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路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人行道路、一級公路)

鎖定
北京路(Beijing Road),原名永漢路、漢民路,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境內人行道路、一級公路,為古代廣州城的中軸線 [11]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囂在今北京路北段財廳前一帶築番禺城。唐代至南漢,以北京路為中軸線的城市格局逐漸形成 [11]  。元代,廣東行中書省設在北京路東側。明、清兩代,布政使司署建在今北京路與中山五路的丁字路口。辛亥革命後,永清大街改為永漢街。1936年,永漢路改為漢民路。20世紀50年代初,複名永漢路1966年8月25日,永漢路正式改名為北京路 [6] 
北京路起於廣衞路,止於沿江中路;全長1426米,寬度為18.8—24.2米,大致為南北走向 [25]  ,其中大部分為人行道路,車道設計為雙向三車道、雙向兩車道、單向三車道。
中文名
北京路
外文名
Beijing Road
地理位置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起    點
廣衞路
終    點
沿江中路
道路長度
1426米
道路寬度
18.8—24.2米
道路等級
一級公路
車道設置
雙向三車道、雙向兩車道、單向三車道
途經區域
北京街道、人民街道、珠光街道

北京路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囂在今北京路北段財廳前一帶築番禺城,作為南海郡的郡治所在,史稱“任囂城”。
前204年,秦朝大將趙佗建立南越國,把“任囂城”擴大到“周長十里”,俗稱“趙佗城”,此後歷朝歷代眾多官衙機構都設在這一帶。
唐代至南漢,以北京路為中軸線的城市格局逐漸形成。唐朝時期,中原制磚技藝逐漸在廣州傳播開來。考古資料顯示,北京路始建於唐朝。千年古道遺址的唐代路面分3層,上面兩層鋪磚,下面一層鋪碎石子。唐朝磚鋪路面的發現,證明了北京路在唐代為廣州城的主幹道。唐朝時期,廣州誕生了古代中國第一批海關官員——市舶使。朝廷在中軸線的南端、珠江岸邊建起高大雄偉的廣陽館,作為市舶使的駐地 [11]  。自南宋至清代,官方學府經常設立在北京路一帶,北京路一帶是廣州地區的“文化正統、官學重地” [26] 
元代,廣東行中書省設在北京路東側 [6] 
明、清兩代,布政使司署建在今北京路與中山五路的丁字路口 [6] 
明代,北京路自北向南分佈有番禺縣、番禺學、府學、鹽課司等官衙及官辦機構。清代前中期,北京路是書籍、文房用品、古董、金石、刻印一條街。清代中期,今北京路一帶書店有璧魚堂、汲古堂、藏修堂、翰墨園、森寶閣、九經閣、儒雅堂、登雲閣等。洋務運動之後,西學東漸,西方書籍受到知識分子歡迎,越來越多的書店經營起圖書翻譯。最初,一批江浙人來到雙門底,租下鋪位,創辦點石齋、蜚英館、同文書局、緯文書局等書店。時務書局、時敏書局、開明書局等專銷從上海運來的新書,思想風氣開始轉變。
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路財政廳前 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路財政廳前
民國時期,北京路分佈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等書店,很快成為廣州文化重要的風向標。與成行成市的書店一街之隔,馬路對面則是一家家文具店、自來水筆店。民國7年(1918年)10月,承擔“市政府”功能的廣州市政公所,進駐育賢坊禺山關帝廟辦公,開展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運動。同年,永漢街發生火災,燒燬建築無數。災後重建,拱北樓、正南門、永漢門等城樓被拆除,北起廣東財政廳、南至天字碼頭的街道開闢成大馬路,命名為永漢路(分永漢北路、永漢南路)。民國10年(1921年),廣州首次鋪設太平門至廣東財政廳前和大西門至永漢南路兩條電車專線路軌。民國27年(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侵佔廣州後,將北京路視為推行日本文化的前沿,在省財政廳前開設崛內、成武堂、三通三家書店。崛內是一家綜合性書店,以日僑和學生為讀者對象;成武堂主要銷售通俗讀物和期刊,大部分供應日本侵略軍的官兵閲讀;三通則以出版和翻譯中文書籍為主,兼售日本書刊。日本侵略軍還在商務印書館(今北京路科技書店)樓上設兩間電台播音室,用日語、漢語(普通話和廣州話兩種)廣播,直至日本投降後,電台才停止廣播 [6] 
抗日戰爭勝利後,整個社會尚未從戰亂中復甦,文化事業百廢待興。省財政廳前的書店改為銷售美國出版的各種畫報和通俗期刊,而且大部分是過時的舊期刊,成捆地按廢紙論斤進貨,再逐本出售以圖利 [6] 
1991年,廣百百貨首店(廣州百貨大夏) 在北京路亮相 1991年,廣百百貨首店(廣州百貨大夏) 在北京路亮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北京路依然是書店和文化用品一條街,分佈着廣州市最大的新華書店、兒童書店、外文書店、工具書店、科技書店、古籍書店、文一文化用品公司、三多軒文房用品商店等新老名店。1980年,中南地區最大的集體所有制百貨零售商場一太白商場開業。1985年,30層高的超大型百貨商店——廣州百貨大廈開始興建。大批時裝店、皮具店、鞋店、精品店搶灘北京路,掛起各種名牌連鎖專賣店的招牌 [6]  。1997年,北京路改為雙休日準步行街(公交車仍通行)。1998年,北京路改為週末和節假日步行街。2001年12月1日起,北京路改為全天候步行街。2002年,新大新公司前的中山五路擴寬,北京路與中山路交會處的天橋被拆除;在北京路步行街北段出土了大量砂岩石條與古城牆磚 [26]  。2003年1月,經過整飭後的“古道遺址”正式對外開放,被譽為“中國第一條千年古道” [8]  。同年12月20日,北京路北段(省財政廳至中山五路)實行分時段步行。2004年,北京路步行街設立香港零關税商品專賣區。2005年年初,以經營日、韓等時尚潮流商品的大型商場潮樓在北京路開業,實現購物、飲食、玩樂一體化。同年年底,名盛廣場開業,最初名為金潤鉑宮 [6] 
2006年,北京路與法國香榭麗舍大道正式簽約為友好街區。同年,越秀區正式出台《北京路國際商貿旅遊區發展規劃(2006-2011)》,將北京路步行街定位為“具有‘現代都市特色、嶺南建築風格、濃厚文化氛圍、窗口示範作用’特色,以廣州百貨大廈和新大新百貨公司為龍頭,以名牌專業店為主體,以廣百商業廣場的建設為契機,發展成為以經營高檔商品為主,配套功能完善的商旅互動的零售主導型綜合性步行商業街” [6] 
北京路旁的高第街牌坊 北京路旁的高第街牌坊
2013年12月,廣州老字號一條街在北京路北段啓市,匯聚廣州酒家、寶生園、皇上皇、生茂泰、清心堂、錦泉眼鏡、仁信和原來就在該地段經營的太平館、新大新、科技書店、古籍書店等16家廣州人熟悉的老字號 [6]  。2014年初,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規劃建設北京路文化核心區,這是廣州市全市唯一一個以文化保護與發展為主要內容和特色的產業發展功能區 [7]  。10月16日起,廣州老字號一條街所在地的北京路北段(中山五路口至廣衞路口)將從週末步行街升級為全日步行街 [9]  。2021年2月8日,廣州市政府15屆13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2021-2022)工作方案》。計劃通過3年時間,開展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建設 [15]  。2023年9月20日,北京路步行街南段花城花街暨“百千萬工程·惠農集市”正式迎客 [14] 
北京路街景 北京路街景

北京路線路設計

北京路線路走向

北京路在北京街道中心地帶,南北走向,北接廣衞路,南至天字碼頭,其中北京街道管轄段由廣東省財政廳大樓至西橫路,長890多米,其間與中山四路、中山五路、西湖路、惠福東路、文明路、大南路、高第街等相交 [6]  ,南段與泰康路、萬福路、珠光路、南堤二馬路、八旗二馬路、沿江中路相交,大致呈南北走向 [25] 
北京路佈局圖 北京路佈局圖

北京路線路互通

主要地標
所在鎮街
對接線路
北京街道
廣衞路
中山四路、中山五路
聖賢裏
越秀書院街
西湖路、北京路一街
惠福東路、禺山路
廖承志舉辦新聞界招待會舊址
大南路、文明路
天河城
玉帶濠
高第街、天河城
高第街
天河城
西橫街
北京路站、天河城
人民街道、珠光街道
泰康路、萬福路
-
珠光路
-
南堤二馬路、八旗二馬路
沿江中路
參考資料: [6]  [28] 

北京路線路參數

北京路全長1426米,寬度為18.8—24.2米,道路等級為一級公路 [25]  ,車道設計為雙向三車道、雙向兩車道、單向三車道。
北京路

北京路配套設施

  • 騎樓舞台劇
為了助力“夜間經濟”,北京路北段騎樓立面變成一副約60米的投影牆,在窗户安裝特製的窗簾作為投影背景,展播具有嶺南風情的舞台劇《邂逅北京路》,通過演繹廣州東山少爺和西關小姐動人的愛情故事,展示廣州商貿繁華、文化底藴。通過騎樓舞台劇,將北京路北段打造成為廣州新的夜間消費文化IP和網紅打卡點,帶動北京路夜間經濟繁榮 [32] 
  • 3D裸眼燈光秀
在新大新的外立面,也就是中山五路和北京路交界的黃金十字路口,打造了裸眼3D燈光秀,這是中國國內户外最大的裸眼3D曲面屏幕,面積1200平方米。運用現代高科技打造可互動、可體驗的“夜間經濟”,提高市民遊客趣味性和體驗感 [32] 
  • 旱噴燈光秀
北京路中段入口的旱噴裝置以千年穿越為主題,以延綿不絕的歷史長河為意向,通過噴泉、鋪裝、地面LED展示屏等展示手法共同打造歷史感與現代感融合的景觀。裝置由五個圓盤組成,以運動形式體現時間變化,遊人在裝置裏穿越的過程中感受北京路的歷史厚重感及廣州城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 [32] 

北京路運營情況

北京路票制票價

北京路實行免費步行、免費通行。

北京路運營事項

2024年1月1日起,根據《廣州市公共休閒場地安全管理規定》,北京路全天禁止機動車、電動自行車、自行車以及電動獨輪車、電動滑板車等具有動力裝置的滑行工具進入 [12-13] 

北京路客運流量

北京路改成步行街後,平日的客流量至少有三四十萬人次,週末達五六十萬人次。
2005年元且,北京路的客流量突破百萬人次 [6] 
截至2022年3月,北京路步行街日均人流量約20萬人次,節假日超過30萬人次,高峯值約60萬人次 [26] 
2023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北京路步行街總客流260萬人次,同比增長72.9% [3] 
截至2023年11月11日,北京路步行街當年累計客流首次突破1億人次,同比去年增長66%,對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60.4% [4] 
北京路夜景 北京路夜景

北京路建設成果

北京路技術難題

  • 北京路與大南路過街天橋
北京路與大南路過街天橋,1989年11月 北京路與大南路過街天橋,1989年11月
由於北京路與主幹道中山路相交,車水馬龍,人車搶道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1980年,在北京路與中山路交會處興建人行天橋,橋為十字形,鋼結構,鋼筋混凝土橋面,淨高5米,跨度33.4米,橋四端設上落樓梯。這座天橋為疏導北京路和中山路的交通發揮過重要作用,但至20世紀90年代後期,已無法滿足交通需要,於2002年拆除 [6] 

北京路榮譽表彰

2021年7月26日,北京路步行街被商務部公佈為第二批全國示範步行街 [1] 
2021年11月5日,廣州市北京路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2] 
2024年3月,北京路-海珠廣場商圈入選2024年廣州市都會級羊城夜市先行區 [5] 

北京路文化特色

北京路地名由來

北京路作為廣州城市中軸線,幾次變更路名。清代,中山五路至西湖路一段名雙門大街(又名布政司前街,明代稱承宣街),西湖路口為拱北樓,北京路也因而有“雙門底”的俗稱;從拱北樓至正南門一段名雄鎮直街;正南門連接泰康路口的永清門一段名南門直街;永清門至珠江邊名永清大街;中山五路至廣東財政廳大樓一段尚未開通。辛亥革命後,清廷傾覆,民國肇創,永清門改為永漢門,永清大街改為永漢街,寓意“漢族光復”。民國25年(1936年),國民黨元老胡漢民逝世。廣州主政者陳濟棠為紀念胡漢民,改永漢路為漢民路。20世紀50年代初,複名永漢路。1966年8月,中山大學哲學系一年級學生髮出倡議,呼籲將永漢路改名為北京路。1966年8月25日,永漢路正式改名為北京路,沿用至21世紀 [6] 

北京路文物古蹟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位於北京路商業步行街北段,遺址總面積420平方米。長約44米,寬約3.8米,在距地表深3米以上,層層疊壓了11層路面,由上而下分屬民國、明清、宋元、南漢、唐代等5個歷史時期 [8]  。2019年4月,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9]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拱北樓遺址
拱北樓遺址位於北京街道禺山社區內。五代南漢始建,原名“象闕”,俗稱清海軍樓。宋淳祐四年(1244年)改為“雙門”,“雙門底”亦由此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雙門”重建並改名“拱北樓”。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拱北樓遭英國侵略軍炮擊損毀。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修復,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民國7年(1918年)拆城牆築馬路時被拆 [16]  。2019年4月,拱北樓遺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9] 
拱北樓遺址 拱北樓遺址

北京路代表建築

  • 天字碼頭
天字碼頭位於人民街道轄內,北京路南端江邊,靠近沿江中路與北京路交會處。明代後期建。據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廣東通志初稿•卷三十八•橋樑》載:“天字碼頭,正南門外。”,可知舊址在今北京路接官亭南側。清代為官員專用碼頭,民船不得在此停泊。“天”字源自《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字排在首位,有第一和最大的意思。民國時期遷至現址。1964年在現址重建。1995年再次改建。天字碼頭是廣州最早的專供泊船的一個碼頭,也是廣州市目前使用時間最長的珠江輪渡碼頭。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0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禁煙,在此上岸。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6月16日,孫中山曾在此坐船前往香港。1998年裝修時,把發生在天字碼頭的這兩件大事刻成浮雕,嵌於碼頭大門西邊牆上 [16] 
天字碼頭 天字碼頭
  • 永漢電影院
永漢電影院位於北京路186號,北京街道轄內。東臨文明路,南鄰港匯華庭,西近北京路,北靠禺山路。民國16年(1927年)建成,名永漢戲院,因地處永漢路上,故名。1960年,因專營放映新聞紀錄片,改名新聞電影院。1986年翻新改造,更名為永漢電影院。1998年再次修葺並於同年復業。2010年停業改造並於同年復業,仍稱現名。廣州老字號影院 [16]  。2018年1月18日,永漢電影院被列入廣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 [22-23] 
永漢電影院 永漢電影院
  • 廖承志舉辦新聞界招待會舊址
廖承志舉辦新聞界招待會舊址位於永漢路哥倫布餐廳,現為北京路229號 [19]  。民國27年(1938年)國民黨在漢口宣佈解散中共領導的三個抗日民眾團體,並強令《新華日報》停刊三日,掀起一股反共逆流。9月,為了闡明中共團結抗戰的一貫主張,反擊頑固派的反共逆流,中共廣東省委決定,由香港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出面,以《新華日報》廣州分館名義,在廣州永漢路哥倫布餐廳五樓,召開一個由廣州各抗日青年團體、進步文化界及各界救亡團體負責人蔘加的招待會,為《新華日報》廣州分館據理力爭,為廣東抗日進步團體正名,近800人蔘加了會議 [18] 
廖承志舉辦新聞界招待會舊址 廖承志舉辦新聞界招待會舊址
  •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位於北京路312號,是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屬下的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市青年宮成立於195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家青年宮,場地前身為王氏書舍,是孫中山先生於1895年2月設立的興中會廣州分會所在地,建築面積約20000平方米 [33]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
  • 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
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位於北京路314號。中華書局廣州分局創辦於民國元年(1912年),該舊址大樓為民國時期建築,坐東朝西,樓高六層,佔地面積為335平方米。清水紅磚牆,首層建有跨街騎樓,騎樓高6米多。三、四、五層正面牆上安裝民國特色的鋼窗。內部樓梯欄杆有特製的“中”字花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書局撤出廣州,該大屋改由市房管局“代管”。1954年,店面由新華書店的兒童書店向房管局租下。直至2004年11月,原業主中華書局收回大屋。2010年8月14日,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被公佈為第二批越秀區文物保護單位 [21] 
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 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
  • 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舊址
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舊址位於北京路336號。廣州分館建於20世紀初。該大樓坐東朝西,闊21.4米,深約30米,佔地約642平方米。現代式四層鋼筋混凝土騎樓建築,頂部設有女兒牆及山花,首層柱廊五開間跨建在人行道上,高約7米。現外牆為水洗石米,大理石腳,後門牆上有灰塑“□□□館時設兒童圖書館”字樣。後門還有一方奠基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由政府接管,繼而成為科技書店。2010年8月14日,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舊址被公佈為第二批越秀區文物保護單位 [21] 
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舊址 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舊址
  • 太平館
太平館位於北京路342號。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創建,為廣州最早開業的西餐廳。創始人徐老高,原在沙面旗昌洋行當廚師,深得西菜烹調三味,後離開洋行,在永漢路(現北京路)太平沙城垣太平更樓外開設專門煎牛扒的檔口,名太平館,因烹飪得法,吸引大批中外商客,成為廣州最早出現、初具規模的西餐館。今位於北京路財廳對面的太平館,是徐氏兄弟從另一餐飲經營者手中接手改建而成,以“老太平支店”名義掛牌經營,後逐漸成為太平館主要經營場所。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營業面積500平方米。民國14年(1925年)8月,周恩來與鄧穎超曾應邀與友人在此用餐。1963年,周恩來總理兩度光臨太平館並建議擴建。在總理的過問下,太平館兩次擴建,成為中國第一家“中國人自己的西餐館”。廣州市第一批“百年老字號”西餐飲食單位 [16] 
太平館 太平館
  • 《華商報》駐廣州辦事處舊址
《華商報》駐廣州辦事處舊址位於北京路366號。《華商報》原是抗日戰爭時期進步新聞工作者在香港創辦的報紙。民國30年(1941年)12月,日軍侵佔香港後停刊。在廣州成立的分社由鄔維梓負責,分社成立的主要任務是:堅定“人民立場,與我海內外同胞,共揭和平、團結、民主的大旗,為創造一幸福、富強與民主的新中國而奮鬥。”分社設在後座閣樓上,前座鋪面則是分社開設的書刊門市部,專門銷售進步書刊;後座則是倉庫和宿舍 [20] 
《華商報》駐廣州辦事處舊址 《華商報》駐廣州辦事處舊址
  • 北京路370號騎樓
北京路370號騎樓建成於民國20年(1931年),建築正面外牆被粉刷成淡橘色,以向外凸起的三角形波紋為裝飾。面向北京路一側的西向立面,是具有藝術裝飾風格的騎樓立面。正立面外凸部分是用紅色泰山面磚貼面,兩側立面則是淡灰色粗砂批蕩。東向立面的設計風格是現代中國風。在窄小高聳的立面上,按三段式分出了帶圓拱、洗石米麪層的基座,帶陽台的牆身及中國式的大屋頂。值得一提的是,每層的陽台設計都不同,從下至上依次為方形、梯形和帶有美人靠造型的多邊形 [24]  。2018年1月18日,北京路370號騎樓被列入廣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 [22-23] 
北京路370號騎樓 北京路370號騎樓
  • 廣州大廈
廣州大廈位於北京路374號。東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南鄰錦泉眼鏡博物館,西近廣仁路,北靠廣東省財政廳大樓。1981年建成,取名廣州大廈,沿用至今。佔地面積約16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9萬平方米,主體建築36層,高約110米 [17] 
廣州大廈 廣州大廈
  •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位於北京路376號。前身為明清兩代的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所在地(即藩司衙門),民國後在此籌建廣東省財政廳。建築工程分兩期,民國4年(1915年)奠基,民國8年(1919年)竣工。整座建築坐北朝南。該建築是一幢仿歐洲流行古典建築風格的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面闊37.14米,高28.57米,進深約28米,佔地面積約為1036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高五層半,原第一、第三層為鋼筋混凝土樓板,第二、第四、第五層為木樓板。穹隆頂,首層作基座處理,開平緩的旋拱。大樓門頂部石匾書有“廣東財政廳中華民國八年六月吉日”字樣。沿花崗岩石階梯而上進入第二層。正面大門施以仿羅馬多立克式巨柱,雙柱和方壁柱貫通到三樓檐部,氣勢軒昂。半圓形多立克柱圍成柱廊,三樓起拱券廊。四樓起雙柱承託檐部。二樓內正中有一螺旋形梯,樓頂女兒牆變化多樣的線腳與大樓頂部檐沿線相協調,渾然一體。第三層東西兩側有小陽台 [31]  。 2002年7月17日,廣東財政廳舊址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30]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

北京路建設規劃

根據《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2021-2022)工作方案》,在各方面條件成熟後,再將北京路步行區域延伸至天字碼頭 [27] 

北京路價值意義

千百年來,千年古道層層疊疊的繁華;歲月悠悠,北京路承載着厚重的歷史,繁華依舊。翻開北京路這本歷史書,方能找到打開這座城市的密碼,才能深入瞭解廣州城的靈魂 [10] (北京路文化旅遊區 評)
這座城市的血脈裏自始至終都流淌着先鋒、自由和熱情的血液,這種千年不變的風骨,使得北京路即使經歷過戰火離亂、變革紛爭等時艱動盪,依舊是全世界最繁華最具歷史感和現代性的街道之一 [11]  (《華夏》雜誌總編輯、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劉迪生 評)
品茶、賞花、購物、拍景……改造提升後的北京路,留住了城市的記憶和老廣的鄉愁,也歡迎全世界的遊客。北京路不僅是一條商業步行街,更承載着無數老廣的鄉愁。晨光初現,一縷霞光從珠江畔穿城而過,北京路開始了一天的繁華。一盅三件定格了廣府的早茶文化,老廣州們在這裏開啓新一天的生活。隨着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曾經風光無限的步行街,大多已然成為了外地遊客走馬觀花打卡的背景板。而獨獨北京路是個例外,這裏既有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身影,也有廣州人的生活。作為2200多年從未偏移、從未斷代的城市中軸線,北京路文物史蹟豐富、非遺項目集聚、老字號薈萃,集聚了廣州底藴最深厚、歷史最完整、精華最集中的文化遺產。從歷史商街到國際化舞台,北京路重新定義了現代商業,拉近了廣州與世界的距離 [26] (《羊城晚報》 評)
北京路,見證了廣州城兩千年的歷史,並隨着城市的發展而不斷強化。今天,它雖然已經不再作為城市發展的軸線了,但仍然憑藉其悠久的歷史、具有代表性的騎樓風貌以及類型多樣的商業活動,成為遊客與市民爭相前往的廣州地標 [26] (《羊城晚報》 評)
北京路路牌 北京路路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