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毅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生物學家)

鎖定
饒毅,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生物學家 [1]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9]  ,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4]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12] 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研究院創始所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2] 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15]  [21] 
饒毅1983年獲得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學士學位,1985年獲得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1991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博士學位;1991年後先後在哈佛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從事研究,2004年任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回國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15]  ;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12]  [20]  ;2018年4月,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2019年6月,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12]  ;2020年12月18日,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9]  ;2023年11月,獲頒授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22] 
饒毅長期從事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 [14] 
中文名
饒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
1962年
畢業院校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0年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饒毅人物經歷

饒毅
饒毅(6張)
1962年,饒毅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
1978年—1983年,就讀於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3年—1985年,就讀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畢業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
1985年—1991年,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2]  [12] 
1991年—1994年,在哈佛大學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4年—2004年,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
1999年,協助推動建立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2002年—2005年,協助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並擔任共同主任 [17] 
2004年,任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6] 
2007年—2013年,全職回中國,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17] 
2011年,參與組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並擔任創始主任 [17] 同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初選名單,最終未能當選,之後饒毅宣佈之後不再參選院士,並暗示院士增選“對有海外做教授經歷的是全面打壓”。 [4] 
2012年,組建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並擔任創始所長 [17] 12月,因致信《自然》要求向葉詩文道歉,饒毅成為2012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19號候選人。 [5] 
2016年4月,出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12] 同年12月,任西湖大學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高研院)負責人之一。 [15] 
2018年,組建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並擔任創始主任;同年,饒毅作為共同發起人發起設立了“科學探索獎 [17] 同年4月,成為西湖大學首屆校董會成員。 [15] 
2019年6月,出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12]  ;同年11月,不再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 
2020年5月30日,發起成立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 [6]  ;12月18日,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與生物學部委員 [19] 
2024年1月24日,饒毅作為出品人之一的紀錄片《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首映。 [24] 

饒毅主要成就

饒毅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饒毅研究神經發育的分子和細胞機理,曾發現兩個眼睛在發育中來源於同一形態發生場、發現Slit為神經導向蛋白質、提出體細胞運動共同分子機理、發現爭鬥的中樞和外周機理、求偶的分子控制。 [3] 
2019年,饒毅提出化學連接組(CCT)的概念(涵蓋同一動物中所有的神經遞質、神經調質、神經肽及其受體)。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4月,饒毅在《自然細胞自然-神經科學》《神經元》等國際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十餘篇。 [2] 
[1]Shasha,Zhang,Yan,Liu,Yi,Rao.Serotonin signaling in the brain of adult female mice is required for sexual preferenc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110(24):9968-73.DOI:10.1073/pnas.1220712110.
[2]Weiwei,Liu,Xinhua,Liang,Jianxian,Gong,Zhen,Yang,Yao-Hua,Zhang,Jian-Xu,Zhang,Yi,Rao.Social regulation of aggression by pheromonal activation of Or65a olfactory neurons in Drosophila.[J].Nature neuroscience,2011,14(7):896-902.DOI:10.1038/nn.2836.
[3]Yan,Liu,Yun'ai,Jiang,Yunxia,Si,Ji-Young,Kim,Zhou-Feng,Chen,Yi,Rao.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s of male mice.[J].Nature,2011,472(7341):95-9.DOI:10.1038/nature09822.
[4]Chuan,Zhou,Yong,Rao,Yi,Rao.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 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J].Nature neuroscience,2008,11(9):1059-67.DOI:10.1038/nn.2164.
[5]Xiaoling,Li,Xue,Gao,Guofa,Liu,Wencheng,Xiong,Jane,Wu,Yi,Rao.Netr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DOCK180 in attractive signaling.[J].Nature neuroscience,2008,11(1):28-35.DOI:10.1038/nn2022.
[6]Hui,Jiang,Wei,Guo,Xinhua,Liang,Yi,Rao.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 critical roles of GSK-3beta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J].Cell,2005,120(1):123-35.DOI:10.1016/j.cell.2004.12.033.
[7]Michael E,Ward,Jane Y,Wu,Yi,Rao.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gulated N-WASP activity during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in living cell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4):970-4.DOI:10.1073/pnas.0306258101.
[8]Liu G,Beggs H,Jurgensen C,Park HT,Tang H,Gorski J,Jones KR,Reichardt LF,Wu J,Rao Y.Netrin requires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 Src family kinases for axon outgrowth and attraction.[J].Nature neuroscience,2004,7(11):1222-1232.
[9]Yan,Zhu,Tao,Yu,Xiao-Chun,Zhang,Takashi,Nagasawa,Jane Y,Wu,Yi,Rao.Role of the chemokine SDF-1 as the meningeal attractant for embryonic cerebellar neurons.[J].Nature neuroscience,2002,5(8):719-20.DOI:10.1038/nn881.
[10]K,Wong,X R,Ren,Y Z,Huang,Y,Xie,G,Liu,H,Saito,H,Tang,L,Wen,S M,Brady-Kalnay,L,Mei,J Y,Wu,W C,Xiong,Y,Rao.Signal transdu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 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J].Cell,2001,107(2):209-21.DOI:10.1016/s0092-8674(01)00530-x.
[11] Wu J Y .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 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 indu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J]. Nature, 2001, 410.
[12]W,Wu,K,Wong,J,Chen,Z,Jiang,S,Dupuis,J Y,Wu,Y,Rao.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 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J].Nature,1999,400(6742):331-6.DOI:10.1038/22477.
[13]H S,Li,J H,Chen,W,Wu,T,Fagaly,L,Zhou,W,Yuan,S,Dupuis,Z H,Jiang,W,Nash,C,Gick,D M,Ornitz,J Y,Wu,Y,Rao.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J].Cell,1999,96(6):807-18.DOI:10.1016/s0092-8674(00)80591-7.
[14]M l,He,L,Wen,C E,Campbell,J Y,Wu,Y,Rao.Transcription repression by Xenopus ET and its human ortholog TBX3, a gene involved in ulnar-mammary syndrom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99,96(18):10212-7.DOI:10.1073/pnas.96.18.10212.
[15]Y,Zhu,H,Li,L,Zhou,J Y,Wu,Y,Rao.Cellular and molecular guidance of GABAergic neuronal migration from an extracortical origin to the neocortex.[J].Neuron,1999,23(3):473-85.DOI:10.1016/s0896-6273(00)80801-6.
[16]H,Li,C,Tierney,L,Wen,J Y,Wu,Y,Rao.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 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plate.[J].Development (Cambridge, England),1997,124(3):603-15.DOI:10.1242/dev.124.3.603.
[17]Y,Rao,L Y,Jan,Y N,Jan.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J].Nature,1990,345(6271):163-7.DOI:10.1038/345163a0. [3] 

饒毅人才培養

  • 教授課程
饒毅的教學涵蓋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藥理學。自2008年以來,他每年講授《生物學概念與途徑》課程,集中講授生物學經典實驗的來龍去脈:遺傳學從Mendel(1866)、Miescher(1871)、Morgan(1910)、Griffith(1928)至Avery、MacLeod and McCarty(1944),發育生物學從Roux(1888)、Spemann and Mangold(1924)、Lewis(1978)至Nusslein-Volhard and Wieschaus(1980),神經化學從Bernard(1857)、Langley(1901)、Elliot(1905)至Dale(1910)and Loewi(1921),電生理從Adrian(1912)、Hodgkin and Huxley(1939)、Katz(1952)至Hubel and Wiesel(1962),免疫學從Behring and Kitasato(1890)、Ehrlich(1900)、Owen(1945)至Burnet(1959)。 [3] 
執教課程
課程名稱
類別
生物學思想與概念 Concepts and Ideas in Biology
碩士課程
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biology
碩士課程
資料來源: [3]  名錄不全

饒毅榮譽表彰

時間
所獲榮譽
授予單位
2010年1月8日
十年影響力科教領域人物
2020年12月18日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
2023年11月20日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香港浸會大學
資料來源: [8]  [19]  [22] 

饒毅社會任職

期刊編委
時間
期刊名稱
職務
1999年
編委
2000年—2006年
《神經科學研究》
編委
2001年—2006年
《神經科學雜誌》
編委
2001年—2006年
《千位教授》
成員
2001年—2008年
《神經信號》
編委
2002年—2005年
《發育腦研究》
編委
2003年—2005年
編委
2004年
編委
2004年
編委
2005年
《中國神經科學雜誌》
編委
2006年
編委
2006年
《發育生物學》
編委
2006年
《腦研究》
編委
2006年
《科學公共圖書雜誌》
編委
2008年
《神經迴路前沿》
編委
2008年
《中國科學》
編委
2008年
《分子細胞生物學雜誌》
編委
2020年8月
《遺傳學》
主編
資料來源: [3]  [9] 
會議任職
時間
會議名稱
擔任職務
1998年
Gordon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會議
副主席
2000年
Gordon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會議
主席
2003年
國際腦研究組織皮層發育和進化會議
(IBRO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rtical Specification)
主席
資料來源: [9] 
擔任評委
時間
單位名稱
擔任職務
1999年—2001年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育神經生物學評審委員會
委員
2018年
加拿大Gairdner國際醫學大獎醫學委員會
成員
資料來源: [3]  [9] 
學術兼職
時間
單位名稱
擔任職務
1996年—1999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兼職研究員
1999年
客座研究員
1999年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理事會成員
2002年—2005年
共同主任
2002年
兼職博士生導師
2004年
兼職博士生導師
2006年
兼職教授
2018年6月
“蓋德納獎”顧問委員會
委員
資料來源: [9]  [18] 

饒毅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饒毅父親饒偉華在南昌完成醫學學業,1962年入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讀研究生;20世紀60年代下鄉;1972年,返回南昌工作。後來,饒偉華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 醫學院心血管研究所進修一年,跟諾曼博士做肺水腫的動物實驗,後在舊金山總醫院隨呼吸病和重症醫學的權威約翰·默裏博士見習臨牀和ICU數月。饒偉華將研究成果帶回中國國內,在南昌建立了全省第一個、全國較早的ICU之一;建立分子醫學研究所,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分子醫學研究所。 [7]  [13] 
饒毅叔叔饒厚華,比饒毅父親饒偉華年輕15歲,在國民黨敗退台灣以後去了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舊金山,成為一名藥劑師,2020年感染新冠病毒,病了兩個多月,上了呼吸機,但在最後十天被認為不可治癒後,被紐約的醫院放棄治療而在5月份去世,享年74歲。 [7] 

饒毅人物評價

饒毅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註定將留下重要影響。施一公評) [10] 
饒毅的説就是做。(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韓啓德評) [10] 
饒毅説得多做得也多。(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評) [10] 
他是享有國際盛譽的神經生物學家,是北京大學教授;對飽受詬病的中國科研體制,他一直保持冷靜關注,也是一個經常提出批評建議的建設者。(《北京晚報》評) [11] 
饒毅是最有趣的科學家、堅定的改革者。(《北京大學校報》評) [11] 
饒毅教授是中國科學與教育領域的傑出人物,他在過去的20多年裏致力於改革和創建中國科學與教育的學術和教育機構。香港浸會大學評)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