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材物流

鎖定
英文:Building Materials logistics“建材物流”對於我國已從一個陌生的概念演化成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朝陽行業。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建材物流在我國建材工業與流通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為各級政府、企業所認識和重視,建材物流已被公認為是建材行業發展的動脈。改變傳統的流通方式,引入現代物流理念,更好地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已成為我國建材企業追求的目標。
中文名
建材物流
外文名
Building Materials logistics
目    標
已成為我國建材企業追求的目標。
包    含
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建材物流基本情況

建材物流基本定義與概念

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物流”(Building Materials logistics)的定義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據此,建材物流則定義為:建材物流是指包含建材的廢棄與還原,鏈接建材供商(供給主體)與建築工程(需要主體)、克服時間與空間距離,並且創造一部分形質效果的物理性經濟活動。具體包括:採購、運輸、保管、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及有關的信息活動。
一個完整的建材物流概念應包括以下幾點:
1、建材物流研究的對象是貫穿建材流通領域和生產領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關的信息流,研究的目的是對其進行科學規劃、管理與控制,使其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預定的服務目標。
2、建材物流的作用是將建築材料由供應主體向需求主體轉移,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並且創造部分形質效果。
3、建材物流的活動包括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關的信息活動等。
4、建材物流在建材供應鏈管理與整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瞭解了完整的建材物流概念,我們才能在建材行業中更好、更快地發展建材物流。

建材物流我國建材物流的現狀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尚未引進建材物流的理念,包含在建材物流的各種活動皆是單一的孤立的行業,如:運輸與包裝都是各自為戰,更不要提各種活動的有機結合了,但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建材物流也成為了建材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建材物流就要知道我國建材業及物流業的基本面。
首先建材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到2007年全國建材工業總產值達17556億元,佔全國2007年GDP246619億元的7.12%。到2007年底,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數已達20868户;有一定規模的建材家居市場(賣場)也已超過3000家;全國建材進口額為78.55億美元,出口額為152.4億美元。
那麼物流業更是在國民經濟中起到了主動脈的作用。到2007年底我國全社會物流總額達73.9萬億元,與全國GDP總量相比的物流需求係數為3.0,比上一年提高了0.2個係數。也就是説我國2007年每單位GDP產業需要3.0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持。可見物流業在經濟發展中有着明顯的貢獻。
在這一基本面下,我國建材物流也從無到有,形成了相當的規模。以建材行業的龍頭產品水泥為例,我國現有水泥企業5028家,2007年產量衝至13.5億噸,佔世界水泥總量的50%,銷售收入已達3700億。這一世界產量第一的巨無霸,其物流業態也發展了巨大變化。過去談到水泥企業,只是指能生產出水泥的水泥廠,而2008年則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概念,可能水泥廠並不生產水泥,只生產熟料。使用水泥者要到另一個終端——混凝土配送中心才能買到,這時水泥熟料經過了“水泥粉磨中心”(水泥粉磨站)——“散裝水泥配送中心”(散裝水泥庫)——“混凝土配送中心”(混凝土攪拌站幹混砂漿的生產企業)的再加工配送這一系列的物流業,才能應用到建設中去,而這一系列過程則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結果。其它建材產品也有着類似的發展過程,如:玻璃的深加工配送等。
再以建材家居市場為例,全國3000多家建材市場正在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銷售總額已超過7500億,其業態已從過去的髒、亂、差攤位式賣場逐步演化成為了加盟聯鎖店、市場聯盟、倉儲式大賣場、品牌物賣店等為主的現代銷售業態。
另外,全國各地、各企業建材物流園區(中心)的風起雲湧也成為了建材物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廈門市斥資9億元、佔地600畝的建材物流園區,鄂爾多斯市斥資18億、佔地1250畝的建材物流園區等等,象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

建材物流物流促進建材業發展

在我國物流業蓬勃發展的這一時期,研究物流者不乏其人,但專門研究“建材物流”者卻少之又少,幾乎是空白。如何用現代物流理論促進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現代建材物流理論研究的對象是有別於過去建材流通研究只侷限於經濟活動中的銷售範疇,它包含了原材料的供應商和製成品的分銷商的整個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這就形成了所謂“供應鏈”概念,從而使建材物流發展到供應鏈管理階段(現代物流階段)。建築材料品類繁雜、性質各異,又由於建築工程具有個異性、時間性和一次性的特點,產品的形成屬單件生產方式,因此建材物流有其自身特有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等特點,而且物流費用在商品成本中佔很大比重。研究建材物流,其核心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建材商品成本。
建材物流的研究不能走進誤區,一講是建材物流只談建材市場的幾種業態,這只是建材物流的一部分,而大量急需的建材物流研究是縱向的,是在現有的社會物流、企業物流理論基礎上賦予建材的特徵,進而研究具體產品的物流,以使其在實踐中產生效能。具體建材產品物流研究的缺失究其原因:一是對具體產品物流認識的偏頗。認為那只是一個微觀物流,是技術即可解決的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產品的物流不僅涉及微觀物流,還會推動宏觀物流,不僅會對生產企業產生作用,促進產品的發展,還會帶來巨大社會效益;二是缺少即懂物流理論又懂建材產品的人才。這是一個邊緣學,而往往邊緣學會產生巨大的推力。
再以水泥產品為例,過去我國的水泥要成為商品需要用紙袋一袋一袋包裝起來,再運輸到使用地,但2008年通過對其物流的改變,使水泥的產業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袋裝水泥變為散裝水泥售出,僅這一變化,不但帶動了水泥產業鏈的發展,也產生了非常大的經濟、社會效益。1972年我國散裝水泥率只有6%,約為214萬噸,而到2007年全國散裝水泥率已達到41.71%,約為5.65億噸。至於發達省市如:上海、天津、北京、浙江、山東的散裝水泥率分別達到了95.03%、94.71%、90.36%、67.96%、65.17%和50.64%,已達到或基本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泥散裝化水平。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2007年全國因發展散裝水泥減少包裝袋114億隻,節約包裝費用256.5億元,由此節約能耗979.2萬噸標準煤;由於減少了水泥破損量,節約水泥生產所需標準煤453.32萬噸;減少粉塵排放量267.71萬噸;減少CO2排放量(由水泥破損量折算生產排放量)2071.4噸。不僅如此,散裝水泥還帶動了商品混凝土幹混砂漿等產業的發展,這不但促進了建設項目質量的提高,還降低了對環境污染,開闢了廢料(如:粉煤灰、礦渣等)利用的新領域。因此水泥產業本身也由此走向現代化、信息化。

建材物流現代建材物流研究發展

黨的“十七大”確立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首要地位。雖然這是治國戰略思想,但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研究建材物流、發展建材物流。我們應該更加解放思想,衝破一些理論的桎梏,發展我國的建材物流,從而帶動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
按照以人為本為核心、協調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建材物流發展的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1、 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物流,使之成為發展的主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建材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社會形成完全的綠色建材物流,是我們建材物流為之努力的目標。
2、 建材物流配送業的崛起,是適應了建材商品特點而發展起來的。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的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完善的大型建材物流園區將成為發展建材物流的主導方向。
3、 建材家居市場(賣場)將從傳統的功能單一的初級階段向供應鏈管理一體化整合階段邁進,其各種業態將向混合式相互滲透發展,兼併重組、連鎖發展勢在必行。
4、 由於建材物流園區、建材市場(賣場)的快速發展,使建材會展中產品的展示功能漸趨弱化,而其信息、技術交流、研討、行業推介功能將得到強化。會展物流會向新格局發展。
5、 隨着建材商品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精細,第三方建材物流必將異軍突起,成為建材物流的主力軍。所謂第三方物流就是供需雙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擔負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共同作用下,建材生產企業的競爭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產品的生命週期在不斷縮短,生產企業面臨着客户要求縮短交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等一系列壓力,另外生產企業對供應鏈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化,專注於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和對產品成本降低的終極要求,使得第三方物流應運而生。第三方物流的優勢在於有助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化解生產企業流通風險及市場物流費用,並能為客户提供專業化的優質服務。
6、 第四方物流及電子商務在建材物流領域將佔有一席之地。第四方物流是指一個提供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供應鏈集成商,它不僅能夠管理組織好自己的資源、能力和技術,而且能夠調集和利用其他有互補性的服務提供商的資源、能力和技術。它是一種新興的現代物流模式。
電子商務已在其它領域有了長足的發展,建材電子商務還在起步中,但隨着物流信息系統的加速發展,建材電子商務必將迎來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