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亭棟

鎖定
張亭棟,男,1932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吳橋縣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教研室主任、終身教授、主任醫師 [1] 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發明人,國家臨牀重點專科中醫專業腫瘤科建設單位學術帶頭人,全國區域中醫診療中心(腫瘤)培育單位學術帶頭人。 [2-3] 
張亭棟於195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之後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工作;1960年到黑龍江中醫學院參加西學中班,後來又到遼寧中醫學院研究生班學習,完成學業後就來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2014年7月1日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4]  [18] 
張亭棟的主要醫學貢獻是創新性地研究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療法。 [5] 
中文名
張亭棟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省吳橋縣
出生日期
1932年11月
畢業院校
哈爾濱醫科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奠基人
2011年獲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019年獲第一屆“以嶺整合醫學獎
2020年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性    別

張亭棟人物經歷

1932年11月,張亭棟出生於河北省吳橋縣。
195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 [18] 
1960年,到黑龍江中醫學院參加西學中班,後來又到遼寧中醫學院研究生班學習,完成學業後就來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
1971年,被黑龍江省衞生廳派去東北林甸縣一個公社衞生院考察用“砒霜、輕粉、蟾酥”等中藥治療癌症的方法。 [6] 
1996年,和陳竺一起去美國參加血液病年會。 [6] 
2014年7月1日,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4] 

張亭棟主要成就

張亭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亭棟從事中西醫結合醫療、教學、科研工作50餘年,重點研究血液病,承擔白血病的中西醫結合與機理的研究。 [1]  在20世紀70年代初,張亭棟與合作者便開始對當地中醫所使用的藥方進行細緻的探索與研究。從1973年至1979年與合作者發表學術論文,並於20世紀90年代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等單位進一步開展研究,研究得知三氧化二砷是藥劑中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成分,而其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在此之前,儘管含砒霜的製劑曾經在中外用於一些疾病治療,但長期以來不能確定砒霜單獨用藥能否治病、對什麼疾病有確切的療效。張亭棟的發明通過與合作者的研究生在1990年代後推廣全國,其後推廣到全世界,成為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之一。 [7]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9月,張亭棟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杜邦科技創新獎;第三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專利金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6]  [8]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項目
2000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全反式維甲酸與三氧化二砷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 [8] 
2006年
韓國第三屆首爾國際發明專利金獎
亞砷酸注射液 [9] 
2009年
黑龍江省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十大科技成果
亞砷酸注射液 [9] 
  • 論文發表
1979年,張亭棟和榮福祥在《黑龍江醫藥》雜誌發表了題為“癌靈一號注射液與辯證論治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的研究論文。總結了1973——1978年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共55例,這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
1974年,張亭棟與韓太雲以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院中醫科和哈醫大一院檢驗科署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發表“癌靈1號注射液與辨證論治對17例白血病的療效觀察”,總結從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對不同類型白血病的治療效果,發現“癌靈1號”對多種白血病有效、對急性白血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
1979年,榮福祥和張亭棟在《新醫藥雜誌》報道“癌靈1號”治療後存活4年半和3年的兩例病人,皆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1979年張亭棟和榮福祥發表他們當年的第二篇論文,在《黑龍江醫藥》,題為“癌靈一號注射液與辯證論治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總結他們從1973年至1978年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共55例。其中1973年至1974年單用“癌靈一號”治療23例,1975年至1976年用“癌靈一號”加其他中藥和少量化療藥物治療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靈一號”加其他中藥和加少量化療治12例。
1984年,張亭棟和李元善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發表“癌靈1號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臨牀分析及實驗研究”,總結他們1972年以來治療的81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緩解的22例。
1991年,在《中醫藥信息》雜誌,孫鴻德、馬玲、胡曉晨、張亭棟、榮福祥、王欽華、李金梅、馮秀芹發表“癌靈1號結合中醫辨證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長期存活16例報告”。
1992年,孫鴻德、馬玲、胡曉晨、張亭棟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發表“癌靈1號結合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為“經驗交流”,實質相同於1991年論文。
截至2015年9月,張亭棟發表有關癌靈1號治療M3型白血病及其它學術論文102篇。 [10] 
  • 學術著作
截至2015年9月,張亭棟著書3冊。 [10] 
  • 發明專利
國家發明專利:抗白血病、肝癌、淋巴瘤注射液,發明人:張亭棟
國家發明專利:亞砷酸在製備治療婦科腫瘤、淋巴瘤藥品中的應用,發明人:張亭棟
國家發明專利:治療呼吸系統腫瘤注射液及其應用,發明人:張亭棟
國家發明專利:治療消化系統腫瘤注射液及其應用,發明人:張亭棟 [9] 

張亭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頒獎單位
2011年9月
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 [2] 
2012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5年9月19日
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香港求是基金會 [7] 
2015年12月22日
第六屆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醫藥發展獎——中藥研究獎
[2] 
2016年1月19日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2019年4月28日
第一屆“以嶺整合醫學獎
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分會等 [11] 
2019年12月1日
2019年度吳階平醫學獎
第十四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 [3] 
2020年9月6日
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未來論壇 [2] 

張亭棟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1年10月6日
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醫藥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 [12] 
2001年4月7日
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醫藥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 [1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

血液病專業委員會顧問

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 

張亭棟個人生活

  • 堅守一線
砷劑應用於臨牀初期,針對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發病急、病情重,患者隨時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為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從早上7點到深夜11點,張亭棟始終堅守在病房,和病人在一起,寸步不離,幾個星期不回家都是常有的事。
  • 個人名言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要努力發掘,還要加以提高,讓它不僅為中國人民服務,更要為全人類服務。” [13] 
“掌握了中西醫兩種方法,這一輩子能治好一種病就不算虛度。” [14] 

張亭棟人物評價

張亭棟一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貢獻,讓公眾再一次感受到中醫的神奇魅力。新華社評) [15] 
“表彰張亭棟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評語 [16] 
“你的藥把我給救了,咱們手拉手,打出中國的旗幟來,走上世界。”(血液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評) [6] 
張亭棟的研究發現足可以使他獲得諾貝爾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 [6] 
張亭棟開創的白血病砒霜療法,不僅為全世界白血病人的治療帶來了福音,而且其進一步研究,還有望對其他癌症的治療產生積極效果。張亭棟的白血病砒霜療法,與王學昌的頸肩腰腿痛弧刃針療法、王振義的惡性腫瘤誘導分化療法、盛志勇的燒傷病程規律和新療法、施一公的剪接體結構和機理、韓濟生的針灸鎮痛原理、吳孟超的肝臟外科新理論及療法等一起,被認為是中國大陸繼屠呦呦之後,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大陸重量級科技成果。中國科技網評) [5] 
張亭棟跨越了中西醫學研究理念的鴻溝、打破了研究手段的壁壘,張亭棟教授的重大科學發現彰顯了中西醫整合的寶貴价值和強大生命力。(中國日報網 [11] 
張亭棟被譽為砒霜醫治白血病的奠基人。(澎湃新聞 [2] 
張亭棟教授和陳竺院士在中醫與西醫整合、基礎與臨牀整合、醫學與藥學整合、研究與開發整合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開創性的傑出貢獻。他們團隊的重大科學發現彰顯了中西醫整合的寶貴价值和強大生命力。張亭棟教授能夠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用腳踏實地的實踐獲得真知,除了理念和觀念的突破,還在於他用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實際行動,樹立起生命至上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始終踐行着醫學誓言的初衷與堅守,用“一輩子治好一種病”的樸素醫者良知與情懷詮釋着大醫精誠的精神。 [17] 
張亭棟教授是一名勇於創新的醫學匠人,用一名知識分子素有的濃厚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科學研究的偉大使命。 張亭棟教授是一名心繫患者的醫學大家,行醫60年,他親自參與挽救了1200名白血病患者,全世界無數人因三氧化二砷而重獲新生。他常懷一顆關愛病人,尤其是關愛那些貧弱病人的熾烈滾燙的心,永遠燃燒着忘我工作的激情,耄耋之年依然活躍在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的第一線。他用對自我的嚴苛與對患者的仁愛詮釋了醫者的懸壺濟世與大醫精誠。
張亭棟教授的事蹟真實感人,平凡中藴含偉大,集中體現了一名醫學科技工作者堅持真理、繼承創新的精神風貌,集中體現了當代醫務工作者大醫精誠、大愛無疆的高尚醫德,集中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生境界,是“龍江醫生”精神的傑出代表,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楷模。(東北網評) [13] 
張亭棟教授對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臨牀試驗和研究作出了開創性、原創性貢獻,為中國醫藥衞生事業贏得了世界讚譽。張亭棟教授身上充分體現了鍥而不捨、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體現了醫者擔當、甘於奉獻的家國情懷,體現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職業操守,榮獲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既是對張亭棟教授和團隊的褒獎,也是黑龍江的驕傲。(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