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性靈派三大家

鎖定
清代是我國古典詩歌最後一個光彩照人的時代,以其眾多的詩人、紛繁的流派、豐富的內容、變化的風格,開創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在諸多清詩流派中,性靈派是最能代表“清詩”面目的、最有價值的流派。
袁枚趙翼張問陶,並稱為清代乾嘉性靈派三大家。性靈派主將袁枚、副將趙翼、殿軍張問陶,支撐起乾嘉時期隊伍龐大的性靈派,為使文學特別是詩歌創作迴歸表現真情、個性的健康軌道,掃除模擬復古的風氣,發揚開闢新徑的創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文名
性靈派三大家
年    代
清代
特    點
豐富的內容、變化的風格
包    括
袁枚趙翼張問陶

目錄

性靈派三大家袁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乾隆四年中進士,入翰林,做過江寧等地知縣。後辭官,定居南京,在小倉山構築園林,過着論文賦詩、悠閒自在的生活。
他主張詩應該抒寫性情,因此,多數作品抒發閒情逸致。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説《子不語》等。《隨園詩話》是他的代表作,有獨特的文學見解。
他提出“性靈説”,對儒家詩教提出異議。部分詩篇對漢儒和程朱理學發難,並宣稱“《六經》盡糟粕”。他主張直抒胸臆,詞貴自然,反對泥古不化,強調自創精神,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袁枚在《答張船山太史書》中雲:“詩人洪稚存太史,曠代逸才,目無餘子,而屢次來信頌執事之才為長安第一”’、“以執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撝謙,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張船山太史寄懷即仿其體》:“忽然洪太史,誇我得奇士。西川張船山,槃槃大才子。”
袁枚系性靈派主將,暮年因洪亮吉的推薦,才與船山神交,並雲:“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張君詩猶未見耳!”袁枚視船山為生平“第一”知己,可見船山之才,非同一般。袁枚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性靈派三大家趙翼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啓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趙翼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性靈派三大家張問陶

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 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人,清代名相張鵬翮玄孫。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進士。五十八年(1793),任翰林院檢討嘉慶五年(1800),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巡視南城;十四年(1809),擢吏部郎中;十五(1810),出任山東萊州知府;十七年(1812),稱病辭官;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於蘇州,歸葬蜀中故里蓬溪縣金橋鄉兩河口。
張船山一生致力於詩書畫創作,著有《船山詩草》及《補遺》,共26卷。張船山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不單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為性靈派後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
胡傳淮所著《張問陶年譜》(2000年巴蜀書社出版)、《張問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對了解張問陶的生平事蹟可資借鑑。張問陶與袁枚、趙翼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