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似旭

鎖定
張似旭(1900年—1940年7月19日),廣東潮汕人。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修新聞學。1923年回國,任天津《華北星報》記者,後轉東吳大學任教授。1925 年之後,張似旭主要在上海從事新聞事業和保險事業。1927年起,張似旭歷任上海《國民新聞》總編輯、英文《大陸報》總編輯。1932年出任外交部情報司司長。1933年1月任中文版《大美晚報》董事兼經理。1940年7月19日在上海被日偽特務暗殺。 [1] 
中文名
張似旭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潮汕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40年7月19日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張似旭人物生平

張似旭早年經歷

張似旭,廣東潮汕人。1900年出生於廣東饒平隆都白水湖鄉。其父張固純是地方的牧師,後執教於汕頭華英學校,居家移居汕頭市,張似旭便就讀於汕頭華英學校。畢業後,他遠渡重洋,至美國工讀哈佛大學,旋轉如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歷史與新聞學。1923年張似旭從美國畢業回國,任天津《華北星報》記者、1924年,在蘇州東吳大學任教。 [3]  1925 年之後,張似旭主要在上海從事新聞事業和保險事業。他曾任《大陸報》總編輯,並與伍朝樞共同組建國民新聞社。他還擔任美商友邦人壽保險公司董事、營業總監、保華保險公司總監,發起成立中華人壽保險協進社並任社長,同時出任大夏大學商學院保險學教授。 [2]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上海的報紙上充斥着對國共合作進行誣衊的不實報道。1925 年國共合作進行第二次東征之後,張似旭作為上海《大陸報》的特派記者,現場採訪了東征後的勝利局面,在上海報紙上對國共合作的勝利成果進行了客觀報道,澄清了報章上原有的不實之詞。1927 年“四一 二”事件發生之後,張似旭出於民主意識,多次在報章上發表反對內戰、維護安定的言論,因此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後來,國民黨當局迫於輿論壓力釋放了張似旭。 [2] 
1932年,張似旭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情報司司長,曾參加淞滬停戰協定談判,因對政府外交政策失望,同年決然辭職,專心從事新聞事業和保險業,成為中文版《大美晚報》的全權負責人。“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特務組織藍衣社陰謀暗殺爭取民主和人權的愛國人士。1932年7月,應著名民主人士王造時的要求,張似旭在《大美晚報》上曝光了藍衣社擬暗殺的包括魯迅在內的三十多人的名單,從而使國民黨當局的迫害陰謀破產。這一報道間接保護了列入暗殺名單的大批愛國進步人士的安全。 [2-3] 

張似旭宣傳抗日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似旭與上海一 些上層愛國知識分子一起,組織愛國團體“國際情報處”,蒐集敵偽情報。他還出任該團體的對外宣傳機關“國際問題研究會”的主要成員。1938年,宋慶齡組織“保衞中國同盟”上海分會,張似旭成為上海分會的主要成員。他與分會其他愛國人士一起組織新四軍戰績展覽,多次發起支援新四軍的募捐活動。抗 戰期間,張似旭以《大美晚報》為輿論陣地,不遺餘力地進行抗日宣傳,激勵民眾的抗日情緒。他聘請朱惺公柯靈、潘大年等持愛國進步立場的文化人士主編《大美晚報》的《夜光》副刊、《大美報》的《淺草》副刊,大量刊發宣傳抗日愛國的文章。 [2] 
1939年,在大片國土淪陷,淪陷區人民陷入苦悶情緒之時,身處孤島的《大美晚報》連續發表了一組題為《民族正氣——中華民族英雄專輯》的文章,介紹文天祥、顧炎武等人的愛國事蹟;同時連載《漢奸史話》,鞭撻歷代出賣國家利益的醜惡人物。這些文章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汪精衞公開投敵後,《大美晚報》刊發《改汪精衞詩》,對汪精衞的賣國行徑進行辛辣諷刺和嚴厲鞭撻。

張似旭遭遇暗殺

《大美晚報》的抗日宣傳活動使日本侵略者和汪偽漢奸恨之入骨。他們多次對報社進行打砸,並以採取爆炸行動加以恐嚇,還通過租界當局勒令停辦《大美晚報》。對於張似旭本 人,他們採用寄子彈、寄死人斷手等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企圖阻止張似旭的抗日宣傳活動。1939年日偽特務暗殺了《大美晚報》編輯、愛國報人朱惺公,張似旭等為朱惺公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表示“再接再厲,一死一繼”,決不改變抗日愛國的立場。1940年7月,汪精衞以偽行政院長的名義發佈命令,公開通緝張似旭等83名在租界內公開從事抗日愛國活動的各界人士。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和親友的擔心,張似旭表示為國家為民族鞠躬盡瘁,寧死無悔,決不會逃跑。1940年7月19日,張似旭在靜安寺路起士林咖啡館遭日偽特務暗殺,為國捐軀。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