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20未來科學大獎

鎖定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 [1] 
2020年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 
2020未來科學大獎於2020年11月16日至22日在中國北京舉辦。大獎週期間舉辦多場公共活動。 [3] 
中文名
2020未來科學大獎
創辦時間
2016年
創辦機構
社會組織
頒獎時間
2020年11月22日
頒獎地點
中國北京 [3] 
活動週期
2020年11月16-22日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項歷程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頒獎典禮,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科學峯會,旨在邀請全球範圍內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分享科學發展的前沿成果,探討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是唯一在中國舉辦的高端多領域國際性科學會議。 [3] 
2020年特邀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Steering Committee(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議題方向,下設Program Committee(程序委員會)負責制定議程和邀請國內外嘉賓,保證大會的學術水準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北京大學田剛和謝曉亮擔任Program Committee的聯席主席,並策劃推出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3] 

2020未來科學大獎特色活動

2020年,特邀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Steering Committee(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議題方向,下設Program Committee(程序委員會)負責制定議程和邀請國內外嘉賓,保證大會的學術水準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北京大學田剛和謝曉亮擔任Program Committee的聯席主席,並策劃推出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盛邀全球近百位具有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商界領袖、藝術家共聚一堂、跨界對話。大獎週期間舉辦多場公共活動,主要包括與知名高校合作舉辦獲獎人學術報告會,高峯論壇、科學峯會和頒獎典禮。
2020年11月20日 2020未來科學大獎·產學研論壇
2020年11月21日 2020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峯會
2020年11月22日 2020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 [3]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項設置

2020未來科學大獎設置獎項

未來科學大獎現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年度獎項,獲獎人於每年九月份公佈。2020年1月份,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各獎項提名開始至2020年4月15日。 [4]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勵對象

生命科學獎涵蓋生命科學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物質科學獎涵蓋物質科學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涵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4]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條件

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所獲獎工作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產生巨大國際影響;
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
主要在大中華地區完成(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台灣)。完成者的國籍不限。 [4]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勵金額

“生命科學獎”的獎勵金額為每年100萬美元
“物質科學獎”的獎勵金額為每年100萬美元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獎勵金額為每年100萬美元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勵人數

每屆評獎時,獲獎人數根據同一項工作最突出者確定,原則上每個獎項的獲獎人數不超過五人。 [4]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提名辦法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提名資格

未來科學大獎各獎項的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審核通過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社會推薦。提名人由科學委員推薦產生,各科學委員推薦的提名人需經科學委員會確定並認可,方可具備提名權。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提名有效期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長為五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薦工作須獨立進行,不能採取聯名推薦方式。

2020未來科學大獎評選流程

未來科學大獎候選人根據提名人的推薦,由各獎項委員會投票確定,每個獎項的候選人不多於3組。在確定候選人後,由科學委員會指定5位以上該領域的國際專家,根據每位候選人的專業情況,對各候選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給予評價。最終的獲獎者名單由科學委員會參考國際專家的評價通過不記名投票確定。

2020未來科學大獎保密原則

所有參與未來科學大獎評審的工作人員(包括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委員)都負有對全部評審工作的保密義務,應簽訂保密協議,保密期為50年。 [4]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者
備註
張亭棟(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5] 
王振義(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
盧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5-6] 
彭實戈(山東大學)
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