領下,遷居四川省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任隆鎮黑柏溝村),至張鵬翮已經傳到第九代。 [44]  清代蜀中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是一支興盛時間長達兩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有重要影響的大家望族,被稱為“清代四川第一家”。張鵬翮為了紀念康熙帝的恩澤,便效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鯉的意思(孔鯉因其誕時魯昭公賜孔子一尾鯉魚而得名),以“懋勤顧問,知遇崇隆,清正仁厚,進德立功”十六字作為子孫的輩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還在沿用。 [7]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六世祖
張贊
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歷官禮部主事、員外郎、郎中、雲南姚安府知府。
曾祖
張惠
隱居不仕,積善好施,學者私諡“三多先生”。
祖父
張應禮
官懷遠將軍都司僉書。
父親
學者,著有《燼餘錄》、《松齡老人筆記》等書,康熙帝曾書“鮐背神清”、“養志松齡”二匾。
母親
景氏
贈恭人。武英殿大學士熊賜履撰《景太恭人墓誌銘》。
妻妾
妻子
唐氏
遂寧處士唐君倫女,誥封一品夫人。
同輩
兄弟
張鵬翼
官居定遠將軍
張鵬舉
生平不詳。
張鵬搏
張鵬飛
官寧國將軍。
張鵬翥
官居新化知縣
子輩
兒子
康熙二十六年(1687)舉人。歷官懷寧知縣、通政使司通政使、工部侍郎,授通奉大夫
官至江南淮安府山安河務同知。
女兒
適江南提督夾江王紹緒。
-—
適山東廩生孔傳鉅。
適江南興化縣廩生吳槃。
孫輩
歷官寧國府知府、山東登州府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誥授中憲大夫
曾孫
歷官安陽知縣、館陶知縣、均州知州、荊門知州、漢陽府同知、開化府知府,誥授朝議大夫。
玄孫
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文學家、書畫家。
(參考資料) [7]  [45-46]  [8] 

張鵬翮後世紀念

張鵬翮墓地

位於潼南區小渡鎮月山村慶元山的張鵬翮父子墓 位於潼南區小渡鎮月山村慶元山的張鵬翮父子墓
張鵬翮墓位於遂寧中安仁裏慶元山金簪子坡(今屬重慶市潼南縣小渡鄉月山村),墳墓比普通墳冢略大,《重慶市文物志·潼南部分》記載,張鵬翮墓長8.6米,寬4.6米,高1.7米,分佈面積50平方米。 [47]  墓前立有一通墓碑,碑高144.5釐米,寬67釐米,厚14.5釐米。2006年,張鵬翮的墓塋被列為潼南文物保護單位。 [48] 

張鵬翮故居

四川省遂寧市張鵬翮故居——御書樓
御書樓 御書樓
御書樓為遂寧張文端公鵬翮故居,位於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小東街。興建於康熙年間,建築面積達1000餘平方米。而匾額上的“御書樓”三字是張鵬翮去世後,由雍正帝親自書寫後賜贈的。御書樓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中一場大火中御書樓被焚為廢墟,樓內文物古蹟均無一倖存。今於船山區海琪古鎮重修。 [13] 

張鵬翮紀念館

  • 四川省遂寧市張鵬翮紀念館
湖北省麻城市張鵬翮紀念館 湖北省麻城市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紀念館位於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繼勳公園鏡苑,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按照川中民居院落風格設計。主廳展示清代康熙帝褒之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張鵬翮的史料。張鵬翮一生功績主要在“四治”,即在治國、治家、治河、治學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張鵬翮紀念館為國家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42] 
  • 湖北省麻城市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紀念館位於湖北省麻城市龍池橋街道辦事處白塔河社區。因為張鵬翮祖籍湖北省麻城市,其先祖張萬於明代洪武初年遷居蜀中遂寧黑柏溝。便造此館供人們參觀。 [49] 
  • 重慶市潼南區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紀念館位於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小渡鎮月山村慶元山下,在建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張氏祠堂原址上通過落架維修而成。佔地面積約970平方米由張鵬翮廉政文化展覽館,張鵬翮及其父親、兒媳三座墓塋以及廉政文化廣場等部分組成。主要紀念張鵬翮廉政事蹟與家族歷史,已於2019年2月開展。該展覽館為清代民居風格,純木穿鬥結構四合院,由“天下廉吏、少年英才、廉潔從政”等六大部分組成,概括介紹了張鵬翮廉潔自律的一生。 [48] 

張鵬翮紀念雕塑

天下第一廉張鵬翮塑像(江蘇淮安) 天下第一廉張鵬翮塑像(江蘇淮安)
2014年8月25日,江蘇省二河閘管理所為“二河始挖者、天下第一廉”張鵬翮製作了全身坐姿塑像。 [50] 
在四川蓬溪縣奎閣廣場,也有張鵬翮的雕像。2011年11月,“四川省廉政書法創作基地”也在奎閣廣場設立。以表達對一代賢相廉吏竭忠為國、清廉為官、勤能為民精神的傳承和讚揚。 [42] 

張鵬翮紀念組織

張鵬翮文化研究會
2015年11月2日,四川省蓬溪縣成立了張鵬翮文化研究會,對張鵬翮及其家族進行全面研究。 [51] 

張鵬翮紀念專著

序號
作者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備註
1
胡傳淮
2019年
四川大學出版社
-
2
2006年
香港銀河出版社
-
3
2012年
中央文獻出版社
-
4
2011年
中國文聯出版社
研究張鵬翮的第一本專著
(參考資料) [52] 

張鵬翮紀念報道

四川蓬溪張鵬翮: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 四川蓬溪張鵬翮: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
2014年8月,四川電視台經濟頻道《巴山蜀水之城市故事》播出了專題片《清官張鵬翮》,對張鵬翮進行了全面評價。 [49] 
2015年10月,四川電視台《廉潔四川》欄目組和四川省紀委拍攝了專題片《尋廉記,一代廉吏張鵬翮》。 [49] 
2017年9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欄目組向四川省紀委約稿,發佈專題片《四川蓬溪張鵬翮: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 [53] 

張鵬翮史料索引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 [4] 
  • 《清史列傳·卷一一》
  • 《國朝先正事略·卷九》 [5] 
  •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一》 [8] 

張鵬翮藝術形象

  • 戲曲
遂寧市川劇團黨支部書記、團長劉世虎飾張鵬翮 遂寧市川劇團黨支部書記、團長劉世虎飾張鵬翮
川劇《蒼生在上》中,由遂寧市川劇團團長劉世虎扮演一代廉吏張鵬翮。 [54-55] 
  • 文學
清末民初小説家儲仁遜撰寫出《八賢傳》20回,敍述康熙對張鵬翮、于成龍、郭琇、彭鵬等八位賢臣匡扶社稷的故事。
遂寧人張帆著《張鵬翮傳奇》,講述清代康熙、雍正兩朝皇帝所讚譽過的“天下第一清官”,官居文華殿大學士的張鵬翮的傳奇故事。 [56] 
  • 影視劇
在古裝歷史劇《天下長河》中,李海東飾張鵬翮。 [57] 
參考資料
  • 1.    (民國)趙爾巽撰:《清史稿》列傳六十六,民國十七年清史館本:“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清)馮桂芬撰:《(同治)蘇州府志》卷五十五,清光緖九年刊本:“張鵬翮,運青,遂寧人,進士。”(清)成瓘撰:《(道光)濟南府志》卷二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清)嵆曾筠撰:《(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清)蔣兆奎撰:《河東鹽法備覽》卷三官職,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張鵬翮,四川遂寧進士。”(清)穆彰阿撰:《(嘉慶)大清一統志》卷四百七,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張鵬翮墓,在遂寧縣。”
  • 2.    天下廉史張鵬翮  .遂寧新聞網 [引用日期2020-03-27]
  • 3.    張鵬翮  .遂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4-03]
  • 4.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列傳六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27]
  • 5.    胡傳淮.張鵬翮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1:351
  • 6.    張鵬翮:一個與狄仁傑、包拯、海瑞齊名的古代著名清官   .遂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27]
  • 7.    胡傳淮.張鵬翮簡譜[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46-52|
  • 8.    王俊橋.清代張鵬翮研究[D].湖南:湖南師範大學, 2008:10-70
  • 9.    天下廉吏張鵬翮(三)  .潼南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0-03-28]
  • 10.    孔尚任《出山異數記》:“上乘輿入城,詣先師廟,至奎文閣前,降輦入齋,少憩,即步行升殿,跪讀祝文,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頭,為曠代所無。牲用太牢,祭名十籩豆,樂舞六佾,其執事禮樂弟子皆任所教也。任在詩禮堂伺經筵,不獲陪位。禮即畢,上還齋幄少憩,更便服鷹白色袍,石青色褂。辰刻,內閣學士席爾達,太學寺卿葛思泰導引,上由奎文閣東入承聖門,步升詩禮堂御座。百官聽講。左翼列者:大學士明珠、王熙、吏部尚書伊桑阿、禮部尚書介山、工部尚書薩穆哈、內閣學士庥爾閣、席爾達、翰林院掌院學士常書、孫在豐、內閣侍讀學士徐廷璽、翰林院掌院學士朱馮泰、太僕寺少卿楊舒、鴻臚寺少卿西安、光祿寺少卿胡升國、吏科掌印給事中費楊古,陝西道御史喇古、山東巡撫都御史張鵬格。右翼列者:襲封衍聖公孔毓圻,翰林院五經博士孔毓廷、顏懋衡、曾貞豫、孟貞仁、仲秉貞、原任五經博士孔毓瑛、口北道合事孔興洪、曲阜縣世職知縣孔興認、四氏學學錄孔尚祝、尼山書院學錄孔毓璽、洙泗書院學錄孔貞爝及四姓候補選項者三十五人,其司員府縣官各候門外。班既定,上諭兗州府知府張鵬翮,作官清正,亦宜聽講,遂傳入列於巡撫之下。”
  • 11.    天下廉吏張鵬翮  .潼南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0-03-28]
  • 12.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初,陝西巡撫布喀劾四川陝西總督吳赫等侵蝕貧民籽粒銀兩,命鵬翮與傅臘塔往按。還奏未稱旨,命鵬翮與傅臘塔復往陝西詳審。
  • 13.    “一代完人”張鵬翮:天下廉吏,無出其右(圖)  . 四川新聞網 [引用日期2020-03-27]
  • 14.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三十九年春,還奏布喀、吳赫及知州藺佳選、知縣張鳴遠等侵蝕挪用,各擬罪如律。上諭大學士曰:“鵬翮往陝西,朕留心訪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
  • 15.    李元度.清朝先正史略[M].卷一.台北:台北明文書局,1985:336
  • 16.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鵬翮到官,請撤協理徐廷璽及河工隨帶人員,並乞敕工部毋以不應查駁之事阻撓,並從之。
  • 17.    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M].卷二.台北:台北明文書局,1985:437
  • 18.    邵博.康熙朝治理黃河研究[D].遼寧:遼寧大學,2011:27-30
  • 19.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上倚鵬翮治河,謂鵬翮得治河秘要,諭大學士曰:“鵬翮自到河工,日乘馬巡視堤岸,不憚勞苦。居官如鵬翮,更有何議?”
  • 20.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山東泰安、沂州等州飢,上命截漕二萬石交鵬翮往賑。鵬翮令河員動常平倉谷二十八萬餘石散賑,疏請以山東各官俸工補還。上責鵬翮河員發倉谷邀譽,乃令山東各官補還,鵬翮謝罪,仍以“殫心宣力、清潔自持”,加太子太保。
  • 21.    天下廉吏張鵬翮(九)  .潼南報數字報- [引用日期2020-03-28]
  • 22.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鵬翮以淮安道王謙言劾山安同知佟世祿冒帑誤工,奪官追償。世祿再叩閽,上令尚書徐潮按治,鵬翮、謙坐誣劾當譴,上特寬鵬翮。
  • 23.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上南巡,閲清口,見黃水倒灌,詰鵬翮,鵬翮不能對。
  • 24.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工部侍郎趙世芳又劾鵬翮浮銷十三萬有奇,請逮治。上曰:“河工錢糧原不限數,水大所需多,水小所需少。如謂鵬翮以十三萬入己,必無之事。河工恃用人,鵬翮用人不勝事,故至此耳。”因還世芳疏。
  • 25.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上曰:“汝為王謙輩所欺,流於刻薄。大儒持身如光風霽月,況大臣為國,若徒自表廉潔,於事何益?”
  • 26.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及秋,淮、黃並漲,古溝、清水溝、韓家莊並溢,廷臣議奪官,上命仍留任。尋督塞諸處漫口。
  • 27.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四十五年,疏請開鮑家營引河,尋用通判徐光啓言,擬開引河出張福口,分洪澤湖異漲,即為高家堰保障,謂為溜淮套。鵬翮與總督阿山、總漕桑額合疏請上蒞視。
  • 28.    趙之恆等.聖祖仁皇帝聖訓[M].卷三十四.治河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507-508
  • 29.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四十六年,上南巡,閲所擬引河道,諭曰:“朕自清口至曹家廟,見地勢甚高,標竿錯雜。依此開河,不惟壞田產,抑且毀冢墓。鵬翮讀書人,乃為此殘忍事,讀書何為?”詰責鵬翮,鵬翮謝罪。上以議為河山所主,非鵬翮意,削太子太保,奪官,仍留任。
  • 30.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四十七年,以黃、運、湖、河修防平穩,命復官,並免應追帑銀。尋遷刑部尚書。四十八年,調户部。
  • 31.    孫麗萍.論河東鹽池對華夏文明起源的重要作用[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2):10
  • 32.    蔡東洲,唐金文.張鵬翮出任河東鹽運使考論[A].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148-156
  • 33.    江地.清代官制概述(下)[A].清史與近代史論稿[C].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73
  • 34.    雍正《山西通志》:“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康熙二十四年,以進士累官河東都轉運運使。性清介,聞人言貨賄,輙厲聲叱之不少假。而於鹽政利弊,批卻導窽,具得要領。嘗上議巡鹽使者,力請豁免加課,略謂:河東諸商,築畦曬鹽,出場販賣,僅與淮、浙灶户同科。近日淮、慶六邑,又歸長蘆,地勢既狹,辦納尤艱。今四海昇平,大兵盡撤,所有軍興以來,每引增銀五分,應照部文題請停止。至加增七分,原因淮、浙割沒之例,謂每引加鹽二十五斛,應入正額,按時徵收。但時勢既別,張弛宜異,淮、浙利於鹽多,河東利於鹽少。故初奉部行,諸商即請認課,不願加鹽。且割沒之説,原以示罰。河東山路崎嶇,轉運最難。驢馱車載,半出人力,非若淮、浙順風揚帆,一瀉千里,舳艫相接,便於夾帶也。並請題豁,以蘇困苦。李御史時謙深嘉之,亟繕疏上請,獲免新加五分。閲數年,郝御史惟謙陳乞並免加増七分,商民胥頌皇恩焉。”
  • 35.    天下廉吏張鵬翮(四)-  .潼南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0-03-28]
  • 36.    國史館.清國史(嘉葉堂鈔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758
  • 37.    張鵬翻.治河全書(卷17).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729、730-731
  • 38.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張鵬翮傳》:尋疏言:“臣過雲梯關,見攔黃壩巍然如山,下流不暢,無怪上流之潰決。應拆攔黃壩,挑濬河身,與上流一律寬深。”又言清口淤墊,應於張福口開引河,引清水入運敵黃,建閘以時啓閉。又言人字河至芒稻山分二派,又名芒稻河,應濬使暢流;並濬鳳凰橋引河及雙橋、灣頭二河,皆匯芒稻河入江。俱下部議行。尋以攔黃壩既撤,河身開濬深通,暢流入海,疏請賜名大通口。
  • 39.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M].卷三.台北:台北明文書局,1985: 20
  • 40.    趙爾巽.清史稿[M].卷一百二十六.河渠一.北京:中華書局,2008:3724
  • 41.    遂寧張鵬翮 古代清官廉吏廉潔典範  .遂寧傳媒網[引用日期2020-03-28]
  • 42.    天下廉吏張鵬翮(十八)  .潼南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0-03-29]
  • 43.    《皇朝經世文編卷·九十九工政五河防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8-31]
  • 44.    視頻: 胡傳淮評説清代宰相張鵬翮大詩人張問陶家譜  .優酷.2013-04-27[引用日期2013-04-27]
  • 45.    胡傳淮.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5-12
  • 46.    胡傳淮.張問陶年譜[M].四川:巴蜀書社,2000:29-210
  • 47.    清代名臣張鵬翮後人遷居守墓 9代人延續300年住在墓地附近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3-28]
  • 48.    “天下廉吏”張鵬翮廉政教育基地在潼南落成  .-重慶曆史名人館[引用日期2020-03-28]
  • 49.    天下廉吏張鵬翮(十九)  .潼南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0-03-29]
  • 50.    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  .遂寧新聞網.2014-08-27[引用日期2015-10-16]
  • 51.    四川省蓬溪縣張鵬翮文化研究會成立  .新浪網.2015-10-20[引用日期2015-10-24]
  • 52.    明清遂寧五大家族及研究綜述  .中國文學網[引用日期2020-03-27]
  • 53.    【傳統家規】張鵬翮: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   .清廉蓉城 [引用日期2020-03-29]
  • 54.    川劇《蒼生在上》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 [引用日期2020-03-27]
  • 55.    大型廉政川劇《蒼生在上》在京公演  .遂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27]
  • 56.    四川省遂寧市舉行新書《張鵬翮傳奇》《遂寧風雅》發佈會  .中國報道網[引用日期2020-03-29]
  • 57.    電視劇《天下長河 》第1集(芒果TV版/2022年)片尾44分05秒至44分20秒  .芒果TV[引用日期2022-12-06]
  • 58.    翮的解釋|翮的意思|漢典“翮”字的基本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12-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