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外國語學校

鎖定
廣州外國語學校(簡稱:廣州外校)是教育部1962年批准開辦的全國首批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1963年在廣州市沙河頂創辦,1966年停辦,教職工併入廣州外國語學院(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972年在培英中學復辦,1977年遷入廣州市22中校址(現真光中學),1981年停辦,教職工併入廣州師範學校。2007年7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南沙新區新建復辦廣州外校。學校於2009年5月動工興建,2010年1月落成啓用。
學校位於廣州市南沙區鳳凰大道102號,佔地面積269畝,現為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學,主要承擔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學歷教育。現有初中、高中6個年級、48 個班,學生1792人。 [5] 
中文名
廣州外國語學校
創辦時間
1962年
辦學性質
公辦學校
校    訓
博學、雅正、融和
地    址
廣州市南沙區鳳凰大道102號
現任校長
彭斌 [7] 
所屬地區
廣州市南沙區

廣州外國語學校辦學歷史

上世紀60年代周總理提出,籌建“廣州外國語學校”,儲備外交人才。
1960年12月,中央宣傳部部長辦公會議決定在幾個大城市設立約10所外國語學校;
1962年經教育部批准開辦,全國首批七所外國學校;
1963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開始招生,文革期間停辦;
1973年經廣州市革委會批准恢復招生,培養中小學外語教師;
1981年停辦;
2007年7月27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另址新建復辦廣州外國語學校;
2008年11月,張廣寧市長批示,要求把廣州外國語學校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外國語學校;
2009年5月,廣外校正式動工興建,到12月15日,學校將完成首期工程的建設,具備開辦招生的硬件條件。
2021年12月26日,廣州外國語學校開展2021年度博雅文化藝術節,當天成立博雅少年科學院。 [4] 

廣州外國語學校辦學條件

廣州外國語學校硬件設施

廣州外國語學校是廣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學。註冊地址在廣州市南沙區鳳凰大道東側,即南沙濱海新城的中心區蕉門河岸邊,學校佔地面積269畝,建設規模和功能以現行的省一級完全中學標準並有所提高為原則,首期規劃建築面積49000平方米。

廣州外國語學校辦學規模

辦學規模為1800名學生。廣州外國語學校是廣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學,屬財政核撥事業單位,是1962年經教育部批准開辦的全國首批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2010年1月12日,學校一期建設正式竣工啓用,首期初、高中招生規模為1800名學生,現已有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一、高二五個年級,其中包括AP國際課程班和即將開設的中美“2+1”國際高中課程班。

廣州外國語學校師資力量

學校在職在編教職工196人,教職工平均年齡38.65歲。其中:廣東省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教師2人,副高級教師53人,中級教師8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5人蔘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9人蔘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省級模範教師1人,省級基礎教育先進個人、名教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研工作者1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廣州市高層次人才4人,廣州市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2人,廣州市教育專家培養對象2人,廣州市名教師培養對象6人,廣州市名班主任3人,廣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10人。 [8] 
廣州外國語學校 廣州外國語學校

廣州外國語學校所獲榮譽

2020年6月17日,獲得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稱號。 [2]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9張)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3] 

廣州外國語學校現任領導

校長:彭斌 [6-7] 

廣州外國語學校文化傳統

學校堅持“發展外語特長;堅持文理並重;注重國際交往”方針;走“以人為本,以校為本,強化軟件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創建辦學特色,走彰顯學校個性之路;打造質量品牌,走建設精品學校”之路。
復辦以來,在博雅教育理念引領下,學校構建以“博學、雅正、融和”為核心價值觀的學校文化體系,積極探索雅的德育模式,加強文理各學科建設,構建主動、互動、靈動的教學模式,在開足開好完全中學所有基礎科目,彰顯文、理科基礎學科優勢的同時,強化外語教學,積極探索國際化辦學新思路。學校除開設英語外,已開設了德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等第二語種所有學生選修。學校已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一批國際知名大學、中學簽署了國際教育合作項目,聘請相關語種外籍教師專職任教,學校的外語教學品牌迅速得到社會各界認可,湧現了一批優秀學子在各學科競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2010年學校已成為美國大學理事會國際代碼學校。
做為一所可以面向廣州市12區(縣級市)招生的市屬外語特色學校,學校立足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高品位,以“和諧治校、真愛施教、博雅樹人”為辦學理念,以“中西兼容、德才兼備、文理兼優”為辦學方針,以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管理、一流的設施設備,堅持“培導師型教師、育博雅型學生”為目標,實施“博雅教育”、“精英教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把廣州外國語學校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外國語學校”。
學校定位是辦具有嶺南文化風格的中國書院式高水平、高品位全國一流的外國語學校。立足廣州市、面向珠三角、輻射華南地區提前批獨立招收外語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小學畢業生和初中畢業生。廣州市教育局將支持學校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爭取到教育部給予高考的保送優惠政策,同時將通過引進一流的外籍教師和國際部的國際合作項目與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國際一流大學開展廣泛合作,為高中畢業生開通直達國際一流大學的直通車。廣州外國學校將以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設施設備、一流的教師隊伍,並通過一流的管理辦成全國一流並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品味的外國語學校,為高等院校輸送文、理並重、綜合素質高、外語能力和發展後勁強、具有世界意識和視野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1] 

廣州外國語學校相關歷史

原廣州外國語學校
當年的廣州外國語學校創辦於1963年,分中學部和小學部。中學部是初一開始招生,1965年秋季我(指本文作者楊晉豫,下同)入校時,已有初三級的學友;小學部則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招生。當時每個年級只有兩個班,每班40人,女生佔三分之一,語種只有英語與法語。
當年我由八一附二小推薦,到保安街小學(現培正小學)參加面試。那時的小學沒有開設外語教學,外語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面試時,老師念一句英語,我模仿念一句,還考朗誦。鄰桌的一個男生站着,聲情並茂地朗誦了葉挺的《囚歌》。通過面試後,才能進入筆試。當時有800個孩子在署前路小學參加廣州外國語學校單獨提前舉行的筆試,僅錄取80人,沒被錄取的,還可以參加普通中學的升學考試。
那時我們都以“I study at Canton foreign Language shool”(我在廣州外國語學校學習)為榮,因為我們認為,從事外交工作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我們不僅有普通的外語課本,還有學校專門編寫的許多外語教材。上學期並沒有教我們ABC,而是進行大量的生活用語和對話練習,下學期才學字母和音標,這很符合先説話後認字的人類認知規律。
學校的外語老師大部分是歸國華僑,還有數名外籍老師。當時學校雖然沒有普遍使用的語音室,但有不少當時彌足珍貴的盤式錄音機。我們用錄音機練聽力、學口語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學校還經常有接待外賓的任務。我曾參加過一次接待西哈努克親王,任務並不繁重,我們幾個女同學到火車站為他獻花送行。完成任務後,每人得到一包東方賓館的精美點心,這真叫我們喜出望外。聽説高年級的同學還迎送過周總理呢。
學校開辦幾年,並無固定校址,完全是“寄人籬下”。先是在廣東工學院(現廣東工業大學)辦學,後搬到暨南大學,直到1966年初,新校舍在沙河頂(現星海音樂學院)落成,才算有了穩定的歸宿。那年同學們排着隊,從暨大出發,徒步穿過空曠荒涼的廣州天河機場(現繁華的天河商業圈),到新校舍打掃衞生。我們即將遷往的新校舍非常令人神往:有當時廣州並不多見的大圓頂學生食堂,有巨大的工字形教學樓,有嶄新的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可是,我們沒能在這裏上過一堂課,開過一餐飯,因為“文革”開始了。
1966年5月,我們還在暨南大學校區時,就停課了,同學們跑到華附和中大看大字報,回來就寫大字報,貼滿了教室和走廊。外籍老師回國了,身為歸國華僑的老師被羞辱和批鬥,以幹部子女為主的學生後來分成了“紅五類”、“黑五類”,接着“破四舊”、“大串聯”、“文攻武衞”,我們完全捲入這場時代的濁流,荒廢了學業,虛擲了青春好年華!
學校具體是何時搬到沙河頂新校區,我已記不起。現代回想起來,一定是我們在外邊胡鬧時,由那些被打成“牛鬼蛇神”的教職工辛苦完成的,因為我們作為學生,沒有一個人為此付出過汗水。在後來的“復課鬧革命”期間,課沒復起來,“革命”卻令新校舍滿目瘡痍:教學大樓雪白的牆壁上,用墨寫滿了充滿火藥味的大標語,宿舍裏沉重的實木雙層牀全被推到樓梯間,堵死通道,宿舍成了“武衞”的堡壘。1968年底,聽説學校要解散,大家都要上山下鄉,當年12月第一批同學赴海南。第二年還沒過春節,我們剩下的一百多人,也在太古倉碼頭登船,投身到海南的廣闊天地。(原廣州外國語學校中學部)
1970年底,在廣州農民運動農講所,200名年僅14歲的孩子,經過革命式的宣誓,從廣州外國語學校直接跳進了廣東外國語學院學習。從此,他們在我校度過了難以忘懷的五年時光,直至畢業。這就是人們所稱“廣外”歷史上的“小大學生”。(原廣州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廣州外國語學校撤併

1970年10月,當時“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作出對廣東省的高等院校實行“調、並、遷、改”的決定,先不説這一決定對廣州各高校的影響,但對於廣外卻有歷史性的意義。從這時候開始,暨南大學外語系、外貿系,中山大學外語系和廣州外國語學校併入廣州外國語學院,同時易名為廣東外國語學院,並將校址遷至廣州北郊,即原中南林學院所在地。 [1] 
廣州外國語學院成立於1965年,是教育部直屬的三所著名外國語大學之一。校址在廣州市東北郊瘦狗嶺原廣州石油學校舊址。 [1] 
受“文革”影響,學校在1965年創辦後,第二年開始連續四年中斷招生,1970年11月,學院恢復招生,共錄取了508人,分別就讀於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日語、印度尼西亞語、泰語和越南語等9個專業。當時作為一次試點,錄用學生從高中開始就進校就讀,學制為五年制,第一年是補習高中的課程。因為這批學生入讀時年齡很小,被稱為“小大學生”。 [1] 
人物合照 人物合照
1995年6月,原隸屬於國家教育委員會的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原隸屬於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合併,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1]  2008年10月,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州外國語學校學校地址

廣州外國語學校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鳳凰大道102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