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弈棋仕女圖

鎖定
《弈棋仕女圖》是唐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1] 
此圖是1972年出土於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的屏風畫,出土時已破碎,經修復,重現了大體完整的11位婦女兒童形象。畫面以弈棋貴婦為中心人物,圍繞奔棋又有侍婢應候、兒童嬉戲等內容,是描繪貴族婦女生活的一組工筆重彩風俗畫。此圖中貴婦髮束高髻,額間描心形花鈿,身着緋衣綠裙,披帛,手戴玉鐲,做舉棋未定、正在沉思狀。她舉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貫注的神情被刻畫得惟妙惟肖,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較高的繪畫技巧。 [2]  畫面線條流暢,質感逼真,賦彩凝重,帶有濃麗豐肥的周昉仕女畫風格。 [3] 
中文名
弈棋仕女圖
創作年代
唐代
畫作類型
設色畫
現收藏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材    質
絹本
規    格
縱62.3釐米,橫54.2釐米

弈棋仕女圖畫作內容

畫面是以弈棋為中心的一組人物,中間兩婦人(其中一已缺失),正在聚精會神地作對弈的神情,該貴婦為此畫的中心人物:她頭飾高髻,飾簪花,曲眉鳳目,面色紅潤,面頰豐腴、豐肌肥體。上穿緋地藍花短襖,下着綠色曳地長裙,肩披白紗。依據仕女穿着,當為六品官吏之妻。 [1] 
弈棋仕女圖 弈棋仕女圖
《弈棋圖》中除中心的仕女外,還有10位完整的婦女兒童形象分列仕女周圍。 [7] 

弈棋仕女圖發掘信息

在197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和吐魯番縣文物保管所(今吐魯番地區文物管理局)聯合對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羣東南段進行了細緻的清理和發掘工作,這次工作主要聚焦於唐代西州豪門阿斯塔那張氏家族的墓區。 [8] 
《弈棋仕女圖》出土於阿斯塔那張氏家族墓187號墓。阿斯塔那張氏家族墓中,206號為張雄夫婦墓,501號為張雄之子張懷寂之墓,230號為張懷寂之子張禮臣之基。 [4] 

弈棋仕女圖創作背景

據501號張懷寂墓誌載,張懷寂早年在中原接受文化教育。雅善書劍,尤精草隸。稱讚他的書法“落紙飛毫,行驚返鵲”。中國封建社會自漢明帝劉莊起,帝王及家族中繪畫之風日盛,從事繪畫活動的王族及文人士大夫日漸增多。到了唐代,繪畫在社會上受到普遍重視、加上統治者的提倡與參與,崇尚文學、藝術蔚然成風。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九記曰:“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太宗皇帝(李世民)、玄宗皇帝(李隆基)並神武聖後(武則天),藝無不周,書畫備能。”因而,張氏家族中當不乏繪畫愛好者及附庸風雅的文人墨客。《弈棋仕女圖》所反映的是貴族內眷家居生活,很有可能出自張氏家族某人或府中文人之手,非民間畫工所為。 [4] 

弈棋仕女圖藝術鑑賞

弈棋仕女圖形象

《弈棋仕女圖》內容較為單一,畫面佈局平和松馳,以靜為主。兩名貴婦臨棋盤相對而坐(一人缺失),神情專注,正在對弈。左右兩側幾名仕女駐足觀棋。她們衣着豔麗,雍容華貴。梳着不同的髮式,頭戴珠翠。整個畫面人物表情淡然,體態變化幅度不大,表現出貴族家眷嬌墉閒適生活的自足;畫面構圖量沒有明顯的起伏聚散,卻透出一種散漫而空寂的環境氣氛。
從人物外型看、除髮式及衣着的不同以區別,主僕關係外,無太大差異。體態、身材、面部特徵較為接近。過分的化妝,使她們的面龐顯得尤為突出:清一色的杏眼闊眉,櫻桃小口,臉頰豔紅,脖頂粗短,臉龐出乎異常地豐腴,身體肥美健壯。有別於南朝人物的“秀骨清像”,也不同於宋代仕女風花雪月、弱不禁風的病態美,是典型的唐代婦女形象,反映了唐代貴婦崇尚“肥環”美的社會風尚和審美觀念。 [4] 

弈棋仕女圖技法

《弈棋仕女圖》局部
《弈棋仕女圖》局部(2張)
從《弈棋仕女圖》看,人物個體不同的部位等肌膚部分,線的表現方法也不同。仕女的手、臂、頸、面,採用的是粗細一致、起筆收筆不太明顯,圓潤無跡而又富有彈性的細線描,充分表現上層婦女嬌嫩細柔而又豐潤的肌膚質感;對長而寬大的服裝,採用的是比肌膚略粗而流暢的線描。用筆細膩勻整,迴轉柔韌,富於彈性和韻律,表現出續羅絲綢柔軟光澤的質感及其轉折起伏的變化;以粗細交錯的線條描劃披帛,表現出披帛的輕軟與透明效果。
《弈棋仕女圖》中人物服裝長而寬大,人又處於靜態,很難反映人體結構及肌肉的變化。因此,描繪者側重上衣衣紋的變化,表現衣料的輕軟;下裝裙的流暢,表現質地的良好與厚重,並通過受光而衣紋的重與實,背光面線條粗與虛的變化,完成了人物視覺上的立體效果。身穿男袍的侍女或捧杯,或雙手籠於胸前,衣紋則依肩、臂、肘的起伏而出入變化,有體積、有質感、有份量、有韻律,特別是寬大的衣袖,線條暢達,自然下垂,似可擺動。這就是線描所要求的“韻”。弈棋圖中人物雖多為靜態。但從袍角的微微掀起,使人感到有風的掠過;徘裙流暢的線條至小腿部則向後逆轉,行筆飄逸迅疾,似乎這位佳人徐徐步來剛立住腳步,具有明顯的流動感與節奏感。 [4] 

弈棋仕女圖後世影響

衍生作品
2016年9月,大型歷史文化藝術品牌“一朝一世界”在北京馬奈美術館舉辦了一場華夏曆史文化主題的藝術表演《一朝一世界·唐·弈棋仕女圖》,該表演以《弈棋仕女圖》作為創作來源。 [6] 

弈棋仕女圖研究價值

畫作雖出土於邊疆,內容卻是典型的唐代貴族婦女形象和服飾,透露出中原氣息。
服飾:服飾是一定歷史時期文化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直觀反映當時社會的政治觀念、意識形態以及審美心態、時尚流變等。歷代的《禮儀典》與《輿服志》,對各階層服飾的樣式、質地、色彩等都有明確規定。唐代女裝服式華麗,裝飾繁複,大致可分為襦裙服、男裝和胡服三類。《弈棋仕女圖》中婦女均着典型的唐代漢裝。貴婦穿短襦長裙,侍女穿男式長袍.這是當時唐朝貴族階層常見的服飾。貴婦的服裝多絲綢和織錦,質地好,裝飾繁;而侍女們的長袍多為單色,別無裝飾。唐初流行一種袒胸無領的短襦,是中國古代女裝中最為大膽的一種。而《弈棋仕女圖》中的女子服飾相比之下顯得較為拘謹和保守。
圖中貴族婦女與侍女穿的鞋也明顯不同。唐代婦女的鞋主要有絲履革履線鞋等。圖中貴婦穿的是翹頭履,而侍女穿的則是當地常見的線鞋,外觀粗陋,製作簡便。麻線鞋在當時的吐魯番地區較為流行,在阿斯塔那古墓羣中發現了大量的實物。
面部妝飾:唐代貴族婦女面部裝飾花樣繁多,極盡巧思,唐以前和唐以後均未出現如此盛況。畫眉的形狀多種多樣,圖中仕女施闊掃眉,眉身寬且長,眉頭緊靠。這種闊眉與仕女豐腴的面龐較為協調。臉部施紅粉妝。以粉妝面早在戰國時即已出現,但多為白妝。漢代張騫通西域後,胭脂傳入中原,以胭脂妝面很快為中原婦女接受,並廣為流傳,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
佩戴首飾:《弈棋仕女圖》中僅下棋的貴婦戴有黃色手鐲,也不見佩戴項鍊及耳環等飾物。《弈棋仕女圖》中仕女所飾寶鈿翠鈿為當時貴婦燕居常用飾物。
圍棋:圍棋起源於先秦時期,並在唐王朝成立後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唐太宗李世民對圍棋有着濃厚的興趣,甚至通宵連日沉迷於其中,這使得圍棋在宮廷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並逐漸傳播至民間。到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圍棋弈道盛極一時。隨着唐代絲綢之路的興起,圍棋在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城市開始得到迅速發展,並逐漸傳播到歐亞各國。敦煌西南75公里處的唐壽昌城成為圍棋棋子的製作中心。同時,《弈棋仕女圖》也證實了圍棋在包括高昌在內的唐代絲綢之路上的流行情況。 [7]  [9-10] 
關於《弈棋仕女圖》的棋盤與現代棋盤有所不同,它屬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棋盤,縱橫各17道,共有289道。此外,在魏晉時期已經出現了縱橫各19道、仿周天度數361道的棋盤。到盛唐時期,19道棋盤已經完全取代了17道棋盤。 [7] 
《弈棋仕女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為研究唐代繪畫技藝、服飾藝術、地方民俗,化妝技術、圍棋發展等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形象資料。 [5] 
參考資料
  • 1.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上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478
  • 2.    全景博物館叢書編委會編.中國人物畫博物館 第1卷:海燕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58
  • 3.    子悦主編.琴棋書畫 方寸間品味文人情懷: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06:31
  • 4.    胡雋秋.吐魯番出土唐代《弈棋仕女圖》的繪畫藝術及服飾藝術[J].新疆文物,1997,(第2期).
  • 5.    賀雲翱主編.中華國寶圖典: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01:648-649
  • 6.    《弈棋仕女圖》北京首演 突破國界展歷史輝煌 - 社會民生 - 中國網•東海資訊  .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8-16]
  • 7.    《史話新疆》 第三十一集 弈棋仕女圖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9-21]
  • 8.    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新疆考古三十年.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3: 106-107
  • 9.    何雲波. 中國圍棋文化史.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5: 92, 383-384. 7-307-17136-8.
  • 10.    田衞疆, 周龍勤主編. 隋唐時期的新疆.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6: 118. 7-5469-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