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隸屬廣東省廣州市,是廣州市的中心城區,位於廣州市區中心,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陸地面積31.29平方千米
[30]
。2021年,越秀區户籍人口117.45萬人。
[3]
越秀區歷史沿革
編輯
越秀區風光(10張)
漢初,為南越國建都之地;元鼎六年(前111年),復置南海郡,為郡、縣治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治所從廣信(今廣東封開、廣西梧州一帶)遷此地,為州、郡、縣同治地。
唐代至南漢,此地先後為嶺南道、南海郡、嶺南東道、興王府的治所及番禺縣治所。
宋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複稱廣州,此地為廣南東路治所,亦為南海縣治,而後東屬番禺、西屬南海兩縣,時分時合。
元代,屬江西行省廣東道廣州路,為道、路治所。
明、清,今區域東部屬番禺縣,西部屬南海縣。
1912年,廢廣州府。1918年,設廣州市政公所。1921年,廣州正式設市,廣州城區不復由南海、番禺二縣分轄,越秀區域歸屬廣州市。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12月,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西山區、德宣區、惠福區、靖海區、小北區、太平區、永漢區、東山區、大東區、前鑑區屬今越秀區。
1950年,廣州市28個區合併為16個區,其中,越秀區、惠福區、太平區、永漢區、大東區等屬今越秀區。
1952年,廣州市重新調整城、郊各區,其中,市區劃分為東、西、北、中、河南和珠江6個區。永漢區及惠福區、太平區的大部分合併為中區;大東區及白雲區的小部分合併為東區;越秀區及永漢區小部分和西華路、德坭路西段中間區域合併為北區;東區、中區、北區屬今越秀區。
1958年,珠江區的二沙頭劃歸東區。
越秀區行政區劃
編輯越秀區區劃沿革
2010年12月27日,越秀區宣佈東湖街道更名為東山街道。
將原東風街道與原六榕街道合併成新六榕街道,面積為2.04平方公里,總人口10.12萬人;
將原詩書街道、原大新街道大德路以北的慶福裏、象牙北、魁巷等3個社區與原光塔街道合併成新光塔街道,面積為1.07平方公里,總人口10.58萬人;
將原大新街道的石將軍、大德中、大新中、南華園、玉帶濠、濠畔中、三府前、和寧裏、大新西、狀元坊、一德西等11個社區與原人民街道合併成新人民街道,面積為1.51平方公里,總人口10.45萬人;
越秀區區劃詳情
越秀區 千年古道北京路(2張)
越秀區地理環境
編輯越秀區人口
編輯2021年,越秀區户籍人口117.45萬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0.77萬人,死亡人口0.87萬人,户籍遷入人口2.03萬人,遷出人口0.40萬人。常住出生人口7411人,自然增長率1.33%‰。常住人口104.90萬人。
[3]
越秀區除漢族以外,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共4277人,佔廣州市區內少數民族總人數的3.08%,佔全區人口的1.25%。
越秀區經濟
編輯越秀區綜述
2021年,越秀區地區生產總值3629.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6.1%,兩年平均增長4.4%。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47.92億元,增長1.1%,兩年平均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3481.55億元,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4.7%。第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4.08:95.92。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76%和99.24%。經濟密度107.38億元/平方公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81萬元,增長5.3%。
[3]
財政
2021年,越秀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05億元,下降7.8%(可比增長4.8%),兩年平均下降3.4%。其中,税務部門40.86億元,增長9.4%;財政部門13.19億元,下降38.0%,分別佔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的75.6%和24.4%。税收收入(含省、市三分局徵收數,下同)481.33億元,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5.9%。
2021年,越秀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2.03億元,下降2.7%。其中,教育支出31.52億元,增長5.4%;衞生健康支出16.05億元,增長6.9%;分別佔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23.87%和12.16%。
[3]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越秀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0%,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增長 30.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4.7%。房地產銷售面積15.57萬平方米,增長11.3%,兩年平均增長54.7%。
2021年,越秀區重點建設項目61個,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124.5%。其中,產業建設項目、城市更新項目、社會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分別佔全區完成投資的67.29%、15.06%、9.46%、8.19%。
[3]
人民生活
越秀區第一產業
越秀區為廣州市中心城區,無第一產業。
越秀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越秀區工業增加值35.20億元,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3.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84億元,增長16.0%,兩年平均增長8.2%。其中,採礦業、製造業、電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分別產值增長50.5%、3.8%和16.9%。
[3]
建築業
2021年,越秀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13.02億元,下降0.9%,兩年平均下降3.8%。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資質企業建築業總產值830.03億元,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0.3%。其中,房屋建築和土木工程建築總產值658.13億元,佔全區建築業總產值79.3%。
[3]
越秀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越秀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33億元,增長8.1%,兩年平均下降1.3%。其中,生活必需品類產品暢銷,日用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書報雜誌類等產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2%、2.5%、16.6%、42.6%;消費升級類商品需求較快增長,化妝品類、通訊器材類、煙酒類等產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3%、18.0%、21.9%。
2021年,越秀區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45.48億元,增長15.4%,兩年平均下降4.7%。其中,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38.47億元,增長14.3%;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為90.37億元,增長14.0%。
[3]
對外貿易
2021年,越秀區外貿進出口總值572.1億元,下降15.0%,兩年平均下降14.5%,佔全市比重5.3%。其中,外貿出口總值268.7億元,下降34.5%;外貿進出口總值303.4億元,增長15.4%。
[3]
服務業
2021年,越秀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474.43億元,增長5.5%,兩年平均增長5.0%,佔GDP比重68.2%,佔服務業比重71.1%,拉動GDP增長3.7%。
2021年,越秀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累計營業收入2904.20億元,增長20.5%。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528.71億元,增長10.9%;高端專業服務業營業收入787.38億元,增長24.3%。
[3]
越秀區交通運輸
編輯主幹道:廣園東路(中段-西段)、廣園西路(中段-西段)、先烈中路-先烈南路、環市西路-環市東路-天河路(西段)、東風西路-東風東路、中山一路-中山六路、沿江西路-沿江東路、康王北路(北段)、人民南路-人民北路、解放南路-解放北路、倉邊路-小北路-下塘西路、人民高架路、東濠湧高架路、東華南路-東華北路、東湖路、廣州大道中(南段)等。
立交橋:大北立交、盤福立交、小北立交、越秀北立交、區莊立交、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
跨江橋樑:廣州大橋、海印大橋、江灣大橋、海珠橋、解放大橋。
快速路:內環路(A線、B線)、機場高速、廣州環城高速。
地鐵:越秀區內有地鐵1號線、2號線、5號線、6號線、8號線經過,在建設中的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22號線北延段也途徑區內。
1號線:楊箕站、東山口站、烈士陵園站、農講所站、公園前站、西門口站。
2號線:廣州火車站、越秀公園站、紀念堂站、公園前站、海珠廣場站。
5號線:廣州火車站、小北站、淘金站、區莊站、動物園站、五羊邨站。
6號線:一德路站、海珠廣場站、北京路站、團一大廣場站、東湖站、東山口站、區莊站、黃花崗站。
8號線:彩虹橋站。
建設中:
10號線:東湖站、五羊邨站。
11號線:彩虹橋站、流花路站、廣州火車站、雲台花園站、田心村站。
12號線:恆福路站、建設六馬路站、烈士陵園站、東湖站、二沙島站。
13號線二期:彩虹橋站、紀念堂站、倉邊路站、建設六馬路站、農林下路站、梅東路站。
14號線二期:廣州火車站。
22號線北延段:彩虹橋站、廣州火車站。
越秀區政治
編輯區長:郭昊羽
區委書記:王煥清
[5]
區委副書記: 蘇 佩、李世通
區委常委:孔祥虎、陳曉丹、陳灝、温志文、賴志鴻、謝偉光、張文勝、郭 環
越秀區社會事業
編輯越秀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越秀區中學、小學、幼兒園共205所。幼兒園123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7所,民辦幼兒園76所;規範化幼兒園119所。小學4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初級中學12所,其中,公辦初中8所,民辦初中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其中公辦5所,民辦2所。完全中學14所,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在園幼兒33922人,其中,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16976人,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16946人,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佔比89.17%。小學在校學生72275人,初中在校學生38108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5865人。全部專任教師12015人,正高級教師44人,省特級教師24人。新締結5對穗港澳姊妹學校。876名來穗人員通過積分入户,1152名隨遷子女獲得公辦學位。
[3]
越秀區科學技術
2021年,越秀區商標申請量33651件,註冊量26149件,有效註冊量累計146487件。專利授權量14112件,增長0.3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675件,增長51.1%。培育中國專利優秀獎9項,省專利獎5項,專利質押融資超1.63億元。
2021年,越秀區獲得國家、省科技進步獎46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42項。共有重點實驗室83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46家,市級3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3家,其中新增12家。擁有孵化器23個,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個,經認定的孵化器面積30.88萬平方米。擁有眾創空間17個,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4個。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98家;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69家。獲得上級科技立項732項,技術合同登記6393項、合同成交額229.35億元、技術成交額113.35億元。
越秀區文化事業
2021年,越秀區建有區圖書館1個、專業性分館1個、街道圖書館16個、社區分館9個、新型閲讀空間7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個,博物館和紀念館6個,體育場館和體育場地設施8個(含省、市體育場館)。區屬公共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154.71萬冊。區博物館共徵集館藏實物共4708件(套),新增66件(套)。4A級景區7家,3A級景區8家,A級景區15家。每萬人口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543.22平方米。舉辦線上線下文化惠民活動1947場次,邀請116.8萬名老年人、低收入人員、來穗務工人員人免費觀看演出。體彩公益金收入1222.61萬元,增長25.37%。
[3]
越秀區醫療衞生
2021年,越秀區共有各類衞生機構406個(不含軍隊醫院),其中,三甲醫院14家,佔全市33.33%。實有病牀26209張,每千常住人口牀位數24.98張;全科醫師(不含培訓合格)491人,執業(助理)醫師15940人,註冊護士23282人,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5.20名。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數3508.34萬人次。建成8家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
越秀區社會保障
2021年,越秀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95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户數3243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556.06萬元,增長19.6%。低保標準每人每月1120元。為25萬人次各類困難羣眾發放保障救濟金和補貼1.36億元。
2021年,越秀區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2338人。登記城鎮失業人員33324人,就業和再就業人數22858人,就業和再就業率68.59%。其中,就業困難人員8802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7726人,困難人員再就業率87.78%。“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三項工程”羊城行動培訓4.59萬人次。
2021年,越秀區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企業職工養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城鄉居民養老)領取待遇29.82萬人;工傷保險領取待遇0.15萬人﹔失業保險領取待遇人數2.82萬人。為3396名勞動者追回工資等待遇3200多萬元。
越秀區風景名勝
編輯
古蹟(2張)
北京路
越秀區 北京路商業步行街(2張)
根據史料和專家考證,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邊區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歷史文化遺地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明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十多個朝代的十多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蹟。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藥洲遺址
藥洲遺址,位於廣州市教育路南方戲院北側。又名九曜園。原是一座南漢御苑。南漢乾亨三年(919),南漢王劉巖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帶,利用原來的天然池沼罰罪民鑿長湖五百丈(約合今1600米),史稱西湖或仙湖。湖區狹長,北至中山五路,南達惠福東路。湖中建洲,在此煉丹求仙藥,故稱藥洲。湖中有瑰奇怪石多塊,美稱為九曜石。沿湖有亭、樓、館、榭,風景甚美。米芾、翁心存、翁方綱、阮元、蘇東坡、陳澧等名士曾煮茶景濂堂,泛舟九曜池,為九曜石題詩賦詞,刻石立碑,留下了寶貴的石刻。明代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明城牆遺址
明城牆遺址,位於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廣州東、西、中三城合為一,並向北擴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稱舊城。據明黃佐《廣東通志》載,當時廣州城“周長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門、城樓、敵樓、警鋪等。“崇禎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將城牆培高七尺,增厚牆基,並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階,以便在城牆上落”。越秀山明代城牆現存總長度為1137米,除鎮海樓外,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殘垣,其他有關建築已蕩然無存。1987年,鎮海樓後面連同東、西兩側的城牆已修繕復原,共長180米,雉堞嚴整,恢復舊觀。此遺址於1989年6月廣東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越王井
越王井,又名九眼井,井身全部石砌,直徑2.1米,九孔。井蓋殘石及“九眼古井”石碑尚存,但井底已淤積深達7米。據屈大均《廣東新語》稱,九眼井“相傳尉佗(趙佗)所鑿。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志稱佗飲斯水,肌體潤澤,年百餘歲,視聽不衰。”丘逢甲有詩詠曰:“鑿井秦人老塞煙,抱孫雄踞海南天,江山不改遺民盡,獨坐秋風自品泉。”《通典》謂南海(廣州)有天井門,天井即越王井,門是石門。南漢主劉巖曾獨佔此井,稱玉龍泉。宋番禺縣令丁伯桂加九孔石井蓋,可同時從各孔汲水,不相牴觸。至清初,平南王府霸佔此井達10年,並在井四周建圍牆,派兵把守,出告示曰“有私汲井水者鞭笞四十”。
中央銀行舊址
中央銀行舊址,在沿江中路193號,是民國十三年(1924年)8月15日孫中山親手創辦的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直屬國家財政部領導,屬下分支機構先後在廣州市內設立3個兑換髮行處,在廣東省內有11個分行。
1993年廣州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廣東省政府公佈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越秀區榮譽稱號
編輯2018年區政府系統各單位共獲得國家省市各級榮譽155項,其中國家級18項,省級35項,先後獲評“中國法治政府提名獎”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國家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區”“廣州市基層應急管理‘五個一’工程示範區”等稱號。
[3]
2018年中國百強區,越秀區位列第9名。
[1]
2018年12月2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
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6]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7]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8]
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42
[9]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98
[10]
。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49。
[11]
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12]
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77。
[13]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14]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15]
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18位。
[16]
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17]
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13位。
[18]
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19]
越秀區友好城市
編輯韓國光州廣域市東區
泰國曼谷
法國巴黎第八區
德國法蘭克福市第三區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城區100強公佈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09-25]
- 2. 國家民委關於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引用日期2018-12-30]
- 3. 2021年越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31]
- 4. 越秀區並街道 8條最小街道合併為四條 .新浪[引用日期2013-01-23]
- 5. 區委書記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2022-05-05[引用日期2022-07-31]
- 6. 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8]
- 7.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9]
- 8.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9]
- 9. 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1]
- 10.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1]
- 11. 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5]
- 12. 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6]
- 13. 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3]
- 14.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7]
- 15.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8]
- 16.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9]
- 17. 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29]
- 18. 中國百強區發佈:深圳南山排名第一!|深圳|生產總值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9-11]
- 19. 五部門關於同意北京市朝陽區等51個城市(區)列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引用日期2020-12-21]
- 20.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軍區關於命名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表彰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的決定 .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引用日期2020-12-22]
- 21. 2021年統計行政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7-31]
- 22. 建置沿革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2022-06-27[引用日期2022-07-31]
- 23. 行政區劃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2021-05-24[引用日期2021-06-09]
- 24.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8-08-28[引用日期2022-07-31]
- 25. 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名單的公示 .黃平縣人民政府.2021-11-23[引用日期2022-07-31]
- 26. 中國百強區發佈:前十強廣東獨佔八席 27個城區GDP超2000億|深圳市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18]
- 27. 中國科協關於命名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的決定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引用日期2021-09-07]
- 28. 郭昊羽當選廣州市越秀區區長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1-10-27]
- 29. 賽迪百強區,白雲又雙叒叕上榜!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7-30]
- 30. 地理概況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20]
- 31. 中大校區 .中山大學[引用日期2022-08-20]
- 32. 全市唯一!越秀區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範縣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09-03]
- 33.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公佈第三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2-09-16]
- 34. 13+15個!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示範區名單公佈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3-01-12]
- 35. 廣州各區2022年GDP出爐:天河超6200億元,花都、白雲、從化負增長|界面新聞 .界面新聞 · 快訊.2023-02-13[引用日期2023-02-13]
- 36. 廣東12個縣(市)上榜!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公佈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2-1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