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廉丹

鎖定
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馬庸部(益州)牧。
綠林赤眉起義後,任更始將軍,與王匡一起鎮壓赤眉軍,姦淫燒殺無惡不作。當時民間流傳一首歌謠説:“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赤眉軍攻破成昌(今山東東平西)後,將廉丹斬殺。
原先的更始將軍甄豐謀反被誅,先後由姚恂孔永、侯輔、戴參接任,廉丹位列第六任更始將軍,居十一公之位。
本    名
廉丹
所處時代
新朝
逝世日期
22年
籍    貫
京兆杜陵
人物生平
廉丹曾任大司馬庸部(益州)牧。新莽地皇三年(22年)冬,樊崇義軍已發展至10餘萬人,直接危及王莽的統治,王莽不得不籌集兵力加緊鎮壓並把重點指向東方。王莽大軍東進,沿途燒殺擄掠,民眾義憤非常。當時流傳的歌謠“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羣眾對赤眉軍的支持和對莽軍的仇恨。
期間,廉丹徵召馮衍做為他的幕僚,和他一起到達定陶。王莽派人追上廉丹,向他傳達聖旨説:“將軍你身受國家委託的重任,如果不在荒野之中為國捐軀,那麼是不能報答君恩和盡忠職責的。”廉丹非常慌恐,他夜裏把馮衍叫來,把詔書拿給馮衍看。馮衍於是勸説廉丹道:“我聽説順從時運以成就事業,這是常道所推崇的;逆反常規來攻伐舊體制,這是權變者所重視的。因此説希望有所成就,便不詢問需要遵守什麼原則;論定事物的大體綱要,就不能信守什麼小節規範。從前齊國的逄醜父在齊、晉兩國決戰中,知道齊頃公可能被擒,所以與頃公換了座位,當晉國將領韓厥擒拿他們的時候,逄醜父冒充頃公,並讓頃公藉着下車取水的功夫逃走,因此他的行為在諸侯中得到稱讚。春秋時鄭國的祭仲,由於被宋莊公挾持,被迫廢掉鄭昭公,扶立鄭厲公,鄭昭公被迫逃亡。後來,祭仲又重新扶立鄭昭公歸復王位。用自己的死來換取國君的活命,用暫時的妥協來換取國君的生存,這是君子所遵循的原則啊!違背了常人的思維定式,而使國家安寧,使自身得到保全,這是賢者的謀慮呀!所以《周易》中説:“窮極則變化,變化就能通達,能通達那麼就可以恆久。能遵循這樣變通的原則,何事不成?所以有如上天助佑一般,當然無往而不利了。假如明知道這樣做不可能成功,還一定要去做,那樣破敗殘壞的軍隊對主上是沒有一點幫助的,而你最終將落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像這樣的事,賢明的人不會做的,勇武的人也不會幹的。況且我馮衍聽到過這樣的説法:‘獲得機遇的時候千萬不要懈怠。’張良因為祖上五代都在韓國為相,所以自己曾在搏浪操鐵錘謀刺秦始皇,他的勇敢精神超過了孟賁夏育,他的美名高過了泰山。將軍你的祖上是漢朝的忠信的臣屬。新朝雖然出現,但是英雄俊傑並沒有心悦誠服地歸附於它。現在國內大亂,百姓們懷念漢王朝的恩惠,超過周朝詩人們對召公的思念。詩人因思念,連他拴過馬,休息過的甘棠都不忍剪伐,更何況他的子孫呢!老百姓以歌舞來頌揚擁戴的人,上天一定會幫助他的。現在我為將軍你出出計謀,你目前不如把部眾屯據駐紮在大的郡城,安撫官吏士卒,磨鍊他們的節操。百里之內的地區,每天都可以送來牛和酒,以犒勞你手下的將士;招納勇敢的英雄俊傑,向他們詢問徵求忠誠智慧的計謀,立下長遠的打算,等待着天下大變,然後興辦有利於社稷的大事,替天下人除害,那麼你的福祿將無窮無盡,你的功勞業績將永垂青史。又何必使對自己的軍隊在中原大地覆滅敗亡,使自己的屍體跟草木同時腐爛,落一個功敗名喪的下場,使你的先人跟你一同遭受恥辱啊!善於處理事情的聖人能轉禍為福,智謀之士能因失敗而再求成功,希望將軍你能好好地謀算謀算,切勿與世俗的觀念苟同。”
廉丹不聽馮衍的建議,繼續進軍,等到了睢陽的時候,馮衍又一次勸説廉丹道:“善於明見的人能在事物還沒有形成前就能看到它,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已經考慮到它,更何況是那已經清晰明白的事情呢?大凡禍患的發生都是由於疏忽所造成的,因為它是由細小微弱逐漸發展形成的。失敗後再後悔是沒有用的,時機是不應喪失的。商鞅曾説:‘具有比常人高的行為能力就一定會遭致世人的非議,能有獨到的見解和謀慮一定會被普通人認為你是多餘的。’因此人們往往聽信平庸的論談,毀壞金石一樣的策謀,承襲當世普通人所遵守的規範,丟棄高尚明智的德行。決斷是智慧的主宰;猶豫一定會被事物所役使。時機一旦失去,是不會重新再來的,希望你一定要再三考慮呀!”
廉丹仍然不聽從,繼續進兵。十月,王匡率軍進抵無鹽(今山東東平東),擊敗據城舉兵響應赤眉軍的索盧恢部萬餘人。是時,赤眉別校董憲部正活動在無鹽西南的梁地(今河南東北部)。王匡恃強急戰,率大軍南下,欲一舉擊破董憲部。恰在此時,樊崇所率赤眉軍主力已進至無鹽附近的成昌。莽軍出無鹽不久,即與赤眉大軍相遇於成昌。首次交兵,王匡、廉丹被殲萬餘人,慘敗而逃。赤眉軍乘勝追擊至無鹽。王匡倉皇逃奔洛陽,廉丹拼死頑抗。赤眉軍斬殺廉丹及其部下校尉20餘人,大獲全勝。