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資源優化配置

鎖定
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而是由市場根據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一般規律,由市場機制通過自動調節對資源實現的配置,即市場通過實行自由競爭和“理性經濟人”的自由選擇,由價值規律來自動調節供給和需求雙方的資源分佈,用“看不見的手”進行優勝劣汰,從而自動地實現對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中文名
資源優化配置
條    件
市場經濟
客觀規律
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
包    括
企業內部的人

資源優化配置經濟介紹

由於市場經濟的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實質上是由商品經濟客觀規律,即價值規律決定的,因而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是市場經濟本身所固有的,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強加的。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因而不存在姓“社”、姓“資”的問題,是各種社會條件下的市場經濟的共性。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例如,同樣一批鐵礦石,如果某先進型鋼廠使用的話,利用率是90%,而某一些落後型鋼廠只能利用60%,大家想,應該讓誰用?很顯然,應該讓利用率高的先進型鋼廠使用。在用人方面,能3個人完成的工作,就不用5個人。 [1] 

資源優化配置內涵

資源優化配置的內涵 資源優化配置的內涵
資源優化配置指的是能夠帶來高效率的資源使用,其着眼點在於"優化",它既包括企業內部的人、財、物、科技、信息等資源的使用和安排的優化,也包括社會範圍內人、財、物等資源配置的優化,經常所説的“勞動優化組織”,“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等都是屬於資源優化配置的範疇。資源配置是否優化,其標準主要是看資源的使用是否帶來了生產的高效率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必然導致一部分企業的破產倒閉。一般説來,那些在同行業中科技水平不高,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劣勢企業,會因其產品和服務缺乏市場競爭力而遭淘汰。因此,從資源使用這個角度看,歸根到底是看有沒有實現生產的高效率、高效益。
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場途徑,由於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發性的特點和優點,它能夠自發地實現對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優勝劣汰的選擇,促使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實現內部的優化配置,調節社會資源向優化配置的企業集中,進而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由於市場調節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場調節又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弱點,因此,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供求的總量平衡,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共環境等,必然由國家的宏觀調控來實現。而在企業內部,部門或地區資源的合理使用,則主要是由市場途徑來實現的。這種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促使企業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也促進企業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優化資產結構,形成合理的創新機制,從而在微觀的企業,部門或地區範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為前提,以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以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為前提的。人類社會生產過程,就是運用資源,實現資源配置的過程。由於資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種產品生產的資源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投入到其他產品生產的這種資源的減少,因此,人們被迫在多種可以相互替代的資源使用方式中,選擇較優一種,以達到社會的最高效率和消費者,企業及社會利益的最大滿足。從這個意義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人們不斷追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爭取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歷程。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大體保持適當的比例關係的調節,國家宏觀調控在制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的規劃及總量控制,重大結構和重大生產力佈局等方面的作用,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社會生產的順利進行,保證有限的資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資源優化配置內容

①資源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②資源在一個產業部門內各企業之間的配置;③資源在一個企業內部的最優使用;④資源在不同經濟成分之間配置。其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2] 

資源優化配置前提條件

企業內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 企業內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
市場要完全實現優化配置資源這一功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⒈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⒉理性經濟人假設
⒊完全自由的市場選擇
⒋完全由價值規律來調節;
⒌全部供需雙方受同一規則支配;
⒍真正地實行優勝劣汰;
⒎同時還受到時空(環境)條件的限制:
任何“市場”中任何主體的任何市場行為或資源配置行為都是在一定時空(環境)條件下進行的。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市場的競爭主體、交易主體、管理主體中介服務主體等都處於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在許多情況下各個主體分屬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這些市場主體所處空間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社會制度法律環境的變化,從而影響市場規則的變化。而且,任何市場行為的發生及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都需要有一個時間發展過程,不可能在瞬間完成,所以,也就必然會受到不同時空(環境)條件下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條件的制約和影響。而這些條件的任何變化(所謂“蝴蝶效應”)也都會使上述6個條件產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對“資源配置”所產生的影響並非一定是“優化”的,也可能是“劣化”的,從而讓所謂的“市場機制”的調節功能失靈

資源優化配置積極作用

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模式-線性規劃法 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模式-線性規劃法
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繫,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係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市場調節的實質就是價值規律調節。價值規律是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調節社會勞動分配比例的,是一種“看不見的手”的調節。正如恩格斯所説:“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
資源優化配置具有如下積極作用:
⒈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使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和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使自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價值。在競爭的作用下,勞動生產率較高、個別價值較低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能夠以高於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以此獲得較高的收入。相反,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價值較高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可能按低於其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獲得較少的收入以至蝕本。這樣,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從自身利益出發,會主動地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⒉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企業作為市場調節信號的接受者,主要通過市場價格的漲落,瞭解市場供求狀況,並據此安排和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品種、數量和規模,進行生產要素的組合。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意味着該商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企業就會自動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反之,若某種商品價格下跌,表明該種商品在市場上供過於求,企業則會縮小生產規模,或調整經營方向,轉而生產其他商品。市場是企業的“生命”,關係到企業經營效益的好壞和企業的發展。所以,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3.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企業從事商品生產經營必然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競爭。競爭以外部的強制力,迫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勵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促使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和鋭意進取的活力。 [3] 

資源優化配置應用範疇

以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兩個要素: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為例:

資源優化配置土地資源優化配置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和根本保證。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非農化和土地生態環境惡化削弱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目標,根據土地特性,利用一定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對一定數量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是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科學、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緩解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多目標、多層次的持續擬合與決策過程,主要通過構建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模型,採用多學科的多種方法論,包括動態模擬、數學規劃、系統動態學、工程學等理論和方法進行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資源優化配置水資源優化配置

水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一個特定流域或區域內,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並舉,對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實質就是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是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決各部門和各行業(包括環境和生態用水)之間的競爭用水問題。統計資料表明,無論是從時間過程還是從不同國家的橫向對比來看,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用水將大量被工業和生活用水所取代。另一方面則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門或各行業內部高效用水。
水資源優化配置包括需水管理供水管理兩方面的內容。在需水方面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與調整生產力佈局,積極發展高效節水產業抑制需水增長勢頭,以適應較為不利的水資源條件。在供水方面則是協調各單位競爭性用水,加強管理,並通過工程措施改變水資源天然時空分佈與生產力佈局不相適應的被動局面。 [4] 

資源優化配置二者區別

第一,基本內涵不同.資源優化配置指的是能夠帶來高效率的資源使用,其着眼點在於"優化",它既包括企業內部的人,財,物,科技,信息等資源的使用和安排的優化,也包括社會範圍內人,財,物資源配置的優化.人們經常所説的"勞動優化組織","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等,主要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指符合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有效的資源使用,其着眼點在於"有效","有用".從微觀角度看,企業內部有效的資本投資方向,資產結構,產品創新機制等能達到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從宏觀上看,則主要是指資源的安排能可持續地滿足社會各部門,企業,社會各階層等多方面利益.當前經濟活動中,保持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產業結構的調整,國有經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制止不合理的重複建設,再就業工程和社會保障工程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等,主要是從資源配置的合理化,有效性角度來説的.
第二,衡量的標準不同.資源配置是否優化,其標準主要是看資源的使用是否帶來了生產的高效率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必然導致一部分企業的破產倒閉.一般説來,那些在同行業中科技水平不高,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劣勢企業,會因其產品和服務缺乏市場競爭力而遭淘汰.因此,從資源使用這個角度看,歸根到底是看有沒有實現生產的高效率,高效益.資源配置是否合理,主要是資源的使用是否符合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中國過去國有企業組織結構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重複建設,其資源配置就是不合理的.這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也造成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低,經濟規模小,缺乏競爭力,根本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資源使用中出現的西部地區水土流失,耕地減少,東西部經濟差距拉大等現象,就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實現。
第三,實現途徑不同。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場途徑,資源的合理配置則既依靠市場,又依靠國家宏觀調控.由於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發性的特點和優點,它能夠自發地實現對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優勝劣汰的選擇,促使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實現內部的優化配置,調節社會資源向優化配置的企業集中,進而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由於市場調節作用的有限性以及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弱點,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供求的總量平衡,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共環境等,必然由國家的宏觀調控來實現.企業內部,部門或地區資源的合理使用,則主要是由市場途徑來實現的.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促使企業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也促進企業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優化資產結構,形成合理的創新機制,從而在微觀的企業,部門或地區範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市場手段既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是人們在談及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時經常把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配置結合起來使用的原因。

資源優化配置二者聯繫

資源的配置問題是任何以分工為基礎的社會都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作為資源的兩種姿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配置有着緊密的聯繫。
首先,合理配置是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整個社會生產是一個由各個部門構建的複雜系統,它要求人,財,物等資源在各個部門的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只有比例協調,社會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在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忽視價值規律作用的盲目建設,重複建設,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談及資源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等經濟結構不合理,被淘汰的不僅是劣者,具有某種優勢者,而且國家從整個經濟的全局考慮,某些強勢企業也可能被砍掉.因此,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為前提,是以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為前提的。
其次,優化配置是合理配置的最終目標.人類社會的生產過程,就是運用資源,實現資源配置的過程.由於資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種產品生產的資源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投入到其他產品生產的這種資源的減少,因此,人們被迫在多種可以相互替代的資源使用方式中,選擇較優一種,以達到社會的最高效率和消費者,企業及社會利益的最大滿足.從這個意義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人們不斷追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爭取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歷程.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大體保持適當的比例關係的調節,國家宏觀調控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的規劃及總量控制,重大結構和重大生產力佈局等方面的作用,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社會生產的順利進行,保證有限的資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