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佛泉

鎖定
張佛泉,男,學名葆桓,民前四年出生於河北省寶坻縣。高中畢業後保送私立燕京大學。1934年胡適邀請他至北京大學任教,擔任政治系教授,是胡適等主辦的《獨立評論》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是中國自由主義的重要理論家。
中文名
張佛泉
別    名
葆桓
畢業院校
燕京大學
出生地
河北省寶坻縣
性    別

張佛泉人物生平

曾任西南聯合大學政治系主任及燕京大學擔任燕京試驗導師制導師。
到台灣後,1949—1954年,任國立編譯館編輯,1949年11月20日《自由中國》創辦之後,曾為該刊物重要撰稿人。
1954—1956年,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教授,並教授西洋政治思想史。1954年,發表《自由與人權》一書,奠定台灣自由主義論述的里程碑。
1956—1961年,任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61-1963年,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at the Center of East Asia Studies of HarvardUniversity)。接受美國福特基金會獎助,攜妻女至美國哈佛大學任研究員。
1965—1977年,任教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12年(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for 12 years) (1965-77)。後在加拿大卑詩大學任正教授直到退休。1979年,商務再度出版其《自由與人權》。
1994年1月16日去世。張佛泉對自由主義的詮釋奠定了戰後台灣自由民主發展理念論述的根基,透過《自由中國》諸君子的言論影響,對台灣自由民主的實踐有其重要的貢獻。

張佛泉出版著作

發表日期
著作名稱
出版地點
出版單位
-
1954
《民主與選舉》
台北
中央文物
-
1955
《民權初步釋義》
台北
中央文物
-
1957
《自由民主論叢》
香港九龍
友聯
-
1962
“In Praise of “Right”.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January
-
7-9
-
1971
《無法出讓的權利》
台北
仙人掌
-
1971
梁啓超國家觀念之形成
-
《政治學報》
1:1-66.
1979
《自由與人權1954年就出版》
台北
台灣商務
-
1998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General Will. ”
-
《政治學報》
30:1-14.
張佛泉在《自由中國》發表的文章
-
(1954/01/16)
〈自由與文化〉
-
《自由中國》
第十卷第二期
(1954/09/16)
〈政治常識〉
-
《自由中國》
第十一卷第四期
(1953/05/16)
〈自由之確鑿意義〉
-
《自由中國》
第八卷第十期
(1956/10/01)
〈言論自由與百家爭鳴〉
-
《自由中國》
第十五卷第七期
(1951/12/01)
〈從民權初步論精誠團體〉
-
《自由中國》
第十五卷第十一期
(1952/10/16)
〈論美國大選的意義〉
-
《自由中國》
第七卷第八期
(1953/05/01)
〈自由與國際和平〉
-
《自由中國》
第八卷第九期
(1954/07/16)
〈亞洲人民反共的最終目的〉
-
第十一卷第二期
(1955/08/11)
〈聯合招考入學志願問題〉
-
《自由中國》
第十三卷第三期
(1957/06/01)
〈讀徐著「語意學概要」〉
-
第十六卷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